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頻道
綜合1台
所有影集
影片專區
推薦影片
李師尊經典類
李師尊專題類
李師尊特輯類
本會弘道課程類
易懂專題類
修真錄導讀系列
修真法門
公告與宣傳類
本會事務類
個人專區
瀏覽記錄
我的最愛
個人消息
群組專屬影片
:::
網站導覽
最新訊息
會員登入
展開搜尋
全站搜尋
熱門關鍵字:
關閉
您的瀏覽器不支援此script語法,請點選
搜尋頁面
使用搜尋功能。
Menu
關於我們
本會介紹
簡介
組織
章程
會旗
會歌
會館位置
認識創辦人
弘道紀行
中研院訪問稿
媒體訪問稿
華誕精彩記錄
弘道推廣
最新消息
講演資訊
全國講演中心
上課日程表
經典回顧
線上品道
修真錄
影音頻道
影片查詢
經書手稿
出版品專區
出版品目錄
經書類
站內搜尋
分享交流
生活花絮
常見問答
加入中道會LINE好友
會員專區
個人資料
個人消息
瀏覽記錄
我的最愛
群組專屬影片
關於我們
本會介紹
簡介
組織
章程
會旗
會歌
更多
認識創辦人
弘道紀行
中研院訪問稿
媒體訪問稿
華誕精彩記錄
更多
弘道推廣
最新消息
更多
講演資訊
全國講演中心
上課日程表
更多
經典回顧
更多
線上品道
修真錄
更多
影音頻道
更多
影片查詢
更多
經書手稿
更多
出版品專區
出版品目錄
更多
經書類
更多
站內搜尋
更多
分享交流
生活花絮
更多
常見問答
更多
加入中道會LINE好友
更多
會員專區
個人資料
更多
個人消息
更多
瀏覽記錄
更多
我的最愛
更多
群組專屬影片
更多
弘道紀行
:::
首頁
略過字型切換,社群分享工具列
放大
列印
分享
facebook
twitter
plurk
line
您的瀏覽器似乎不支援JavaScript語法,但沒關係,這裡的JavaScript語法並不會影響到內容的陳述。
如需要選擇字級大小
IE請利用鍵盤按住Alt鍵 + V → X → (G)最大(L)較大(M)中(S)較小(A)小,來選擇適合您的文字大小
Chrome、Firefox 瀏覽器則可利用鍵盤 Ctrl + (+)放大(-)縮小來改變字型大小, 列印可使用瀏覽器提供的(Ctrl+P)功能。
若要分享網頁,您可使用下列連結,再輸入您想要分享的資訊:
facebook
twitter
plurk
line
論語 41
展開影音選單
開啟所有影集
論語 41
5344
0
主講者:李瑞烈老師
上架日期:2017年05月02日 00:00
加入最愛
分享
跳過片頭曲
重新整理
影片分享連結
Line
Facebook
複製連結
開始處
結束處
經文註釋 / 旁白
附件下載
00:02:14
在座同修
00:02:17
大家晚安
00:02:19
我們現在翻一百零八頁
00:02:38
不然我們現在開始
00:02:41
子貢曰
00:02:44
夫子之文章可得而聞也
00:02:49
夫子之言性與天道
00:02:55
不可得而聞也
00:03:00
子貢對師兄弟這樣說
00:03:09
若是老師所說一些文章
00:03:15
我們可以得到 也有辦法聽到
00:03:21
但是老師在說到 我們人的本性跟這個天道
00:03:27
是沒辦法得到 也沒能力聽到
00:03:33
針對這句話
00:03:35
我們現在來看 論語集解裡面的解釋
00:03:40
文章者 六籍也
00:03:45
六籍者 有文字章著
00:03:50
煥然可修耳目
00:03:54
故云夫子之文章 可得而聞也
00:03:59
夫子之文章 即謂文章之所言也
00:04:05
夫子之言性與天道
00:04:08
此處深遠非凡人所能知者
00:04:13
故云不可得而聞也
00:04:17
程子曰 此子貢聞夫子之至論
00:04:22
而歎美之言也
00:04:26
這裡面一個注解 首先做說明
00:04:30
辭海這樣說
00:04:32
六籍 六經也
00:04:35
六籍等於就是六經
00:04:38
什麼叫做六經
00:04:39
辭海這樣說
00:04:41
六經 詩書禮樂易春秋也
00:04:48
六經就是 詩經 書經 禮經
00:04:53
樂經 易經 跟春秋
00:04:58
但是現在當今剩五經而已
00:05:01
當今你沒辦法讀六經
00:05:04
因為這個樂經已經失落了
00:05:08
在秦始皇焚書坑儒的時候
00:05:14
這個樂經毀掉了
00:05:15
這個樂經已經不見了
00:05:18
所以現在五經是 只有剩詩經 書經
00:05:22
禮經 易經跟這個春秋
00:05:28
所以現在論語集解裡面說
00:05:33
文章就是六經
00:05:39
六經就是有文字記載
00:05:45
可以說每一個人 你若不識字的用耳朵聽
00:05:51
識字的用眼睛看
00:05:54
所以才說 夫子之文章可得而聞也
00:06:00
夫子就是老師
00:06:03
說老師的文章 我們有辦法得到
00:06:07
也有辦法聽到
00:06:10
但是老師的文章
00:06:13
等於就是文章裡面 所記載解釋的話
00:06:21
但是老師來說到 我們人的本性
00:06:25
跟這個天道
00:06:28
這是非常深遠的道理
00:06:31
不是一般的人有辦法知道
00:06:35
所以才說不可得而聞也
00:06:39
沒辦法去得到 沒辦法容易去聽到
00:06:43
程子解釋說
00:06:45
這就是子貢 聽到孔子最高的道理
00:06:51
而來感歎 稱讚的話
00:06:56
另外來看 呂純陽祖師的說明
00:07:00
文章者 指詩書禮樂易等也
00:07:10
文章孔子常言
00:07:15
故曰 夫子之文章 可得而聞也
00:07:20
性者 人之本性
00:07:24
天道者 指不生不滅之道也
00:07:30
則所謂先天大道也
00:07:33
性與天道 孔子雖有言
00:07:39
而其義不易解
00:07:42
能解亦不易行
00:07:46
此等於不可得而聞
00:07:49
故子貢感嘆之曰
00:07:54
夫子之言性與天道
00:07:57
不可得而聞也
00:08:00
現在呂純陽祖師這樣說
00:08:04
文章是什麼
00:08:06
是指詩經 書經 禮經 樂經 易經等這些書
00:08:15
文章 孔子常常說給人聽
00:08:21
所以才說 夫子之文章可得而聞也
00:08:27
現在說性 就是我們人的本性
00:08:32
天道就是指不生不滅的道
00:08:37
就是所說先天的大道
00:08:41
這個性跟天道
00:08:44
孔子雖然有說
00:08:48
但是這個意義不容易了解
00:08:53
假使你有辦法了解 也不容易去實行
00:09:00
假使一個人 你有聽到有了解
00:09:06
你沒有去實行
00:09:08
這等於不可得而聞
00:09:11
好比像明朝王陽明先生說
00:09:15
知而不行 即是未知
00:09:17
這個道理一樣
00:09:20
所以子貢才感嘆這樣說
00:09:24
夫子之言性與天道
00:09:27
不可得而聞也
00:09:30
說若是老師在說性跟天道
00:09:34
是沒辦法得到 也沒辦法聽到
00:09:40
孔子傳道
00:09:43
雖然他有說 不生不滅的道理
00:09:48
但是弟子 大多數沒辦法去實踐
00:09:53
所以子貢才會感歎
00:09:56
但是另外一個徒弟
00:09:59
這個子路 他的性子就比較直
00:10:04
他來聽到子貢感嘆
00:10:08
就接著子貢說了一句話
00:10:12
現在你看下文下去
00:10:16
隔壁頁下文 一百零九頁
00:10:24
子路有聞
00:10:27
未之能行
00:10:31
唯恐有聞
00:10:36
子路聽到這句話之後
00:10:42
他馬上在 眾師兄弟的面前這樣說
00:10:49
我有聽到老師說 這個天道跟我們人的本性
00:10:56
但是我沒辦法去實行
00:10:59
是只有怕又再聽下去
00:11:04
所以你要注意 上面這個有聞
00:11:09
但是下面這個不能讀作有
00:11:12
要讀作又 又聞
00:11:14
這個等會兒 下文有注解
00:11:18
說子路有聽到 但是沒辦法做
00:11:23
所以只有怕又再聽下去
00:11:26
這個有聞 跟又聞這個就是不一樣
00:11:30
字寫一樣 發音是不一樣的
00:11:36
所以我們現在要知道說
00:11:38
上面那字有 是有沒有的有
00:11:44
現在下面 這個有是要讀作又
00:11:48
這個有 跟這個又意思一樣
00:11:57
跟這個又一樣
00:12:00
這個下面就會跟你說明了
00:12:04
所以呢 子路他聽到子貢的話
00:12:12
他回答他說我有啊
00:12:15
我有聽到 老師說到性跟天道
00:12:18
因為沒辦法去實踐啊
00:12:21
所以我只有怕說 又再聽下去
00:12:25
聽了 我就做不到這樣子
00:12:29
對於這個本文
00:12:34
因為子路跟子貢就不同
00:12:39
子路為人性直
00:12:42
他說我沒辦法做 我就不敢再聽下去
00:12:48
這是錯誤的想法
00:12:51
子路因為他的性太過率直
00:12:57
所以後來才死得很冤枉的
00:13:02
因為他的死就是 為了人太過直性所害的
00:13:10
所以呢 我們聽到不生不滅的道理
00:13:15
你若有辦法就去做
00:13:18
沒辦法做 我們把它保留起來
00:13:22
不能說我不敢聽
00:13:24
有一天你要用的時候 把它拿出來用
00:13:29
這樣你就有辦法 得到這個很好的效果
00:13:35
子路他若有辦法 明白到用行舍藏的道理
00:13:43
那這樣他就 不用冤枉來慘死
00:13:47
現在我們來看 史記裡面有一段
00:13:54
這個子路的直性做參考
00:13:58
在史記 仲尼弟子列傳這樣說
00:14:03
衛國亂
00:14:05
子路在外
00:14:08
聞之而馳往
00:14:11
遇子羔出衛之城門
00:14:16
謂子路曰出公去矣
00:14:20
而城門已閉
00:14:24
子可還矣
