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頻道
專題3台
謝銘恩分享人
所有影集
影片專區
推薦影片
李師尊經典類
李師尊專題類
李師尊特輯類
本會弘道課程類
易懂專題類
修真錄導讀系列
修真法門
公告與宣傳類
本會事務類
個人專區
瀏覽記錄
我的最愛
個人消息
群組專屬影片
:::
網站導覽
最新訊息
會員登入
展開搜尋
全站搜尋
熱門關鍵字:
關閉
您的瀏覽器不支援此script語法,請點選
搜尋頁面
使用搜尋功能。
Menu
關於我們
本會介紹
簡介
組織
章程
會旗
會歌
會館位置
認識創辦人
弘道紀行
中研院訪問稿
媒體訪問稿
華誕精彩記錄
弘道推廣
最新消息
講演資訊
全國講演中心
上課日程表
經典回顧
線上品道
修真錄
影音頻道
影片查詢
經書手稿
出版品專區
出版品目錄
經書類
站內搜尋
分享交流
生活花絮
常見問答
加入中道會LINE好友
會員專區
個人資料
個人消息
瀏覽記錄
我的最愛
群組專屬影片
關於我們
本會介紹
簡介
組織
章程
會旗
會歌
更多
認識創辦人
弘道紀行
中研院訪問稿
媒體訪問稿
華誕精彩記錄
更多
弘道推廣
最新消息
更多
講演資訊
全國講演中心
上課日程表
更多
經典回顧
更多
線上品道
修真錄
更多
影音頻道
更多
影片查詢
更多
經書手稿
更多
出版品專區
出版品目錄
更多
經書類
更多
站內搜尋
更多
分享交流
生活花絮
更多
常見問答
更多
加入中道會LINE好友
更多
會員專區
個人資料
更多
個人消息
更多
瀏覽記錄
更多
我的最愛
更多
群組專屬影片
更多
弘道紀行
:::
首頁
略過字型切換,社群分享工具列
放大
列印
分享
facebook
twitter
plurk
line
您的瀏覽器似乎不支援JavaScript語法,但沒關係,這裡的JavaScript語法並不會影響到內容的陳述。
如需要選擇字級大小
IE請利用鍵盤按住Alt鍵 + V → X → (G)最大(L)較大(M)中(S)較小(A)小,來選擇適合您的文字大小
Chrome、Firefox 瀏覽器則可利用鍵盤 Ctrl + (+)放大(-)縮小來改變字型大小, 列印可使用瀏覽器提供的(Ctrl+P)功能。
若要分享網頁,您可使用下列連結,再輸入您想要分享的資訊:
facebook
twitter
plurk
line
佛教宗派概論06
展開影音選單
開啟所有影集
佛教宗派概論06
7761
2
主講者:李瑞烈老師
上架日期:2017年06月03日 00:00
加入最愛
分享
跳過片頭曲
重新整理
影片分享連結
Line
Facebook
複製連結
開始處
結束處
經文註釋 / 旁白
附件下載
00:02:11
那麼現在要來解釋這個住持三寶
00:02:15
和這個..這個叫做...自性三寶這兩項
00:02:21
來做一個分別
00:02:23
現在我們來看佛學大辭典
00:02:31
住持三寶
00:02:34
佛滅後
00:02:37
往於世間者
00:02:40
木佛畫像
00:02:43
佛寶也
00:02:46
三藏之文句
00:02:49
法寶也
00:02:51
剃髮染衣者
00:02:54
僧寶也
00:02:57
佛學大辭典這樣說
00:03:01
說有一個叫做住持三寶
00:03:06
釋迦佛祖死之後
00:03:09
這個滅,滅就是寂滅
00:03:12
就是我們佛沒有說死
00:03:15
就是說寂滅或是說滅度
00:03:19
滅就是描寫說他死掉
00:03:23
佛祖死後就在世間
00:03:30
這些用木頭刻的佛祖
00:03:35
用畫的佛像
00:03:39
這是什麼?這叫做佛寶
00:03:42
佛寶就是 神明桌上供奉的佛祖
00:03:46
或是佛像叫做佛寶
00:03:52
三藏的文句
00:03:55
怎麼樣叫做三藏
00:03:58
釋迦佛祖他生前說的道理
00:04:04
我們抄錄讓後代的人知道 這叫做經藏
00:04:12
釋迦佛祖在世所設的戒律
00:04:18
像說在家的人要守五戒
00:04:21
再來要守這個八關齋戒
00:04:26
或是受這個菩薩戒
00:04:30
若是出家人
00:04:32
小沙瀰有那個十戒
00:04:35
若這些和尚尼姑 就有這個具足戒
00:04:42
這三藏的這個戒
00:04:47
就是叫做律藏
00:04:51
後來歷代的祖師
00:04:56
因為這個經文很深奧
00:04:59
他下去把它註解
00:05:02
寫出來這些書
00:05:05
這個叫做論藏
00:05:09
經藏律藏論藏叫做三藏
00:05:15
這些三藏的文句 這個就是法寶
00:05:20
所以我們若讀經 這些經書就是法寶
00:05:25
頭髮剃掉
00:05:29
身上穿袈裟
00:05:33
等於就是這些出家眾 這就是僧寶
00:05:39
所以一個人若皈依三寶
00:05:43
就是來拜神明桌上的佛祖
00:05:47
來念這個經書
00:05:50
拜一個出家的人當師父
00:05:54
這樣就是皈依三寶
00:05:58
這個很容易
00:06:02
但是若自性三寶 就很困難哦
00:06:06
什麼是自性三寶
00:06:09
佛學大辭典這樣說
00:06:14
自性三寶
00:06:18
三寶佛法僧也
00:06:25
佛者自性之覺
00:06:29
法者自性之正
00:06:33
僧者自性之淨
00:06:36
故云自性三寶
00:06:42
它說自性三寶
00:06:44
什麼叫做自性三寶
00:06:48
三寶就是佛寶法寶僧寶
00:06:54
這樣叫做三寶
00:06:57
佛寶是什麼
00:06:59
是我們自性之覺
00:07:04
一個人道理聽得入耳
00:07:08
聽了你會了解
00:07:11
這樣就是皈佛寶
00:07:15
一個人做事情 你有正氣不會做壞事
00:07:23
就像惠能六祖說
00:07:30
我們人若假使…
00:07:33
心平何勞持戒
00:07:36
一個人的心若會平 何必來受這個戒律
00:07:43
所以一個人若正
00:07:46
他絕對不會做壞事
00:07:49
所以一個人心若正 就是皈什麼
00:07:53
皈自性的法寶
00:08:01
僧寶是什麼
00:08:03
僧寶是自性的淨
00:08:06
我們人要有清淨心
00:08:09
你若有清淨心 就是皈僧寶
00:08:12
你若沒有皈清淨的心
00:08:16
就像出家眾念經要收錢
00:08:23
擔經在賣講道做生意
00:08:29
而且講道收錢 這叫做邪命說法
00:08:34
根本呢 他就沒有資格做僧寶
00:08:39
所以自性若清淨就是僧寶
00:08:45
所以一個人你自性會覺悟
00:08:50
自性會走正路
00:08:53
自性會清淨
00:08:56
這樣就是叫做自性三寶
00:09:01
所以剛才呢
00:09:03
無量壽經說 一個人若在西方
00:09:08
你若沒有修的人
00:09:10
五百年不見三寶
00:09:13
就是說這個自性三寶
00:09:15
不是來指這個自性三寶
00:09:20
不是指住持三寶
00:09:23
你若指住持三寶就矛盾了
00:09:27
因為裡面釋迦佛祖在那裡
00:09:29
那就是佛寶了
00:09:31
而且在那裡講經說法 就是法寶啊
00:09:36
那裡面和尚尼姑一大群啊
00:09:40
那就是僧寶啊
00:09:41
怎麼會說 五百年沒辦法看到三寶
00:09:45
就是一個人若沒有修
00:09:48
你在西方 根本你自性不會覺悟
00:09:52
你就不會看到佛寶
00:09:55
你的心不正 你就沒看到法寶
00:09:59
你的心不會清淨 你就沒看到僧寶
00:10:03
所以說五百歲不見三寶
00:10:07
就是指這三項
00:10:09
就是指自性三寶 你就要注意這一點
00:10:13
現在注解第二說這個善本
00:10:19
怎麼樣叫做善本
00:10:21
我們現在看佛學大辭典
00:10:25
善本同於善根
00:10:32
植善固而不拔之意
00:10:37
無量壽經下曰
00:10:40
善人無善本不得聞此經
00:10:47
佛學大辭典說善本是什麼
00:10:52
善本和善根意思一樣
00:10:57
因為他行善非常的堅固
00:11:02
你拔也拔不出來
00:11:06
所以來引無量壽經 下卷裡面這樣說
00:11:13
說善人沒有這個善本
00:11:18
他就沒有辦法 來聽這部無量壽經
00:11:25
所以你們會覺得怪怪的
00:11:27
善人為什麼會沒有善根
00:11:30
你們會覺得怪怪的
00:11:33
我們現在看修真錄這一段
00:11:37
無量壽經云
00:11:40
善人無善本
00:11:43
善人既行善事
00:11:47
何故無善本耶
00:11:52
此等人
00:11:54
如儒家所云之鄉原同
00:11:59
又無明善人
00:12:02
亦與善人無善本同義
00:12:07
修真錄這樣說
00:12:11
說無量壽經裡面一句話
00:12:16
說善人無善本
00:12:20
善人既然做善事
00:12:27
是為什麼他會沒有善根啊
00:12:32
有的覺得奇怪
00:12:33
善人就善人了啊 為什麼沒有善根
00:12:37
這些人
00:12:40
就像儒家所說的鄉原一樣
00:12:46
又一個人若是無明的善人
00:12:51
無明的善人 就是無智慧的善人
00:12:55
只會盲目行善 不知道善的真正意義
00:13:01
這個和善人無善本 意思一樣
00:13:07
那麼現在說 和我們儒家的鄉原一樣
00:13:13
什麼叫做鄉原
00:13:15
看辭海
00:13:18
論語陽貨
00:13:20
鄉原德之賊也
00:13:23
蓋鄉原者
00:13:26
一鄉皆稱善
00:13:29
而忠信廉潔皆是假託
00:13:33
故孔子謂為德之賊
00:13:38
辭海這樣說
00:13:41
現在辭海 來引論語的陽貨篇
00:13:46
說鄉原就是德道的賊
00:13:52
我們要知道什麼叫做鄉原
