直播頻道
綜合1台
所有影集
影片專區
推薦影片
李師尊經典類
李師尊專題類
李師尊特輯類
本會弘道課程類
易懂專題類
修真錄導讀系列
修真法門
公告與宣傳類
本會事務類
個人專區
瀏覽記錄
我的最愛
個人消息
群組專屬影片
:::
網站導覽
最新訊息
會員登入
展開搜尋
全站搜尋
熱門關鍵字:
關閉
您的瀏覽器不支援此script語法,請點選
搜尋頁面
使用搜尋功能。
Menu
關於我們
本會介紹
簡介
組織
章程
會旗
會歌
會館位置
認識創辦人
弘道紀行
中研院訪問稿
媒體訪問稿
華誕精彩記錄
弘道推廣
最新消息
講演資訊
全國講演中心
上課日程表
經典回顧
線上品道
修真錄
影音頻道
影片查詢
經書手稿
出版品專區
出版品目錄
經書類
站內搜尋
分享交流
生活花絮
常見問答
加入中道會LINE好友
會員專區
個人資料
個人消息
瀏覽記錄
我的最愛
群組專屬影片
關於我們
本會介紹
簡介
組織
章程
會旗
會歌
更多
認識創辦人
弘道紀行
中研院訪問稿
媒體訪問稿
華誕精彩記錄
更多
弘道推廣
最新消息
更多
講演資訊
全國講演中心
上課日程表
更多
經典回顧
更多
線上品道
修真錄
更多
影音頻道
更多
影片查詢
更多
經書手稿
更多
出版品專區
出版品目錄
更多
經書類
更多
站內搜尋
更多
分享交流
生活花絮
更多
常見問答
更多
加入中道會LINE好友
更多
會員專區
個人資料
更多
個人消息
更多
瀏覽記錄
更多
我的最愛
更多
群組專屬影片
更多
弘道紀行
:::
首頁
略過字型切換,社群分享工具列
放大
列印
分享
facebook
twitter
plurk
line
您的瀏覽器似乎不支援JavaScript語法,但沒關係,這裡的JavaScript語法並不會影響到內容的陳述。
如需要選擇字級大小
IE請利用鍵盤按住Alt鍵 + V → X → (G)最大(L)較大(M)中(S)較小(A)小,來選擇適合您的文字大小
Chrome、Firefox 瀏覽器則可利用鍵盤 Ctrl + (+)放大(-)縮小來改變字型大小, 列印可使用瀏覽器提供的(Ctrl+P)功能。
若要分享網頁,您可使用下列連結,再輸入您想要分享的資訊:
facebook
twitter
plurk
line
七情六欲 上集
展開影音選單
開啟所有影集
七情六欲 上集
3865
2
主講者:李瑞烈老師
上架日期:2022年02月25日 00:00
加入最愛
分享
跳過片頭曲
重新整理
影片分享連結
Line
Facebook
複製連結
開始處
結束處
經文註釋 / 旁白
附件下載
00:02:41
怎樣叫做出生入死
00:02:43
我們現看憨山大師的說明
00:02:48
我們現看憨山大師這段文
00:02:54
出生入死
00:02:58
此言所以聖人超乎生死之 外者
00:03:05
以其澹然無欲 忘形之至 善得無生之理
00:03:15
出生入死者謂死出於生 言世人不達無生之理
00:03:26
故但養形以貪生
00:03:30
盡為貪生以取死
00:03:33
是所以入死者皆 出於生
00:03:38
憨山大師這樣講
00:03:43
說什麼是出生入死
00:03:47
這句話我們就要知道 聖人祂能超出生死之外
00:04:00
這是什麼原因 聖人祂能超出生死之外
00:04:06
超出生死之外就是不生不滅
00:04:09
祂今日能不生不滅的原因 就可說是清靜
00:04:17
澹然就是清靜沒貪欲
00:04:21
可說是忘形之至
00:04:25
什麼叫做忘形 形就是我們的生體
00:04:28
他對於我們這身體的肉身 就不重視
00:04:33
所以祂才有辦法得到 這無生之理
00:04:39
無生之理這無生 就是不生不滅
00:04:43
我們若是脫出生死就是無生
00:04:49
現在說這出生入死這句話
00:04:54
就是說一個人的死
00:04:57
就是出於生
00:05:00
假使今日沒生那會死呢
00:05:06
所以這死是出於生
00:05:10
也就是說世間的人
00:05:13
他們無法瞭解而達到 無生之理
00:05:18
所以只知道養形以貪生 怎樣叫做養形
00:05:24
就是想要鍛鍊身體
00:05:27
想要吃補藥是否能長壽 這些都是貪生
00:05:31
你若是貪生就會取死