00:14:27
毋空受禍
00:14:30
子路曰
00:14:32
食其祿者不避其難
00:14:36
子羔卒去
00:14:38
有使者入城
00:14:41
孔子聞衛亂
00:14:44
曰 嗟乎由死矣
00:14:50
已而果死
00:14:53
現在仲尼弟子列傳這樣說
00:14:58
衛國起內亂
00:15:02
子路不在城內在外面
00:15:08
聽到說衛國城裡在內亂
00:15:16
就這樣趕快跑回去
00:15:20
去遇到他 一個師兄弟叫做子羔
00:15:25
這個子羔也是孔子的徒弟
00:15:28
剛要離開這個衛國的城門
00:15:32
要跑出城就對了
00:15:35
去遇到子路這樣說
00:15:39
出公 出公是衛國的國王
00:15:45
說出公已經走了
00:15:49
而城門也已經關起來了
00:15:54
現在這個子就是你
00:15:56
說你可以走回頭了
00:16:01
還就是回頭又跑掉
00:16:04
你不要白白去受災難
00:16:08
你這個就要注意哦
00:16:11
這個讀作毋 毋就是不可
00:16:15
剛剛我們阿保匆忙間 把這個字沒有寫出頭
00:16:20
這樣不行的
00:16:22
寫這個中國的字很麻煩
00:16:27
有時候字形都很相像
00:16:31
比如你若沒有寫出頭來說
00:16:38
跟有出頭就不同
00:17:01
這四個字都不同
00:17:03
看很相像 這四個字都不同
00:17:08
這個是毌 這個是毋
00:17:12
這個是母 這個是
00:17:16
意思都不同
00:17:19
所以你這個 跟這個比較容易錯
00:17:23
因為這個沒有出頭 那個有出頭
00:17:27
這個毋就等於 跟勿的意思一樣
00:17:30
說不可以
00:17:33
你現在要快點回頭了啦
00:17:36
你不要白白來受禍端
00:17:41
子路這樣說
00:17:44
吃君的奉祿
00:17:46
吃國家的現在說薪俸
00:17:51
吃君的奉祿 我們不能逃避災難
00:17:57
子羔說你頭腦壞了
00:18:00
人家在內亂 你不跑 就要去管閒事
00:18:05
子羔就這樣跑掉了
00:18:08
那當時有人要進城
00:18:11
子路就這樣跟他進去了
00:18:16
現在這個略 就是在說那個內亂的事情
00:18:20
孔子聽到衛國內亂
00:18:25
他說啊 糟了啦
00:18:27
由就是子路
00:18:29
說子路死了啦
00:18:32
他沒看到他死 就知道子路死了
00:18:35
他怎麼知道
00:18:36
就知道他的人率直啊
00:18:38
有什麼說什麼
00:18:41
他做的事情不拐彎抹角的
00:18:45
他說啊 糟了啦 子路死了啦
00:18:49
果然子路真的死了
00:18:52
以下簡略起來
00:18:55
在孔子家語裡面說
00:18:59
子路死焉
00:19:03
進使者而問故
00:19:06
使者曰 醢之矣
00:19:09
遂令左右皆覆醢
00:19:13
曰 吾何忍食此
00:19:18
對於這個醢字 首先做一個說明
00:19:22
辭海說 醢音海 肉醬也
00:19:28
這個字音讀作海是肉醬
00:19:32
好比像我們 拿那個肉剁得碎碎
00:19:35
來蒸整碗公這樣子
00:19:37
那個肉醬
00:19:41
他說子路死 人來報
00:19:46
孔子問他說怎麼死
00:19:50
來報的人說被人剁成肉醬
00:19:55
孔子就這樣命令旁邊的人
00:19:59
趕快將那個肉醬 都把它反過來蓋起來
00:20:04
碗公拿來反過來蓋起來
00:20:06
他說唉 子路被人剁成肉醬
00:20:10
我怎麼忍心去吃這些肉醬
00:20:14
那時可能是 孔子年紀大了沒有牙齒
00:20:18
沒有牙齒 肉整塊咬不下去
00:20:23
剁成肉醬來吃
00:20:27
所以子路的為人直率
00:20:30
別的人比較聰明
00:20:32
說這是內亂 不是外國的兵攻來的
00:20:37
你若是外國的兵攻來
00:20:39
我們當人的臣民 應該要為國去盡忠去拚命
00:20:47
子羔他知道這個理由
00:20:51
他跑掉 不管啊
00:20:53
子路就直啊
00:20:55
他說我吃皇帝的俸祿
00:20:59
我今天 沒有為這個國家效勞
00:21:03
怎麼可以
00:21:05
怎麼樣會內亂
00:21:07
這簡單說當時這個衛靈公
00:21:12
這衛國的國王衛靈公
00:21:15
他的妻子叫做南子
00:21:19
是一個淫婦
00:21:22
他兒子討厭他母親
00:21:26
說你做母親的 對父親胡亂來
00:21:31
要去殺他母親
00:21:33
要殺他母親 他父親就將他趕出去
00:21:40
趕出去 他兒子走之後
00:21:43
沒多久衛靈公死
00:21:46
衛靈公死 這個南子 他的妻子
00:21:50
這個南子卻扶植他的孫子
00:21:54
就是現在 走掉的那個兒子的兒子
00:21:58
扶植他的孫子做國王
00:22:02
他兒子想 說瘋話
00:22:04
我父親死 國王是我的
00:22:06
怎麼會祖父傳給孫子
00:22:09
要回來跟他兒子 拚這個國家的江山
00:22:16
結果呢 他看他父親起兵而己
00:22:20
嚇到跑掉 就是剛剛說的這個出公
00:22:25
看到他父親起兵來 就這樣跑
00:22:28
跑了 他兒子才入城 跟他母親拚命
00:22:35
一些內閣的臣大家想說
00:22:40
現在你父子 母子 祖孫這樣在亂糟糟
00:22:46
自己家族在吵架 這個哪能管
00:22:48
大家都跑光光了
00:22:50
只有子路說 我吃國王的俸祿啊
00:22:54
國王有災難 我一定要替國王出頭
00:23:00
跑去跟衛靈公的兒子理論
00:23:05
他脾氣不好
00:23:07
說我父親死我做國王 你來理論什麼
00:23:11
叫人把他剁成肉醬
00:23:15
所以人要變通
00:23:17
頭腦若沒有變通 有時候死得很冤枉的
00:23:21
子路就是這樣子
00:23:26
所以有人說
00:23:28
子路是盡忠 有哪裡不對
00:23:33
但是我們今天 要知道子路的作風啊
00:23:40
他是直 不是真正的忠
00:23:45
真正的忠跟直 就有一點不一樣
00:23:53
我們來看這個忠的問題
00:23:55
來看這個 初潭集裡面一句話
00:24:02
夫暴虐之君
00:24:07
諫而不聽乃去者 知也
00:24:13
若夫不聽復諫
00:24:17
諫而以死者 痴也
00:24:22
說我們今天要知道 若一個無道的主人
00:24:31
我們向他勸解
00:24:34
他若不要聽 我們就這樣來離開
00:24:39
即然不要聽 我就沒必要做官
00:24:42
這是有智慧的人
00:24:46
假使他無道理 向他勸解他不要聽
00:24:55
不要聽 你勉強向他勸解
00:24:59
自己找死的 死也沒關係
00:25:02
為了勸解來死的
00:25:04
這就是沒有智慧的人
00:25:07
痴就是沒有智慧的人
00:25:09
知就是有智慧的人
00:25:13
所以在忠經裡面說
00:25:17
忠臣之事君也
00:25:19
不能言之
00:25:22
下能言之
00:25:25
上能聽之
00:25:28
則王道光矣
00:25:32
諫於未形者 上也
00:25:38
諫於已彰者 次也
00:25:43
違而不諫則非忠臣
00:25:47
夫諫始於順辭
00:25:50
次於抗議
00:25:52
終於離逖
00:25:54
以成君休
00:25:57
這個休不是休息
00:26:00
這個休是什麼
00:26:01
辭海說休 美善也
00:26:05
詩商頌長發 何天之休
00:26:12
箋休 美也
00:26:16
辭海說休就是很美很善
00:26:19
美善就是非常的美麗
00:26:23
在詩經的 商頌長發篇裡面說
00:26:27
何天之休
00:26:31
這個箋就是注解
00:26:33
注解說休就是美
00:26:36
說啊 這個天很美
00:26:40
所以現在這段就是說
00:26:44
做一個忠臣來事君
00:26:49
事君比如說 我們國家一個元首
00:26:53
我們這些大官小官都是臣
00:26:58
你若忠的臣來事君
00:27:02
下面的人有辦法向他勸解
00:27:08
上面的人有辦法聽你勸解
00:27:12
那這樣這個國家 就非常的興旺
00:27:20
假使你若對主人勸解
00:27:26
而沒有動手動腳
00:27:28
只是用嘴巴勸解 沒有動手動腳
00:27:32
這就是最好的辦法
00:27:38
假使一個人 勸解他又動手腳
00:27:44
好比像抗議那種的
00:27:46
對主人抗議 勸解他
00:27:50
這就是第二步的
00:27:55
假使你只有抗議不勸解
00:27:58
只示威抗議不勸解
00:28:01
這樣不是忠臣
00:28:05
你要知道說
00:28:08
我們要對主人 開始勸解要用好話
00:28:14
接著再抗議
00:28:16
他若不聽 不聽就要離開
00:28:21
目的是要 成全這個君的完美
00:28:28
不要說 我們的主人讓外人去恥笑
00:28:32
勸解若不聽 你就要離開
00:28:36
子路不是啊
00:28:38
他今天不勸解 只是用抗議的
00:28:43
而且用死跟他拚命
00:28:46
這就說起來 孔子說這不是忠臣啦
00:28:49
忠臣的做法不是這樣子
00:28:53
所以說到這個忠的角度
00:28:55
是言之不盡的
00:28:59
那麼對於說 子路有聞 未之能行
00:29:05
唯恐有聞 這個注解文
00:29:08
我們現在來看 呂純陽祖師的解釋
00:29:12
上字有 音友 有無之有也
00:29:20
下字有 音又 通又字
00:29:26
云有聞 即再聞也
00:29:32
子路性直
00:29:34
聞言即行
00:29:37
前有聞性與天道
00:29:41
未之能行