00:13:55
整個村莊內都誇讚他善
00:13:59
不過他所做的忠信廉潔
00:14:03
都是做給人家看的
00:14:05
做那個表面給人看的
00:14:08
面前行善後面亂七八糟
00:14:15
所以孔子才說 他是德道的賊
00:14:19
這樣說比較快
00:14:21
所以若用我們佛家來說
00:14:25
為什麼叫做善人無善本
00:14:29
若出家人說起來 大家都是善人
00:14:32
不過他沒有善本啊
00:14:35
為什麼
00:14:36
擔經在賣啊
00:14:38
在賺錢啊
00:14:40
講道理做生意啊
00:14:45
講道理來收錢啊
00:14:47
他就是善人沒有善本
00:14:50
這樣說比較快
00:14:51
也可以說無明的善人
00:14:55
所以學道呢 若說到懂鬍鬚都打結了
00:15:00
今晚說到這裡時間的問題
00:15:03
若要說下一段
00:15:06
恐怕時間不夠
00:15:10
所以只有說到這裡為止
00:15:13
下文等到下期 明天再來分解
00:15:20
在座同修
00:15:23
大家晚安
00:15:27
我們這次 來談這個佛教宗派概論
00:15:36
為了淨土宗 是算最普遍又最多人信
00:15:42
所以我們開頭 就從淨土宗來說起
00:15:47
對淨土宗的宗旨
00:15:50
以及淨土宗歷代的祖師
00:15:54
我們也說到白蓮社的七祖
00:15:58
和說蓮宗的九祖
00:16:02
但是這個念佛法門 也有很多不同的宗派
00:16:13
在這個七祖九祖以外
00:16:18
還有設立一個蓮社的五祖
00:16:24
也有一個淨土的五祖
00:16:27
現在先對於淨土的五祖
00:16:34
我們來做個說明
00:16:37
我們現在來看 佛學大辭典的解釋
00:16:43
五祖,淨土之五祖
00:16:49
曇鸞
00:16:55
道綽
00:16:57
善導
00:17:00
懷感
00:17:02
少康
00:17:05
吾國弘通念佛之師不少
00:17:12
而唯列此五師者
00:17:15
據師選擇集也
00:17:21
此五師之上
00:17:24
加菩提流支而為六祖
00:17:29
以曇鸞曾就菩提流支
00:17:34
受觀無量壽經故也
00:17:42
現在你要注意一樣就是
00:17:46
這段文若寫這個括弧
00:17:50
這個不是佛學辭典寫的
00:17:53
這是老師要讓你了解 將它做一個註解
00:18:03
所以你若翻佛學大辭典 就沒有括弧這個文
00:18:09
你要注意
00:18:12
他說現在說五祖
00:18:16
是這個淨土宗的五祖
00:18:23
初祖是曇鸞
00:18:26
二祖是道綽
00:18:30
三祖是善導
00:18:33
但是這個善導 在蓮宗九祖裡面是第二祖
00:18:39
這個之前說過了
00:18:43
第四祖叫做懷感
00:18:46
第五祖是少康
00:18:49
若少康在蓮宗九祖裡面 一樣也是五祖
00:18:59
在這五祖裡面
00:19:04
只有這個善導 在九祖裡面二祖
00:19:09
和少康 是九祖中的五祖以外
00:19:14
這個曇鸞、道綽、懷感 在九祖裡面都沒有
00:19:24
為什麼現在淨土宗 另外派門會設這五祖
00:19:36
所以這個有另外一個文
00:19:40
我把它簡略起來 為什麼?
00:19:42
就是這五個祖師 根據他們的論集
00:19:49
論集,什麼叫做論集?
00:19:51
他就在說 為什麼念佛的法門
00:19:55
他有一個專門的書
00:19:58
但是若這些論集寫下去
00:20:02
恐怕你再兩塊黑板 還寫不下去
00:20:06
所以這個論集就簡略起來
00:20:11
所以吾國就是說 我們中華民國
00:20:16
會來念佛這麼普遍
00:20:20
若說到念佛的祖師是很多
00:20:25
不少,不少就是很多
00:20:29
為什麼只有這五個祖師
00:20:34
稱呼叫做五祖
00:20:37
其他為什麼 沒有把它寫在裡面
00:20:43
這個原因 就是根據這五個祖師
00:20:47
來所選擇淨土宗的論集
00:20:51
這五個都有 來造淨土宗的論集
00:20:57
但是這五個祖師的上面
00:21:02
還有加一個叫做菩提流支
00:21:07
這個不是中國人
00:21:09
是印度和尚
00:21:13
所以和這個菩提流支 合起來變成六祖
00:21:20
因為這個初祖曇鸞
00:21:27
就是這個菩提流支
00:21:30
拿這本觀無量壽經 傳授給他
00:21:36
這個初祖 等於就是菩提流支的師父
00:21:40
菩提流支 拿這個觀無量壽經給他
00:21:45
所以結果這個觀無量壽經
00:21:49
變成淨土宗的…
00:21:51
三本淨土宗 經典中的其中一本
00:21:57
現在若要這說起來 這個五祖應該變成六祖
00:22:03
就是菩提流支 變成開山祖師
00:22:08
再來才曇鸞、道綽 善導、懷感、少康這五個
00:22:18
和菩提流支 合起來變成六祖
00:22:23
那麼現在要 讓你們了解就是…
00:22:27
這個曇鸞在九祖裡面沒有
00:22:30
道綽也沒有
00:22:32
懷感也沒有
00:22:34
菩提流支也沒有
00:22:36
所以這四個有必要再補充 來說他們的史蹟
00:22:42
先來我們來看曇鸞的史蹟
00:22:45
現在看佛光大辭典
00:22:50
曇鸞,南北朝時代
00:22:56
淨土教念佛門高僧
00:23:03
蓮宗尊之為 淨土五祖之初祖
00:23:09
姓氏不詳
00:23:12
十餘歲即登山出家
00:23:17
苦節力學
00:23:19
精通諸經
00:23:23
謁菩提流支
00:23:26
受得觀無量壽經
00:23:29
而專修淨土
00:23:33
東魏孝靜帝尊之為神鸞
00:23:39
敕住州大嚴寺
00:23:43
後住玄中寺
00:23:46
時往介山之陰聚眾講經
00:23:51
弘闡念佛法門
00:23:56
師結合印度佛教之祖師
00:24:00
龍樹之思想
00:24:02
注入淨土教教理之中
00:24:06
頗受後世重視
00:24:12
現在佛光大辭典這樣說
00:24:15
他說曇鸞這個人啊
00:24:19
是公元四百七十六年
00:24:24
但是他皈天什麼年不知道
00:24:27
所以只知道他出世的年代
00:24:31
但是他死什麼年不明白
00:24:37
是南北朝的時代
00:24:40
淨土教 這個念佛法門的高僧
00:24:47
所以在蓮宗尊重他 叫做淨土五祖其中的初祖
00:24:58
他姓什麼什麼名字不知道
00:25:02
十幾歲就上山出家
00:25:09
以前的佛寺都蓋在山上
00:25:13
他就上山出家
00:25:17
苦修苦行 對佛學非常有研究
00:25:24
而且所有的經典
00:25:26
他都有辦法了解精通
00:25:32
後來拜訪這個 印度和尚菩提流支
00:25:39
這個菩提流支 拿這個觀無量壽經給他
00:25:47
就這樣就專門 來修這個淨土法門
00:25:53
到這個東魏
00:25:56
現在這個東魏和三國時代 曹操的那個魏是不同
00:26:01
這個東魏 是南北朝時候的東魏
00:26:06
這個孝靜帝 尊重他叫做神鸞
00:26:14
敕封住在州的大嚴寺
00:26:19
後來住在玄中寺
00:26:23
時常來到介山之陰
00:26:27
召集一些眾生在那裡講經
00:26:32
來廣大宣傳念佛的法門
00:26:40
師就是指這個曇鸞
00:26:44
這個神鷥祖師
00:26:46
他結合印度 佛教的祖師龍樹
00:26:51
龍樹就是禪宗的十四祖
00:26:56
這個思想 來注入淨土教教理的裡面
00:27:03
所以受到後世的人很尊重
00:27:07
所以自從之前 我來說淨土宗的九祖
00:27:14
它都提倡什麼
00:27:16
提倡淨土和禪兩樣要合一
00:27:24
現在另外 一個淨土宗的門派
00:27:28
這個初祖曇鸞 他的意思也是這樣
00:27:33
他說你只是念佛沒有用
00:27:37
念佛你一定 要來配合這個禪
00:27:41
配合修養
00:27:44
這樣你才有辦法 達到極樂世界
00:27:49
但是只有念佛也是會到
00:27:52
但是只有念佛到達 去西方並不快樂
00:27:58
而且有的人說 生前沒有做好
00:28:03
只有念佛 到西方會不會到
00:28:06
完全也是會到
00:28:08
那個在「九品蓮臺」 我們就說得很詳細
00:28:12
可以說到西方 是去那裡受苦
00:28:16
不是人受苦他的心受苦
00:28:21
因為西方的地方
00:28:23
沒有酒店
00:28:24
也沒有歌廳
00:28:26
也沒有賭場
00:28:28
而且呢 在那裡都沒有娛樂場所
00:28:31
是只有念佛聽經問法
00:28:35
所以他呢沒有修養的人
00:28:38
雖然說你念佛去到西方
00:28:41
他是很痛苦待不住
00:28:44
所以你這個若要詳細
00:28:45
看九品蓮臺的錄影帶 你就知道
00:28:51
現在這個曇鸞的史蹟 我們已經說完了
00:28:57
現在接下來看 第二個這個道綽
00:29:01
這個道綽祖師 他的史蹟怎麼樣
00:29:05
現在我們就來 寫上黑板做個參考
00:29:10
現在來看佛光大辭典
00:29:15
道綽
00:29:17
唐代淨土宗僧
00:29:23
為我國淨土宗第二祖
00:29:30
俗姓衛又稱西河禪師
00:29:37
上承曇鸞之思想
00:29:41
為唐代初期淨土教開拓者
00:29:49
道綽大師一生講說
00:29:54
觀無量壽經二百回以上
00:30:00
主張不論出家在家
00:30:04
均以念佛為要
00:30:07
其於念佛時
00:30:09
必數小豆粒
00:30:13
稱為小豆念佛
00:30:16
此係我國念佛數珠之濫觴
00:30:22