00:05:38
一個人一旦有生就有死 這是無法避免的
00:05:44
所以我們要知道入於死 就是出於生
00:05:50
你今日會死的原因就是 出於生的關係
00:05:56
所以我經常說我們一個人 對於身體雖然是要照顧
00:06:06
不過不要勉強
00:06:09
現在說要照顧身體是什麼
00:06:12
就是說不可讓他夭壽
00:06:15
不可讓他枉死
00:06:19
譬如說一個人看破生死 那生病也不用吃藥
00:06:24
身體也不用照顧
00:06:26
不是這樣
00:06:28
若是這樣就會枉死
00:06:30
怎樣叫做枉死
00:06:32
譬如說你能活六十歲 但是你生病不去看醫生
00:06:36
不吃藥不照顧身體 若是死變成枉死
00:06:42
現在說不重視身體就是說 我既生病當然要看醫生
00:06:49
身體當然要照顧
00:06:52
但是不去勉強我要如何 打太極拳 學外丹功 坐禪
00:07:00
或是吃其它補藥想要長命 這有可能嗎 不可能的
00:07:07
一個人的歲數都已定數
00:07:11
所以俗語一句話說 未生先註死
00:07:16
不信的話你就是如何 來練身體
00:07:19
該死也是要死 你們可看像顏回是一位聖人
00:07:26
祂三十二歲就死了
00:07:30
但是有些人作惡多端而 長命百歲
00:07:36
有的人很會照顧身體 但年輕時就死了
00:07:43
有的人體弱多病長年臥病在床
00:07:49
俗語說裂痕的瓷器真耐打 常常看醫生吃藥
00:07:53
不過這是拖累而已他並不會 快死
00:07:58
所以這是生死問題
00:08:01
你要看的自然
00:08:03
生就生死就死 生死兩字不用看太重
00:08:10
所以一個人若是脫出生死 之後
00:08:13
那他的來世就不會再出生
00:08:17
你若是沒出生就不會入死
00:08:21
所以一個人你若是瞭解 這理以後
00:08:25
對於我們的身體就以 平常看待
00:08:32
最要緊就是要修我們的本性
00:08:35
自己的本性若是不修的話
00:08:39
人一旦死以後還是要輪迴 下回還來生
00:08:44
所以才說一個人你若是 有辦法知道這無生的道理
00:08:54
就不用養形以貪生
00:08:59
所以我們學道是應其自然法
00:09:09
很多人有的聽了道理 也會曲解
00:09:14
譬如說不用貪生怕死
00:09:17
那生病就不用看醫生這就 不對啦
00:09:21
我的身體已有照顧 但要生要死隨便你
00:09:25
不去固執重視這身體你若是 固執身體而言
00:09:32
一個人貪念就由此而出
00:09:36
貪念一生出來
00:09:38
他自自然然就會為身體 而設想
00:09:43
不想修本性
00:09:46
這是憨山大師的看法
00:09:50
另外我們看老子義疏的說明
00:09:54
我們現看老子義疏這前半段 的說明
00:10:02
這是關於人類生死之汎說
00:10:11
蓋人生之來源有二 一是經父母之緣
00:10:21
湊幾種物質假合而成的肉體
00:10:26
也就是現在身
00:10:29
此身在現象界中 有暫時之形體
00:10:36
此體未成之前 原無人我各別之異相
00:10:45
而在既生之後
00:10:49
也不過小部份四大五行 之暫時配合
00:10:55
故世間所謂我者 實際就是指這假我而說
00:11:02
其在成立期間
00:11:05
只不過是 供給真我之房舍
00:11:09
也可說是供應真我動作 行事之器材
00:11:16
現老子義疏這樣告訴我們說
00:11:21
現在這段文就是關於我們人 生死廣大的說法
00:11:34
我們要知道我們人類到底是 從何而來
00:11:40
我們人的來源有兩項 第一就是經過父母的緣
00:11:52
怎樣是父母的緣
00:11:54
父母在一起結合 父精母血所結的
00:12:01
與好幾種物質假合而成的 肉體
00:12:10
等於就是我們的四大五蘊
00:12:14
也就是現在的身體
00:12:19
這身體在現象界
00:12:24
在現在時的社會中
00:12:28
有這暫時的形體
00:12:32
這身體未成立之前
00:12:37
原來就沒你我各別的異相