00:29:44
唯恐有聞
00:29:47
而未能全行其道
00:29:53
故曰 子路有聞
00:29:56
未之能行
00:29:57
唯恐有聞
00:30:01
非謂子路不欲有所聞也
00:30:06
對於這個字 我們來做一個說明
00:30:09
辭海說有 音右 通又
00:30:16
現在這個音讀作右
00:30:18
但是跟這個又相通
00:30:22
現在看呂純陽祖師的解釋
00:30:26
說上面這個字的音讀作友
00:30:31
是有沒有的有
00:30:34
下面這個音讀作又
00:30:37
跟這個又相通
00:30:40
現在說有聞 就是又再聽的意思
00:30:45
子路的性很直
00:30:49
他聽到話一定要去實行
00:30:53
以前有聽到 了脫生死的道理
00:30:58
但是他沒辦法做
00:31:01
沒辦法實踐
00:31:03
所以他就怕什麼
00:31:05
怕又再聽到
00:31:09
因為怕又再聽到就是他說
00:31:12
沒辦法了脫生死 的道理他有辦法去做
00:31:18
所以才說子路有聞
00:31:23
未之能行 惟恐有聞
00:31:28
這個有聞
00:31:29
這個有聞
00:31:31
子路有聞 未之能行 惟恐有聞
00:31:37
非謂…
00:31:38
並不是子路他不要聽
00:31:41
他就沒辦法做 他就不要聽這樣說
00:31:46
所以這個先天大道是很難
00:31:50
聽得進去的人就才有辦法
00:31:54
若聽不進去的人來說 就沒辦法
00:31:56
孔子他在世不是說 沒有講了脫生死的道理
00:32:00
當時可以說 大多數都沒辦法做
00:32:06
才會有一次孔子 對他那些學生說
00:32:11
用之則行 舍之則藏
00:32:13
只有我跟顏回做得到
00:32:16
其他的人做不到
00:32:19
所以顏回會成就 聖人的原因也在那裡
00:32:23
孔子說的了脫生死的道理
00:32:26
他有辦法去做
00:32:29
但是顏回死之後 孔子放聲大哭
00:32:33
說我失去一個傳衣缽的人
00:32:38
所以日後 他不得已再去找第二個
00:32:43
所以才會他的 先天大道來傳給曾子
00:32:49
後來曾子 才實踐這個中庸的道理
00:32:54
今晚說來到 這裡時間的關係
00:32:56
我們暫且告一段落
00:32:59
下文等到下期再來分解
00:33:02
在座同修
00:33:04
大家晚安
00:33:08
我們現在翻一百零八頁
00:33:24
現在開始
00:33:26
子貢曰
00:33:28
夫子之文章
00:33:30
可得而聞也
00:33:32
夫子之言性與天道
00:33:35
不可得而聞也
00:33:38
子路有聞
00:33:41
未之能行
00:33:43
唯恐有聞
00:33:45
我們上期就是說到這裡
00:33:49
對於這個問題
00:33:52
我們上期 也有跟你解釋很多
00:33:57
對於我們學道 不生不滅的上乘法
00:34:02
實在是一般的人 沒辦法實踐的
00:34:07
所以子路他才會說一句話
00:34:10
我雖然有聽到 但是我沒辦法做
00:34:16
所以我就 恐怕不能再聽下去了
00:34:21
有人說 了脫生死的上乘法門
00:34:27
難道真的那麼難做嗎
00:34:30
現在來引一個孔子一句話
00:34:34
我們現在來看 論語雍也第六篇這一段文
00:34:43
中人以上 可以語上也
00:34:49
中人以下 不可以語上也
00:34:56
現在這個不能讀作「語」
00:35:00
讀作「語」就變作 國語 台語 英語等等
00:35:08
現在讀作御 什麼叫做語
00:35:12
現在看辭海
00:35:14
語音御 以言告人也
00:35:20
現在這個的音讀作御
00:35:22
就是有話 向人家報告的意思
00:35:29
對於這句話我們來看 愚叟翁的注解
00:35:36
修道有上中下乘之法
00:35:43
中人是修中乘法之人
00:35:49
上乘法凡夫難解其義
00:35:54
孔子云 學中乘以上之人
00:36:00
可以談論上乘法
00:36:04
學下乘之人執迷現實
00:36:10
不信上乘玄妙理
00:36:14
說之恐其不信
00:36:17
反被其笑
00:36:19
所以才說修下乘之人
00:36:24
不可以說上乘之法也
00:36:28
什麼是上乘之法
00:36:32
什麼是下乘之法
00:36:35
上乘是易經 繫辭上傳所說的形而上
00:36:43
下乘就是形而下之法
00:36:48
在佛教亦分五乘法
00:36:54
上上乘 上乘 中乘 下乘 下下乘
00:37:01
今所云之中人 是修中乘之人
00:37:10
上就是指 最上乘 上乘之人
00:37:17
下就是指 下乘及下下乘之人
00:37:24
今先來說明易經之 形而上 形而下之後
00:37:30
再來說明佛家五乘之法
00:37:37
現在這段解釋這樣說
00:37:42
現在說修道 它有分一個上中下乘的法
00:37:54
現在說中人 是修中乘法的人
00:38:02
上乘法凡夫 沒辦法去了解這個道理
00:38:11
孔子說學中乘以上的人
00:38:19
才可以來說到這個上乘法
00:38:24
你若學下乘的人
00:38:28
他執迷在 這個現實靈感顯化
00:38:34
他就不要相信 上乘這個玄妙的道理
00:38:41
現在你說給他聽 恐怕他不要相信
00:38:45
反而被他恥笑
00:38:48
所以才說修下乘的人
00:38:53
你不能說 上乘的道理給他聽
00:38:58
什麼是上乘的法
00:39:02
什麼是下乘的法
00:39:06
上乘是易經 繫辭上傳所說的形而上
00:39:15
下乘就是形而下的法
00:39:20
在佛教一樣 有分一個五乘法
00:39:27
就是上上乘 上乘 中乘 下乘 下下乘
00:39:35
今天所說的中人 是修中乘的人
00:39:42
上就是指最上乘跟上乘
00:39:47
下就是指 下乘跟下下乘的人
00:39:53
今天我們首先來說明
00:39:56
易經的形而上 跟形而下之後
00:40:03
進一步再來說明佛家 所說的這個五乘的法
00:40:10
宗教雖然不同 道理是一致的
00:40:17
現在我們來引證 易經繫辭上傳裡面所說的
00:40:24
形而上者 謂之道
00:40:28
形而下者 謂之器
00:40:33
對於這個文我們 來看所有辭典的解釋
00:40:42
辭海這樣說
00:40:45
形而上 即超物質之義
00:40:51
說形而上 是超過物質的意思
00:40:56
等於就是無形的東西
00:41:00
辭源這樣說
00:41:03
形而上
00:41:05
易繫辭上 形而上者 謂之道
00:41:11
形而下者 謂之器
00:41:14
道指精神 器指物質
00:41:20
辭源說形而上 在易經的繫辭上傳
00:41:27
他說形而上者謂之道
00:41:30
形而下者 謂之器這句話
00:41:34
道是指我們人的精神
00:41:37
是無形的
00:41:40
器是指這個物質
00:41:42
就是有形的
00:41:44
現在話若說起來 形而上就是說無形的道理
00:41:50
形而下是說 有形有色的道理
00:41:54
所以哲學辭典裡面才說
00:41:58
朱熹 形而上者 無形無影是道
00:42:06
形而下者有形有狀是器
00:42:12
現在哲學辭典來引到 朱熹一句話
00:42:19
說形而上是無形影
00:42:24
這就是道
00:42:25
無形影就沒形沒色
00:42:29
形而下是有形狀的
00:42:34
這就是器
00:42:36
等於形而上就是無形的
00:42:39
形而下是有形的
00:42:43
辭彙這樣說
00:42:45
超物質的無形哲理
00:42:49
曰形而上
00:42:51
有形而實在的物質
00:42:54
曰形而下
00:42:58
辭彙說 超物質無形的哲理
00:43:03
這叫做形而上
00:43:06
若有形有實在的物質
00:43:09
這叫做形而下
00:43:13
等於就是 你若說到靈感顯化
00:43:16
說有形象的 這都是形而下
00:43:20
你若說了脫生死 無形無狀的道理
00:43:24
這就是形而上
00:43:27
現在我們 一步一步來做個研究
00:43:31
來看道教大辭典的講法
00:43:36
易繫辭 形而上者 謂之道
00:43:42
形而下者謂之器
00:43:46
凡屬無形者 謂之形上
00:43:51
是玄理也
00:43:55
凡屬有形者 謂之形下
00:43:59
是物理也
00:44:04
道教大辭典說 易經的繫辭傳說
00:44:10
形而上者 謂之道
00:44:14
形而下者 謂之器
00:44:19
無論什麼東西
00:44:21
我們若屬於無形的東西
00:44:24
就是叫做形上
00:44:27
這就是玄妙的道理
00:44:32
假使若是有形有色的
00:44:36
這個就是叫做形下
00:44:39
這個等於就是物理
00:44:44
在易經研究 這本書裡面這樣說
00:44:50
陰陽之象皆形也
00:44:55
形而上者 超乎形器之上
00:45:00
無聲無臭 則理也
00:45:05
故謂之道
00:45:08
形而下者
00:45:11
則囿于形器之下
00:45:16
有色有象
00:45:20
此于形而已
00:45:27
故謂之器
00:45:30
易經的研究裡面這樣說
00:45:34
陰陽的現象有這個形體
00:45:41
若是形而上 就是超過形器的上面
00:45:49
是沒有聲音沒有氣味
00:45:53
這就是理
00:45:56
所以才叫做道
00:46:00
若形而下 就是他所懂的不廣
00:46:08
他都在這個形器的下面
00:46:14
執在這個有色有象的東西
00:46:19
只有相信這個有形而已
00:46:23
所以才叫做器
00:46:27
中國哲學辭典裡面這樣說
00:46:34
天地之間
00:46:37
有理有氣
00:46:40