貞觀十九年四月示寂
00:30:27
世壽八十四歲
00:30:30
門弟子有善導等
00:30:35
這裡面有一個註解 首先做說明
00:30:40
濫觴,事物的起源
00:30:44
濫觴就是一個事物的開始
00:30:49
現在看佛光大辭典
00:30:54
他說道綽
00:30:57
是公元五六二年 至六四五年間的人
00:31:06
是唐朝時代 淨土宗的出家人
00:31:12
就是我們中華民國
00:31:14
淨土宗的第二祖
00:31:18
但是我們若在 九祖裡面的第二祖
00:31:22
是善導大師
00:31:25
現在這個淨土的五祖 和淨土的九祖
00:31:32
這個二祖並不同一個人
00:31:37
這個道綽俗家的姓姓衛
00:31:42
另外稱呼叫做西河禪師
00:31:47
他說禪師是禪宗咧
00:31:50
他怎麼取做西河禪師
00:31:54
因為他上面 就來受到曇鸞的思想
00:32:01
這個曇鸞就來主張什麼
00:32:03
主張淨土一定要配合禪
00:32:09
所以他對這個禪宗 非常有研究
00:32:13
所以人家 才稱他做西河禪師
00:32:19
就是在唐代時候初期
00:32:23
這個淨土教門他的開拓者
00:32:29
等於是他所發展出來
00:32:33
這個道綽大師一輩子
00:32:36
來說這個觀無量壽經 有二百回以上
00:32:42
二百回就是 這部經說完再說再說
00:32:46
一直說講有二百回以上
00:32:50
他的主張 就是不管你是出家的人
00:32:53
在家的人
00:32:56
都要念佛為最重要
00:33:02
他在念佛的時候
00:33:05
就拿一些豆子
00:33:08
念一句阿彌陀佛 豆子就拿一顆
00:33:12
念兩句就拿兩顆
00:33:15
稱呼它叫做小豆的念佛
00:33:19
這就是我們中華民國 現在設念珠的開始
00:33:26
這個道綽大師之前 沒有佛珠
00:33:34
我們現在的念珠 要到唐朝才有
00:33:37
就是這個道綽大師 他用豆子算
00:33:44
念一句拿一顆 念一句拿一顆
00:33:47
最後呢想說這樣拿麻煩
00:33:50
才串成一串
00:33:52
串成一串 豆子不能串成一串
00:33:55
會蛀掉啊
00:33:57
所以才設那個念珠
00:33:59
念珠就是從那裡來
00:34:05
在這個唐朝貞觀 十九年四月來皈天
00:34:12
示寂就是我們 修行人沒有說死
00:34:15
示寂等於就是死
00:34:18
壽命有八十四歲
00:34:21
他的徒弟之中 有一個善導等
00:34:26
因為善導較出名啊
00:34:29
這個善導 是九祖裡面的第二祖啊
00:34:34
但是這個五祖裡面
00:34:37
善導就沒有列在祖師裡面
00:34:42
所以這個 淨土宗的九祖七祖
00:34:46
和淨土宗五祖
00:34:49
這個都等於不同門派設的
00:34:52
所以呢他這個五祖 和七祖九祖就不同了
00:34:59
再來接下去 就是這個懷感大師
00:35:04
現在再寫上黑板
00:35:07
現在我們來看佛光大辭典
00:35:13
懷感,唐代淨土宗僧
00:35:20
生卒年籍貫均不詳
00:35:28
初居長安千福寺學戒律
00:35:34
博通經典
00:35:37
而於淨土念佛之義
00:35:40
未能生信
00:35:42
後謁善導
00:35:45
述其疑義
00:35:48
善導乃深期勉之
00:35:51
師遂入道場精勤念佛
00:35:56
三年後證念佛三昧
00:36:00
乃撰釋淨土群疑論一書
00:36:06
然書未竟而示寂
00:36:10
由同門懷惲完成其志
00:36:15
後世之淨土行者
00:36:19
每奉師之精虔感佛
00:36:23
尊為淨土宗四祖
00:36:28
現在佛光大辭典這樣說
00:36:32
說懷感是唐朝時候 淨土宗的出家人
00:36:39
到底什麼年生的 什麼年死的
00:36:44
和到底住哪裡都不知道
00:36:47
好比他在俗家的時候
00:36:50
到底是住哪裡
00:36:53
什麼年生的 什麼年死的都不知道
00:36:58
當初是住在長安千福寺
00:37:02
起初是學戒律
00:37:05
戒律就是律宗
00:37:08
對所有的經典很透徹
00:37:13
但是對於淨土念佛的道理
00:37:17
沒辦法來信任
00:37:21
為什麼?他感到矛盾啊
00:37:24
說念佛會到西方
00:37:26
一個人若做壞事情 念佛也要到西方
00:37:31
假使若說今天要念佛
00:37:35
你心裡沒辦法來靜
00:37:42
好比只是 空口來念佛有用嗎?
00:37:45
他有很多疑問就對了
00:37:47
所以呢他對於 淨土念佛的道理
00:37:52
沒辦法信任
00:37:54
後來就是去遇到善導和尚
00:37:58
這個善導就是我們九祖 裡面的第二祖
00:38:03
來說他疑問的地方
00:38:07
這個善導和尚
00:38:10
他才跟他解釋 他所疑問的地方
00:38:16
他疑問他是怎麼跟他說
00:38:20
說你要念佛是要配合禪
00:38:23
禪就是說你念佛 一定心要能靜要會定
00:38:29
念佛一定要配合修養
00:38:33
才說一些道理 給他聽就對了
00:38:36
所以他就深深勉勵他
00:38:41
之後這個懷感和尚 他就入這個道場
00:38:50
就認真來念佛了
00:38:55
三年之後他就證念佛三昧
00:38:59
這個念佛三昧 我們在九祖裡面就說過了
00:39:03
念佛三昧就是念佛能定
00:39:08
就是說能禪定
00:39:10
這就是淨土 和禪配合的關係
00:39:14
所以很多念佛的人 只是說念佛就好
00:39:18
這都不對
00:39:19
念佛一定要搭配禪
00:39:22
要配合修養
00:39:25
所以他得到念佛三昧
00:39:28
他才來作一本書 叫做淨土群疑論
00:39:34
說為什麼念佛要到西方
00:39:38
那裡面的疑問他都解答
00:39:40
解答這個疑問
00:39:43
但是這本書 還沒完成就死了
00:39:47
就來往生去了
00:39:50
之後就是他師兄弟 叫做懷惲
00:39:55
來完成他的志
00:39:57
他還沒完成就幫他接下去
00:40:01
後世的人
00:40:03
一些修淨土的修行人
00:40:11
每每呢…
00:40:13
他就感受懷感和尚的精神
00:40:23
每每他都說這個懷感和尚 他在學道的精神
00:40:30
這個虔誠來感動佛祖
00:40:34
所以呢現在的人 都盲目在念佛
00:40:42
他就是沒辦法說 我念佛的疑問在哪裡
00:40:48
他沒辦法
00:40:50
所以懷感和尚呢 他就知道說這是疑問啊
00:40:56
念佛為什麼念一句佛 就會到西方
00:40:59
他有疑問啊
00:41:00
所以他就有辦法 去追求、去研究
00:41:04
不信的話現在淨土宗
00:41:05
一些念佛的師兄弟師姐妹
00:41:10
你們若說我們念佛 就要配合禪配合修養
00:41:15
啊!亂說的啦
00:41:16
只要念佛就好
00:41:18
若念佛 什麼修養都不用這樣說
00:41:21
若這樣來說他就固執了
00:41:25
所以呢 現在一些後來的修行人
00:41:29
他都看著懷感禪師
00:41:32
他有辦法知道念佛的矛盾 會說要去請教別人
00:41:38
他就造這本書
00:41:41
所以日後這些淨土宗 設這個五祖的時候
00:41:48
他就尊重 叫做淨土宗的第四祖
00:41:52
今晚說到這裡 我們時間的問題
00:41:56
就是在這裡告一段落
00:41:58
但是呢 他這個淨土宗五祖的其中
00:42:03
若外一個派門的五祖 又不同了
00:42:06
所以淨土宗也有很多派門
00:42:10
淨土宗不是 只有一個派門而已
00:42:14
像我們禪宗也一樣
00:42:16
禪宗也有很多派門
00:42:19
所以什麼派門 我們都不要去管它
00:42:24
最要緊的就是 淨土禪和修養要配合好
00:42:32
現在近來變成什麼
00:42:35
淨土、禪和密
00:42:38
密就是密宗
00:42:40
淨土、禪、密三樣要配合
00:42:45
這個此後若說密宗的時候 我就會說了
00:42:49
就像昨天就是有一個 密宗的修行人來找我
00:42:55
才在談密宗的事情
00:42:56
我才解釋給他聽
00:42:58
他說若像老師這樣解釋 沒辦法啦
00:43:01
說像我這樣解釋沒辦法
00:43:02
普通的人都固執 自己一個宗派這樣而已
00:43:07
所以希望我們道理 要廣大去研究
00:43:12
你不要說哪一教好
00:43:13
哪一教不好
00:43:14
哪一教修才有用
00:43:17
哪一教修就沒有用 這個都謊話的
00:43:20
最好要會配合
00:43:23
每一教都好
00:43:25
人家好的地方 我們要收集起來
00:43:30
不要說淨土宗和禪和密
00:43:34
你若有辦法將這十三宗 配合起來還要更好
00:43:39
各宗的優點拿來
00:43:43
這十三宗也是釋迦佛祖 說的道理分開的啊
00:43:48
現在分開再把它合起來 有哪裡不好
00:43:50
對不對
00:43:52
所以是很簡單的事情啊
00:43:54
這十三宗 都是釋迦佛祖的道理嘛
00:43:57
一人去捏一把
00:44:00
一人捏一把去用
00:44:02
我們現在到這裡來就是說
00:44:05
要讓它完整 就是釋迦佛祖說的
00:44:08
這十三宗都有優點
00:44:10
這十三宗的道理 都把它集合起來
00:44:13
這樣你就是一個完整的人
00:44:16
要做佛菩薩 哪有什麼為難對不對
00:44:19
現在都是固執
00:44:21
才沒辦法脫出生死
00:44:23
不然今晚 只有說到這裡為止
00:44:25
下文等到下期再來分解
00:44:31