00:12:42
好像我們人的靈魂本來 都是一樣
00:12:48
一旦既出生以後也不過是 一小部份
00:12:56
四大地水火風
00:12:59
這五行金木水火土 暫時的配合而已
00:13:06
因為這地水火風 以前曾說過
00:13:14
我們肉體的骨肉 等於屬於地
00:13:22
我們人鼻子呼吸有風 屁股放屁也有風 這就是風
00:13:32
我們人流汗有汗水
00:13:36
流鼻涕有鼻水 口有口水 身體有汗水
00:13:41
下體有尿水 這就是水
00:13:47
我們身體有熱氣這屬火 這就是四大
00:13:52
若是五行 這五行在我們體內
00:14:02
以有形而言
00:14:05
我們的肝是屬木
00:14:08
我們的肺是屬金
00:14:11
我們的心是屬火
00:14:14
我們的脾是屬土
00:14:18
我們的腎是屬水
00:14:20
這就是五形
00:14:23
以無形而言
00:14:26
我們的性是屬木
00:14:30
我們的情是屬金
00:14:35
我們人的神是屬火
00:14:39
我們的意是屬土
00:14:42
我們的精是屬水
00:14:44
所以我們人的身體可說是 四大五行暫時配合
00:14:53
所以世間所說的我 實際上就是指這假我
00:15:02
也是這肉體對於這假我 我們以前也曾說過
00:15:08
假使說這身體成立的期間
00:15:14
只不過是要供給這真我 當做房舍而已
00:15:24
這身體好像一間空屋 我們的主人好像我們的靈魂
00:15:31
也可說是什麼好像是供應 真我動作行事的器材
00:15:38
譬如這燈泡是有形 好像我們的身體
00:15:46
電是無形好像我們的靈性
00:15:51
所以這些都是暫時借的東西
00:15:56
隨時都可換形
00:15:59
所以你們可看 我們若是死不說死
00:16:03
大多數都說過身
00:16:06
怎樣過身只是身體 再換一個身體而已
00:16:10
也就是這六道在輪轉
00:16:13
所以我們今日要能明白
00:16:18
我們人出生的來源有兩項
00:16:24
第一項就是說父精母血 所結的肉體
00:16:32
但是另外還有一項
00:16:34
因為今晚已沒時間答覆 就是寫黑板也沒時間
00:16:41
所以在此告一段落
00:16:45
對於這句出生入死
00:16:48
我們上期曾引述老子義疏
00:16:54
但是這老子義疏 我們只說前半段
00:17:01
我們現來看第二段的說法
00:17:07
我們現來看老子義疏 這第二段
00:17:13
由四大五行配合 就是生的現象
00:17:22
等到真我離開這房舍 或經幾十年動作行事後
00:17:34
使這假我身疲力盡 衰老不堪再用時
00:17:43
這個真我便要脫離此身
00:17:48
這時就是死的現象
00:17:53
那麼死後之假我 既來之於四大五行
00:18:00
故仍歸還於四大五行
00:18:04
故世間之所謂生死者
00:18:10
實際就是這真我與假我相合 即是生
00:18:17
而真我與假我分離即是死
00:18:23
是即世間生死現象由來
00:18:29
現來看老子義疏的第二段
00:18:33
他說由這四大地水火 風與這五行
00:18:42
金木水火土 這在上期都已說過
00:18:48
來配合這就是什麼呢 這就是生的現象
00:18:55
等到我們這真我
00:18:58
真我就是我們的靈魂
00:19:00
來離開這房舍房舍就是 指我們的肉身
00:19:05
等到我們的靈魂若是離開 我們的肉身
00:19:09
或是經過幾十年工作動作 作事情以後
00:19:15
讓這肉身的假我的身體疲勞 力氣用盡而人漸漸衰老
00:19:24
不能再使用時
00:19:28
這真我的靈魂就要脫離 這身體
00:19:34
在此時就是死的現象
00:19:39
那麼死後的假我既然來自 四大五行
00:19:49
所以就要歸還四大五行
00:19:53
所以世間所說的生與死
00:19:58
實際就是這真我與假我的 相合就是生
00:20:06
真我與假我若分開就是死
00:20:12
這就是 世間生與死現象的由來
00:20:19
這是老子義疏第二段所說的
00:20:22