理也者 形而上之道
00:46:45
生物之本也
00:46:48
氣也者 形而下之器也
00:46:52
生物之具也
00:46:56
是以人物之生
00:47:00
必稟此理然後有性
00:47:03
必稟此氣然後有形
00:47:09
中國哲學辭典裡面說
00:47:13
在這個天地間 就有這個理跟有這個氣
00:47:21
理就是形而上的道
00:47:26
是生萬物的根本
00:47:32
所以我們清淨經 才說大道無形生育天地
00:47:38
若氣是形而下的器具
00:47:44
是生東西的器具
00:47:49
就是我們這個人物的產生
00:47:56
首先一定要有這個理
00:47:58
之後才有這個性
00:48:02
一定要有這個氣
00:48:05
之後才有這個形
00:48:09
他是比如說我們一個人
00:48:13
你若沒有這個無形的
00:48:16
你這個本性要從哪裡來
00:48:21
你若沒有這個氣
00:48:22
我們人的這個身體 這個有形體的要從哪裡來
00:48:27
所以我們若研究形而上
00:48:32
就是研究我們的自性
00:48:36
你若研究形而下 就研究這個外形
00:48:43
所以愚叟翁這樣說
00:48:46
理與氣是指什麼呢
00:48:50
到底理跟氣是在指什麼
00:48:55
我們現在看 呂純陽祖師一個說明
00:49:01
理者 先天之理性
00:49:05
若無此理便無天地
00:49:09
無人無物
00:49:12
氣者 陰陽二氣也
00:49:16
故言理為生物之本
00:49:19
氣為生物之具也
00:49:23
呂純陽祖師說
00:49:26
理是什麼
00:49:27
就是先天的理性
00:49:31
理性也可以說我們的本性
00:49:35
假使若沒有這個理
00:49:38
就沒有這個天地
00:49:40
沒有這個人 沒有這個東西
00:49:45
若氣呢
00:49:47
氣就是陰陽二氣
00:49:50
所以才說 理就是生物的根本
00:49:54
氣就是生物之具
00:49:58
所以一個人 你研究到先天道理
00:50:04
就是都談這個無形的
00:50:08
你若是要說這個後天的理
00:50:12
就是都說這個有形有色
00:50:18
不過學道的人不可以執
00:50:24
你若執理來說也不可以
00:50:30
你若執這個氣也不可以
00:50:35
所以六祖才會跟我們說
00:50:39
於空離空 於相離相這個道理
00:50:44
但是我們 學道的人最重要的
00:50:48
就是要這個無形為根本
00:50:54
有形的是只有做一個補充
00:50:59
不能只有 要學這個有形有色
00:51:03
對於這個無形的事情
00:51:06
你都不想要去追求
00:51:09
若這樣道 就永遠都修不成的
00:51:14
因為今晚說到這裡
00:51:17
假使若再引下文下去
00:51:20
恐怕這個時間會不夠
00:51:23
所以只好就是到這為止
00:51:26
對於這個形而上形而下
00:51:30
詳細下一趟回來再來分解
00:51:35
在座同修
00:51:36
大家晚安
00:51:39
我們現在翻一百零八頁
00:51:51
不然現在開始
00:51:54
子貢曰
00:51:56
夫子之文章
00:51:59
可得而聞也
00:52:02
夫子之言性與天道
00:52:05
不可得而聞也
00:52:08
子路有聞
00:52:10
未之能行
00:52:12
唯恐有聞
00:52:16
子貢這樣說
00:52:19
若老師在說的一般道理
00:52:24
我們是有辦法去得到
00:52:27
也有辦法聽到
00:52:29
但是我們老師在講
00:52:32
人的天性跟這個天道
00:52:36
是沒辦法得到 也沒辦法聽到
00:52:41
子路接著就說
00:52:44
我有聽過老師 說到這個先天大道
00:52:49
但是我沒辦法做到
00:52:51
所以我就怕說了 又再聽下去
00:52:56
對於本文我們上期 也有引證很多事例
00:53:03
難道孔子真的 沒有說到我們人的本性嗎
00:53:08
不是沒有
00:53:09
有說
00:53:11
但是子路他說 他就不敢再聽下去
00:53:14
所以他就不敢 繼續聽到說這個先天大道
00:53:21
所以這個道呢
00:53:22
分一個上下
00:53:26
你若以一般聽的
00:53:29
都是聽這個下乘的道理
00:53:33
若是中乘以上來說
00:53:36
一般的人是很難去接受
00:53:39
所以我們上期 就是有引這個形而上
00:53:43
跟形而下這個問題
00:53:48
對這個形而上形而下
00:53:51
現在繼續來看
00:53:54
這個程顥語錄 裡面所說的一句話
00:54:13
繫辭曰 形而上者 謂之道
00:54:19
形而下者 謂之器
00:54:23
又曰一陰一陽之謂道
00:54:28
陰陽亦形而下者
00:54:32
而曰道者 惟此語
00:54:36
截得上下最分明
00:54:40
元來只此道
00:54:43
要在人默識之也
00:54:48
程顥另外 還有一個叫做程頤
00:54:55
這是兩兄弟
00:54:58
後來叫做二程
00:55:01
一般這兩個都叫做程子
00:55:06
所以現在這個是 程顥語錄裡面所說的話
00:55:12
繫辭就是易經的繫辭傳
00:55:17
在易經繫辭傳裡面這樣說
00:55:20
說形而上就是道
00:55:25
形而下就是器
00:55:28
但是又再說什麼
00:55:30
說一陰一陽之謂道
00:55:34
若論語來說 陰陽也是形而下
00:55:40
但是他說道
00:55:43
對於這句話
00:55:46
我們來分上下分清楚
00:55:51
原來現在說這個道
00:55:55
就是要我們人靜靜地去想
00:56:02
所以愚叟翁才說
00:56:05
形而上與形而下皆曰之道
00:56:11
這兩個道是字同義不同也
00:56:18
愚叟翁說 形而上跟這個形而下
00:56:23
都叫做道
00:56:26
這兩個道 是字一樣 意義不一樣
00:56:33
這個道理是很複雜的
00:56:37
若以後天的道理是不複雜
00:56:42
但是我們若是 先天的道理就是很複雜的
00:56:47
比如舉一個例子 道就是路
00:56:52
路就各種不同的路
00:56:56
比如說我們在走的這個路
00:57:01
田裡的路也是路
00:57:04
人行道 人在走的這個人行道
00:57:09
也是路
00:57:12
而慢車道也是路
00:57:17
快車道也是路
00:57:22
快速路也是道
00:57:27
高速公路也是道
00:57:31
但是這個道 跟這道是不一樣
00:57:35
這個路跟這個路是不一樣
00:57:38
名字是一樣 意思不一樣
00:57:44
比如說般若心經所說的
00:57:53
色即是空 空即色
00:57:57
若論理來說色受想行識
00:58:02
色就是有形色的東西
00:58:07
想行識這個已經在說心法
00:58:11
應該是說空
00:58:14
但是它會說
00:58:18
色受想行識這四項說空
00:58:24
空怎麼會說和這四項…
00:58:31
跟上面說的色即是空 空即是色會一樣
00:58:37
因為這個五蘊裡面
00:58:40
雖然這是心法 但是都有表現
00:58:46
比如想是空的東西
00:58:50
但是它有表現那個形出來
00:58:54
有表現那個色出來
00:58:56
比如說這個東西我要給你
00:58:59
你伸手來拿
00:59:01
這就表現出那個色來了
00:59:07
像比如說 我們這個身體是色
00:59:11
靈魂是空
00:59:13
但是靈魂 它就沒有表現出來
00:59:17
像這個電來說
00:59:19
雖然說電通了會亮
00:59:21
但是靈魂已經沒有 表現那個形體跑出來
00:59:26
是只有這個 電燈亮了起來以外
00:59:29
它就沒有那個表現出來
00:59:33
所以一樣在說道
00:59:35
道就各種不同的道啊
00:59:37
所以他才說這兩個道
00:59:40
字是一樣 意思就不一樣了
00:59:45
所以無量義經才說
00:59:48
文辭雖一 義各有異
00:59:52
文辭寫是寫一樣
00:59:56
但是道理是不一樣
01:00:00
六祖壇經說
01:00:01
度名雖一 用處不同
01:00:05
度是一個字 名是一字而已
01:00:10
但是它要用的地方不同
01:00:14
那個道理的解釋 就不一樣了
01:00:19
所以道理 看起來是很簡單的
01:00:23
但是說實在 要論理論到真來說
01:00:27
有時你會想 一種的真正不可思議
01:00:33
你若沒有靜靜用你的腦
01:00:38
用我們的智慧去判斷
01:00:42
有時候會有錯誤的想法
01:00:48
所以對於 這個形而上形而下
01:00:52
我們再來看形而上學 裡面一句話這樣說
01:00:58
形而上為無形體者
01:01:03
故形以上者謂之道也
01:01:08
形而下是有形體者
01:01:11
故形以下者謂之器也
01:01:15
無形跡 即道也
01:01:19
如大德敦化是也
01:01:24
有形跡者 即器也
01:01:27
見於事實如禮儀是也
01:01:32
形而上學裡面說
01:01:35
形而上就是 在說這個無形體的
01:01:40
若以佛家所說 就是說這個空理
01:01:44
所以才叫做形以上
01:01:47
這個就是道
01:01:49
形而下是有形體的
01:01:53
所以這個形以下 就是叫做器
01:01:58
這個器 是跟這個道
01:02:04
本來就是相對的道理
01:02:08
所以無形跡就是道
01:02:11
好比像什麼
01:02:12
好比像大德敦化
01:02:16
大德敦化 就是好比像講道理
01:02:19
就是以無住的心 去對待一切
01:02:26
因為這個真正的道
01:02:30
就是沒有 那個形跡可以去找
01:02:33