在座同修
00:44:34
大家晚安
00:44:39
我們這一次來談到 這個佛教宗派溉論
00:44:49
在我們當今我們中國
00:44:55
佛教的宗派有十三宗
00:45:01
現在說十三宗 是一般比較普遍化
00:45:06
其他一些小宗派 還不計其數
00:45:12
在這十三宗的其中
00:45:17
可以說淨土宗 最普遍也最多人信
00:45:23
也是最簡單的修法
00:45:26
唯一 一心念佛
00:45:30
所以我們就從淨土宗 來做開頭開始來說
00:45:36
所以對於淨土宗的內容
00:45:40
和淨土宗重要的經
00:45:44
我們已經都有說明過了
00:45:48
但是淨土宗 不是只有一個門派而已
00:45:54
淨土宗所尊重的祖師
00:45:57
有的也不一樣
00:46:01
所以我們已經有談到 白蓮社的七祖
00:46:06
和蓮宗的九祖
00:46:09
現在來談到淨土的五祖
00:46:14
不過後來再加一個初祖
00:46:19
來好比說接受 菩提流支的經的內容
00:46:36
所以呢日後的人
00:46:39
將我們淨土的五祖 再加一個菩提流支
00:46:49
就變成六祖出來
00:46:52
所以前面的五個祖師 已經我們有解釋過了
00:47:00
現在呢來解釋 菩提流支的史蹟
00:47:07
現在我們來再看 佛光大辭典的說明
00:47:12
菩提流支
00:47:15
意譯為道希
00:47:19
北天竺之人
00:47:22
北魏宣武帝
00:47:25
永平元年至洛陽
00:47:30
帝甚重之
00:47:34
敕住於永寧寺
00:47:37
從而翻譯梵經
00:47:42
計譯經名略等
00:47:46
凡三十九部一二七卷
00:47:53
師曾判立一音教
00:47:58
謂以眾生根性不同
00:48:02
隨類異解
00:48:05
嘗授曇鸞以觀無量壽經
00:48:12
後被尊為淨土宗之初祖
00:48:20
所以這裡面有一個註解 先做說明
00:48:26
佛光大辭典這樣說
00:48:29
一音教
00:48:32
佛陀以一種語言演說
00:48:37
一切法之意
00:48:40
謂佛唯以一音說法
00:48:45
然眾生隨其根性之別
00:48:49
而有大小
00:48:51
空有頓漸等之異解
00:48:56
佛光大辭典說一音教
00:49:00
就是釋迦佛祖
00:49:03
用同一種話來演說道理
00:49:11
但是呢 佛祖是同一種話
00:49:21
隨著眾生他的根性的分別
00:49:27
就有這個大小的分別
00:49:30
怎麼樣叫做大小
00:49:32
根基若比較大的人 他的解釋
00:49:37
和根基比較小的解釋不同
00:49:43
你若悟空理的人 和悟有相的人
00:49:48
他的解釋又不同
00:49:52
像說一個人 頭腦好有那個頓悟
00:49:55
和漸悟的人 完全解釋也不同
00:50:01
所以我舉個例子給你聽 你聽得比較懂啦
00:50:06
假使沒有舉個例子給你聽
00:50:09
你現在這句話聽了之後 就會感到迷迷糊糊了
00:50:19
譬如說我們念佛說
00:50:21
一心念佛就會到西方
00:50:27
一心念佛你要怎麼解釋 現在問題在那裡
00:50:31
若根基小的人
00:50:35
或是有相的人
00:50:37
或是漸悟的人
00:50:41
一心就是專心
00:50:44
都不要念別的 只念阿彌陀佛就好
00:50:50
但是若依根基大的人
00:50:54
悟空理的人悟頓悟的人
00:50:58
他的解釋就不同了
00:51:01
一心要解釋怎麼樣
00:51:03
你就佛學大辭典 或是佛光大辭典你去翻
00:51:07
看一心解釋什麼
00:51:09
一心就是我們的佛性
00:51:14
你就說要念你心中的佛性
00:51:20
你就會到西方
00:51:26
若這樣說起來
00:51:28
念我們心中佛性的佛
00:51:32
和念外面 我們所尊重的阿彌陀佛
00:51:36
外面的佛哪裡有分別
00:51:40
我來引一個 星雲法師一句話
00:51:46
老師的性質 都是依法不依人
00:51:50
無論佛教界任何一個法師
00:51:55
他說的話對 老師都收集起來用
00:52:00
我都尊重他的說法
00:52:03
他人的修養如何
00:52:06
他在世作風如何 老師都不去管那些
00:52:12
所以我們就說依法不依人 就是這個道理
00:52:18
星雲法師有一天人家問他
00:52:21
那是報紙刊登的
00:52:24
他說師父我請教你
00:52:25
說好啊
00:52:28
你手拿念珠要做什麼
00:52:31
念珠有的說素珠
00:52:33
你手拿念珠要做什麼
00:52:36
說要念佛啊
00:52:40
他說若這樣說起來 我們若裝佛祖像
00:52:45
觀世音菩薩手也拿念珠
00:52:50
彌勒佛祖 他的手上也拿著佛珠
00:52:55
那麼他要念什麼
00:52:57
他說要念佛啊
00:52:59
奇怪觀世音菩薩也是佛
00:53:05
彌勒佛祖也是佛
00:53:07
為什麼還要念佛
00:53:11
星雲法師回答他什麼話
00:53:15
念佛是念自己的佛
00:53:20
你心中若沒有佛
00:53:25
你念什麼佛都沒有用
00:53:28
這是星雲法師說的
00:53:30
這樣就是什麼
00:53:31
他這個一心 就是指你的佛性
00:53:37
若這樣說起來 專心念佛會到西方嗎?
00:53:43
他說會
00:53:47
你念自性的佛 會不會到西方
00:53:49
會
00:53:52
若這樣就沒有分別了
00:53:56
有啊有分別
00:54:00
你假使若說沒有分別
00:54:02
為什麼西方會分九品蓮臺 我問你這句話
00:54:13
我們在西方有上品蓮臺
00:54:17
中品蓮臺下品蓮臺
00:54:19
在上品又分一個上中下
00:54:25
中品也分一個上中下
00:54:29
下品也分一個上中下
00:54:33
這樣剛好九品
00:54:37
就是要看你心境的關係
00:54:41
你若真正一般的人 你若說念自性的佛
00:54:49
你照佛的腳步去走
00:54:52
依佛的宗旨去走
00:54:55
你往生就到 上品蓮臺的地方
00:55:00
那是極樂的世界
00:55:03
你若是專心念佛
00:55:06
心都沒有那個邪念 沒有那個惡念
00:55:11
你往生去的地方 就是在中品的蓮臺
00:55:17
你在世沒有善根做壞事情
00:55:22
但是聽人說念佛很好
00:55:24
你就開始念佛
00:55:26
要死之前就開始念佛
00:55:28
或是你們這些子孫 把他超度勉強去到西方
00:55:35
他也到西方啊
00:55:36
不過在哪裡
00:55:37
在下品啊
00:55:41
上品是極樂
00:55:43
中品是安樂
00:55:45
下品就像 上期跟你們所解釋說
00:55:50
在西方是很快樂的地方
00:55:53
但是他的心境不快樂
00:55:56
宛然好像在監牢裡一樣
00:56:00
所以無量壽經 才稱呼說七寶牢獄
00:56:05
好像在牢裡
00:56:09
所以你就要了解這樣
00:56:11
這叫做一音教就是這樣
00:56:15
同一個道理 你看根基的大小
00:56:19
空有頓漸
00:56:21
異解就是不一樣的解釋
00:56:27
譬如引一個例子
00:56:29
觀音普門品說 一個人若被火燒
00:56:34
你若念觀音的名字
00:56:38
你的火會熄滅
00:56:40
現在就要看什麼
00:56:42
看你大小的根性
00:56:45
空有頓漸這個解釋不同
00:56:50
若根基小的人說
00:56:53
你拚命念佛
00:56:55
念觀世音菩薩 你若火災火會熄滅
00:57:01
他若這樣說起來
00:57:05
人家就拚命念觀世音菩薩
00:57:09
而且一個人 一輩子遇到火災
00:57:13
那是少之又少
00:57:15
這跟你們說比較快
00:57:17
你現在一生活到老說
00:57:20
幸好我念觀世音菩薩 都沒有遇到火災
00:57:26
變成這樣
00:57:28
若根基比較大的人
00:57:31
若頓悟的人 他解釋就不是了
00:57:35
就像我有引悟慈法師 和引星雲法師
00:57:40
在普門品裡面解釋
00:57:42
他說火是什麼
00:57:44
火是我們心中的火
00:57:48
人若發脾氣是瞋火
00:57:52
一個人貪名貪利叫做貪火
00:57:57
你一個人啊 欲念很大的人叫做欲火
00:58:02
貪瞋痴都有這個火
00:58:05
假使若是說 一個人快要發脾氣的時候
00:58:09
南無觀世音菩薩 這個火就熄滅了
00:58:13
這個「南無」很好用
00:58:17
不信一個人心情很壞
00:58:21
氣一直要爆發出來
00:58:23
你試試看
00:58:25
你現在心頭悶悶的人 你現在馬上在這裡試
00:58:30
在那裡南無南無南無…
00:58:32
南無南無南無南無…
00:58:34
這個氣一直降下去
00:58:36
很好用
00:58:40
這樣就是什麼
00:58:41
一音教就是同一句話
00:58:45
同一個道理解釋不同
00:58:47
這樣叫做一音教
00:58:52
所以現在菩提流支裡面 就這樣跟我們解釋
00:59:01
佛光大辭典說菩提流支
00:59:05
這是梵語
00:59:08
就是印度的名字
00:59:11
翻譯中國話的意思 叫做道希
00:59:17
是北天竺的人
00:59:22
印度以前分成五個部分
00:59:26
東西南北中
00:59:30
他屬於北天竺的人
00:59:32
天竺古代叫做天竺國
00:59:35
現在叫做印度
00:59:39
在北魏宣武帝永平元年
00:59:44
就是公元五○八年 來到洛陽
00:59:50
但是呢佛光大辭典寫北魏
00:59:56
我在台北說的時候 有一個師兄弟怎麼說