我們再看老子義疏的第三段
00:20:33
除上言之假我外
00:20:37
另一個真我之來源是受之於 無極
00:20:45
佛曰法身
00:20:48
儒曰天命之性
00:20:52
如在老子意中搜索一個恰當 名詞時
00:21:01
就是無欲以觀其妙 之妙之所在
00:21:08
淺說之
00:21:10
就是老子所言道之本體所在
00:21:15
此本體出於無極之真空界
00:21:21
一本散萬成為異相後 與假我合併起來
00:21:29
便是或男或女之人類了
00:21:35
他是遇緣則來緣盡則去
00:21:43
隨業力之牽纏可為人為鬼 依道德之昇降可成佛成仙
00:21:54
在現象界中
00:21:58
他寄託在假我身上妙合而凝
00:22:04
他只有來去而無生死
00:22:09
故生死只是這真我來去現象
00:22:15
惜世人不知此真假二我 之相互關係
00:22:23
僅以假我之存滅視為人生 之大事
00:22:28
是即所謂眾生迷昧之來源
00:22:35
現在老子義疏這樣說
00:22:39
他說除了先前說的假我以外 還有另一個真我的來源
00:22:51
這真我的來源就是受於無極
00:22:56
若是佛所說就是法身
00:23:02
若是儒家所說就是天命之性
00:23:07
簡單說就是天性
00:23:09
假使在老子的意中找一個 較適合的名詞時
00:23:20
就是無欲以觀其妙 這妙之所在
00:23:26
這無欲以觀其妙是道德經的 第一章裡面所說的
00:23:35
在過去的注解再看一下 就知道
00:23:39
就是這妙的地方
00:23:43
若是以較淺的說就是 老子所說這道本體的所在
00:23:53
這本體是 出無極真空的所在
00:23:59
一本散萬
00:24:02
本來我們的真我都是一樣
00:24:10
不過自從這無極散播在這 娑婆世界以後各人就不一樣
00:24:19
有的長的較美有的較醜 有的較肥有的較瘦
00:24:25
以後我們這肉體的現象 與這真我合併起來
00:24:34
有的變男或是變成女的情形
00:24:39
若是你有緣他就會來
00:24:46
緣若是盡他就跑了
00:24:49
隨這業力而牽纏
00:24:54
你可當人也可當鬼
00:24:57
依這道德的昇降 你可以作為佛也可作為仙
00:25:06
在這現象界的中間
00:25:10
他寄託在我們假我的身上
00:25:16
妙合而變成一固體
00:25:20
他只有來去而沒生死
00:25:26
因為我們的真我是不生不滅 不生不死
00:25:35
所以他只有來去
00:25:40
所以這生死 只有真我來去的現象
00:25:45
他若是來就是生
00:25:48
他若是去就是死
00:25:50
根本這肉體是會消滅的 而這真我就不會消滅
00:25:56
不過真可惜世間人不知 這真我與假我
00:26:03
這兩個我互相的關係
00:26:07
他只有認定這假我的存滅 當作我們人生的一大事
00:26:17
你只重視這肉體而不注意 真我
00:26:22
為了這樣 所以眾生就 迷迷惘惘就由此而來
00:26:30
這是老子義疏的第三段 現在來看老子的結論
00:26:38
他對於這生死兩字他來 做結論
00:26:43
現來看老子義疏的第四段
00:26:47
我們現來看老子義疏這段文
00:26:52
其尤甚者就是進而為假我 耽迷於七情六欲上
00:27:05
去自甘沉淪真我於不拔之地 由此生生死死隨業來去
00:27:17
這就成為 長久性之輪迴種子了
00:27:25
以上是生死二字之定義
00:27:31
而出生入死一句就是指 這人生之生死現象而說的
00:27:44
不過在相對界中無一事一物 可以絕對不變
00:27:53
所以貪生怕死和長生不死等 觀念都是妄想
00:28:03
有生則有死 這是很自然的道理
00:28:11
因之乃說人類自從出生以後 就是死亡之開始
00:28:21
因年歲增加 也就是離死亡之日近
00:28:28
故所以出生實際是漸入於 死途的
00:28:35
現在將這文做詳細的說明
00:28:41
現在老子義疏對於這 出生入死的結論這樣說
00:28:48
尤其更厲害是什麼 就是再進一步為這假我
00:29:06
耽迷於七情與六欲