若有形跡就是器
01:02:37
有形跡是什麼
01:02:38
像我現在站在這講道理
01:02:40
用這個無住的對待
01:02:44
這個等於就是道
01:02:46
等於就是這個空理
01:02:49
假使有形跡 就是有那個色彩
01:02:54
添油錢啦
01:02:56
或是說不然你幫我簽字
01:02:58
幫我做什麼的
01:03:00
有形有色 有那個形跡可以找出來
01:03:04
這就是器
01:03:06
器是見於事實
01:03:08
比如像這個禮儀等
01:03:11
這就是有形跡的
01:03:13
假使你若用 這個無住的心對待一切
01:03:17
這個就是道
01:03:19
但是世間人你要知道說
01:03:22
這個空跟色 是不能離開的
01:03:26
像我站在這裡講道理
01:03:28
也是算色相
01:03:30
但是我的心 是以無住的心對待
01:03:34
這就是空啊
01:03:37
所以金剛經才會說
01:03:40
無得之得 無說之說
01:03:46
這就是空跟相 兩個的互相對待
01:03:51
所以我們真正的這個道理
01:03:54
說 聽 是只有用我們的心去裁判
01:04:02
沒辦法用這個嘴巴去表達
01:04:06
所以才會 道德經第一句跟你說
01:04:09
道可道 非常道
01:04:12
金剛經的結論就說
01:04:14
一合相者不可說
01:04:16
這個道理都在那裡
01:04:18
所以學道的人不能 只有說執在這個文字上
01:04:25
一定要用我們的 般若妙智慧要去裁判
01:04:32
你若沒有用這個 般若妙智慧去裁判來說
01:04:36
有時候道理會很複雜的
01:04:40
你有時會想破頭腦
01:04:42
奇怪 這個寫了就有矛盾
01:04:45
會去想這樣
01:04:46
這並不是矛盾
01:04:48
是我們自己 沒辦法去悟出來
01:04:52
像說這個空
01:04:53
只有一個空字
01:04:54
這個空 什麼都沒有
01:04:57
每樣都沒有也是空
01:05:00
容納也是空
01:05:05
所以釋迦佛祖 在菩提樹下觀明星而悟道
01:05:11
祂就悟這個空理出來
01:05:16
這間房子到底是色還空
01:05:21
若以形而下 的道理來說這是色啊
01:05:27
有一間房子有桌子椅子
01:05:30
每樣都是 都是有那個形色的東西
01:05:34
有那個形跡 這是色
01:05:38
但是以形而上的道理來說
01:05:41
這間房子是空
01:05:44
因為你若沒有這個空
01:05:48
椅子要擺在哪裡
01:05:50
人要站在哪裡
01:05:51
這間房子若做實心的來說
01:05:53
你人要怎麼進來
01:05:56
所以才說 空即是色 色即是空
01:05:59
這個道理在那裡
01:06:01
空跟色本來是兩樣
01:06:04
但是這兩樣 你若沒有合為一個來說
01:06:08
萬物都沒辦法成立啦
01:06:10
這樣跟你說比較快
01:06:12
所以才會這個釋迦佛祖 說這個有形相的道理
01:06:20
後來說這個空相的道理
01:06:22
弟子就打死結了
01:06:24
他說師父啊 到底是色還是空
01:06:28
色才對 還是空才對
01:06:31
打死結了啊
01:06:32
所以釋迦才會說一句話
01:06:38
空即是色 色即是空
01:06:40
空不異色 色不異空
01:06:42
這個道理
01:06:45
你若以形而下說是色
01:06:50
你若以形而上來說就是空
01:06:55
像這個五蘊也一樣
01:06:57
我們人的相
01:06:59
色受想行識
01:07:01
相本來是空啊
01:07:03
沒有形跡的
01:07:05
但是你現在一個人
01:07:07
由我們的思想去表現出來
01:07:10
這就是色啊
01:07:13
有這個空 就有這個色
01:07:15
有這個色 就有這個空
01:07:18
你若沒表現就是空嘛
01:07:20
表現出來就變色了
01:07:22
所以兩樣 不能離開的原理在這裡
01:07:26
所以這個形而上 形而下就是在這裡分別
01:07:32
所以道理呢
01:07:34
就要靜靜慢慢的去體悟
01:07:36
你若沒有靜靜去體悟來說
01:07:39
有時候道理會很複雜的
01:07:42
我們另外再來看一段 形而上學裡面所說的
01:07:47
形而上
01:07:50
即超物質之義
01:07:54
此語西洋創自亞理斯多德
01:08:00
氏於其哲學系統中
01:08:05
指論究一切實在之原理者
01:08:09
曰第一哲學
01:08:12
又名神學
01:08:14
或曰超物理學
01:08:17
譯言曰形而上
01:08:21
而專論物理
01:08:24
包括天文 氣象 動物 植物等
01:08:29
則稱物理學則譯言形而下
01:08:36
易經所言形而下者謂之器
01:08:42
現在形而上學裡面這樣說
01:08:46
說形而上 就是超物質的意思
01:08:53
這句話在西洋
01:08:57
是亞理斯多德 這個人創造的
01:09:02
現在說氏 就是指這個亞理斯多德
01:09:07
說亞理斯多德 在這哲學的系統裡面
01:09:13
指來論究一切實在的原理
01:09:18
就是叫做第一哲學
01:09:21
另外一個名字叫做神學
01:09:24
有時叫做超物理學
01:09:27
翻譯中國話就是形而上
01:09:31
以上就是說這個無形的
01:09:35
就是我們佛家所說的空
01:09:40
但是若專論這個物理
01:09:43
包括這個天文 氣象 動物 植物這些東西
01:09:48
叫做物理學
01:09:51
所以翻譯中國話 就是形而下
01:09:55
易經所說的 形而下者謂之器就是
01:10:01
那麼對於 這個亞理斯多德是什麼人
01:10:06
愚叟翁這樣說
01:10:09
據有關文獻記載
01:10:13
亞理斯多德
01:10:15
希臘的哲學家及科學家
01:10:20
生於公元前三八四年
01:10:25
公元前三二二年亡故
01:10:28
享壽六十二歲
01:10:32
中國孔子 生於公元前五五一年
01:10:36
二人比較
01:10:38
中國的孔子 早希臘亞理斯多德一六七年
01:10:47
他說根據 有關這個文獻裡面所記載
01:10:53
亞理斯多德 是希臘的哲學家
01:10:56
也是一位科學家
01:11:00
他出生在 公元前三百八十四年
01:11:05
在公元前三百二十二年死
01:11:09
享壽六十二歲
01:11:12
若中國的孔子
01:11:14
是生在 公元前五百五十一年
01:11:18
兩個人比較
01:11:20
中國的孔子 早希臘的亞理斯多德
01:11:25
有一百六十七年
01:11:27
所以形而上 是我們東洋先發明的
01:11:33
亞理斯多德 在西洋是經過一百多年
01:11:37
才來創造這個形而上 跟形而下的道理
01:11:44
所以這個道若以 形而下來說是很容易的
01:11:52
你若要用 形而上來說就很困難
01:11:56
孔子才會說一句 說中人以上 可以語上也
01:12:06
中人以下 不可以語上也
01:12:11
中人就是中等的人
01:12:14
若以佛家說中乘
01:12:17
在這個中乘的人 你可以說這個上乘的法
01:12:22
但是你若中乘的人
01:12:25
對於這個下乘
01:12:28
這個好比說形而下的人
01:12:31
你不能說形而上的道理
01:12:34
你若說 他不但不要相信你
01:12:37
反而會反抗你
01:12:41
所以道德經才會說
01:12:44
上士聞道 勤而行之
01:12:49
中士聞道 若存若亡
01:12:53
下士聞道 大笑之
01:12:56
不笑不以為道
01:12:58
這個道理就是在那裡
01:13:01
所以這個道理 說起來很簡單又很複雜
01:13:07
像說我們人的說心法
01:13:10
這個心境
01:13:12
我們人的心叫做心識
01:13:16
一般叫做第八識
01:13:18
你想看看 這個第八識是色還是空
01:13:21
問題就在那裡
01:13:25
你這個心境 也可以說色也可以說空
01:13:31
一個人你若了解這個問題
01:13:35
好比像六祖壇經說的
01:13:40
說不思善 不思惡
01:13:43
則明上座本來面目
01:13:47
你若不要想惡的有理啦
01:13:50
連善都不要想 怎麼樣會有道理
01:13:53
這個問題就在那裡
01:13:56
就要達到不思善 不思惡
01:13:59
你才顯出到你這第九識
01:14:02
我們一般 這個第九識沒人要說
01:14:06
你若說到第九識
01:14:07
就己經達到 這個超物質去了
01:14:13
第九識是已經 達到如如不動的境界
01:14:17
就是佛識
01:14:19
第八識是菩薩識
01:14:23
若第六識 就是我們眾生的意識
01:14:28
所以這個心境來說
01:14:31
比如說我想一個東西
01:14:34
但是我不要理它
01:14:37
這轉入第九識 就是如如不動
01:14:40
那就沒有形跡
01:14:41
沒有形跡就是空了
01:14:44
假使我這個心動
01:14:47
像說這張桌子 我要做要什麼形式
01:14:50
就轉入第六識 就做了這張桌子起來
01:14:57
所以學道理呢
01:15:01
你若法華經裡面所說的
01:15:06
本來我們現在分上中下
01:15:11
大乘 中乘 下乘無所不至
01:15:13
實在釋迦佛祖 講到最後只有一佛乘而已
01:15:18
只有一乘而已
01:15:20
之後就有分成大乘 小乘
01:15:23
分成三乘上 中 下乘
01:15:28
又有分得更加清楚
01:15:30
分成五乘最上乘 上乘 中乘 下乘 下下乘
01:15:36
分成五乘法
01:15:38
好比像樹木 本來這個根源是一
01:15:43
枝分出來 變成二 三 五 十
01:15:46