01:00:01
上期老師你不是說東魏
01:00:05
你說東魏現在變成北魏
01:00:09
所以有時候看經書 你就要很注意
01:00:12
看一般的書也一樣要注意
01:00:16
這個魏是很多哦
01:00:20
在戰國時候也有一個魏國
01:00:25
但是三國時代 曹操的國家也叫做魏國
01:00:34
現在說這個北魏
01:00:38
因為這個時候是南北朝
01:00:41
南朝一個國家 北朝一個國家
01:00:45
就像現在說中華民國
01:00:49
大陸也一個中國 台灣也一國中國一樣啊
01:00:55
所以南北朝啊
01:00:57
他這個北魏是屬於北朝
01:01:01
他說東魏是為什麼東魏
01:01:04
這個北魏 它所有的國家在東方
01:01:10
它是南北朝才叫做北魏
01:01:13
因為它的帝都在東邊 所以有人叫做東魏
01:01:17
所以東魏和北魏 是同一個國家
01:01:21
若三國時代的魏 它就叫做曹魏
01:01:24
曹操的魏國才叫做曹魏
01:01:27
它就又不同了
01:01:29
所以你一樣是看 你就要注意
01:01:33
有時候寫唐朝
01:01:35
你若說唐朝大家說 唐朝就是李世民啊
01:01:40
你要知道堯帝的國家 也叫做唐朝
01:01:44
堯也叫做唐
01:01:45
對不對
01:01:47
你會搞得迷迷糊糊
01:01:48
你要先看史蹟要先研究 一句話說錯了
01:01:54
就差好幾千年
01:01:57
堯帝和唐朝時間離太長了
01:02:02
一樣是唐啊對不對
01:02:03
所以普通若讀國學的人
01:02:08
或是讀歷史家的人 一定要了解朝代的問題
01:02:12
朝代你若沒注意來說 有時候也會搞混了
01:02:18
像說每一個朝代
01:02:23
它在古代 取同一個名字也很多
01:02:28
國家的國號 取同樣名字的很多
01:02:34
不過朝代不同
01:02:35
所以你現在 就要去翻看這個人的史蹟
01:02:40
才知道他是什麼朝代 什麼年代的人
01:02:45
他在北朝魏國宣武帝
01:02:50
永平元年就是 公元五○八年來到洛陽
01:02:58
帝就是指北魏的宣武帝
01:03:02
這個宣武帝非常重視他
01:03:08
他敕封他住在永寧寺
01:03:14
我們皇帝所賜就是叫做敕
01:03:18
敕就是皇帝賜的
01:03:22
在永寧寺來翻譯經典
01:03:27
梵經就是印度文
01:03:30
當時從印度拿過來 都全是梵文的經
01:03:33
不是我們中國字
01:03:36
總計翻譯多少
01:03:39
因為經名若要寫 總共有一百二十七卷
01:03:44
光是這個黑板 也寫不下去對不對
01:03:46
就是簡略啦
01:03:48
經名簡略起來
01:03:50
等有三十九部的經 剛好一百二十七卷
01:03:55
他翻譯的經
01:04:00
師,師就是指菩提流支
01:04:04
菩提流支啊 他來判立一音教
01:04:09
他著一本書
01:04:11
說你們讀經就要注意哦
01:04:13
一句話 是說不一樣的道理哦
01:04:16
要不然你們會 迷迷糊糊的哦
01:04:19
會相爭論啊對不對
01:04:22
他說這個一音教 你們要注意
01:04:27
他就是說 眾生的根性不一樣
01:04:32
隨類異解就是說
01:04:35
看你這個人像剛才說的
01:04:38
他的根性大小空有頓漸
01:04:41
這就是說隨類 不一樣的解釋
01:04:47
所以在無量義經 一句話怎麼說
01:04:51
說文辭雖一義各有異
01:04:56
文辭一樣啦
01:04:58
同樣一個文辭
01:05:00
不過道理完全都不一樣
01:05:03
就是我剛才 所解釋說的一心念佛
01:05:06
或是說一個人 你若是被火燒
01:05:08
念觀音的名字火會熄滅
01:05:11
這個就是不一樣的解釋
01:05:16
他曾經傳授 給這個曇鸞觀無量壽經
01:05:23
本來這個曇鸞 是淨土法門的初祖
01:05:29
現在將菩提流支他來尊重 叫做淨土宗的初祖之後
01:05:37
這個曇鸞就變成二祖了
01:05:40
我們上期說他是初祖
01:05:42
不過現在多菩提流支出來
01:05:45
菩提流支尊重是初祖 他變成二祖
01:05:51
所以你就要知道呢
01:05:53
淨土宗所尊重的祖師不同
01:05:58
白蓮社尊重七祖
01:06:03
若蓮宗尊重九祖
01:06:08
淨土法門分成五祖
01:06:14
另外一個蓮社 又分一個五祖
01:06:17
這個五祖和這個五祖
01:06:19
裡面有的一樣 有的又不一樣
01:06:23
各門派尊敬的祖師不同
01:06:28
所以有時候 有人會相爭論啊
01:06:31
淨土宗的初祖就是誰
01:06:33
他說不是啊就是誰
01:06:36
在那裡爭論沒有用
01:06:38
他所尊重的是不同一個人
01:06:44
我們現在 另外來看蓮社的五祖
01:06:50
看到底他們尊重什麼人
01:06:53
現在我們來看佛學大辭典
01:06:58
五祖
01:07:00
蓮社之五祖
01:07:04
一善導
01:07:07
二法照
01:07:10
三少康
01:07:13
四省常
01:07:17
五宗賾也
01:07:21
樂邦文類第三曰
01:07:27
蓮社之立
01:07:30
既以遠公為始祖
01:07:36
自師歸寂
01:07:39
抵今大宋慶元五年
01:07:44
己未凡八百九年
01:07:50
中間繼此道者
01:07:54
乃有五師
01:07:56
一曰善導師
01:07:59
二曰法照師
01:08:02
三曰少康師
01:08:04
四曰省常師
01:08:07
五曰宗賾師
01:08:11
這樣共計 剛好可以說是五個祖師
01:08:22
現在呢 我們就來做個詳細的說明
01:08:32
佛學大辭典說五祖
01:08:36
是蓮社的五祖
01:08:41
所以我剛才就在說
01:08:44
它現在 可以說在淨土宗裡面
01:08:48
分一個白蓮社七祖
01:08:52
一個叫做蓮宗九祖
01:08:55
一個叫做淨土五祖
01:08:58
現在這個叫做 蓮社五祖名稱不同
01:09:05
現在說這個五祖 就是蓮社的五祖
01:09:13
第一就是善導法師
01:09:20
這個善導
01:09:22
在我們蓮宗九祖的裡面
01:09:26
是排行第二的
01:09:28
就是二祖
01:09:31
第二法照和尚
01:09:35
這個法照 若是在蓮宗九祖的裡面
01:09:39
就變成四祖
01:09:43
第三就是少康
01:09:47
少康若在這個五祖
01:09:50
這個蓮社的五祖是第三祖
01:09:52
不過在蓮宗九祖的裡面 是屬於五祖
01:09:59
第四省常
01:10:03
這個省常啊
01:10:05
在這個蓮社五祖 其中的第四祖
01:10:11
不過若在蓮宗九祖 的裡面就是第七祖
01:10:17
第五宗賾
01:10:21
這個宗賾在七祖 在九祖裡面
01:10:24
都沒有他的名字
01:10:25
這個是另外的
01:10:28
話說起來說蓮社五祖呢
01:10:31
在前面都沒有提過
01:10:33
這是蓮祖之中 特別推薦宗賾變成五祖
01:10:43
在樂邦文類
01:10:45
這個樂邦文類是一本書
01:10:49
等一下再解釋
01:10:51
這個樂邦文類這本書 第三卷裡面這樣說
01:10:59
說今天來建立這個蓮社
01:11:04
既然用遠公
01:11:09
這個遠公就是慧遠祖師
01:11:13
來做始祖
01:11:17
若蓮宗的九祖他就是初祖
01:11:21
但是現在在蓮社的五祖
01:11:26
初祖就是變善導
01:11:28
他就是稱呼叫做始祖
01:11:31
他開始的
01:11:36
自從慧遠祖師他來歸寂
01:11:41
歸寂就是往生
01:11:43
也可以說寂滅
01:11:46
到今天 大宋慶元五年己未年
01:11:53
現在他怎麼說 到今天的大宋慶元五年
01:11:58
你若現在就說 至今中華民國
01:12:03
因為來著這本樂邦文類啊
01:12:07
剛好在宋朝的時候
01:12:10
所以呢他說到今天
01:12:12
就是指樂邦文類 要著這本書的年代
01:12:19
他說到今天 大宋慶元五年己未年
01:12:24
共計有八百九年
01:12:28
在八百九年的中間
01:12:35
來繼承慧遠和尚 他的道理的人
01:12:42
和崇拜他的宗旨的人
01:12:46
總共有五個祖師
01:12:50
頭一個祖師就是善導祖師
01:12:56
第二就是法照祖師
01:13:00
第三就是少康祖師
01:13:04
第四就是省常祖師
01:13:08
第五就是宗賾祖師
01:13:11
所以這個宗賾呢 前面都沒有說
01:13:15
等一下我們會特別 來介紹他的史蹟
01:13:19
為什麼會來稱做祖師
01:13:22
他的史蹟 我們有必要將他表達出來
01:13:28
現在首先來說 樂邦文類這本書
01:13:33
在佛光大辭典這樣說
01:13:38
樂邦文類
01:13:41
凡五卷
01:13:44
南宋宗曉編
01:13:48
收於大正藏第四十七冊
01:13:53
樂邦即極樂淨土之意
01:13:58
佛光大辭典說 樂邦文類總共有五卷
01:14:05
是在南宋的時候
01:14:08
這個宗曉和尚所編輯的
01:14:12
現在收藏在大藏經 這個大正藏的第四十七冊
01:14:19
大正藏有一百本啊
01:14:21
剛好在第四十七本
01:14:25
樂邦的意思 就是極樂的淨土
01:14:30
有時候說極樂世界
01:14:32
有時候說極樂的淨土
01:14:33
有時候說樂邦
01:14:36
有時候說極樂國
01:14:37
這個名字 都隨時可以改變的
01:14:41
意思一樣
01:14:43
所以現在說樂邦 就是指極樂淨土的意思
01:14:47
