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頻道
綜合1台
所有影集
影片專區
推薦影片
李師尊經典類
李師尊專題類
李師尊特輯類
本會弘道課程類
易懂專題類
修真錄導讀系列
修真法門
公告與宣傳類
本會事務類
個人專區
瀏覽記錄
我的最愛
個人消息
群組專屬影片
:::
網站導覽
最新訊息
會員登入
展開搜尋
全站搜尋
熱門關鍵字:
關閉
您的瀏覽器不支援此script語法,請點選
搜尋頁面
使用搜尋功能。
Menu
關於我們
本會介紹
簡介
組織
章程
會旗
會歌
會館位置
認識創辦人
弘道紀行
中研院訪問稿
媒體訪問稿
華誕精彩記錄
弘道推廣
最新消息
講演資訊
全國講演中心
上課日程表
經典回顧
線上品道
修真錄
影音頻道
影片查詢
經書手稿
出版品專區
出版品目錄
經書類
站內搜尋
分享交流
生活花絮
常見問答
加入中道會LINE好友
會員專區
個人資料
個人消息
瀏覽記錄
我的最愛
群組專屬影片
關於我們
本會介紹
簡介
組織
章程
會旗
會歌
更多
認識創辦人
弘道紀行
中研院訪問稿
媒體訪問稿
華誕精彩記錄
更多
弘道推廣
最新消息
更多
講演資訊
全國講演中心
上課日程表
更多
經典回顧
更多
線上品道
修真錄
更多
影音頻道
更多
影片查詢
更多
經書手稿
更多
出版品專區
出版品目錄
更多
經書類
更多
站內搜尋
更多
分享交流
生活花絮
更多
常見問答
更多
加入中道會LINE好友
更多
會員專區
個人資料
更多
個人消息
更多
瀏覽記錄
更多
我的最愛
更多
群組專屬影片
更多
弘道紀行
:::
首頁
略過字型切換,社群分享工具列
放大
列印
分享
facebook
twitter
plurk
line
您的瀏覽器似乎不支援JavaScript語法,但沒關係,這裡的JavaScript語法並不會影響到內容的陳述。
如需要選擇字級大小
IE請利用鍵盤按住Alt鍵 + V → X → (G)最大(L)較大(M)中(S)較小(A)小,來選擇適合您的文字大小
Chrome、Firefox 瀏覽器則可利用鍵盤 Ctrl + (+)放大(-)縮小來改變字型大小, 列印可使用瀏覽器提供的(Ctrl+P)功能。
若要分享網頁,您可使用下列連結,再輸入您想要分享的資訊:
facebook
twitter
plurk
line
論語 44
展開影音選單
開啟所有影集
論語 44
5372
0
主講者:李瑞烈老師
上架日期:2017年05月02日 00:00
加入最愛
分享
跳過片頭曲
重新整理
影片分享連結
Line
Facebook
複製連結
開始處
結束處
經文註釋 / 旁白
附件下載
00:02:14
佛光大辭典這一段文
00:02:19
菩薩 菩提薩埵之略稱
00:02:26
意譯作道眾生 覺有情
00:02:33
大覺有情 道心眾生
00:02:39
意即求道求大覺之人
00:02:43
求道之大心人
00:02:47
菩提 覺 智 道之意
00:02:55
薩埵 眾生 有情之意
00:03:01
為十界之一
00:03:04
即指以智上求無上菩提
00:03:10
以悲下化眾生
00:03:14
修諸波羅蜜行
00:03:19
於未來成就佛果之修行者
00:03:24
亦即自利利他二行圓滿
00:03:31
勇猛之心求菩提者
00:03:35
菩薩所修之行稱作菩薩行
00:03:42
以達佛果為目的之教
00:03:46
稱為菩薩乘
00:03:50
菩薩之經典稱菩薩藏
00:03:54
梵網經等 即述菩薩應持之菩薩戒
00:04:01
這裡面兩個注解 首先做說明
00:04:06
注解第一 佛光大辭典這樣說
00:04:11
波羅蜜
00:04:13
即自生死迷界之此岸
00:04:18
而至涅槃解脫之彼岸
00:04:23
意譯到彼岸 度無極 度
00:04:30
通常指菩薩之修行而言
00:04:35
菩薩之大行能究竟一切
00:04:39
自行化他之事
00:04:45
乘此大行能生死之此岸
00:04:51
到達涅槃之彼岸
00:04:54
故稱到彼岸
00:04:58
以下略
00:05:01
這裡面又一個註解 首先說明
00:05:06
佛光大辭典這樣說
00:05:09
自行化他
00:05:11
自行與化他 指自己修行正法
00:05:18
並以該正法教化他人修行
00:05:23
又作自利利他
00:05:27
佛光大辭典說自行化他
00:05:31
就是指自行 和化他兩個合起來
00:05:38
就是指自己來修行正法
00:05:42
這就是自行
00:05:44
而且將這個正法 來教化別人修行
00:05:51
有時候自行化他 把它作自利利他
00:05:59
所以現在佛光大辭典的 注解第一這樣說
00:06:05
波羅蜜這個本來是梵語
00:06:10
就是說將我們 這個生死迷界的這邊岸
00:06:18
生死迷界的這岸 就是指六道
00:06:24
來達到涅槃解脫的那邊岸
00:06:28
涅槃就是了脫生死
00:06:30
解脫那邊岸
00:06:34
意思翻譯中國話 就是到彼岸
00:06:40
有時翻譯叫做度無極
00:06:44
簡單說只叫做度
00:06:46
所以六波羅蜜才叫做六度
00:06:51
通常來指 這個菩薩的修行所說的
00:06:59
菩薩的大行 祂有辦法究竟一切
00:07:07
祂自己修行 又要感化別人修行
00:07:14
乘著這個大行 有辦法從這生死這邊岸
00:07:21
到達了脫生死那邊岸
00:07:24
所以才叫做到彼岸
00:07:28
以下論說很多省略起來
00:07:32
注解第二 佛光大辭典這樣說
00:07:37
梵網經 凡二卷
00:07:41
鳩摩羅什譯
00:07:44
收於大正藏二十四冊
00:07:50
佛光大辭典說
00:07:52
梵網經總共有二卷
00:07:56
是鳩摩羅什法師翻譯的
00:08:01
這本經收在大正藏
00:08:04
我們藏經是很多種
00:08:07
有的說大藏經
00:08:10
大藏經有大正藏
00:08:13
有乾隆藏 有文殊藏 有卍字藏
00:08:18
這個藏經是很多版本
00:08:22
但是當今我們 佛教界所用的都是大正藏
00:08:28
因為大正藏 所收集的目錄以及順序
00:08:35
可以說一般的人 看得比較懂
00:08:38
有的人所收集的藏版
00:08:43
光是那些本文 就看得眼花撩亂
00:08:47
所以呢他說 這個梵網經是有二卷
00:08:51
鳩摩羅什法師翻譯的
00:08:54
收藏在大藏經的 大正藏的第二十四冊
00:09:00
因為大正藏有一百本
00:09:02
在這個第二十四冊裡面
00:09:09
你去翻就有 這個梵網經裡面所說的
00:09:15
現在我們來看 佛光大辭典這個本文
00:09:25
他說菩薩 若全文叫做菩提薩埵
00:09:32
這個菩薩是簡略的稱呼
00:09:37
若中國翻譯這個意思
00:09:42
叫做道眾生
00:09:44
或是翻譯叫做覺有情
00:09:48
有時候說大覺有情
00:09:50
有時候說道心眾生
00:09:55
意思等於就是說 求道在要求大覺的人
00:10:00
或是說求道最大心的人
00:10:06
這個菩提可以翻譯叫做覺
00:10:12
可以翻譯叫做智
00:10:14
也可以翻譯為道的意思
00:10:19
若是薩埵
00:10:22
翻譯中國話 叫做眾生或是有情
00:10:28
所以我們若經書寫眾生
00:10:31
或是寫有情是一樣的
00:10:35
因為這是 不同的翻譯者翻譯的
00:10:41
眾生是 鳩摩羅什法師翻譯的
00:10:45
有情是玄奘法師翻譯的
00:10:49
眾生叫做舊譯
00:10:51
舊的翻譯
00:10:53
有情是新的翻譯
00:10:56
所以你說眾生也好 說有情也好
00:11:02
這就是十法界 裡面的一部分
00:11:08
就是來指說用智慧 上求無上菩提
00:11:16
菩提可以解釋道 或是解釋覺
00:11:20
上要求到最高的覺悟
00:11:24
或是上要找最高的道
00:11:30
用這個悲心來下化眾生
00:11:37
現在大家說慈悲 慈悲
00:11:40
有辦法行慈的人很多
00:11:44
有辦法用悲心的人 是很少的
00:11:50
因為慈是可以說 讓眾生快樂
00:12:00
悲是在拔眾生的苦
00:12:03
這以前有解釋過了
00:12:08
你若用慈心 像布施行善
00:12:13
鋪橋造路 施捨棺木 救濟貧民這都是慈
00:12:19
沒有達到悲的境界
00:12:22
因為這個悲要拔苦啊
00:12:26
比如說一個貧苦人 你拿錢給他
00:12:29
他很高興啊
00:12:31
那些錢用完他就又苦了
00:12:35
那個苦脫不了
00:12:38
你要脫這個苦
00:12:40
就是要感化他 講道理給他聽
00:12:43
說到現在他這些錢用完 他不會埋怨
00:12:48
說啊 這是我 過去的業障所帶來的
00:12:51
他的心裡就不會苦了
00:12:54
所以你一定要行慈悲
00:12:57
一方面讓他快樂 一方面要拔他的苦起來
00:13:01
才叫做慈悲
00:13:03
所以行慈很多 行悲就很少
00:13:07
當今這些慈善事業 大多數都是行慈
00:13:12
這樣說比較快
00:13:14
像我們在講經說法 這就是行悲
00:13:17
因為你才有辦法 拔他的苦起來
00:13:23
所以用這個悲來下化眾生
00:13:30
要來修所有的波羅蜜
00:13:34
波羅蜜 應當就是說六波羅蜜
00:13:38
就是修這個六道的行為
00:13:42
六道就是菩薩應修的
00:13:46
有辦法未來成就 這個佛果的修行人
00:13:54
或是用這個自利利他
00:13:59
自利就是自己修行有利益
00:14:04
但是又要讓別人得到利益
00:14:08
也可以說叫做自行化他
00:14:12
這兩樣會得到圓滿
00:14:17