一直分一直細
01:15:48
大枝分小枝 分到後面就算不完了
01:15:55
才會這宗派會多在哪裡
01:15:57
宗派會多 就各人的思想抓一個角度
01:16:03
你去抓一個東西
01:16:05
他現在將這個東西 就這樣分一部分出去
01:16:13
所以我們現在 對於這個形而上 形而下
01:16:17
才來引證到 這個五乘裡面所說的
01:16:23
我們來看 佛學大辭典一句話
01:16:29
五乘
01:16:32
乘人使各到其果地之教法
01:16:38
五乘者
01:16:40
一 佛乘
01:16:42
二 菩薩乘
01:16:43
三 緣覺乘
01:16:45
四 聲聞乘
01:16:47
五 即天乘人乘
01:16:51
見大乘莊嚴功德經中
01:16:55
楞伽經八
01:17:00
佛學大辭典說
01:17:02
佛家學道分成五個階級
01:17:09
這個乘就是好比像車 船
01:17:14
乘客到他的目的地
01:17:18
一種的教法
01:17:20
這個略記就是 分辨這個五乘的方法
01:17:25
現在接著下去 就會慢慢地來談論
01:17:29
五乘第一就是佛乘
01:17:32
作佛的道理
01:17:35
第二 就是菩薩乘
01:17:39
第三 就是緣覺乘
01:17:42
第四 就是聲聞乘
01:17:45
第五 就是天乘
01:17:47
說天…佛家說諸天
01:17:50
就是我們說的神 做神
01:17:54
人乘就是做人
01:17:58
這佛學大辭典是 從大乘莊嚴功德經的中卷
01:18:05
跟楞伽經的 第八卷裡面所提出來的
01:18:11
修真錄這樣說
01:18:14
佛道分五乘
01:18:17
一者下下乘 即人乘天乘也
01:18:23
二者下乘即聲聞乘也
01:18:28
三者中乘即緣覺乘也
01:18:33
四者名謂上乘 即菩薩乘也
01:18:39
五者最上乘即佛乘也
01:18:44
何謂乘
01:18:46
乘乃運載之義
01:18:49
即運載修行人
01:18:51
使其各到果報之地也
01:18:56
現在修真錄這樣說
01:18:59
在佛家的道分成五個階級
01:19:04
第一 就是下下乘
01:19:08
就是修人道 跟修天道這兩條路
01:19:14
後世去做有錢人 還是去做神
01:19:18
這可以說是下下乘
01:19:22
第二 就是下乘
01:19:24
下乘就是聲聞乘
01:19:26
聲聞乘最高就達到羅漢
01:19:31
第三 就是中乘
01:19:33
就是緣覺乘
01:19:36
這就是好比 像孔子說的中人
01:19:40
因為這個緣覺 最高可以達到佛
01:19:45
最下達到做人
01:19:48
所以緣覺可上可下
01:19:51
站在中間才叫做中乘
01:19:55
第四 就是上乘 就是菩薩乘
01:20:00
第五 就是最上乘 就是佛乘
01:20:04
什麼叫做乘
01:20:07
乘就是要載的那個意思
01:20:10
就是要載一些修行人
01:20:13
可以讓他 到他的果報的地
01:20:19
所以學道不等
01:20:22
所以有人說 我到底走哪一條路
01:20:26
問你自己
01:20:28
你現在走哪一路 問你自己就知道
01:20:32
不用問別人 說我修得好不好
01:20:35
我現在修到什麼境界
01:20:37
不用問 問你自己
01:20:42
我們一般說克己利人
01:20:49
利人利己 利己利人
01:20:53
克人利己
01:20:58
什麼叫做克人利己
01:21:03
我若有賺錢 別人死光光沒關係
01:21:11
這就變成什麼
01:21:15
變成一種的自私
01:21:19
這個就會往三惡道下去了
01:21:26
你若是說利己利人
01:21:31
我若有賺錢就是利己
01:21:36
我有賺錢再來布施行善
01:21:40
這就是利人
01:21:43
後世你做人啦
01:21:46
若做得更好去做神啦
01:21:50
再上去呢
01:21:51
就是可以說利人利已
01:21:56
你有辦法達到 說先考慮到別人
01:22:02
我有沒有賺錢沒關係
01:22:04
我有沒有利益沒關係
01:22:06
只有別人若會好就好
01:22:09
這已經達到 了脫生死的境界了
01:22:16
你若要做菩薩 就要達到克己利人
01:22:21
自己犧牲完成別人
01:22:26
若作佛就不是哦
01:22:27
作佛就要達到除我的境界
01:22:31
我這個我要拿掉
01:22:34
沒這個我的存在
01:22:36
這是法華經裡面說的
01:22:40
我們金剛經說無人無我
01:22:44
這是到菩薩而已
01:22:47
真正你要達到佛的境界
01:22:49
一定要除我
01:22:51
沒有我的存在
01:22:55
所以你想想釋迦佛祖
01:22:58
祂本來是一位王子
01:23:02
結果名也不要 利也不要
01:23:06
我這個我都把它拿掉
01:23:09
一切都沒有為了我
01:23:12
祂今天才會成就佛道
01:23:16
若要說我們中國的聖人
01:23:20
有五個人
01:23:23
這五個其中 四個聖人都跟妻子離婚
01:23:29
孔子至聖也跟妻子離婚
01:23:34
曾子宗聖他也跟妻子離婚
01:23:42
子思述聖他也跟妻子離婚
01:23:49
孟子亞聖他也跟妻子離婚
01:23:53
顏回沒娶妻子
01:23:55
有可能離婚不離婚不知道
01:24:00
是怎麼樣這麼可惡
01:24:03
做一個聖人妻子也不要
01:24:06
不是不要妻子
01:24:08
妻子不要丈夫
01:24:11
溜掉了
01:24:13
怎麼樣
01:24:14
一切都為了眾生 沒有為了自己
01:24:17
嫁你這個傻瓜要去死哦
01:24:20
溜掉了 不要了
01:24:26
釋迦佛祖娶三個妻子
01:24:31
兩個妻子都溜了
01:24:33
只剩一個妻子沒有溜
01:24:36
那耶輸陀羅跟祂修行成功
01:24:42
三個兒子只有這個羅羅
01:24:47
跟著他父親修行以外
01:24:51
一個去到哪裡不知道
01:24:54
另外一個下地獄
01:24:56
一個佛祖的兒子下地獄
01:25:01
因為你要修到作佛啊
01:25:03
已經除去我的這個身體
01:25:06
無論名無論利 一切都不要了啊
01:25:09
什麼都不要
01:25:11
家族真正承受不了的
01:25:16
實在一般的人 修到菩薩就很高了
01:25:21
不要想說你想要作佛
01:25:24
作佛你就己經 一切都不要了
01:25:27
除去我這個身體啦
01:25:32
所以是怎麼樣會 分一個欲界 色界 無色界
01:25:38
欲界就還有慾念
01:25:40
你的心若還有慾念
01:25:42
你一定永遠在欲界
01:25:45
你絕對沒辦法脫出去
01:25:49
你的心若已經離開這個慾
01:25:54
才有辦法脫出這個欲界
01:25:58
但是若還有形色
01:26:00
你老師你師父
01:26:02
我徒弟我學生
01:26:04
這還都在色界
01:26:06
達到無色界就己經平等了
01:26:12
我跟你都一樣
01:26:14
都沒有分別
01:26:19
所以在我們 佛家有一位清嚴法師
01:26:27
他一句話怎麼樣說
01:26:31
不愁無廟 但愁無道
01:26:36
若沒有廟我不煩惱
01:26:39
我只有煩惱我沒有道而已
01:26:41
沒有道我就有多煩惱
01:26:43
但是若沒有廟我就沒關係
01:26:47
孔子說君子憂道不憂貧
01:26:52
君子的為人 只有煩惱沒有道
01:26:55
窮祂不煩惱
01:27:02
若這個是你們 這些博士班的說沒關係
01:27:06
這個若一般的廟宇
01:27:08
一般的寺廟說了下去
01:27:10
信徒走到沒半個
01:27:16
所以呢
01:27:17
世間人有辦法說 沒辦法做的人是很多啦
01:27:25
現在大家 都只有這個論很厲害
01:27:33
行就很困難
01:27:36
怎麼樣叫做論
01:27:38
站在台上 講道理講了一大片
01:27:43
但是有辦法去實踐的人
01:27:45
找得到幾個
01:27:49
若照佛家的八邪
01:27:53
這個邪命
01:27:57
你若一旦講道有所收入
01:28:00
就已經邪命說法了
01:28:04
這些大法師他難道不懂嗎
01:28:07
有的都佛學院畢業的 你知道嗎
01:28:10
他難道不知道 這個邪命的道理嗎
01:28:13
十惡八邪都沒辦法治了
01:28:16
要怎麼樣成菩薩道
01:28:19
我問你啊
01:28:21
說大家都會說
01:28:24
理論大家都會
01:28:27
不信的話 電視台大法師很多
01:28:30
大講師也很多在說
01:28:32
說到最後都用錢抵帳了
01:28:35
這樣說比較快
01:28:38
真正學道的人
01:28:42
老師是在學而已
01:28:44
說談道不談錢 談錢非道
01:28:50
那這樣肚子怎麼會飽
01:28:54
怕不會飽
01:28:56
若怕不會飽跟我走
01:28:59
一定讓你每餐都很飽
01:29:02
享受沒有啦
01:29:04
我一人送你一個缽啊
01:29:06
那個缽拿著
01:29:08
不信的話 若早上 下午 晚上
01:29:11
那個缽拿出去 你不要向人求吃魚吃肉
01:29:16
求要享受的
01:29:17
裝一碗飯拌個醬油
01:29:19
人家一定拿給你的
01:29:21
你不用怕沒得吃啦
01:29:26
若吃飽沒問題
01:29:28
享受就比較困難
01:29:33
所以學道
01:29:36
明天就要來說這個五乘法
01:29:40
要怎麼樣修
01:29:42
一般所修的
01:29:45
若修這個下下乘較容易啦
01:29:50
你若要修下乘就要勉強了
01:29:54
你若修上乘就困難了
01:29:58
若修佛乘這個最上乘
01:30:00
我敢說不可能啦
01:30:06
你要達到除我 哪一個有辦法