等於就是極樂世界
01:14:51
那麼這個注解第二
01:14:55
這個宗賾祖師的史蹟 我們現在來介紹一下
01:15:00
現在來看佛光大辭典
01:15:04
宗頤慈覺
01:15:10
宋代淨土宗
01:15:16
雲門宗僧也
01:15:21
襄陽人
01:15:23
俗姓孫
01:15:25
諡號慈覺大師
01:15:30
生卒年不詳
01:15:33
幼年喪父
01:15:37
二十九歲就真州長蘆寺
01:15:41
圓通法秀落髮
01:15:46
後依廣照應夫
01:15:49
參叩禪旨
01:15:52
一日忽有省悟
01:15:55
遂得應夫禪師印可
01:16:00
勸母剃髮出家
01:16:04
持念阿彌陀佛
01:16:07
居七年母逝
01:16:11
自謂報親之心已盡
01:16:15
作勸孝文一二○篇
01:16:21
普勸道俗念佛號
01:16:23
日記其數
01:16:26
期生淨土
01:16:29
師為蓮社五大法師之一
01:16:33
尊為蓮社五祖
01:16:38
現在來看 佛光大辭典這段文
01:16:43
說這個宗賾慈覺和尚
01:16:47
我們在前面蓮宗九祖裡面 沒有這個名字
01:16:53
今天蓮社五祖裡面 就稱呼叫做五祖
01:17:02
他是在宋朝的時候
01:17:06
也可以說是淨土宗
01:17:09
也可以說是雲門宗的祖師
01:17:14
雲門宗就是禪宗五家之一
01:17:19
雲門宗就是 屬於禪宗的出家人
01:17:26
所以你也可以說 他是淨土宗的人
01:17:29
也可以說他是禪宗的人
01:17:34
是襄陽的人
01:17:38
他的俗姓是姓孫
01:17:42
諡號就是死後 人家稱呼叫做慈覺大師
01:17:49
對於他出生年和去世的年
01:17:53
在史蹟上不清楚
01:17:57
孩提時代父親就死了
01:18:02
二十九歲的時候 到真州長蘆寺跟圓通法秀
01:18:10
圓通法秀 就是雲門宗的禪師
01:18:15
落髮就是出家
01:18:19
後來才依靠廣照應夫
01:18:22
這個廣照應夫 也是雲門宗的出家人
01:18:28
來參叩禪的道理
01:18:33
有一天來省悟
01:18:37
就這樣來得到 應夫禪師的衣缽
01:18:42
印可就是得到他的衣缽
01:18:47
之後才勸他母親出家
01:18:52
叫他母親來持念阿彌陀佛
01:18:58
他為什麼不教他母親修養
01:19:01
為什麼教他念佛
01:19:03
因為母親年紀大了
01:19:06
你要叫做再學道
01:19:10
頭腦也沒那麼好
01:19:11
不是現在啦
01:19:13
若現代七八十歲的 頭腦也還很清楚
01:19:19
古代的婦人 若四五十歲就穿烏草衣
01:19:25
頭髮就綁起來了
01:19:28
若說五六十歲就說阿婆了
01:19:32
是真的!
01:19:33
你若不相信 你去大陸內陸看看
01:19:36
從大陸內陸進去 若五六十歲就真的像阿婆
01:19:42
男的也是一樣
01:19:44
我去大陸的時候 有一個很老的
01:19:48
若要和我站在一起 大家說年紀比我還大
01:19:52
我說老兄你幾歲啊
01:19:56
怎麼回答我呢?老了
01:19:59
說他老了
01:20:01
五十八了
01:20:02
說他五十八了 要命了
01:20:05
當時我剛好過八十
01:20:07
三年前嘛
01:20:09
說我八十了
01:20:11
真的嗎
01:20:12
我說不然還會有假的
01:20:14
說五十八歲說老了
01:20:19
古代的人 婦人又沒讀書
01:20:23
你要叫他怎麼學道
01:20:25
是只有念佛以外 他沒辦法啊
01:20:28
母親年紀大了嘛對不對
01:20:31
他當時就三十多了 她母親要幾歲對不對
01:20:34
沒辦法
01:20:36
所以他母親就是年老 只有念佛而已
01:20:41
他母親出家之後 七年就歸天了
01:20:46
就往生去了
01:20:48
他自己就說 報答母親的心已經盡了
01:20:55
所以他才來 作一本的勸孝文
01:20:59
為了要報答他母親
01:21:01
來做一本的勸孝文 有一二○篇
01:21:07
而且若勸道 無論你是出家人在家的人
01:21:11
道就是出家嘛
01:21:13
俗就是在家嘛
01:21:15
無論你是出家在家 鼓勵人念佛
01:21:20
每日記說 今天念佛看念多少
01:21:24
希望要往生淨土
01:21:28
所以呢這個宗賾法師呢
01:21:36
當今就是蓮社尊重 叫做五大法師的其中一個
01:21:42
就是尊重叫做蓮社的五祖
01:21:47
我們已經在淨土宗的門派
01:21:50
有一個七祖
01:21:52
有一個九祖
01:21:54
有一個本來是五祖 後來變六祖
01:21:57
現在又一個五祖
01:21:59
這都是不同派門所尊重的
01:22:05
有的說一樣同一個宗 怎麼會沒辦法統一
01:22:11
不可能啦
01:22:12
最簡單我們這裡在坐 道親很多在這裡啦
01:22:17
光是一貫道 就有十多個門派
01:22:26
光是你們這裡坐的 不同門派就很多了
01:22:28
也有寶光組的也有法一組
01:22:34
有很多宗派也在這裡 都不同組的
01:22:41
沒辦法的事情啊
01:22:42
像禪宗來說 就分成五宗七派
01:22:46
都不可能
01:22:48
你看樹木就好
01:22:50
一支起來就分大樹枝出去
01:22:54
那個大樹枝 又分小樹枝出去
01:22:56
越分越小
01:22:59
若說來說去我們一貫道 也是禪宗的一門派
01:23:04
它也是禪宗分出去的
01:23:07
這樣說比較快
01:23:10
所以大約我們 淨土宗的祖師
01:23:14
就是到這裡結束
01:23:17
我們這期也是到今天結束
01:23:24
下期回來再說一些 淨土宗的重點給你們聽
01:23:32
在座同修
01:23:35
大家晚安
01:23:39
我們上期談到這個菩提流支
01:23:48
來說一音教
01:23:51
這個一音教就是說 我們眾生的根性不同
01:23:57
所以同一條的經文 可以解釋了義
01:24:03
也可以解釋不了義
01:24:06
所以在前面我們有引證
01:24:09
觀音普文品中 所說的經文
01:24:14
說假使若是 有人持觀世音菩薩
01:24:22
你若入大火火不能燒
01:24:25
若入大水大水無法流走
01:24:31
稱著他的名號 就會被打上岸
01:24:37
假使用不了義來解釋
01:24:42
就是說一般的火 和一般的水
01:24:45
假使你若用了義來解釋
01:24:48
火就是瞋火貪火欲火
01:24:52
水就是指愛水等
01:24:55
這個我們前面都說過了
01:24:59
所以呢 阿彌陀經裡面所說的
01:25:03
說一心念佛 這句話也一樣
01:25:07
我們今天呢
01:25:09
我們將一心的意義 來做個說明
01:25:13
再來解釋經文 所說的了義和不了義
01:25:19
我們這個一心
01:25:21
你若用一般來解釋
01:25:25
就是說對某一件事情專心
01:25:29
不會被別的事情來移轉
01:25:36
這叫做一心
01:25:38
所以一心念佛
01:25:40
等於就是說 專心念佛的意思
01:25:45
但是一心念佛
01:25:48
你若是用 菩薩行的人來解釋
01:25:54
一心念佛等於就是說 念我們心中自性的佛
01:26:03
心就是佛
01:26:06
所以觀無量壽經才說
01:26:08
是心作佛是心是佛
01:26:11
所以念佛 不是用嘴來念外面的佛
01:26:17
就是要來 念我們心中的自性佛
01:26:23
所以這個一心 就是解釋什麼
01:26:25
一心就是解釋我們的自性
01:26:28
就是我們的佛性
01:26:30
所以現在針對 這個一心說外和說內
01:26:37
這兩段我們來做個說明
01:26:40
現在先來看修真錄的解釋
01:26:44
一心之義有二
01:26:50
以俗言之
01:26:54
一心者專心無異念也
01:26:58
若以道言之
01:27:01
一心則如如不動之佛性也
01:27:07
現在修真錄 說一心這個道理
01:27:14
有兩種的解釋
01:27:18
若要用世俗來說
01:27:23
一心是什麼
01:27:25
一心就是專心
01:27:28
沒有去想其他的事情
01:27:31
就像我們的心只想一樣
01:27:34
沒有去想別的事情
01:27:37
不過你若要 用這個道來解釋
01:27:42
一心是什麼
01:27:43
一心是我們人 如如不動的佛性
01:27:50
現在對於世俗的一心
01:27:54
和這個道所說的一心
01:27:57
這兩個一心來分解
01:28:00
來分別說個做參考
01:28:04
先來說這個世俗的一心
01:28:08
佛學大辭典這樣說
01:28:11
一心唯一之信心
01:28:16
不為他心所奪
01:28:20
謂之一心
01:28:23
它說一心是什麼
01:28:26
是只有一個信心
01:28:30
不會被別的心所奪 叫做一心
01:28:35
譬如說你念阿彌陀佛
01:28:38
你唯一只相信阿彌陀佛
01:28:42
別人說什麼你都不聽
01:28:44
這就是一心
01:28:48
佛光大辭典這樣說
01:28:52
一心,專注於某種對象
01:28:56
而不起妄念稱為一心
01:29:01
一心就是專心 注在某一個東西的對象
01:29:08
不會起妄念這叫做一心
01:29:13
譬如你若信淨土宗的人
01:29:15
我就一心
01:29:16
我就只念阿彌陀佛而已
01:29:19
譬如若一貫道的人
01:29:22
我一心就只相信 無生老母而已
01:29:26
只相信明明上帝而已
01:29:28
其他的我不信
01:29:30
譬如你若信基督教的人
01:29:33
一心就是說 我只信耶穌而已