有那個恿猛的心 要來求這個大道
00:14:23
有的說恿 下面不是一個力字嗎
00:14:26
你怎麼下面寫一個心字
00:14:30
你辭典去翻就有
00:14:33
勇有兩種
00:14:37
一種是身體的勇
00:14:42
一種是心裡的恿
00:14:46
你有的喊就打
00:14:49
打大家來打 要揍來揍
00:14:52
那都是我們人身體的勇
00:14:57
你的心的恿來說
00:14:59
就是有那個忍辱之力 才是叫做心的恿
00:15:05
所以你就要 有那個恿猛的心
00:15:08
來求這個大道
00:15:12
菩薩祂今天所修的行為
00:15:19
稱作菩薩行
00:15:22
來達到這個佛果 為目的的教化
00:15:28
若要達到 佛果的目的的教化
00:15:32
就稱呼為菩薩乘
00:15:36
若菩薩的經典 稱呼為菩薩藏
00:15:42
若是梵網經等
00:15:46
等就是還有其他的經
00:15:49
就是來說菩薩 應該要受持的菩薩戒
00:15:55
所以這個戒律很多種
00:16:00
有的要相爭
00:16:03
爭說你說的對我說的對
00:16:06
誰對 全都對
00:16:10
道理沒有錯的
00:16:12
是境界的關係
00:16:16
好比像我們在說這個五乘
00:16:20
下下乘 下乘 中乘 上乘 最上乘
00:16:26
道理全都不一樣
00:16:31
你若一般說下乘的道理 人家比較會接受
00:16:37
你若說上乘的道理 會接受的人就很少了
00:16:43
因為你若要說 上乘的道理來說
00:16:50
有的聽到感覺怪怪的
00:16:54
所以孔子才會說這一句 中人以上 可以語上也
00:17:00
中人以下 不可以語上也
00:17:03
這句話在那裡
00:17:06
所以才會你的學道 若以下乘之法來說
00:17:15
吃素食是吃嘴巴的
00:17:19
上乘之法 吃素食是吃心的
00:17:25
方法是很多的
00:17:30
所以老師的吃素食 又跟別人不一樣了
00:17:40
老師在吃素食 我碰到葷的沒關係
00:17:47
但是我有一個 跟人家不一樣的是什麼
00:17:51
就孟子說的 聽其聲不忍食其肉
00:18:00
聽到那個聲音 我就不要吃那個東西
00:18:07
見其生 不忍見其死
00:18:10
看到牠生 我不忍看牠死
00:18:14
所以我常常 有時去素食館吃飯
00:18:21
還是好比說
00:18:22
這些師兄弟 說有喜事要請我
00:18:31
我有時餓肚子回來 沒吃
00:18:35
上次我一個乾女兒 要娶媳婦
00:18:41
辦那個桌餐 辦得很精緻的
00:18:44
結果我餓肚 都沒吃半樣回來
00:18:48
怎麼樣 就都有形的啊
00:18:52
這枸杞鰻啦 這冬菜鴨啦
00:18:57
這個就菜雞 菜鴨啦
00:19:02
魚也做得像魚
00:19:06
蝦子也做得像一尾蝦子
00:19:10
我都沒有去動筷子
00:19:14
你若是那個無形的來說
00:19:18
沒有那個形體出來
00:19:23
用葷的筷子碰到 我都沒關係
00:19:28
你若說一個較那個
00:19:29
吃六祖菜
00:19:32
惠能六祖說 跟那些打獵的人在一起
00:19:38
用一個籃子放青菜
00:19:41
把它放進肉鍋裡面煮
00:19:43
煮一煮祂就吃
00:19:45
那些打獵的就說 師父你不是吃素嗎
00:19:48
對啊
00:19:50
你吃菜啊 肉湯沒有吃…
00:19:53
這個肉你沒有吃 肉湯吃到飽啊
00:19:58
說我吃這個 叫做過籃菜啊
00:20:04
我過了一個籃子嘛 過籃菜
00:20:07
那些打獵的說 你這個師父說那個俏皮話
00:20:12
吃飯時間快要到了
00:20:14
一個籃子把它拿走
00:20:19
六祖沒關係啊
00:20:21
那些青菜 一樣放入肉鍋裡面煮
00:20:24
煮一煮 只吃那些青菜
00:20:26
他們說師父啊 沒有籃子了
00:20:29
你在吃什麼菜
00:20:29
祂說我吃肉邊菜
00:20:32
所以這個 吃素的法門是很多的
00:20:38
最好不要固執
00:20:41
人家說吃 我們不能反對人家
00:20:46
各人的心意不同
00:20:48
各人的作風不同
00:20:51
所以有一次人家要請我
00:20:59
整桌都葷的
00:21:02
我說沒關係啦
00:21:03
你隨便花生抓一把 給我就好了
00:21:08
我這樣也過日子
00:21:11
有時候這個蘿蔔煮排骨
00:21:14
他就知道把蘿蔔 挾到另外一個碗公裡
00:21:20
他說老師啊 這個蘿蔔
00:21:22
我說好啊 蘿蔔 蘿蔔我就吃了
00:21:25
心無掛礙啦
00:21:28
以前有一位高僧
00:21:32
人家要考他功夫
00:21:37
仔魚拿去炒豆菜
00:21:40
豆菜和仔魚 看起來快要一樣
00:21:45
他照常吃進去肚子裡
00:21:49
然後說師父啊 你吃素吃有清嗎
00:21:52
他說有啊
00:21:54
仔魚是葷的啊
00:21:57
仔魚炒豆菜 你仔魚也都吃進肚子裡
00:22:02
胡說 我都吃豆菜 我又沒有吃仔魚啊
00:22:05
啊 你妄言
00:22:07
明明那個 就是仔魚炒豆菜
00:22:10
你說你只吃豆菜
00:22:12
他說你不信哦
00:22:13
不信的話 我吐出來給你看
00:22:15
嘔 就這樣整個吐出來
00:22:18
他說你竹子拿來翻看看
00:22:20
翻看看有沒有仔魚
00:22:22
整堆翻起來全都豆菜
00:22:24
連一尾仔魚都沒有
00:22:27
那就是心境啦
00:22:30
所以才說 吃素的法門是很多的
00:22:35
人家吃什麼菜 我們就什麼菜
00:22:37
我們不要跟人家相爭
00:22:41
不要跟人家計較 對不對
00:22:45
你要吃什麼菜都沒關係
00:22:49
我只重一個說 有形的我就不要
00:22:52
就孟子說的 見其生 不忍見其死
00:22:57
聞其聲不入忍其肉
00:23:00
故君子遠庖廚
00:23:02
君子的人最好不要去廚房
00:23:05
最好啦
00:23:07
沒看到就好了
00:23:10
今晚說來到這裡 時間的關係
00:23:15
明天的課再繼續 對於這個上乘的菩薩乘
00:23:24
怎麼樣修才對
00:23:26
我們徹底 要來研究這個問題
00:23:31
在座同修
00:23:33
大家晚安
00:23:36
我們昨天來說這個 上乘法的菩薩乘
00:23:45
今晚我們現在來看 這個菩薩的定義
00:23:50
來解釋一下
00:23:52
現在來看修真錄
00:23:56
菩薩
00:23:59
全稱菩提薩埵
00:24:03
將菩提之菩 薩埵之薩
00:24:09
合稱為菩薩
00:24:12
鳩摩羅什 譯作道心眾生為舊譯
00:24:23
意即求大道之有心人
00:24:27
玄奘法師 譯作大覺有情為新譯
00:24:35
意即求大覺之人
00:24:38
梵語菩提可譯作覺亦者道
00:24:46
薩埵可譯為眾生亦者有情
00:24:53
菩薩修六度
00:24:56
即以般若上求佛道
00:25:00
以大悲下化眾生
00:25:05
即自利利他之大願
00:25:08
成就佛道之大修行者也
00:25:13
修菩薩乘之人為願地菩薩
00:25:18
成菩薩果者為因地菩薩
00:25:23
成佛後慈航普度之菩薩
00:25:29
為果地菩薩也
00:25:32
這裡面共計有五個注解
00:25:36
我們要首先做解釋
00:25:39
注解第一 佛光大辭典這樣說
00:25:44
鳩摩羅什
00:25:46
公元三四四年至四一三年
00:25:53
東晉 龜茲國人
00:25:57
我國四大譯經家中之一
00:26:01
父母俱奉佛出家
00:26:05
素有德行
00:26:08
佛光大辭典說 鳩摩羅什這個人啊
00:26:14
是在這個 公元三百四十四年
00:26:19
至公元 四百一十三年間的人
00:26:24
是這個東晉
00:26:27
東晉就是三國晉歸司馬懿
00:26:32
那個叫做西晉
00:26:34
西晉之後
00:26:36
最後帝都移到東邊 才叫做東晉
00:26:41
是龜茲國的人
00:26:45
是我們中國四大 翻譯經典的裡面的一個
00:26:53
父母全都是信這個佛
00:26:58
父親 母親都出家
00:27:01
平常很有德行的人
00:27:03
這是注解第一
00:27:06
注解第二 佛光大辭典這樣說
00:27:11
玄奘
00:27:13
公元六0二年 至六六四年間的人
00:27:21
唐代高僧
00:27:23
俗姓陳名禕
00:27:29
世稱唐三藏
00:27:33
意謂其精於經律論三藏
00:27:38
熟知所有佛教聖典
00:27:42
為我國傑出之譯經家
00:27:48
現在這一段就是要來 說這個玄奘法師的經歷
00:27:56
這是簡單好略說一下而已
00:28:00
你若要寫他的經歷
00:28:02
三塊黑板也沒辦法寫
00:28:06
他說這個玄奘 是在公元六百0二年
00:28:11
至六百六十四年間的人
00:28:15
是唐朝時期的高僧
00:28:18
他的俗姓姓陳名叫做禕
00:28:24
世間的人稱呼為唐三藏
00:28:28
意思就是他非常精密了解
00:28:37
這個經藏 律藏 論藏這三藏
00:28:42
而且他很了解 佛教所有的經典
00:28:49
就是我們中國真正 傑出的一位翻譯經的人
00:28:58
注解第三 佛光大辭典這樣說
00:29:02
菩提 意譯覺 道
00:29:07
廣義而言
00:29:09
乃斷絕世間煩惱 而成就涅槃之智慧
00:29:17
佛光大辭典說菩提是什麼
00:29:19
菩提的意思翻譯叫做覺 也可以翻譯叫做道
00:29:27
若廣大的那個涵義來說