01:30:12
無人無我還是上乘法而已
01:30:15
還沒達到佛乘
01:30:19
所以金剛經才會說
01:30:22
若有我相 人相 眾生相 壽者相即非菩薩
01:30:29
要修菩薩道 就要達四相都離開
01:30:33
才有辦法行菩薩道
01:30:35
不然你還沒辦法
01:30:37
你若有辦法了脫生死
01:30:38
做一個羅漢腳就不錯了
01:30:42
怎麼樣叫做羅漢腳
01:30:43
因為這個聲聞乘 有四個果位 羅漢最高
01:30:49
你若有辦法 達到聲聞的初果
01:30:53
就是羅漢腳了
01:30:55
羅漢的最下面
01:30:56
最下面就腳底了
01:30:58
若聲聞頭就是羅漢了
01:31:04
你若有辦法 修到羅漢腳就很好了
01:31:07
人說你羅漢腳
01:31:09
怕你沒辦法做
01:31:11
你若有辦法做羅漢腳
01:31:13
你就賺死了 脫生死了 你哪裡要煩惱
01:31:18
學道 像王重陽去度七真
01:31:26
馬丹陽 所有的財產都拿出去了
01:31:29
哪一個做的到
01:31:31
不然你拿我看看
01:31:33
口袋十元 叫你拿出來你就很困難
01:31:36
我剩十元
01:31:37
下午想要去 買一碗飯吃 卻拿出來
01:31:41
你就沒辦法
01:31:42
釋迦有辦法名拿掉利拿掉
01:31:47
寧願這樣苦修苦行
01:31:49
出門打赤腳
01:31:52
所以經典你看
01:31:53
釋迦若要講道要先洗腳啦
01:31:56
不然沒辦法 坐上去蒲團上面
01:31:58
先腳洗好才有爬上去
01:32:01
祂都打赤腳啊
01:32:03
現在很好命哦
01:32:05
穿鞋子怕這個腳跟
01:32:10
襪子又穿下去
01:32:13
走路嫌流汗 坐公車
01:32:17
更享受的修行人 坐那個賓士的一大堆
01:32:24
這樣想要做羅漢腳
01:32:27
下下乘修一修啦
01:32:30
我不騙你
01:32:31
你們這些是博士班的
01:32:33
我才敢這樣說
01:32:35
不然明天沒有半個人了
01:32:37
我不騙你
01:32:39
難怪釋迦佛祖 說法華經的時候
01:32:42
四萬眾聽到最後剩幾十個
01:32:45
走光光 走得沒半個
01:32:49
連自己的徒弟都溜了
01:32:54
所以一個人 若有辦法修下下乘
01:32:58
達到修下乘就算很好了
01:33:02
不用嫌了啦
01:33:04
你若真正 要修上乘法修最上乘法
01:33:09
不可能
01:33:10
不是不可能啦 很難啦
01:33:16
所以才會這個孔子跟釋迦
01:33:22
像說那個亞里斯多德
01:33:24
無論是我們東洋 無論是西洋
01:33:29
道理都是一致啦
01:33:36
道理多多少少聽不錯啦
01:33:40
我現在五教想要講完
01:33:44
不過佛教我也有說
01:33:48
道教我也有說
01:33:50
若孔子儒家 的理論我也說了
01:33:55
一個回教還沒說
01:33:58
回教還沒說 有啦 我現在在蒐集資料
01:34:01
有一天也要來 做一個回教的專題來說
01:34:07
若基督教我那片子 就有作一個聖經的啟示
01:34:12
你再拿去看沒關係
01:34:15
道理都一致
01:34:18
神在哪裡 佛在哪裡
01:34:20
後天隨人說啦
01:34:22
我說西方啦 你說天堂啦
01:34:25
但是若真正的先天法
01:34:31
你要去的地方在哪裡
01:34:32
在你的良心啦
01:34:35
天命之謂性 率性之謂道
01:34:39
孔子說祭如在 祭神如神在
01:34:47
釋迦在無量壽經說
01:34:49
是心是佛 是心作佛
01:34:55
而且我們基督教說
01:34:58
上帝國眼所不能見
01:35:01
是為什麼眼所不能見
01:35:03
因為上帝的國在你們心裡
01:35:10
在道家覺世真經說
01:35:13
心即是神 神即是心
01:35:17
都是一樣
01:35:20
話說來說去 就是要你修身養性
01:35:24
其他都沒什麼
01:35:28
一個人心若無明
01:35:30
本性你看不出來
01:35:33
所以頓悟入道要門論說
01:35:36
本性是什麼
01:35:40
慧海禪師說 是汝無生心
01:35:47
你心的裡面別再生一個心
01:35:53
你要達到無住心 才有辦法了脫生死
01:35:56
若不然你不可能
01:36:00
現在你們 這些都快要考博士班
01:36:03
這麼多個找一找看看
01:36:05
看有幾個博士畢業
01:36:08
博士若畢業就了脫生死
01:36:11
若沒有你還是人天福報啦
01:36:14
這個多多少少修啦
01:36:16
下下乘就是 人乘 天乘多多少少修啦
01:36:21
來去做神
01:36:23
做神你就要做聰明神 不要做傻神
01:36:27
若做傻神你會要命
01:36:30
若做聰明神來說
01:36:33
來保佑善良的人
01:36:35
來保佑忠臣孝子 節婦義士你要去保佑
01:36:44
不能說有燒香有保佑
01:36:47
你後世再去地獄就要命了
01:36:52
哎喲 今天廟裡 康樂隊表演好幾場
01:36:57
交椅拉近一點 在棚子下坐
01:37:00
你眼睛後世說不定變瞎子
01:37:02
我不騙你
01:37:05
你想說要修道
01:37:08
若要走人行道就比較快啦
01:37:13
你若要跑高速公路 就比較困難了啦
01:37:18
不過我慢慢說啦
01:37:20
慢慢的 不要性急啦
01:37:22
學道有一個頓法跟漸法
01:37:26
你一樣是禪宗 神秀跟惠能就不同了
01:37:30
惠能的系統就是頓法
01:37:34
神秀的方法就是漸法
01:37:37
我國民小學讀好就初中
01:37:39
初中完讀高中 高中完讀大學
01:37:42
大學就接碩士班 博士班
01:37:46
你若惠能來說
01:37:49
明心見性 立地成佛
01:37:53
一句話就成佛了
01:37:57
道是分很多種
01:38:00
明天要來說這個五乘法
01:38:04
你要慢慢的聽
01:38:06
你要走哪一條路
01:38:07
隨便你
01:38:09
若有錢車買一台較好的 跑高速公路啦
01:38:13
若沒有多多少少啦
01:38:15
你就走人行道啦
01:38:17
你不要去走田埂路
01:38:19
若跌入田裡就很麻煩
01:38:21
就去沾滿田土了
01:38:23
我不騙你
01:38:25
不然現在 今晚說到這時間就到
01:38:29
我們就暫且告一段落
01:38:32
在座同修
01:38:34
大家晚安
01:38:37
我們這次說這個論語
01:38:41
來引到這個修行 的高低程度
01:38:49
所以我們昨天引到
01:38:53
儒家所說的 形而上 形而下的道理
01:38:59
進一步我們今晚
01:39:01
就是要來說 佛家所說的五乘法
01:39:06
佛家呢 修行分成五個階級
01:39:11
最低就是下下乘 再來就下乘
01:39:16
再來就是中乘
01:39:18
再來就是上乘
01:39:20
最高就是最上乘
01:39:24
所以我們昨天也有 簡單對於這個五乘的簡略
01:39:32
有跟你說明過了
01:39:34
現在今晚就從 這個下下乘來說起
01:39:39
修真錄這樣說
01:39:42
下下乘
01:39:45
亦名下劣乘
01:39:49
此乘分天乘與人乘
01:39:55
是人 天二乘
01:39:59
學下下乘惟求人天福報
01:40:06
不求解脫生死
01:40:09
利欲薰心
01:40:12
永受欲界輪迴
01:40:16
故名凡夫
01:40:19
這裡面有四個注解 首先做說明
01:40:24
注解第一 佛學大辭典這樣說
01:40:30
下劣 毀斥小乘之言
01:40:36
止觀五上曰翫下劣乘
01:40:43
攀附枝葉
01:40:47
敬木石 獼猴為神
01:40:55
宗瓦礫是明珠
01:41:01
此黑暗人豈可論道
01:41:08
佛學大辭典說下劣是什麼
01:41:12
就是來責備 這些小乘的話語
01:41:19
在這個止觀 第五卷的上篇裡面一句話
01:41:28
說我們學道 在學習一些下劣乘
01:41:34
跟什麼一樣
01:41:35
好比像一個人 去攀那個樹的細枝
01:41:44
我們假使 若樹枝有大枝有細枝
01:41:50
大枝是沒有葉子
01:41:52
長那個細枝出去才有葉子
01:41:55
他就只有攀附小的樹枝
01:42:02
這是一種比喻
01:42:04
就是說依他力
01:42:06
你要依靠那個樹枝
01:42:09
依這個他力的最後
01:42:13
他不要依靠 自己的力量的根本
01:42:21
敬木石獼猴為神
01:42:25
他所尊敬的是什麼
01:42:27
就是用木材去雕刻的佛祖
01:42:34
石頭去雕刻的神明
01:42:41
宗瓦礫
01:42:42
瓦等於就是用土燒的東西
01:42:49
礫就是小顆的石頭
01:42:52
他都來崇拜 來相信用土燒的器物
01:42:59
還是用 那小顆石頭去琢磨的東西
01:43:04
當作說這明珠
01:43:07
這個天珠戴了有多好
01:43:10
這個玉墜戴了會消業
01:43:14
怎麼樣的
01:43:17
這是走在黑暗的人
01:43:22
豈可論道
01:43:23
你這種的跟他說 脫生死的道理沒有用
01:43:27
他就只有看那個現實的
01:43:30
有形有色的東西
01:43:33
就是好比像 孔子所說的形而下的道理
01:43:41
注解第二 佛學大辭典這樣說
01:43:45
天乘 能修十善
01:43:49
乘之而生於欲界六天
01:43:53
是名天乘
01:43:57
天乘就是你有辦法修十善
01:44:00
什麼叫做十善
01:44:03
我們的身體有三個善
01:44:07
不殺生 不偷盜 不邪淫
01:44:11
我們的意念有三個善
01:44:17