01:29:35
別的我就不要相信
01:29:37
這就叫做一心
01:29:39
一心就只有想一樣而已
01:29:42
若用來道來說就不是了
01:29:44
這是世俗的一心
01:29:47
現在用道來解釋 這個一心要怎麼解釋
01:29:54
佛學大辭典這樣說
01:29:58
一心謂萬有之實體真如也
01:30:04
一心
01:30:07
就是天下一切萬有 實在本體這個真如
01:30:16
怎麼樣叫做真如
01:30:18
你現在就要了解這個真如
01:30:21
所以佛學大辭典才說
01:30:25
真如或云自性清淨心
01:30:29
佛性
01:30:31
法身
01:30:32
如來藏
01:30:33
實相
01:30:34
法界
01:30:35
法性
01:30:36
圓成實性
01:30:38
皆同體異名也
01:30:42
佛學大辭典說真如
01:30:45
但是有時候解釋 叫做自性清淨心
01:30:51
這個真如 也可以說我們人的佛性
01:30:56
法身或是說如來藏、實相 法界、法性、圓成實性
01:31:04
這都是同一體取不同名字
01:31:08
這樣說比較快
01:31:12
所以佛光大辭典才說
01:31:16
一心指真如、如來藏心
01:31:21
則絕對無二之心性
01:31:25
如入楞伽經卷一
01:31:29
寂滅者名為一心
01:31:32
一心者名為如來藏
01:31:36
現在佛光大辭典說 一心是指什麼
01:31:41
指真如
01:31:42
真如我們這裡就說過了
01:31:45
如來藏的心
01:31:48
如來藏 在這個地方也有說過了
01:31:53
就是可以說 絕對無二我們的心性
01:32:00
我們的心性 等於就是我們的佛性
01:32:06
說如入楞伽經 那個第一卷裡面一句話
01:32:13
說若是了脫生死 這個名字就是叫做一心
01:32:20
一心這個名字 就是叫做如來藏
01:32:25
那麼怎麼樣叫做如來藏
01:32:27
我們現在再看佛光大辭典
01:32:31
如來藏
01:32:33
指於一切眾生之煩惱身中
01:32:37
所隱藏之本來清淨的 如來法身
01:32:44
蓋如來藏雖覆藏於煩惱中
01:32:50
卻不為煩惱所污
01:32:53
具足本來絕對清淨
01:32:56
而永遠不變之本性
01:33:01
它說如來藏
01:33:04
是來指所有眾生
01:33:08
煩惱的身體裡面
01:33:12
所隱藏在本來就清淨
01:33:16
等於就是 我們的自性清淨啊
01:33:20
這個如來法身
01:33:24
所以你要知道這個如來藏
01:33:27
雖然他藏在煩惱裡面
01:33:34
但是不會被煩惱所污染
01:33:40
他具足本來絕對清淨 永遠不會變的本性
01:33:47
這樣說你若聽不懂
01:33:49
我來引一個例子給你們聽 聽得比較懂
01:33:52
所以道理很需要譬喻啦
01:33:54
像釋迦佛祖他也一樣 很多地方要譬喻
01:33:58
你沒有拿一個 簡單的東西來譬喻
01:34:01
現在你聽得很模糊
01:34:03
這樣說比較快
01:34:07
我們經典裡面 說一句煩惱即菩提
01:34:15
菩提就是道啦
01:34:17
煩惱就是道
01:34:20
有人說奇怪咧
01:34:23
煩惱和道是相反的道理
01:34:26
他怎麼說煩惱就是道
01:34:30
現在你要知道說 這個煩惱是什麼
01:34:34
煩惱是一個礦石
01:34:37
這樣跟你說比較快
01:34:39
這個道就是金子
01:34:46
金礦的金子
01:34:50
我頭腦不好
01:34:51
我同宗的跟我說 什麼就要幾噸的礦石
01:34:56
才能有洗出多少錢金子
01:34:58
你跟我說一下
01:35:05
這樣你有聽到
01:35:07
說一千公斤的礦石 洗出來才有三錢半的金子
01:35:15
看金子有多麼少
01:35:18
這個如來藏就是金子
01:35:22
它隱藏在這個煩惱的裡面
01:35:29
好比像金子 隱藏在礦石裡面
01:35:35
我們人的煩惱很多啊
01:35:38
父母親囉嗦也煩惱
01:35:43
夫妻不合也煩惱
01:35:46
兄弟計較也煩惱
01:35:49
小孩不聽話也煩惱
01:35:52
朋友和我們相衝突也煩惱
01:35:56
名聲不出來也煩惱
01:35:58
錢賺不到也煩惱
01:36:03
有錢也煩惱沒錢也煩惱
01:36:06
為什麼
01:36:07
有錢怕說 這個錢會不會被搶走
01:36:11
沒錢說現在糟了 現在小孩要註冊了
01:36:16
有孩子也煩惱
01:36:18
沒孩子也煩惱
01:36:20
有孩子說 生那麼一大堆養不起
01:36:24
沒孩子看求神拜佛 看可不可以生一個
01:36:28
這個煩惱是百百萬萬
01:36:32
道才一個而已對不對
01:36:35
你說一千斤的礦石 才有辦法洗三錢半的金子
01:36:41
三錢半多少你去想
01:36:44
一千公斤多少你去想
01:36:48
所以煩惱就是菩提
01:36:51
你沒有煩惱道練不出來啊
01:36:55
沒有那個礦石
01:36:56
你金子練不出來啊
01:36:59
我現在跟你說白話 你聽得比較懂
01:37:03
所以呢一切眾生 煩惱的身體裡面
01:37:09
隱藏著本來清淨 自性的清淨
01:37:14
如來的法身在那裡面
01:37:18
我們人的本性 就是那個金子
01:37:23
這個金剛經 裡面就有說過了
01:37:28
所以你要知道說
01:37:30
這個如來藏我們的佛性
01:37:33
雖然藏在煩惱的裡面
01:37:39
但是你要讓煩惱 把你污染了
01:37:42
金子就是金子
01:37:45
那個金子不會 變成礦石啊對不對
01:37:49
所以他這個金子
01:37:51
本來就絕對清淨 永遠不會變的本性
01:37:56
我們的本性就和金子一樣
01:37:59
好比像真金
01:38:01
我們人的煩惱 就像礦石一樣
01:38:04
這跟你們說 大概你們才聽得懂才對
01:38:07
再聽不懂我也沒辦法
01:38:09
假使若聽不懂沒關係 你慢慢老聽
01:38:12
真得聽不懂 說完再問也沒關係
01:38:16
這跟你們說比較快
01:38:18
所以這個一心 若要用道來說
01:38:21
就是指我們的佛性
01:38:25
若世俗來說
01:38:27
一心就是專心 注於一個東西
01:38:33
不會再想別的
01:38:35
所以一心就有兩種的解釋
01:38:38
說一心念佛
01:38:41
現在若用世俗解釋說
01:38:45
你就努力啦 都不要想別的念佛就好
01:38:50
可以說這樣這是世俗法
01:38:54
若以道來說
01:38:56
你今天念佛 就要念你自性的佛
01:39:02
就像星雲法師 上回我也有引給你們聽
01:39:06
星雲法師記者問他說
01:39:09
師父啊你拿念珠要做什麼
01:39:12
說要念佛啊
01:39:13
奇怪
01:39:15
觀世音菩薩手也拿念珠
01:39:18
彌勒菩薩手拿也念珠
01:39:21
那他要念什麼
01:39:22
他說要念佛啊
01:39:24
他自己就佛了要還要念佛
01:39:27
說念佛是念佛心
01:39:31
你自己若沒有佛心 你念什麼佛
01:39:35
這是星雲法師說的
01:39:37
這樣有沒有很簡單
01:39:39
所以一心念佛
01:39:42
就是念你心裡面的佛
01:39:46
你假使若要解釋後天
01:39:50
這個世俗法
01:39:51
一心念佛就是說 你不要想別的
01:39:54
只想要念佛就好
01:39:56
這跟你們說比較快
01:39:58
這個有兩個方面
01:40:00
才說了義和不了義 就是在這裡分別
01:40:05
現在一心的意義 已經跟你們說清楚了
01:40:10
現在來解釋什麼
01:40:11
解釋阿彌陀經一個經文
01:40:14
阿彌陀經這樣說
01:40:17
聞說阿彌陀佛
01:40:23
執持名號
01:40:26
若一日
01:40:27
若二日
01:40:29
若三日
01:40:31
若四日
01:40:32
若五日
01:40:34
若六日
01:40:35
若七日
01:40:37
一心不亂
01:40:39
其人臨命終時
01:40:43
阿彌陀佛與諸聖眾
01:40:47
現在其前
01:40:49
是人終時
01:40:52
心不顛倒即時往生 阿彌陀佛極樂國土
01:41:01
這段文若要給普通人解釋
01:41:03
要怎麼解釋
01:41:06
他說假使若聽到阿彌陀佛
01:41:11
你來念阿彌陀佛的名字
01:41:15
一日二日三日 四日五日六日七日
01:41:20
你七日你的心都沒有亂
01:41:24
這個人若死的時候
01:41:27
阿彌陀佛和所有的菩薩 現在你的面前
01:41:33
這個人死的時候
01:41:36
你的心沒顛倒
01:41:38
你就往生 到阿彌陀佛的極樂國土
01:41:43
就是這樣說而已
01:41:45
這樣合不合理你去研究
01:41:49
若念七天
01:41:51
若第八天沒有念要怎麼辦
01:41:54
第八天若亂七八糟 你要怎麼辦
01:41:59
所以呢我們了義的經文
01:42:02
和不了義的經文 就有所分別
01:42:06
我們來看 阿彌陀佛疏這段經文
01:42:13
聞說阿彌陀佛者
01:42:17
所修行也
01:42:20
執持名號者
01:42:22
誦念一生無休息也
01:42:27
若一日若七日等者
01:42:31
行所經時也
01:42:35
一心不亂者
01:42:37
專注無散也
01:42:40
上品者
01:42:41
捨家業棄俗奉行六度
01:42:46
中品者是人在家
01:42:49
不捨妻子常持經戒
01:42:53
行慈斷欲
01:42:56
下品者無行一切功德
01:43:00
但專心念佛
01:43:03
是人亦往生