00:29:31
就是說一個人 斷絕了世間的煩惱
00:29:36
來成就了脫生死的智慧
00:29:39
叫做菩提
00:29:41
我們繼續來看注解第四
00:29:45
佛光大辭典這樣說
00:29:48
薩埵 意譯眾生
00:29:52
又有譯作有情
00:29:55
眾生一語
00:29:57
普通指迷界之有情
00:30:03
佛光大辭典這樣說
00:30:06
這個薩埵兩字
00:30:09
若意思翻譯 中國話叫做眾生
00:30:14
這是舊的翻譯
00:30:16
舊的翻譯就是 鳩摩羅什法師翻譯的
00:30:21
但是有翻譯叫做有情
00:30:25
這個有情是新的翻譯
00:30:30
等於就是玄奘法師翻譯的
00:30:35
眾生這句話普通是指什麼
00:30:39
指在迷界 迷界就指六道
00:30:44
這個六道其中所有的有情
00:30:51
所以對於這個有情
00:30:53
另外看佛光大辭典的解釋
00:30:57
有情 梵語音譯作薩埵
00:31:02
舊譯為眾生
00:31:06
有情即是眾生之異名
00:31:09
二者乃體一而名異
00:31:13
佛光大辭典說
00:31:15
有情若是 梵語的音就叫做薩埵
00:31:22
舊的翻譯就叫做眾生
00:31:25
有情是新的翻譯
00:31:29
就是我們 眾生另外一個名字
00:31:33
所以有情跟眾生
00:31:36
這兩個它的本體是一 但是名字不一樣
00:31:43
同一個體不同名字
00:31:47
注解第五 佛光大辭典這樣說
00:31:51
慈航普度
00:31:54
佛菩薩以應世為苦海
00:31:59
故以慈悲救度眾生
00:32:03
出離生死苦海
00:32:05
猶如以舟航渡人故稱慈航
00:32:12
佛光大辭典說慈航普度
00:32:16
是佛祖跟菩薩利用 這個應世來這個苦海
00:32:25
苦海就是我們這個世間
00:32:29
所以祂就用慈悲 來救度眾生
00:32:33
來出離這個生死輪迴苦海
00:32:38
好比像一艘船要渡人
00:32:42
所以才叫做慈航
00:32:45
現在我們來看這個 修真錄的全文
00:32:54
他說菩薩若全部的稱呼 叫做菩提薩埵
00:33:02
將菩提這個菩字
00:33:05
上面這個菩字
00:33:08
跟薩埵上面這個薩字
00:33:12
兩個字合起來才叫做菩薩
00:33:16
鳩摩羅什法師 他翻譯叫做道心眾生
00:33:23
這個叫做舊的翻譯
00:33:27
意思就是 要求大道有心的人
00:33:33
若是玄奘法師 翻譯叫做大覺有情
00:33:38
這是新的翻譯
00:33:41
意思就是要求大覺的人
00:33:45
若以梵語 菩提可以翻譯叫做覺
00:33:51
或是翻譯叫做道
00:33:55
所以你若說菩提 你解釋覺也可以
00:33:58
解釋道也可以
00:34:01
若是薩埵 可以翻譯叫做眾生
00:34:04
或是翻譯叫做有情
00:34:09
菩薩修這個六度
00:34:14
用著我們的般若妙智慧
00:34:18
上要求佛道
00:34:22
用著大悲的心 下化了這個眾生
00:34:28
等於就是自利利他的大願
00:34:32
成就佛道的大修行人
00:34:37
修菩薩乘的人
00:34:40
等於就是叫做願地菩薩
00:34:45
成菩薩果的人 叫做因地菩薩
00:34:51
成佛之後
00:34:53
說叫做慈航普度
00:34:55
一般都叫做慈航倒駕
00:34:59
再來慈航普度的菩薩 叫做果地菩薩
00:35:04
所以這個…我們現在 若說菩薩就分做三種
00:35:08
就是願地菩薩 因地菩薩和果地菩薩
00:35:14
所以金剛經才會說一句話
00:35:16
若菩薩有我相 有人相
00:35:19
有眾生相 有壽者相即非菩薩
00:35:22
有的就感覺奇怪了
00:35:24
菩薩本來就離四相
00:35:27
他怎麼會說 若菩薩有我相人相
00:35:31
第一個菩薩是指願地菩薩
00:35:35
後面那個菩薩 是指因地菩薩
00:35:39
說你若修菩薩行的人
00:35:43
這個願地菩薩
00:35:44
若是有我相 人相 眾生相 壽者相
00:35:48
你就沒辦法 修成這個菩薩果
00:35:53
這樣說比較快
00:35:57
今晚對於這個菩薩乘
00:36:00
這個上乘法 就是到這裡截止
00:36:04
接著就是要說這個最上乘
00:36:08
怎麼樣叫做最上乘
00:36:10
我們現在來看佛學大辭典
00:36:12
最上乘 至極之教法也
00:36:18
法華經授記品曰
00:36:21
諸菩薩智慧堅固
00:36:26
了達三界
00:36:28
求最上之乘即圓乘也
00:36:35
佛學大辭典說最上乘
00:36:40
就可以說最高的教法
00:36:45
在法華經的 授記品裡面這樣說
00:36:50
說所有的菩薩 祂的智慧非常的堅固
00:36:58
祂了解達到三界
00:37:02
要求這個最上的教法
00:37:07
這最上乘 另一個名字叫做圓乘
00:37:12
怎麼樣叫做圓乘看 佛學大辭典
00:37:17
圓乘 圓無缺之教法也
00:37:22
謂五乘中之佛乘
00:37:27
這個圓乘是可以說 一個圓圓的
00:37:33
連一點缺點都沒有的教法
00:37:39
就是這個五乘裡面的佛乘
00:37:45
對這個佛乘再來看 佛學大辭典的解釋
00:37:50
佛乘 說一切眾生 悉可成佛道之教法
00:38:00
謂之佛乘
00:38:02
此法說唯一成佛法
00:38:07
故又云一乘也
00:38:11
佛學大辭典說 佛乘就是在說
00:38:15
所有的眾生每一個人 都有辦法來成這個佛
00:38:23
這條路的教法
00:38:27
這個叫做什麼
00:38:28
叫做佛乘
00:38:31
這個佛乘的教法就是 要來說唯一成佛的辦法
00:38:39
所以有時候叫做一乘
00:38:44
現在再來看這個一乘
00:38:47
佛學大辭典這樣說
00:38:50
一佛乘 唯一成佛之教法
00:38:55
法華經方便品曰
00:38:58
十方佛土中
00:39:02
唯有一乘佛
00:39:05
佛學大辭典說一佛乘
00:39:09
只有唯一會成佛的教法
00:39:15
在法華經的 方便品裡面這樣說
00:39:21
說十方
00:39:23
十方就是東西南北
00:39:26
東南 西南 東北 西北 上 下叫做十方
00:39:32
他說這個十方佛土的裡面
00:39:36
佛土就是 有在佛教化的地方
00:39:41
只有教你成佛的道理
00:39:46
那麼唯一教你成佛的道理
00:39:50
為什麼現在又會分成什麼
00:39:54
下下乘 下乘 中乘 上乘
00:39:59
因為今晚 要來論這個理 沒有時間
00:40:04
等到下次回來再來解釋
00:40:08
在座同修
00:40:10
大家晚安
00:40:13
我們這次來說這個論語
00:40:18
引證到我們儒家 所說的形而上和形而下法
00:40:26
對這個形而上 形而下
00:40:30
才進一步來說到 我們佛家的五乘
00:40:36
這個五乘呢
00:40:38
下下乘 下乘 以及中乘 大乘
00:40:46
我們已經 全部都有詳細分析過了
00:40:52
我們上期 最後說來到最上乘
00:40:56
這個最上乘 另一名字叫做佛乘
00:40:59
學佛的教法
00:41:02
也可以說 這個佛乘說叫做圓乘
00:41:06
另外一個名叫做一乘
00:41:08
所以這個名稱很多種
00:41:11
所以我們 今晚對於這個一乘法
00:41:16
我們把它寫上 黑板來做一個參考
00:41:20
現在我們來看 佛光大辭典這一段文
00:41:26
一乘 即指佛乘
00:41:31
乘 載運之義
00:41:35
佛說一乘法
00:41:37
為令眾生依此修行
00:41:42
出離生死苦海
00:41:44
運至涅槃彼岸
00:41:47
佛之出世因眾生根機不等
00:41:55
於是先說三乘之法
00:41:59
法華經載於一乘分別說三
00:42:05
後至法華時
00:42:08
會三乘歸廣大之一乘法
00:42:15
這裡面兩個注解 要首先做解釋
00:42:19
注解第一 佛光大辭典這樣說
00:42:23
佛乘 說一切眾生 悉可成佛之教法
00:42:30
謂稱佛乘 此法不分三乘 五乘
00:42:37
而說唯一成佛之法
00:42:40
故又稱一乘
00:42:43
法華經方便品曰
00:42:46
如來但以一佛乘故
00:42:50
為眾生說法佛乘
00:42:54
亦云圓乘
00:42:58
現在佛光大辭典說佛乘
00:43:04
是來說所有的眾生 全部都有辦法成佛的教法
00:43:15
叫做什麼
00:43:15
這個叫做佛乘
00:43:18
這個教法是 沒有分三乘或是分五乘
00:43:24
而且祂所說的 只有成佛的教法
00:43:30
所以有時稱呼為一乘
00:43:34
法華經的方便品這樣說
00:43:39
說釋迦佛祖 只有用了一佛乘的關係
00:43:46
對這個眾生來說法
00:43:50
所以這個佛乘 有時候叫做圓乘
00:43:55
怎麼樣叫做圓乘
00:43:56
我們這再看佛光大辭典
00:44:00
圓乘 謂圓滿無缺之教法
00:44:05
係佛陀就眾生根機 之利鈍所立之三種之教法
00:44:15
其中佛乘 因欲求無上菩提
00:44:19
普度一切眾生
00:44:22
修習萬行
00:44:24
終將達於覺行滿圓究竟
00:44:29
而與佛陀結合故稱圓教
00:44:34
佛光大辭典說
00:44:36
圓乘是什麼
00:44:38
是一個圓滿 都沒有缺點的教法
00:44:44
就是釋迦佛祖就我們眾生
00:44:47
他的根機的聰明和鈍
00:44:53
利就是人很聰明
00:44:55
鈍就是不聰明
00:44:58
所建立的三種教法