不貪欲 不瞋恚 不迷痴
01:44:24
這個嘴巴有四個善
01:44:28
不惡口 不綺語 不兩舌 不妄語
01:44:36
共計剛好十個善
01:44:40
乘到這個十善 來生在欲界的六天
01:44:45
這個六天 我們之前就有說過了
01:44:49
這就是叫做天乘
01:44:51
話若說起來
01:44:52
我修一修我去做神
01:44:55
我來做土地公啦
01:44:56
我來做王爺公啦 這樣子
01:44:59
這就是叫做天乘
01:45:03
注解第三 佛學大辭典這樣說
01:45:08
人乘 五乘之一
01:45:12
謂五戒之教
01:45:15
乘此以生於人趣也
01:45:21
它說人乘 是這個五乘其中的一個
01:45:27
就是我們 來守這個五戒的教
01:45:31
就是殺盜淫妄酒
01:45:36
乘到這個五戒的教育
01:45:40
來生在這個人道
01:45:43
來出世做人
01:45:45
這個叫做人乘
01:45:49
注解第四 佛光大辭典這樣說
01:45:53
凡夫 意譯為異生
01:45:57
指凡庸之人也
01:46:00
就修行階位而言
01:46:03
則未見 四諦之理而凡事淺識者
01:46:09
均稱凡夫
01:46:13
大日經疏卷一
01:46:16
凡夫以無明故
01:46:19
墮於諸趣之中
01:46:23
遂產生種種類別之眾生
01:46:27
故應正譯為異生
01:46:34
對這個異生 首先來做一個解釋一下
01:46:41
佛光大辭典這樣說
01:46:43
異生舊譯為凡夫
01:46:47
凡夫輪迴六道
01:46:50
受種種別異之果報
01:46:54
故稱異生
01:46:57
佛光大辭典說異生是什麼
01:47:00
異生舊的翻譯叫做凡夫
01:47:04
因為凡夫來輪迴這個六道
01:47:07
六道就是天 人 阿修羅 畜生 餓鬼 地獄
01:47:16
他來受到種種不同的果報
01:47:19
所以才叫做異生
01:47:23
所以現在 佛光大辭典這樣說
01:47:26
它說凡夫 意思翻譯叫做異生
01:47:32
就是指一些 平平凡凡的人
01:47:38
就修行階級的位來說
01:47:45
就是還沒看出四諦的道理
01:47:48
四諦就是什麼
01:47:50
就是苦集滅道
01:47:52
他不知道苦從哪裡來
01:47:55
他不知道 怎麼樣才能了脫生死
01:48:01
凡事淺識
01:48:03
無論做什麼都知識很低
01:48:07
這個都叫做凡夫
01:48:10
所以在大日經疏 第一卷裡面說
01:48:16
凡夫他用這個沒有智慧
01:48:22
無明 無明就是迷痴 就是沒有智慧的關係
01:48:27
他墮落在這六道之裡面
01:48:30
諸趣就是六道
01:48:32
墮落在這個六道的裡面
01:48:36
就這樣產生了很多 很多 不一樣形態的眾生
01:48:42
所以應該 正式翻譯叫做異生
01:48:50
現在修真錄這樣說
01:48:56
說下下乘 另外一個名叫做下劣乘
01:49:05
這個下下乘 分一個天乘跟人乘
01:49:11
是這個人跟神的兩個階級
01:49:20
你學習這個下下乘
01:49:23
他是指什麼
01:49:24
在求做人跟做神的福報
01:49:29
他就不想要來求解脫生死
01:49:32
不想要解脫輪迴生死
01:49:37
他心裡都是 利益跟這個貪欲
01:49:42
來迷惑我們的心
01:49:47
他就是永遠受到欲界
01:49:50
欲界就是這個六道
01:49:52
永遠受到這個六道輪迴
01:49:55
所以這個名字叫做凡夫
01:49:59
這若以當今的教育來說
01:50:03
說讀幼稚園啦
01:50:05
你只有想說 善有善報惡有惡報
01:50:09
我後世來做有錢人啦
01:50:11
不然坐在神明上讓人家拜
01:50:14
這是只有 好比像讀書讀幼稚園
01:50:21
多多少少學習一下
01:50:25
那麼下下乘 再上去進一步
01:50:30
就是下乘法
01:50:34
什麼叫做下乘
01:50:35
現在再來看修真錄的解釋
01:50:39
下乘者
01:50:42
亦名聲聞乘
01:50:46
聲聞乃佛家四聖中之末
01:50:52
故亦名小乘
01:50:56
悟四諦之理而達聲聞果者
01:51:03
這裡面有 兩個注解首先做說明
01:51:07
注解第一 佛學大辭典這樣說
01:51:12
下乘 謂小乘也
01:51:18
佛學大辭說 下乘等於就是小乘
01:51:23
怎麼樣叫做小乘
01:51:25
現在再看佛學大辭典
01:51:28
小乘
01:51:30
對大乘之稱
01:51:34
求佛果為大乘
01:51:36
求阿羅漢果為小乘
01:51:41
佛學大辭典這樣說
01:51:44
說小乘跟大乘 這是相對的話
01:51:51
你若要求達到佛果
01:51:55
這個就是大乘
01:51:58
只有求說 我若會脫生死就好了
01:52:02
我若有辦法做一個羅漢
01:52:03
這樣我就會滿足了
01:52:05
這就是叫做小乘
01:52:09
注解第二 佛光大辭典這樣說
01:52:14
四聖指聲聞 緣覺 菩薩 佛等之四聖也
01:52:25
四聖乃十法界中 上四果之聖者
01:52:32
彼等已離煩惱 斷輪迴之苦
01:52:37
其餘迷於地獄等六道眾生
01:52:42
則稱六凡
01:52:48
佛光大辭典這樣說
01:52:51
說四聖是指什麼
01:52:54
指這個聲聞 緣覺 菩薩 佛
01:53:01
這個四個聖人
01:53:03
四種的聖人
01:53:08
四聖是十法界中 從上面算來四個果位
01:53:17
這個聖者
01:53:21
這四個果位的聖者
01:53:25
就已經離開這個煩惱
01:53:29
斬斷了輪迴的苦惱
01:53:34
其他迷在地獄等六道
01:53:41
這樣就稱做六凡
01:53:43
六道的眾生就是六凡
01:53:46
凡就是凡夫
01:53:48
六種的凡夫
01:53:52
那麼地獄等六道
01:53:54
對於這個六道 再來做一個說明
01:54:01
六道即
01:54:02
一 地獄道
01:54:04
二 餓鬼道
01:54:06
三 畜生道
01:54:08
四 修羅道
01:54:10
五 人間道
01:54:12
六 天道
01:54:15
此六道之中
01:54:17
前三者稱為三惡道
01:54:21
後三者稱為三善道
01:54:27
佛光大辭典說
01:54:29
六道
01:54:31
第一 就是地獄道
01:54:33
第二 就是餓鬼道
01:54:36
第三 就是畜生道
01:54:39
第四 就是修羅道
01:54:41
第五 就是人間道
01:54:44
第六 就是天道
01:54:47
這個六道的裡面
01:54:50
前面這三個 就是指地獄 餓鬼 畜生
01:54:57
就是稱呼為三惡道
01:55:00
後面這三個 就是指阿修羅 人間 天
01:55:07
就稱呼為什麼
01:55:08
稱呼為三善道
01:55:11
現在看注解第三
01:55:15
佛光大辭典這樣說
01:55:17
四諦
01:55:18
諦 審實不虛之義
01:55:23
即指苦集滅道
01:55:26
四種正確無誤之真理
01:55:30
此四者皆真實不虛
01:55:33
故稱四諦
01:55:38
佛光大辭典說四諦
01:55:40
諦就是我們審查事實 沒有虛偽的意思
01:55:46
就是指這個苦集滅道
01:55:51
四種正確無誤的真理
01:55:56
這四項 全都是真實沒有虛假
01:56:00
所以才稱呼叫做四諦
01:56:05
現在再來看 修真錄這個說明
01:56:12
說下乘是什麼
01:56:15
下乘另外 一個名字叫做聲聞乘
01:56:20
聲聞是我們佛家這個四聖
01:56:25
四聖就是 佛 菩薩 緣覺 聲聞
01:56:30
這個四聖裡面的最後
01:56:35
所以另外 一個名字叫做小乘
01:56:41
這個聲聞乘是悟到四諦
01:56:45
苦集滅道的道理 達到聲聞果
01:56:50
這個叫做下乘的人
01:56:55
今晚對於這個下下乘
01:56:59
跟這個下乘 已經跟你說明了
01:57:04
這個道理是要 一步一步慢慢地去研究
01:57:08
才會去了解
01:57:10
時間也已經到了
01:57:13
今晚就說到這為止
01:57:15
下文等到下期再分解
論語
41/85部影片
論語 1
論語 2
論語 3
論語 4
論語 05
論語 6
論語 7
論語 8
論語 9
論語 10
論語 11
論語 12
論語 13
論語 14
論語 15
論語 16
論語 17
論語 18
論語 19
論語 20
論語 21
論語 22
論語 23
論語 24
論語 25
論語 26
論語 27
論語 28
論語 29
論語 30
論語 31
論語 32
論語 33
論語 34
論語 35
論語 36
論語 37
論語 38
論語 39
論語 40
論語 41
論語 42
論語 43
論語 44
論語 45
論語 46
論語 47
論語 48
論語 49
論語 50
論語 51
論語 52
論語 53
論語 54
論語 55
論語 56
論語 57
論語 58
論語 59
論語 60
論語 61
論語 62
論語 63
論語 64
論語 65
論語 66
論語 67
論語 68
論語 69
論語 70
論語 71
論語 72
論語 73
論語 74
論語 75
論語 76
論語 77
論語 78
論語 79
論語 80
論語 81
論語 82
論語83
論語84
論語85
熱門影集
【短篇版】六祖法寶壇經
六祖法寶壇經
論語
佛教宗派概論
道德經
更新
每日懂一點_中庸之道
更新
道德經(舊版)
更新
還鄉直指(舊版)
中庸
七真史傳
頓悟入道要門論
金剛經
1060502000260
65bb33cb-3426-4808-a610-90ad690a1d0e
網站除錯報馬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