00:29:09
自己甘願沉淪於真我 無法自拔的地步
00:29:21
由這樣我們人的生生死死 就隨這業障來來去去
00:29:33
這就成為長久性輪迴的種子
00:29:40
以上就是生死兩字 不變的道理
00:29:49
而且出生入死這句話
00:29:55
就是指說我們人生死的現象 所說的
00:30:04
不過在這相對的中間 沒一物是絕對不變的
00:30:15
所以一個人的貪生怕死和 長生不死這觀念
00:30:23
可說都是妄想
00:30:26
一個人有生就有死 這是一種很自然的道理
00:30:33
若是最長命活到一百歲 還是要死
00:30:39
因為這樣 所以才說
00:30:43
我們人類自從出生以後 就是死亡的開始
00:30:52
因為年齡一歲一歲的增加
00:30:57
也就是要離開死亡的日子 漸近了
00:31:02
所以我們這出生實際就是 漸漸入於死亡的路上
00:31:09
所以才說入死 這是老子義疏的結論
00:31:15
但是老子義疏說一個人 都耽迷於七情與六欲
00:31:23
佛教說一個人為什麼 不會開智慧
00:31:28
照於佛教界所說一個人若是 不能開智慧
00:31:33
就是被七情六欲這黑雲 所庶了太陽一樣
00:31:40
這太陽好比我們的智慧 所以才說慧日
00:31:47
我們人的七情六欲好像 那黑雲
00:31:52
所以一個人若無法打開黑雲 這太陽絕對顯不出來
00:32:01
所以一個人要打開七情六欲 這是最要緊的
00:32:08
那麼對於這七情的問題 這不是儒家特殊的名詞
00:32:19
無論是道家無論是儒家 無論是佛家都是共同成立
00:32:28
我們現在來看辭海對於 這七情的說法
00:32:33
我們現在看辭海
00:32:36
七情謂喜怒 哀懼愛惡欲也
00:32:44
禮 禮過何謂人情 喜怒哀懼愛惡欲
00:32:53
七者弗學而能這裡面這字 愛先做說明
00:33:02
註辭海
00:33:04
愛嗇孟子梁惠王百姓 皆以王為愛也
00:33:16
對於這字嗇先做說明
00:33:19
註辭海 嗇愛濇也
00:33:26
見說文嗇部
00:33:30
按愛濇即慳吝方言
00:33:35
凡貪而不施或謂之嗇
00:33:42
現在辭海說 嗇等於就是愛濇
00:33:47
現這有三點水的濇
00:33:49
與無三點水的嗇字 雖不一樣但意思一樣
00:33:56
此文是出於說文嗇部所講的 照這愛濇就是慳吝
00:34:08
怎樣叫做慳吝 慳吝就是吝的意思
00:34:13
在方言裡面說一個人若是貪
00:34:18
都不肯布施 一毛不拔這叫做嗇
00:34:24
等於就是吝嗇的意思
00:34:29
所以辭海說愛嗇也
00:34:33
這愛不是愛心的愛
00:34:38
這愛就是吝嗇的意思
00:34:43
在孟子梁惠王篇裡面說 百姓皆以王為愛也
00:34:49
這假使讀錯就慘了 若是說百姓都說王你有愛心
00:34:56
其實是百姓說王你很吝嗇 對於百姓很苛薄
00:35:04
所以同樣是一字愛 若是讀錯就慘了
00:35:11
所以現辭海說七情 是什麼
00:35:16
就是歡喜
00:35:20
生氣
00:35:22
悲哀
00:35:25
恐懼
00:35:26
吝
00:35:28
惡就是討厭與貪欲
00:35:33
這就是七情
00:35:36
現在引述禮記前面這禮是指 禮記
00:35:40
下面這禮運就是禮記的 禮運篇
00:35:44
在禮記禮運篇說什麼叫做 人情
00:35:51
就是喜怒哀懼愛 惡欲這七項
00:35:55
不用學都會
00:35:59
你們若是不相信可以看那 出生的嬰兒
00:36:05
他若是高興就一直笑 這就不用教他自己都會笑
00:36:11
若是生氣就繃著臉
00:36:15
什麼都不要這都不用教
00:36:19
若是在哭在悲哀你也不用教
00:36:22
所以這七項根本大家都會 不用教
00:36:28
但是對於這七情不只是 儒家說而已
00:36:34
無論是佛教無論是道教 都是一樣
00:36:38
我們來看佛光大辭典所說的
00:36:44
七情 指一般所具有之七種感情
00:36:50
喜怒哀懼愛惡 欲佛光大辭典說
00:36:56
七情是指一般大家都有 不用教
00:37:02