00:45:03
其中這個佛乘 就是因為要讓大家啊
00:45:10
有辦法來求這個 最高的了脫生死的道理
00:45:17
來普度一切的眾生
00:45:21
來修習所有的修行法
00:45:26
到最後達到 覺行圓滿最高的境界
00:45:34
而且和佛祖可以結合
00:45:37
所以才稱呼為圓教
00:45:41
注解第二這樣說
00:45:44
佛光大辭典
00:45:47
一乘 三乘
00:45:49
乘為交通工具
00:45:53
此指成佛之教法
00:45:57
佛教教義乃唯一之真理
00:46:00
以其能教化眾生悉皆成佛
00:46:06
故稱一乘
00:46:09
三乘教法則 針對眾生之性情與能力
00:46:16
而分為聲聞 緣覺 菩薩等
00:46:22
並以其各有 三種不同之果報
00:46:27
一乘又作佛乘 一佛乘
00:46:32
由於一乘 為大乘之最高教義
00:46:38
又法華經 乃說明一乘理法之妙典
00:46:44
故有一乘妙典之稱
00:46:49
其經文意為一乘妙文
00:46:53
據大乘莊嚴經論卷四載
00:46:58
聲聞乘屬小乘 下乘
00:47:02
緣覺是屬中乘
00:47:06
菩薩乘乃屬大乘 上乘
00:47:10
故三乘之教法為三乘教
00:47:16
現在佛光大辭典這樣說
00:47:21
說分一個一乘 三乘
00:47:24
乘就是一種交通的工具
00:47:28
像車 船等
00:47:32
在這個場合 是指要成佛的教法
00:47:38
我們佛教的教義 是只有傳唯一的真理
00:47:45
可以讓眾生 全都達到成佛的境界
00:47:53
所以才稱呼為一乘
00:47:56
若三乘呢
00:47:58
三乘的教法就是針對眾生
00:48:02
他的性情跟他的能力
00:48:06
分為聲聞乘 緣覺乘和菩薩乘等
00:48:13
而且將這三種 不一樣的果報
00:48:19
一乘有時候叫做佛乘
00:48:22
或是叫做一佛乘
00:48:25
因為翻譯的名字很多 所以省略起來
00:48:31
由這個一乘 就是大乘的最高的教義
00:48:38
所以這個法華經又說明
00:48:43
一乘的道理的教法 是一個很妙的經典
00:48:52
所以才有一乘妙典的稱呼
00:48:57
在法華經裡面經文的意思
00:49:00
就是一乘的妙文
00:49:04
根據大乘莊嚴經論 第四卷記載
00:49:10
聲聞乘是屬於小乘 也是叫做下乘
00:49:16
緣覺乘是屬於中乘
00:49:20
菩薩乘是屬於大乘 也是上乘
00:49:24
所以若以三乘來說
00:49:27
就是小乘 中乘 大乘
00:49:31
或是說下乘 中乘 上乘
00:49:35
若五乘法就是下乘的 下面還有一個下下乘
00:49:42
這是六道的人天福報
00:49:47
若上乘的上面 還有一個最上乘
00:49:51
就是說這個佛乘
00:49:53
這就是五乘法
00:49:55
現在說三乘 就是小乘 中乘 大乘
00:49:59
或是說 這個下乘 中乘 上乘
00:50:03
所以這個 三乘的教法就是什麼
00:50:07
就是叫做三乘教
00:50:11
現在我們來看 佛光大辭典的解釋
00:50:18
它說一乘就是在指什麼
00:50:22
指這個佛乘
00:50:25
這個乘是好比像 交通器具在運東西的意思
00:50:34
釋迦佛祖說一乘的教法
00:50:39
就可以讓眾生 來依這個一乘來修行
00:50:45
來脫出這個生死輪迴的苦
00:50:53
運到這個 了脫生死的涅槃那邊岸
00:50:59
佛祖的出世
00:51:01
因為眾生他的根機不一樣
00:51:06
有的聰明 有的較笨
00:51:09
有的較利根 有的較鈍根
00:51:13
所以他才 首先來說這個三乘的法
00:51:17
就是來說這個聲聞 緣覺 菩薩這三乘的法
00:51:23
所以才將這個一乘 把它拆開分別說三樣
00:51:30
後來法華經 快要結束的時候
00:51:35
他才將這個三乘
00:51:38
把它歸入 最大 最廣的一乘法
00:51:44
所以你要學這個佛乘
00:51:46
不是那麼簡單的問題
00:51:49
一般在學都是下下乘 或是這個下乘而已
00:51:57
所以現在對這個最上乘
00:52:00
再來看修真錄的說明
00:52:04
最上乘 亦名佛乘
00:52:10
是五乘中最上之教法
00:52:15
故名最上乘
00:52:18
又在三乘中
00:52:20
佛乘最大
00:52:23
故又名大乘
00:52:26
凡夫沉迷於 名利之中而不能自覺
00:52:34
故永受六道輪迴之苦
00:52:39
聲聞雖能自覺 而無覺他之志
00:52:46
菩薩自己覺悟
00:52:49
又將自己所覺悟之正法
00:52:54
轉傳使人覺悟
00:52:57
故名自覺覺他
00:53:01
菩薩自覺又覺他 而覺行未為圓滿
00:53:09
何謂覺行圓滿
00:53:12
若能受持金剛經所云
00:53:17
一切有為法 如夢幻泡影
00:53:22
如露亦如電 應作如是觀者
00:53:27
名曰覺圓滿
00:53:31
又曰菩薩於法
00:53:34
應無所住行於布施
00:53:37
如此作則名行圓滿
00:53:43
如此覺 如此行
00:53:46
則名曰覺行圓滿也
00:53:50
這裡面三個注解 首先做說明
00:53:54
注解第一 佛光大辭典這樣說
00:53:58
覺行 指自覺覺他之行法
00:54:04
自覺覺他 覺行圓滿則稱為佛
00:54:10
大乘義章卷二十
00:54:14
覺行圓滿 故名為佛
00:54:18
佛光大辭典這樣說
00:54:20
說覺行是指什麼
00:54:23
指自己覺悟 又讓別人來覺悟
00:54:29
這種的修行法 就是叫做覺行
00:54:35
自覺覺他 覺行圓滿這個就叫做佛
00:54:42
所以大乘義章 第二十卷裡面說
00:54:47
覺行圓滿 故名為佛
00:54:51
注解第二 佛光大辭典這樣說
00:54:56
圓滿 周遍無所缺減之意
00:55:05
行圓滿 果圓滿 萬德圓滿 所願圓滿等
00:55:12
皆表各種周遍圓滿
00:55:16
無所欠缺之意
00:55:23
佛光大辭典這樣說
00:55:26
圓滿
00:55:27
周遍就是可以說 一個圓圈的四周圍
00:55:33
好比像一個碗圓圓的
00:55:36
全都沒有缺角的意思
00:55:40
一個人修行圓滿 或是果位圓滿
00:55:46
或是所有的功德圓滿
00:55:49
我們所祈願的滿圓等 都叫做圓滿
00:55:55
這都在表示各種周遍圓滿
00:55:59
都沒有缺點的意思
00:56:03
注解第三 佛光大辭典這樣說
00:56:08
覺行圓滿 眾德悉備
00:56:12
位登妙覺 功滿果圓
00:56:17
阿羅漢自覺
00:56:19
菩薩具自覺覺他二覺
00:56:22
佛具自覺覺他 覺行圓滿之三覺
00:56:29
佛光大辭典這樣說
00:56:32
覺行圓滿就是 所有的功德全都齊備
00:56:38
可以說祂的果位達到妙覺
00:56:43
可以說功滿 果又圓
00:56:50
我們阿羅漢 是只有自覺而已
00:56:54
菩薩是具備 自覺覺他這兩個覺
00:56:59
若佛具備自覺 覺他 覺行圓滿的三覺
00:57:06
現在我們來看 修真錄全篇的解釋
00:57:15
說最上乘
00:57:17
另外一個名字叫做佛乘
00:57:21
是五乘的裡面最高的教法
00:57:27
所以這個名字叫做最上乘
00:57:31
又在三乘的裡面佛乘最大
00:57:36
所以有時候叫做大乘
00:57:40
凡夫是沉迷 在這個名和利的裡面
00:57:46
沒辦法去自覺
00:57:49
所以才永遠要受 六道輪迴的這個苦楚
00:57:55
若修聲聞乘的人
00:57:58
雖然有辦法自覺 但是沒有這個覺他的志意
00:58:06
菩薩自己覺悟 又將自己覺悟的正法
00:58:13
再轉傳給別人覺悟
00:58:16
所以這個 名字叫做自覺覺他
00:58:20
菩薩自覺覺他 但是覺行沒辦法圓滿
00:58:28
什麼叫做覺行圓滿
00:58:32
假使你若有辦法
00:58:35
來接受 來奉持 金剛經所說的
00:58:42
說一切有為法 就好比像做夢
00:58:49
好比像幻境
00:58:51
好比像水泡
00:58:53
好比像我們人的影子
00:58:56
好比像這個露水
00:58:58
好比像那個閃電
00:59:01
你若看成這樣子 這個就是覺圓滿
00:59:06
你會了解說 有為法是不能了脫生死的
00:59:10
一定要修無為法 才會了脫生死
00:59:13
這個就是覺圓滿
00:59:16
又再金剛經一句說
00:59:20
修菩薩行的人照著道理
00:59:24
你應該要 無所住來做布施
00:59:30
無論是財施 無論是法施
00:59:33
無論是無畏施 一定你要無住的行為
00:59:41
比如說老師站在這裡
00:59:43
我在講道理
00:59:46
我假使若是心裡想說
00:59:49
我站在這講道理 看會不會有人很尊敬我
00:59:53
看會不會有人供養我
00:59:55
這樣我的行就不圓滿了
00:59:58
我在這講道理 放一個緣金箱給人投錢
01:00:02
這樣行就不圓滿了
01:00:05
假使我在這講道理 順便來做生意
01:00:09
這樣行就不圓滿了
01:00:11
所以一個人 這個行你若要圓滿
01:00:16
一定要照著金剛經所說的
01:00:19
修菩薩行 應該要以無所住來布施
01:00:25
你這樣來做 才可以說行圓滿
01:00:30
照著前面所說這個覺
01:00:33
照著所說的這個行
01:00:36
若這樣這個 名字就叫做覺行圓滿
01:00:40
不過世間人 叫他做無為法很難
01:00:44
大家都要做有為法
01:00:47
叫他做無住的布施 是很難的