01:43:07
其人臨命終時
01:43:09
阿彌陀佛與諸聖眾
01:43:13
現在其前者
01:43:15
但隨行淺深迎相優劣也
01:43:20
是人終時者
01:43:23
眾生託靈時也
01:43:26
心不顛倒者
01:43:29
謂不改善心夙願也
01:43:32
即時往生 阿彌陀佛極樂國土者
01:43:37
準往生者 皆生於七寶池中
01:43:42
蓮華化生身形端正
01:43:45
如諸菩薩也
01:43:49
現在這段文 就是在解釋阿彌陀佛經
01:43:55
它說聞說阿彌陀佛
01:44:01
現在就是在說這一句
01:44:05
聞說阿彌陀佛
01:44:09
這句話解釋怎樣
01:44:12
不是說你聽到阿彌陀佛
01:44:16
就是說聞說阿彌陀佛
01:44:18
就是說你要照 阿彌陀佛的話去修行
01:44:28
這個一般都說聞
01:44:31
我就常說過了
01:44:33
朝聞道死可
01:44:36
說早上聽到道理 晚上死沒關係,不是
01:44:41
早上若達到道理
01:44:45
早上若了脫生死那個境界
01:44:50
我晚上死也沒有遺憾
01:44:53
聞說阿彌陀佛
01:44:56
這個聞說阿彌陀佛說
01:44:59
你達到阿彌陀佛所說的話
01:45:05
所修行也就是 在指修行的事情
01:45:10
不是聽阿彌陀佛啦
01:45:13
這是阿彌陀經疏
01:45:16
這是大藏經的 第三十七冊裡面寫的
01:45:22
這是大藏經裡面說的
01:45:26
不是老師自己說的
01:45:29
我家裡就有一部啊一百本
01:45:33
你一百本要怎麼翻
01:45:35
你翻第三十七本
01:45:37
你到我那裡我拿給你看
01:45:40
說聞說阿彌陀佛這句話 就是說叫你要修行啦
01:45:46
照阿彌陀佛說的話去修行
01:45:52
現在說執持名號這句話
01:46:02
現在執持名號 現在說這句話
01:46:07
執持名號這句話是什麼
01:46:09
說誦念一生無休息也
01:46:14
不是說 叫你念一個禮拜而已
01:46:18
你要念阿彌陀佛 念一輩子不休息啦
01:46:24
這樣看你懂得嗎
01:46:26
現在說執持名號就是說
01:46:29
你要念阿彌陀佛 念一輩子不休息
01:46:35
現在說若一日若七日等者
01:46:41
就是在說這些 若一日若二日若三日
01:46:45
若四日若五日若六日 若七日說到這裡
01:46:50
它這是簡略下去說的
01:46:53
頭一句和最後一句
01:46:56
說你若假使若一日若二日
01:46:58
若三日若四日若五日
01:47:00
若六日若七日
01:47:02
這句話是說什麼
01:47:07
你修行要修六度的時候啊
01:47:12
是叫你修六度哩
01:47:18
現在說一心不亂這句話
01:47:22
一心不亂這句話
01:47:27
就是說你心裡 要注於阿彌陀佛的道理
01:47:34
這個嘴和心要合一
01:47:40
不能說嘴念阿彌陀 心肝像利刀
01:47:43
嘴念經卻做虧心事 這樣不行的
01:47:49
這個略是什麼
01:47:50
因為這個文很長的
01:47:53
現在是細節的事情 都把它簡略起來
01:47:57
寫那些重點
01:48:00
現在它要把你分九品蓮臺
01:48:07
說你今天 若要往生上品的人
01:48:12
上品也有分啊
01:48:14
分上品上生
01:48:15
上品中生
01:48:17
上品下生
01:48:19
你若要往生上品的人
01:48:21
就要捨家業棄俗奉行六度
01:48:26
你若要上品蓮臺的人
01:48:29
就要世俗都要放掉
01:48:34
名利看破都看破
01:48:37
就要修六度
01:48:40
你不要說 當作這句話是出家人
01:48:43
不是
01:48:45
你出家… 若說在經裡面說
01:48:50
出家在家
01:48:51
心出家 身體若沒有出家要怎麼辦
01:48:56
有的人在家出家
01:48:59
雖然他沒有出家
01:49:01
不過他的心已經出家了
01:49:04
等於就要捨這個名利 世俗要丟棄掉
01:49:09
要修這個六度的人 才有辦法到上品
01:49:16
若中品的人呢
01:49:18
這個人在家裡面還有事業
01:49:24
還要照顧妻子照顧孩子
01:49:28
不過他永久 來維持你經所說的戒律
01:49:36
要守規矩呀經戒
01:49:39
要行慈悲
01:49:41
要斷這個貪欲
01:49:45
這樣你才有辦法 到中品的地方
01:49:52
若下品的人呢
01:49:55
下品的人 沒有做善事沒關係
01:49:58
像你說的 努力念佛就好了
01:50:02
無行一切功德但專心念佛
01:50:07
你沒有行功德嘛
01:50:09
但是你很努力念佛嘛
01:50:12
傻傻地念傻傻地做嘛
01:50:16
這個人一樣也會往生
01:50:19
像你們說的… 我九品蓮臺就講了
01:50:22
若要下品下生的 當土匪你也會到西方
01:50:28
不過他環境不同啊
01:50:32
其人臨命終時
01:50:36
阿彌陀佛與諸聖眾
01:50:38
現在其前這句話
01:50:44
說其人臨命終時
01:50:48
阿彌陀佛與諸聖眾
01:50:51
現在其前這句話
01:50:53
他現在一句一句 跟你解釋啊
01:50:58
就是… 但隨行淺深迎相優劣也
01:51:05
什麼叫做優? 優就是好的
01:51:09
劣就是壞的
01:51:13
你死的時候 看你的修行怎麼樣
01:51:20
阿彌陀佛和所有的聖眾 出現在你的面前
01:51:25
隨著你的修行淺和深
01:51:29
他要歡迎好壞不同
01:51:32
看要把你送到上品
01:51:35
要把你送到中品的
01:51:37
要把你送到下品的
01:51:40
就迎相優劣不同
01:51:43
你若優就到上品的去了
01:51:46
劣就到下品的去
01:51:51
說是人終時這句話
01:51:57
是人終時這句話
01:52:02
這就是眾生氣斷掉了
01:52:05
靈魂脫出去的時候
01:52:07
人死了眼睛閤上
01:52:09
靈魂脫離的那個時候
01:52:12
心不顛倒這句話
01:52:17
說心不顛倒這句話
01:52:23
就是說你不改善心的夙願
01:52:29
你要死的時候 要有一個善念
01:52:33
你若做錯要懺悔
01:52:37
這樣才會到達
01:52:39
你若沒有懺悔說
01:52:40
哪有關係 我念佛就會去西方
01:52:43
若這樣到地獄去了
01:52:47
你就啊我過去很多做錯了
01:52:50
現在人家叫我念佛 要往生西方
01:52:53
若這樣你就到下品地的方
01:52:57
你假使心若沒有那個善願
01:53:00
沒有這個善願 就跑到地獄去
01:53:04
這不是隨便亂來的
01:53:07
說即時往生 阿彌陀佛極樂國土者
01:53:15
說即時往生 阿彌陀佛極樂國土這句話
01:53:24
就是一定會往生
01:53:27
都生在七寶池中
01:53:30
蓮華化生身形端正
01:53:33
就好像菩薩一樣
01:53:36
這是在說上品蓮臺啦
01:53:41
所以你要注意呢
01:53:43
一句經文 讓你解釋錯誤就糟了
01:53:48
若一般的師父 都不是這樣解釋
01:53:51
一般的師父就說 啊你若來念阿彌陀佛
01:53:55
一天兩天三天 四天五天六天拚命念
01:53:58
念一個禮拜你就到西方了
01:54:05
那個七日是什麼 叫做七日你知道嗎?
01:54:08
今晚沒辦法跟你說 這個七日啦
01:54:11
等候明天再來說
01:54:14
精彩在後頭暫且一個段落
01:54:19
若要精彩等聽後段
01:54:23
不然今晚說到這裡為止
佛教宗派概論
6/80部影片
佛教宗派概論01
佛教宗派概論02
佛教宗派概論03
佛教宗派概論04
佛教宗派概論05
佛教宗派概論06
佛教宗派概論07
佛教宗派概論08
佛教宗派概論09
佛教宗派概論10
佛教宗派概論11
佛教宗派概論12
佛教宗派概論13
佛教宗派概論14
佛教宗派概論15
佛教宗派概論 16
佛教宗派概論17
佛教宗派概論18
佛教宗派概論19
佛教宗派概論20
佛教宗派概論21
佛教宗派概論22
佛教宗派概論23
佛教宗派概論24
佛教宗派概論25
佛教宗派概論26
佛教宗派概論27
佛教宗派概論28
佛教宗派概論29
佛教宗派概論30
佛教宗派概論31
佛教宗派概論32
佛教宗派概論33
佛教宗派概論34
佛教宗派概論35
佛教宗派概論36
佛教宗派概論37
佛教宗派概論38
佛教宗派概論39
佛教宗派概論40
佛教宗派概論41
佛教宗派概論42
佛教宗派概論43
佛教宗派概論44
佛教宗派概論45
佛教宗派概論46
佛教宗派概論47
佛教宗派概論48
佛教宗派概論49
佛教宗派概論50
佛教宗派概論51
佛教宗派概論52
佛教宗派概論53
佛教宗派概論54
佛教宗派概論55
佛教宗派概論56
佛教宗派概論57
佛教宗派概論58
佛教宗派概論59
佛教宗派概論60
佛教宗派概論61
佛教宗派概論62
佛教宗派概論63
佛教宗派概論64
佛教宗派概論65
佛教宗派概論66
佛教宗派概論67
佛教宗派概論68
佛教宗派概論69
佛教宗派概論70
佛教宗派概論71
佛教宗派概論72
佛教宗派概論73
佛教宗派概論74
佛教宗派概論75
佛教宗派概論76
佛教宗派概論77
佛教宗派概論78
佛教宗派概論79
佛教宗派概論80
熱門影集
【短篇版】六祖法寶壇經
六祖法寶壇經
論語
佛教宗派概論
道德經
更新
每日懂一點_中庸之道
更新
道德經(舊版)
更新
還鄉直指(舊版)
中庸
七真史傳
頓悟入道要門論
金剛經
1060603000514
4b2b46a1-6b97-4449-a2fd-4f9f89f02545
網站除錯報馬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