每人都有七種的感情
00:37:05
就是喜怒哀懼愛 惡欲
00:37:09
在中國道教大辭典這樣說
00:37:12
人的喜怒哀懼愛 惡欲七種天然感情
00:37:20
泛指人的種種感情和 心理狀態
00:37:26
中國道教大辭典說
00:37:29
我們人的喜怒哀愛 惡欲這七種天然的感情
00:37:36
怎樣叫做天然
00:37:38
天然就是不用學習 自然就會的
00:37:42
這就是一般所指我們人 很多種的感情
00:37:49
和我們心理的狀態
00:37:52
那麼你們可想禮記是指儒家 佛光大辭典這是佛家
00:38:02
中國道教大辭典這是道家
00:38:05
儒道釋三教本來是一體 同一理論
00:38:10
我們看程子這段文
00:38:13
七情出焉
00:38:18
曰喜怒哀懼愛惡欲
00:38:24
情既熾而益蕩
00:38:31
其性鑿矣
00:38:34
是故學者
00:38:38
約其情使合於中 中和
00:38:41
正其心養其性
00:38:44
故曰性其情
00:38:47
愚者則不知制之
00:38:51
縱其情而至於邪僻
00:38:54
梏其性而亡之故曰情其性
00:39:01
這裡面有四個注解
00:39:07
我們先做說明以後再詳細 說明本文
00:39:18
程子這樣說
00:39:23
說這七情是出於我們的內心
00:39:30
這七情是什麼
00:39:33
就是歡喜生氣悲哀 恐懼吝嗇討厭與這貪欲
00:39:45
這情既熾什麼叫做熾
00:39:53
我們現在看辭海
00:39:55
辭海說 熾盛也
00:40:01
這熾等於就是很茂盛 的意思
00:40:07
他說這情已很高漲結果我們 人就越放蕩
00:40:17
這性就鑿什麼叫做鑿
00:40:26
我們看康熙字典這樣說
00:40:30
恣意不求合義理謂之鑿
00:40:34
但是這恣意再做詳細說明
00:40:39
註辭彙這樣說
00:40:41
恣意縱恣暴厲就是 任意亂做
00:40:48
辭彙說恣意是什麼
00:40:54
就是縱恣暴厲一個人的心 不受約束
00:41:01
也就是說任意亂做的意思
00:41:06
現在說 一個人的性若是任意亂做
00:41:15
因我們的情一茂盛就放蕩 其性就無法拘束
00:41:23
我們的性等於就是任意亂做
00:41:27
為了這樣我們學道的人
00:41:31
就要約束我們的情
00:41:34
使這情合於中和中就是 中和 怎樣叫做中和
00:41:42
在下文會詳細說
00:41:45
糾正我們的心
00:41:47
修養我們的性
00:41:50
所以才說性其情
00:41:53
性其情就是我們的性 來約束我們的情
00:41:58
若是愚蠢的人他就不知 要來制止
00:42:04
不約束他就放縱他的情 達到這邪僻
00:42:13
怎樣叫做邪僻
00:42:15
辭海續篇說
00:42:18
邪僻謂邪惡不正也
00:42:20
邪僻就是邪惡不正
00:42:23
一個人放縱這情就達到 邪惡不正
00:42:29
梏什麼叫做梏
00:42:34
辭海這樣說
00:42:36
梏繫縛也 梏等於就是繫縛束縛
00:42:42
一個人你若是縱情而 邪惡不正
00:42:50
束縛我們的性那我們的性就 消滅了
00:42:54
所以才說這情來束縛我們的性
00:43:00
這是程子的說明
00:43:05
但是對於這句使合於中
00:43:13
這情為什麼使合於中
00:43:17
有的不懂的說要斷七情
00:43:19
若是斷七情我們人就 變成木偶
00:43:23
了斷七情的意思並不是說 都沒有七情
00:43:25
是要合於中和
00:43:31
怎樣叫做中和
00:43:33
現在看修真錄的說明
七情六欲
1/2部影片
七情六欲 上集
七情六欲 下集
熱門影集
【短篇版】六祖法寶壇經
六祖法寶壇經
論語
佛教宗派概論
道德經
更新
每日懂一點_中庸之道
更新
道德經(舊版)
更新
還鄉直指(舊版)
中庸
七真史傳
頓悟入道要門論
金剛經
1110125001025
8a22323c-a091-40ea-b05c-733caad309cb
網站除錯報馬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