01:00:50
大家都是做有住的布施 沒辦法做無住的布施
01:00:56
所以要覺行圓滿 不是那麼簡單的問題
01:01:01
我敢說當今 達到覺行圓滿的人
01:01:06
連老師在內我還不曾看到
01:01:10
有的說老師 你沒有覺行圓滿嗎
01:01:11
沒有啊
01:01:14
因為怎麼樣沒有
01:01:16
我還有家庭啊
01:01:19
還會再想這些子孫啊
01:01:23
沒辦法捨身啊 全部都捨掉
01:01:28
雖然名利我捨掉了
01:01:31
不過一個家庭 我還沒辦法捨掉
01:01:34
沒辦法達到除我的境界
01:01:38
達到無我是比較勉強
01:01:41
要達到除我難很難
01:01:43
所以要覺行圓滿說要作佛
01:01:47
大家都野心很大說要作佛
01:01:50
我敢說你們在座 有沒有辦法不知道啦
01:01:55
老師還沒有辦法 達到那個佛的境界
01:01:59
還要很努力的啦
01:02:01
若說努力修菩薩行
01:02:03
我是勉強去修的啦
01:02:07
希望我們大賢大德 這些師兄弟大家勉勵啦
01:02:13
我鼓勵你 你鼓勵老師
01:02:16
互相鼓勵鼓勵
01:02:18
努力來修
01:02:20
看有沒有辦法
01:02:22
我們這些師兄弟 的其中出幾個佛嗎
01:02:27
不然我們時間也到了
01:02:30
在座同修
01:02:33
大家晚安
01:02:35
我們從上期 我們來說到這個五乘
01:02:41
最高的最上乘
01:02:45
這個最上乘 有時候稱呼為佛乘
01:02:49
有時候叫做大乘
01:02:53
有時候叫做一乘
01:02:56
這個名稱是很多種的
01:03:00
所以一個人你說要作佛
01:03:04
這個佛可以說 在我們佛教中
01:03:12
可以說境界最高的
01:03:15
因為我們修行 若初果就是聲聞
01:03:22
再來就是菩薩 才達到佛
01:03:27
所以對這個佛 這是以梵語所說的
01:03:36
這個佛若翻譯中國話來說
01:03:41
就是叫做覺者
01:03:43
我們現在來看 佛光大辭典的說明
01:03:49
覺 梵語音譯佛陀
01:03:54
略稱佛亦作覺者
01:04:00
覺有二義
01:04:03
一 覺察之義
01:04:06
係相對於煩惱障而言
01:04:12
煩惱之侵害如賊
01:04:18
僅聖者能覺知而不受其害
01:04:25
故謂之覺
01:04:29
二 覺悟之義 係相對於所知障而言
01:04:40
無明之昏闇如睡眠
01:04:45
然聖慧一起 則明朗了知
01:04:52
如自睡中醒悟 故謂之覺
01:05:00
又凡夫之人了無覺義
01:05:05
聲聞之人僅具自覺
01:05:10
而菩薩雖然能自覺覺他
01:05:17
然覺行未能圓滿
01:05:20
唯獨有佛為自覺 覺他而又覺行圓滿者
01:05:29
現在這個裡面 有一個注解首先做說明
01:05:38
佛學大辭典這樣說
01:05:40
所知障 二障之一
01:05:46
現在說這個所知障
01:05:48
就是有 兩個障礙的其中一個
01:05:55
佛學大辭典這樣說
01:05:58
二障
01:06:00
一 煩惱障
01:06:03
二 智障也
01:06:06
新譯為煩惱障 所知障
01:06:11
貪瞋痴等諸惑 使三界五趣之生死中
01:06:20
由此而障涅槃寂靜之理
01:06:26
名為之煩惱障
01:06:29
貪瞋痴等諸惑為愚痴迷闇
01:06:34
不能了知諸法之 事相及實性
01:06:41
蓋能障知事相實性之 菩提妙智之愚痴迷闇
01:06:52
名為所知障
01:06:57
現在佛學大辭典這樣說
01:07:01
說二障
01:07:04
一個是煩惱的障礙
01:07:07
一個是智慧的障礙
01:07:12
這個煩惱障跟智障
01:07:14
若新的翻譯 叫做煩惱障 所知障
01:07:22
我們這個貪欲 瞋恚 痴迷等這些迷惑
01:07:31
讓這個三界
01:07:34
三界就指天 地 人 這個三界
01:07:40
五趣就指 地獄 餓鬼 畜生 人 天
01:07:48
這個生死的裡面
01:07:52
有的說不是六道嗎
01:07:56
還有多一個阿修羅
01:07:58
這個阿修羅怎麼沒有說
01:08:01
因為佛要度化眾生
01:08:04
這個阿修羅沒辦法度
01:08:08
什麼原因 阿修羅沒辦法度
01:08:11
因為阿修羅比佛厲害
01:08:16
佛 祂在說的道理 才三十七道品
01:08:23
阿修羅講道說三十八道品
01:08:29
佛祖說的話 他都會說
01:08:33
而且他的手段還更強
01:08:38
所以佛沒辦法度
01:08:42
所以才說度這個五趣
01:08:45
沒辦法度六道 度這個五道而已
01:08:49
就是地獄 餓鬼 畜生 人 天
01:08:55
由於這樣呢 因為這個貪瞋痴的迷惑
01:09:04
會來障礙到 了脫生死的這條路
01:09:11
這個名字就是叫做煩惱障
01:09:16
這個貪瞋痴所有的迷惑
01:09:23
就是為了這個愚痴 迷闇
01:09:28
他沒辦法 徹底了解到所有法的
01:09:34
這個後天跟先天
01:09:37
事相就是後天
01:09:39
實性就是先天
01:09:42
先天跟後天分不清楚
01:09:47
所以他就會去障礙到
01:09:50
這個先天 後天的這個妙智慧
01:09:59
因為這個愚痴 迷闇
01:10:02
這個名字就是叫做所知障
01:10:08
所知障 佛光大辭典這樣說
01:10:13
所知障 指執者於所證之法
01:10:18
而障蔽其真如根本智
01:10:23
說所知障 他就是在執著什麼
01:10:27
執著說他所證的法
01:10:32
每一個人都說我活佛啊
01:10:35
我活菩薩 我得道了啦
01:10:41
全部都有一種驕傲執著
01:10:47
他就會障蔽到我們 真正的佛性根本的智慧
01:10:55
所以佛光大辭典才這樣說
01:11:02
這個覺字
01:11:05
若照梵語的音翻譯 就是叫做佛陀
01:11:13
若簡單稱呼就是叫做佛
01:11:19
若翻譯中國話 可以說是覺者或是說覺
01:11:26
但是這個覺有兩個意義
01:11:31
第一 就是覺察的意思
01:11:35
這個覺察 跟煩惱障是相對的
01:11:41
因為這個煩惱 來侵害到我們人
01:11:47
就好比像小偷一樣
01:11:52
只有聖人啊 才有辦法覺悟知道說
01:12:00
這個煩惱是阻礙我們的道
01:12:04
他就不會去受到他的傷害
01:12:10
所以才叫做覺
01:12:13
第二 這個覺 就是覺悟的意思
01:12:20
這個覺悟 跟所知障是相對的
01:12:26
一個人沒有智慧
01:12:28
明 明就是智慧
01:12:31
無明就是沒有智慧
01:12:33
因為你沒有智慧 迷迷惘惘
01:12:36
好像人在睡覺一樣
01:12:41
一旦我們人的 般若妙智慧一生出來
01:12:48
他就明白 就知道說 噢 我本來就是迷惘
01:12:54
就好比像 人在睡夢中醒來覺悟一樣
01:13:01
所以才叫做覺
01:13:05
又凡夫的人都不會覺悟
01:13:12
若修聲聞的人 只有辦法自覺
01:13:18
自己覺悟
01:13:22
而且我們若菩薩
01:13:24
雖然祂有辦法 自己覺悟又讓別人覺悟
01:13:32
但是祂的覺行沒辦法圓滿
01:13:38
只有佛祂有自覺 又有辦法覺他
01:13:45
而且又覺行圓滿
01:13:51
所以呢 一個人 若要學到覺行圓滿
01:13:54
我們昨天就有說過了
01:13:59
這個覺圓滿和行圓滿
01:14:03
這個問題我們 已經有詳細跟你注解過了
01:14:10
另外來看修真錄的說明
01:14:15
由三乘五乘的種種考證
01:14:22
釋迦佛在生說法
01:14:27
知眾生根機不等
01:14:33
不敢直接說成佛之真理
01:14:38
所以四十餘年內說種種法
01:14:44
引導眾生入於一乘之真理
01:14:50
法華經的開經之經
01:14:54
無量義經說
01:14:58
是什麼叫做無量義經
01:15:01
看一個注解
01:15:03
佛學大辭典這樣說
01:15:06
無量義經
01:15:09
佛將於法華說 無量之法歸於實相
01:15:17
先說此經
01:15:19
明無量之法由一實相而生
01:15:26
故謂之為法華經之開經
01:15:32
這個實相再首先註解一下
01:15:37
佛學大辭典這樣說
01:15:39
實相 實者非虛妄之義
01:15:45
相者 無相也
01:15:49
曰法性 曰真如 曰實相
01:15:56
其體同一也
01:15:59
實相 涅槃經說為佛性
01:16:05
佛學大辭典這樣說
01:16:08
實相
01:16:10
現在說這個實字 就是沒有虛妄的意思
01:16:16
就是實實在在 都沒有騙你的
01:16:21
相就是指無相
01:16:25
現在我們說法性 或是說真如 說實相
01:16:32
這個本體都一樣
01:16:35
因為這個其他 叫不一樣的名字很多
01:16:40
所以省略起來
01:16:43
若實相 在涅槃經說叫做佛性
01:16:48
實相就是佛性
01:16:52
現在看無量義經的解釋
01:16:57
它說無量義經
01:17:01
就是釋迦佛 祂在要說法華經的時候
01:17:08
說到這無量的法 來歸在實相
01:17:14
恐怕眾生不了解
01:17:17
所以才首先來 說到這部無量義經
01:17:23
要明白一個無量的法 由一個實相生出來
01:17:30
所以才叫做法華經的開經
01:17:38
現在我們來看 修真錄這個說明
01:17:46
由之前跟你說的 這個三乘和五乘
01:17:52
這個種種的考證
01:17:56
釋迦佛祖在世說法
01:18:00
知道眾生的根機不一樣
01:18:06
所以祂不敢直接 來說這個成佛的道理
01:18:13
所以祂四十多年的期間 說到很多的法
01:18:19
要來引導眾生 入這個佛乘的真理
01:18:24
一乘就是佛乘
01:18:29
有人說 釋迦佛祖才活八十歲
01:18:35
三十五歲得道
01:18:39
若說祂講道 才講四十五年而已
01:18:45
但是一般人常常說 釋迦佛祖說法說四十九年
01:18:51
實在祂三十五歲得道 八十歲死
01:18:55
要怎麼說四十九年
01:18:58
不然是怎麼樣 他不說四十五年
01:19:01
要說四十九年
01:19:05
這是一種數字的遊戲
01:19:10
我們這個道家 佛家
01:19:13
裡面術語很多用 這個數字來表達真理
01:19:21
比如說 這個西方十萬八千里
01:19:27
他就是說十惡八邪
01:19:30
這樣一樣
01:19:33
所以祂會說 四十九年是什麼
01:19:38
他就描寫釋迦佛祖度眾
01:19:43
大體說度四眾
01:19:47
怎麼樣四眾
01:19:49
出家二眾
01:19:52
出家就是和尚 尼姑
01:19:56
在家二眾
01:20:00
就是我們居士 居士女
01:20:05
這樣就是四眾
01:20:08
若九呢
01:20:11
九是說廣大
01:20:16
那個四眾的其中 要分成九眾
01:20:21
可以說度九眾
01:20:24
出家五眾 在家四眾
01:20:31
出家就是比丘 比丘尼
01:20:34
比丘就是和尚
01:20:37
比丘尼就是尼姑
01:20:42
沙彌 沙彌尼
01:20:48
就是還未成年
01:20:51
還未滿二十歲 不能做和尚 做尼姑
01:20:55
人家說你一個小沙彌
01:21:00
男的叫做沙彌
01:21:04
女的叫做沙彌尼
01:21:07
這樣就四眾
01:21:09
另外一個六法尼
01:21:13
六法尼是什麼
01:21:15
假使這個小沙彌 滿十八歲的時候
01:21:22
就另外生活
01:21:25
要考驗他什麼
01:21:27
考驗他十八歲十九歲 二十歲這兩年的期間
01:21:33
你是不是修行有堅心
01:21:36
所以要守六法
01:21:39
才叫做六法尼
01:21:42
怎麼樣叫做六法
01:21:45
六法前四個法就是 殺生 偷盜 淫跟這個妄語
01:21:56
這四戒大家都知道
01:22:00
後面二戒就很嚴重
01:22:04
六法尼的身體 不能被男眾摸到
01:22:10
你若擦身而過 被碰到這樣就破戒了
01:22:15
有沒有嚴重
01:22:17
第二六法尼 不行跟男眾說話
01:22:24
可以跟女眾說話 不可以跟男眾說話
01:22:29
你若去遇到和尚 還是去遇到男人
01:22:34
你若跟他面對面說話 這樣就破戒了
01:22:41
總而言之 一句話要離開這個男生
01:22:46
每個月要檢查身體
01:22:47
檢查看她有沒有懷孕
01:22:51
怕她去偷吃
01:22:54
要檢查每個月要檢查
01:22:57
這兩年的考驗若通過 才可以出家做尼姑
01:23:03
這叫做六法尼
01:23:05
這樣出家剛好五眾
01:23:10
在家四眾就出家 出家尼
01:23:18
就在家了 你怎麼說出家
01:23:22
男人若去受八關戒齋 叫做出家
01:23:32
女人你若是去受八戒齋
01:23:37
叫做出家尼
01:23:41
就在家怎麼說出家
01:23:44
他的身體是在家
01:23:47
有丈夫 有孩子
01:23:50
有妻子 有孩子就是在家
01:23:53
但是他的一切的行為 要和出家人一樣
01:24:02
人是在家 不過他的心是出家的
01:24:07
才叫做出家 出家尼
01:24:11
這是在家二眾
01:24:14
又再一個優婆塞 優婆夷
01:24:17
就是在家男在家女
01:24:20
我們說叫做居士 居士女
01:24:22
這樣四眾
01:24:25
出家五眾 在家四眾
01:24:27
這樣剛好九眾
01:24:30
所以他說說法四十九年
01:24:33
就是釋迦要度化眾生
01:24:36
大體度四眾 詳細說度九眾
01:24:40
這樣才叫做說法四十九年
01:24:45
這道理是趣味 趣味 多多少少研究 研究
01:24:52
所以祂釋迦佛祖在世說法
01:24:56
知道眾生的根機不一樣
01:24:59
所以祂就不敢直接 來說成佛的真理
01:25:06
所以祂在四十多年期間
01:25:09
說了很多的法 要來引導眾生
01:25:13
入在這個佛的真正的道理
01:25:21
所以這個叫做無量義經
01:25:25
就是法華經的開經的經
01:25:31
法華經這是簡單說
01:25:35
應該要說妙法蓮華經
01:25:42
妙法蓮華經是在描寫說 你修行要跟那個蓮花一樣
01:25:51
所以你看修行人無論道家
01:25:55
無論佛家都坐蓮花
01:26:00
蓮花你有辦法坐嗎
01:26:01
看你多大朵的蓮花
01:26:04
你坐下去就沉下去了
01:26:06
要怎麼坐
01:26:08
那是一個涵義
01:26:13
天下一切的植物
01:26:18
植物就是樹 草 五穀
01:26:22
這都是植物的其中
01:26:27
有的會開花不會結子
01:26:33
就像松樹 會結松子 不會開花
01:26:42
你若要說 有的是有花沒有子
01:26:48
像蘭花啦 菊花啦 那都不會結子
01:26:56
會開花不會結子
01:26:59
有的會結子 不會開花
01:27:01
就是我說那個松樹有松子
01:27:04
樟樹有樟樹子
01:27:07
生出來就結子 但是它不會開花
01:27:13
依照道理常說啊
01:27:15
花就屬功 子就屬果
01:27:21
所以修行的人 有的修功沒有修果
01:27:27
有的修果沒有修功
01:27:32
有的先開花 後才結子
01:27:37
像那個桃子啦 李子啦
01:27:43
梅子啦 花開好才結子
01:27:48
就是先修功 後來再修果
01:27:52
蓮花不是
01:27:56
蓮花若開 花和子一起
01:28:01
我們現在說那個蓮子
01:28:04
蓮花開起來 蓮蓬你挖看看
01:28:07
挖起來 裡面有子在那裡面
01:28:10
花和子一起
01:28:13
修行就是要功果並行
01:28:19
這樣你才真正修成正果
01:28:22
所以這蓮花就是 代表修行人最重要的地方
01:28:30
所以這個 法華經是簡略說法
01:28:33
應該要說妙法蓮華經
01:28:36
妙法這個妙不說 只說這個法
01:28:42
蓮華這個蓮不說只說華
01:28:47
才叫做法華經
01:28:51
道理說到懂 鬍鬚會打結
01:28:56
所以呢
01:28:58
他這個無量義經 裡面就說很清楚
01:29:04
說釋迦佛祖 四十幾年沒有說真理
01:29:09
什麼原因祂不要說真理
01:29:12
原因很大啦
01:29:16
今天時間到 沒辦法說那個原因
01:29:21
下次回來 再來說這個無量義經
01:29:25
為什麼釋迦佛祖 祂不要說真理
01:29:31
全部都說那個下下乘法
01:29:35
下乘法
01:29:39
若這個中乘以上 祂就不要說了
01:29:44
所以孔子才會說 形而下跟形而上
01:29:52
形而下就是世俗的道理
01:29:56
沒辦法了脫生死
01:29:58
形而上才有辦法了脫生死
01:30:03
儒 道 釋同一家
01:30:07
無論是佛家 無論是道家 無論是儒家
01:30:13
都一樣
01:30:17
你若有興趣
01:30:19
對於這個五乘我也可以…
01:30:22
儒家己經形而上 形而下跟你引過了
01:30:27
我也可以 跟你引這個道家的五乘
01:30:32
文是不同 道理都一樣
01:30:37
今晚說到這裡 時間就到了
01:30:40
暫且告一段落
01:30:42
在座同修
01:30:44
大家晚安
01:30:47
我們這次來說 這個佛教的五乘法
01:30:54
因為釋迦佛祖祂成道之後
01:31:00
知道眾生沒辦法 接納這個了脫生死的道理
01:31:07
祂就來說一些方便法
01:31:11
讓這些眾生 可以入這個道門
01:31:14
道理越說越深
01:31:18
說了經過四十年的期間
01:31:21
不曾說真正 了脫生死的道理
01:31:25
到了之後 開始說法華經的時候
01:31:30
先說一部無量義經
01:31:33
這個無量義經 等於是說法華經開頭的經
01:31:37
所以祂才說四十餘年來 都不曾說真實的道理
01:31:43
都是方便法門
01:31:46
所以我們現在今晚 就來引這個無量義經
01:31:49
所說這一篇文做參考
01:31:54
大莊嚴菩薩白佛言
01:32:00
世尊說法不可思議
01:32:06
我等於佛說諸法
01:32:09
雖無所疑
01:32:13
慮諸眾生
01:32:16
生迷惑心
01:32:19
重諮世尊
01:32:21
傳自得道以來四十餘年
01:32:26
常為眾生演說諸法
01:32:32
今何獨說
01:32:34
甚深無上大乘無量義經
01:32:39
疾得成就無上菩提也
01:32:45
願世尊哀愍一切
01:32:49
度為現在及未來世眾生
01:32:55
分別說之
01:32:57
令無疑網
01:33:00
於是佛告大莊嚴菩薩曰
01:33:05
善哉 善哉
01:33:08
汝善問如來
01:33:11
如是甚深微妙義
01:33:15
汝能多利益眾生
01:33:18
拔眾生苦
01:33:21
而今安樂
01:33:23
是真大慈悲也
01:33:26
以是因緣
01:33:28
汝必疾得成就無上菩提也
01:33:34
善男子
01:33:35
我先於菩提樹下
01:33:39
得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01:33:43
是時以佛眼觀一切諸法
01:33:48
不可直說真理
01:33:51
何也
01:33:53
諸眾生性欲不同也
01:33:57
故以方便力
01:33:59
說種種法
01:34:02
是故四十餘年來
01:34:05
未顯真實
01:34:07
善男子
01:34:09
譬如水能洗垢
01:34:13
無井池江河溪渠大海之別
01:34:20
法水亦能 洗淨眾生煩惱之塵垢
01:34:26
善男子
01:34:28
水性是一
01:34:30
江河井池溪渠大海各異也
01:34:37
法水亦如是
01:34:40
洗淨塵垢
01:34:42
雖等無別
01:34:45
三法四果
01:34:47
二道不一也
01:34:50
善男子
01:34:51
所說之法
01:34:53
文辭雖一
01:34:55
義各有異
01:34:57
是即諸佛甚深境界
01:35:03
非凡夫所知
01:35:06
唯佛與佛能究竟知之耳
01:35:13
因為這個無量義經是很長
01:35:16
是這段文比較特殊
01:35:20
所以我把它寫上黑板 讓你們做參考的
01:35:27
大莊嚴菩薩向 釋迦佛祖問一句話
01:35:36
說師父你講的法 可以說不可思議
01:35:43
我們修菩薩道的人
01:35:47
師父你說的法
01:35:50
雖然沒有疑問
01:35:53
不過我是煩惱什麼
01:35:56
煩惱所有的眾生 會生出迷惑的心理
01:36:04
所以我又再三的來問師父
01:36:09
聽說你自得道以來
01:36:13
四十多年
01:36:15
對這些眾生 說了很多很多的道理
01:36:23
但是今天為什麼 你獨獨來說這麼深
01:36:31
沒有更高 這大乘這個無量義經
01:36:36
可以讓人成就 了脫生死這個道理
01:36:44
這個疾不是生病
01:36:46
這個疾就是很快
01:36:47
可以說立即就來脫出生死
01:36:53
希望師父你可憐一切
01:37:00
要來度現在 和未來世的眾生
01:37:08
你分別來說一個清楚
01:37:11
讓這些眾生不要有疑問
01:37:15
在這個時候
01:37:17
釋迦佛祖 才對大莊嚴菩薩這樣說
01:37:23
說善哉 善哉
01:37:26
你問得很好
01:37:30
今天我說到這麼深 這麼微妙的道理
01:37:38
你為了要利益眾生
01:37:40
來問我這些話
01:37:43
要來拔眾生的苦
01:37:47
今天大家 會得到平安和快樂
01:37:53
是一個真正大慈悲
01:37:56
你今天來問這些話 是很適當的就對了
01:38:03
為了這個因緣
01:38:05
你今天一定很快
01:38:08
你就會成就 無上了脫生死的道理
01:38:14
祂說善男子
01:38:17
我之前在菩提樹下
01:38:22
來得到無上的正等正覺
01:38:26
成就這個佛
01:38:30
在這個時候
01:38:32
我用到我的佛眼 來看到一切的道理
01:38:39
沒辦法直接來說這個真理
01:38:44
是什麼原因
01:38:48
因為眾生的性 跟他的欲不一樣
01:38:55
所以我才用 這個方便的力量
01:39:00
來說了很多很多的道理
01:39:04
為了這樣子
01:39:06
我四十多年來 沒有說到真正的道理
01:39:14
你們這些善男子
01:39:17
比如說這些水會洗髒東西
01:39:22
但是沒有分這個井水 池水 江水 河水
01:39:30
這個我們這個圳的水
01:39:35
溪渠就是 要灌田的那個圳水
01:39:43
好比像那個田水就對了
01:39:46
或是這個大海的水
01:39:50
你道理也是一樣
01:39:52
法水 法水就是道理
01:39:55
這等一下就都會注解
01:39:58
一樣也會洗淨 我們眾生這個煩惱的垃圾
01:40:05
他說你們這些善男子
01:40:08
水的性是一樣
01:40:11
你井水 溪水 海水
01:40:15
這個水的性都一樣
01:40:18
不過這個江 河 井 池 溪 渠 大海不一樣
01:40:25
海水是鹹的
01:40:27
井水是甘的
01:40:31
而溪水是淡的
01:40:34
所以呢 雖然水的性是一樣的
01:40:39
不過這個江水 井水 海水根本就不一樣
01:40:47
法水就是道理
01:40:50
他說道理也一樣
01:40:53
道理要來洗淨 我們眾生的骯髒
01:40:59
雖然道理聽起來 都沒什麼分別
01:41:05
不過這個三法
01:41:07
三法就是大乘 中乘 小乘不一樣
01:41:18
好比像教書是一樣
01:41:20
但是教小學的學生 和中學的學生
01:41:25
和大學的學生 說法就不同了
01:41:29
或是四果
01:41:31
四果就是四聖果
01:41:34
要說給佛的境界的人
01:41:36
說給菩薩境界的人
01:41:38
說給緣覺境界的人
01:41:39
和聲聞境界的人不一樣
01:41:43
二道
01:41:44
這個二道的解釋較複雜
01:41:47
所以這等一下注解
01:41:49
二道就是 一個有漏道和無漏道
01:41:54
因為這個二道
01:41:56
這個道理不一樣的關係
01:41:59
他說你們 這些有善根的眾生
01:42:05
我說的道理 文辭是一樣
01:42:11
但是道理是不一樣
01:42:15
說文辭一樣 道理不一樣是怎麼樣
01:42:19
比如舉一個例子
01:42:22
像觀音普門品裡面說
01:42:25
一個人若被火燒
01:42:28
你唸觀音的名字 這個火會滅掉
01:42:34
你若讓這些初學的人
01:42:38
或是這個一些教幼稚班 教小學班的人
01:42:44
他跟你解釋怎麼樣
01:42:47
說你若來相信觀世音菩薩
01:42:50
遇到火燒房子 火災會燒過間
01:42:54
我們有唸 那間房子不會燒到
01:42:58
好比之前在電視台 有一個某某法師
01:43:03
我們不能說名字
01:43:05
說得多離譜呢
01:43:07
說某人有一次要去普陀山
01:43:14
要去拜觀音
01:43:16
在要乘船的時候
01:43:19
人家來告訴他
01:43:20
說村內火災
01:43:22
他說管他的 要燒就去燒
01:43:24
我要去拜觀音 就是要去拜觀音
01:43:27
去進香回來之後
01:43:31
整個村子都燒光光了
01:43:33
只有他家沒被燒到
01:43:36
他說這個離譜的
01:43:40
另外還有一個說
01:43:42
他在廟內在唸觀世音菩薩
01:43:48
突然間這個隔壁火燒房子
01:43:54
吹那個南風
01:43:57
火一直燒 往廟這邊燒過來
01:44:00
他就大聲唸觀世音菩薩
01:44:03
就這樣轉向
01:44:05
起北風 南邊的那些房子燒光光
01:44:10
他的廟沒被燒到
01:44:12
這就是這樣子 好像騙小孩 對不對
01:44:17
那真正的道理是什麼
01:44:20
觀音菩門品 我有那個帶子你拿去看
01:44:24
什麼叫做火
01:44:27
火就是我們心裡的火
01:44:31
我們人的貪火瞋火 痴火
01:44:35
假使一個人 拿一把刀要殺人 很氣
01:44:38
但是現在說
01:44:40
我是觀音的弟子
01:44:42
不行的
01:44:43
這個火就滅了
01:44:44
我們的瞋火就滅了
01:44:46
就不會做壞事
01:44:48
一個人想要去偷東西
01:44:53
唸這個觀世音菩薩之後
01:44:55
想說不行的
01:44:56
偷東西我就犯法了
01:44:58
我絕對不能偷東西
01:45:01
這個貪火就退下去了
01:45:03
那個火是貪瞋痴 這無名的火
01:45:08
所以文辭一樣啊
01:45:11
說你唸觀世音菩薩 這個火會滅掉
01:45:14
文辭是一樣
01:45:16
但是解釋就不一樣
01:45:18
說義各有異
01:45:21
文辭一樣 道理不一樣
01:45:25
看你是教小孩還是教大人
01:45:29
你若教大人 說那個離譜的 對不對
01:45:32
教小孩就說這樣是真的
01:45:35
對不對
01:45:35
本來就是這樣的
01:45:39
為了這樣子
01:45:41
今天佛祖 說到這麼深的境界
01:45:47
不是凡夫會了解的
01:45:50
好比說你今天要做博士
01:45:53
不是你國民小學 的學生會了解的
01:45:58
只有佛和佛
01:46:02
怎麼樣佛和佛
01:46:03
就佛了還要聽佛講道理
01:46:06
前面這個佛是說佛祖的佛
01:46:10
後面這個佛 就是說學佛的人
01:46:16
好比像金剛經說
01:46:20
若菩薩有我相 人相 眾生相 壽者相
01:46:24
即非菩薩
01:46:25
你若把祂解釋說
01:46:27
菩薩若有四相就不是菩薩
01:46:30
菩薩本來就沒有四相 祂怎麼說這句話
01:46:34
頭先那個菩薩 是真正的菩薩
01:46:37
後面這個菩薩 是修菩薩行的願地菩薩
01:46:43
文辭一樣意思不一樣
01:46:47
說只有佛祖 和你要學佛的人
01:46:51
才有辦法 究竟知道這個道理
01:46:56
所以這個無量義經 祂就跟你分別說的很清楚
01:47:02
釋迦佛祖說 祂四十多年沒有說真理
01:47:07
好比像孩子 你摸他的頭
01:47:10
你很厲害 很厲害
01:47:12
以後你會做總統
01:47:14
大家摸 大家都做總統
01:47:16
這樣天下大亂了 對不對
01:47:18
不是啦 那騙小孩的
01:47:21
對不對
01:47:23
那你糕餅拿去吃
01:47:26
拜拜的糕拿去吃 要保佑你平安
01:47:30
有平安沒有平安 一個問題啦
01:47:32
現吃就肚子現飽了
01:47:35
你中甌茶拿去喝 喝了會平安
01:47:38
有平安沒有平安 一個問題啦
01:47:41
那杯喝了止渴
01:47:43
哪有什麼不好 對不對
01:47:46
這道理是說不完 講不盡
01:47:51
所以現在對這些 有幾個注解你要了解
01:47:59
就是這個 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01:48:03
和這個方便力和這個法水
01:48:06
和這個二道 要跟你做一個說明
01:48:09
現在把他寫上黑板
01:48:12
注解第一 佛學大辭典這樣說
01:48:18
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01:48:22
法華玄贊曰
01:48:25
阿 云無
01:48:27
耨多羅 云上
01:48:30
三 云正
01:48:32
藐 云等
01:48:34
又言三 云正
01:48:37
菩提 云正覺
01:48:39
即是無上正等正覺
01:48:42
智度論八十五曰
01:48:45
唯佛一人智慧為 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01:48:53
佛學大辭典說
01:48:55
阿耨多羅 三藐三菩提這句話
01:49:00
在法華經玄贊裡面這樣說
01:49:05
阿 翻譯中國話叫做無
01:49:10
耨多羅 翻譯中國話叫做上
01:49:14
三 翻譯中國話叫做正
01:49:18
藐 翻譯中國話叫做等
01:49:21
又再一個三 完全翻譯叫做正
01:49:25
菩提 翻譯叫做覺
01:49:28
而全文連結 叫做無上正等正覺
01:49:34
智度論八十五卷 裡面這樣說
01:49:38
說只有修佛道的智慧
01:49:42
才可以說叫做 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01:49:46
注解第二 佛學大辭典這樣說
01:49:50
方便力 方便之力用也
01:49:55
方便力就是 用這個方便來教化眾生
01:50:01
什麼叫做方便
01:50:03
佛學大辭典又這樣說
01:50:05
方便 對真實而釋
01:50:11
則謂究竟之真理為真實
01:50:15
假設暫廢為之方便
01:50:20
則由小乘入大乘門
01:50:23
謂之方便教
01:50:26
佛學大辭典說 方便是什麼
01:50:29
方便和真實是相對的話
01:50:35
假使一個人 研究了脫生死的真理
01:50:39
這個叫做真實
01:50:41
若暫時設
01:50:43
暫用到後面這個法要廢掉
01:50:51
這個叫做方便
01:50:55
則由這個小乘的法門 要入這個大乘的法門
01:51:01
叫做方便教
01:51:04
比如說你在讀幼稚園的
01:51:08
說孩子你很乖 很乖
01:51:11
你到大學去你跟他說
01:51:14
哦 你很乖 很乖 你摸他的頭
01:51:18
那個很乖 很乖摸頭 那個道理要丟掉
01:51:21
不能再用了啦 對不對
01:51:24
才說暫用的啦
01:51:26
到後面要把它廢掉
01:51:29
所以佛學大辭典才又說
01:51:31
權 對於實之語
01:51:35
乃方便之異名
01:51:37
暫用之而終廢之也
01:51:41
佛學大辭典說權
01:51:44
權跟實是相對的
01:51:48
就是方便的 另外一個名叫做權
01:51:53
而這個方便是暫用的
01:51:57
到後面要把它廢掉
01:52:00
不能永久去用的
01:52:05
注解第三 佛學大辭典這樣說
01:52:08
法水 妙法能洗煩惱之塵垢
01:52:13
故譬以法水
01:52:17
佛學大辭典說法水是什麼
01:52:20
我們很奧妙的道理
01:52:23
會洗掉我們的煩惱的垃圾
01:52:26
所以才把它比喻叫做法水
01:52:30
注解第四 佛學大辭典這樣說
01:52:34
二道
01:52:35
一 有漏道
01:52:37
三乘之行人 於見諦以前之一切行法
01:52:43
悉云有漏道
01:52:45
二 無漏道
01:52:47
三乘之行人於見諦後
01:52:52
順諦理所修之一切行法
01:52:55
皆曰無漏道
01:52:57
云漏者 煩惱之異名也
01:53:01
見諦已前
01:53:03
未斷一毫之煩惱
01:53:05
其所修之行法
01:53:08
悉雜煩惱之垢染
01:53:11
故云有漏
01:53:13
見諦已後
01:53:15
已斷一切之煩惱
01:53:18
離煩惱之垢染
01:53:21
故其行法謂之無漏
01:53:25
現在佛學大辭典說
01:53:28
什麼叫做二道
01:53:30
二道 一個就是有漏道
01:53:33
有漏道就是大中小乘
01:53:37
這三乘的修行人
01:53:40
他還沒看出真理的以前
01:53:44
一切所做的法 都叫做有漏道
01:53:49
第二就是無漏道
01:53:51
無漏道是三乘的修行人
01:53:56
他看出真理之後
01:53:58
順著真理來修一切的做法
01:54:02
這個叫做無漏道
01:54:05
現在說漏
01:54:06
漏就是煩惱的 另外一個名字
01:54:10
你一個人看出真理以前 還沒斷這個煩惱
01:54:15
他所修的修行法
01:54:18
都雜這個煩惱的垢染
01:54:21
所以才叫做有漏
01:54:24
你看出真理之後 已斷了一切的煩惱
01:54:29
他離開這個煩惱的垢染
01:54:34
所以他的做法叫做無漏道
01:54:38
這樣說起來你聽較不懂
01:54:40
我來比喻一個例子
01:54:42
比如說一個修行人
01:54:45
啊 我這樣生活很辛苦
01:54:48
這也有漏道
01:54:51
你一個修行人說
01:54:52
啊 我的廟怎麼這麼小間
01:54:55
這也是有漏道
01:54:57
啊 我徒弟怎麼這麼少
01:55:00
怎麼這麼少人供養我
01:55:02
我的這個佛祖 怎麼比別人較小尊
01:55:06
這都是有漏道
01:55:08
有那個煩惱的道
01:55:10
你若無漏道來說
01:55:12
好比我們台灣 過去有一位全身舍利的
01:55:17
那是清嚴法師
01:55:20
他說我是怕沒有道
01:55:25
我不會煩惱沒有廟
01:55:26
沒廟沒關係 沒道較重要這樣說
01:55:31
孔子說憂道不憂貧
01:55:37
只有道較重要 窮沒關係
01:55:42
所以修行人啊
01:55:43
哎喲 一下煩惱窮
01:55:47
一下煩惱沒有地位
01:55:49
一下煩惱生病
01:55:51
這樣煩惱 那樣煩惱
01:55:52
那都有漏道
01:55:54
永遠你都不會了脫生死啦
01:55:56
要了脫生死 就離開這個煩惱
01:55:59
一個人你沒有離開煩惱
01:56:03
你要了脫生死很難的難啦
01:56:07
所以修行人啊
01:56:10
我們被人糟蹋
01:56:12
我們當做說 啊 前世欠他的
01:56:17
我們若被人侮辱 當做說這是我的業障啦
01:56:22
這樣你要成就 了脫生死的道就很快了
01:56:27
有的人要佔人家便宜
01:56:30
有的人怕讓人佔便宜
01:56:32
這些都有漏道啦
01:56:35
所以修行呢
01:56:37
管你…天下… 你要不要佔我便宜
01:56:44
讓人佔便宜 能吃能睡
01:56:45
佔人便宜 不能吃不能睡啊
01:56:47
對不對
01:56:48
所以修道是一個訣竅
01:56:51
所以我們常常說心境要轉
01:56:54
要怎麼轉
01:56:55
煩惱把它轉成沒有煩惱啊
01:56:58
對不對
01:57:00
你生氣 把它轉成沒有生氣啊
01:57:04
這就是一個轉機
01:57:06
你若轉得過來說就成道
01:57:09
若轉不過就在那浮浮沉沉
01:57:11
永遠也在苦海中流浪
01:57:15
我們說到這 時間就已經超過了
01:57:17
下文等到明天 我們再來開講
論語
44/85部影片
論語 1
論語 2
論語 3
論語 4
論語 05
論語 6
論語 7
論語 8
論語 9
論語 10
論語 11
論語 12
論語 13
論語 14
論語 15
論語 16
論語 17
論語 18
論語 19
論語 20
論語 21
論語 22
論語 23
論語 24
論語 25
論語 26
論語 27
論語 28
論語 29
論語 30
論語 31
論語 32
論語 33
論語 34
論語 35
論語 36
論語 37
論語 38
論語 39
論語 40
論語 41
論語 42
論語 43
論語 44
論語 45
論語 46
論語 47
論語 48
論語 49
論語 50
論語 51
論語 52
論語 53
論語 54
論語 55
論語 56
論語 57
論語 58
論語 59
論語 60
論語 61
論語 62
論語 63
論語 64
論語 65
論語 66
論語 67
論語 68
論語 69
論語 70
論語 71
論語 72
論語 73
論語 74
論語 75
論語 76
論語 77
論語 78
論語 79
論語 80
論語 81
論語 82
論語83
論語84
論語85
熱門影集
【短篇版】六祖法寶壇經
六祖法寶壇經
論語
佛教宗派概論
道德經
更新
每日懂一點_中庸之道
更新
道德經(舊版)
更新
還鄉直指(舊版)
中庸
七真史傳
頓悟入道要門論
金剛經
1060502000263
a96b0e8e-ef1c-4eff-9a1d-cded95c4ae3c
網站除錯報馬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