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頻道
專題3台
謝銘恩分享人
所有影集
影片專區
推薦影片
李師尊經典類
李師尊專題類
李師尊特輯類
本會弘道課程類
易懂專題類
修真錄導讀系列
修真法門
公告與宣傳類
本會事務類
個人專區
瀏覽記錄
我的最愛
個人消息
群組專屬影片
:::
網站導覽
最新訊息
會員登入
展開搜尋
全站搜尋
熱門關鍵字:
關閉
您的瀏覽器不支援此script語法,請點選
搜尋頁面
使用搜尋功能。
Menu
關於我們
本會介紹
簡介
組織
章程
會旗
會歌
會館位置
認識創辦人
弘道紀行
中研院訪問稿
媒體訪問稿
華誕精彩記錄
弘道推廣
最新消息
講演資訊
全國講演中心
上課日程表
經典回顧
線上品道
修真錄
影音頻道
影片查詢
經書手稿
出版品專區
出版品目錄
經書類
站內搜尋
分享交流
生活花絮
常見問答
加入中道會LINE好友
會員專區
個人資料
個人消息
瀏覽記錄
我的最愛
群組專屬影片
關於我們
本會介紹
簡介
組織
章程
會旗
會歌
更多
認識創辦人
弘道紀行
中研院訪問稿
媒體訪問稿
華誕精彩記錄
更多
弘道推廣
最新消息
更多
講演資訊
全國講演中心
上課日程表
更多
經典回顧
更多
線上品道
修真錄
更多
影音頻道
更多
影片查詢
更多
經書手稿
更多
出版品專區
出版品目錄
更多
經書類
更多
站內搜尋
更多
分享交流
生活花絮
更多
常見問答
更多
加入中道會LINE好友
更多
會員專區
個人資料
更多
個人消息
更多
瀏覽記錄
更多
我的最愛
更多
群組專屬影片
更多
弘道紀行
:::
首頁
略過字型切換,社群分享工具列
放大
列印
分享
facebook
twitter
plurk
line
您的瀏覽器似乎不支援JavaScript語法,但沒關係,這裡的JavaScript語法並不會影響到內容的陳述。
如需要選擇字級大小
IE請利用鍵盤按住Alt鍵 + V → X → (G)最大(L)較大(M)中(S)較小(A)小,來選擇適合您的文字大小
Chrome、Firefox 瀏覽器則可利用鍵盤 Ctrl + (+)放大(-)縮小來改變字型大小, 列印可使用瀏覽器提供的(Ctrl+P)功能。
若要分享網頁,您可使用下列連結,再輸入您想要分享的資訊:
facebook
twitter
plurk
line
佛教宗派概論68
展開影音選單
開啟所有影集
佛教宗派概論68
4045
0
主講者:李瑞烈老師
上架日期:2021年11月15日 00:00
加入最愛
分享
跳過片頭曲
重新整理
影片分享連結
Line
Facebook
複製連結
開始處
結束處
經文註釋 / 旁白
附件下載
00:02:49
我們這次說到
00:02:51
禪宗歷代祖師的事蹟
00:02:56
說到五祖弘忍
00:03:00
我們昨天引證
00:03:04
六祖壇經裡兩個註解
00:03:08
對於宗寶禪師的事蹟
00:03:12
今晚來做個補充一下
00:03:17
我們現在來看佛光大辭典
00:03:20
宗寶 元代僧
00:03:24
生卒年生平皆不詳
00:03:29
曾住韶州風旛報恩光孝寺
00:03:36
元世祖至元二十八年
00:03:40
校讎三種壇經異本
00:03:44
訂正訛誤
00:03:47
補繕簡略之處
00:03:50
又增編弟子請益機緣
00:03:55
乃刊行六祖大師法寶壇經
00:04:01
現在佛光大辭典說
00:04:05
宗寶禪師
00:04:09
是元朝時代的出家人
00:04:14
他什麼年出世什麼年死
00:04:17
以及他在世的事蹟
00:04:20
都不太了解
00:04:23
他住在韶州
00:04:26
風旛報恩光孝寺
00:04:30
在元朝世祖至元二十八年
00:04:34
就是公元一千二百九十一年
00:04:40
他來校對有三種 六祖壇經不同的版本
00:04:49
來訂正這三本裡面
00:04:53
錯誤的地方
00:04:57
跟壇經裡面有那個簡略
00:05:02
不詳細的都補上去
00:05:06
又來增編弟子請益機緣
00:05:12
所以六祖壇經有機緣品
00:05:15
這機緣品等於是宗寶寫的
00:05:19
原來的六祖壇經沒有這品
00:05:24
就這樣出版
00:05:26
六祖大師法寶壇經
00:05:31
等於現在講的
00:05:32
宗寶本這個壇經
00:05:36
就是當今流傳的版本
00:05:40
我們現在講的六祖壇經
00:05:43
都是這個宗寶本
00:05:45
另外有一個敦煌本
00:05:50
裡面就很簡略
00:05:53
若燉煌本的六祖壇經
00:05:56
如果要講裡面的字
00:06:00
沒有宗寶本的一半
00:06:03
你若有看到的人就知道
00:06:05
我家裡也有一本
00:06:06
你們若想看
00:06:08
再拿去做參考沒關係
00:06:14
所以當今對於六祖壇經
00:06:17
可說出版的有三種
00:06:23
其他的可以說是很複雜
00:06:27
現在來引證燉煌出土
00:06:30
這六祖壇經裡面
00:06:35
神秀和惠能偈語來作參考
00:06:39
現在來看
00:06:41
燉煌出土六祖壇經
00:06:45
法海集記裡面所講的
00:06:49
神秀三更於南廊壁上
00:06:56
秉燭題作偈
00:06:58
偈曰
00:07:00
身是菩提樹
00:07:02
心如明鏡臺
00:07:04
時時勤拂拭
00:07:06
莫使有塵埃
00:07:10
惠能偈曰
00:07:12
菩提本無樹
00:07:14
明鏡亦無臺
00:07:16
佛性常清淨
00:07:18
何處有塵埃
00:07:20
此壇經法海上座集成
00:07:24
上座無常 付門人悟真
00:07:30
悟真在嶺南溪漕山法興寺
00:07:35
見今傳授此法
00:07:40
現在這是略記
00:07:42
略記是因為 要給你們了解偈語而已
00:07:46
其他都略起來
00:07:49
他說神秀三更時
00:07:53
在南邊走廊壁上
00:07:57
拿燭火來寫一首偈語
00:08:03
那個偈語這樣說
00:08:05
身是菩提樹
00:08:07
心如明鏡臺
00:08:09
時時勤拂拭
00:08:11
莫使有塵埃
00:08:13
這跟宗寶本不同
00:08:18
宗寶本寫勿 他寫莫
00:08:21
宗寶本寫惹 他寫有
00:08:23
這有稍微不同
00:08:26
現在惠能的偈語這樣說
00:08:30
菩提本無樹 明鏡亦無臺
00:08:35
佛性常清淨 何處有塵埃
00:08:39
本來宗寶本就是說
00:08:42
菩提本無樹 明鏡亦非臺
00:08:48
他說本來無一物
00:08:50
他寫佛性常清淨
00:08:53
何處有塵埃
00:08:54
這不一樣的地方
00:08:57
他說這本壇經是法海禪師
00:09:02
收集而成的
00:09:07
法海死後
00:09:09
交代祂的徒弟悟真
00:09:12
這悟真在嶺南
00:09:14
溪漕山法興寺
00:09:16
就是現在所出來
00:09:19
燉煌出土的六祖壇經
00:09:23
那麼現在法海的事蹟
00:09:26
在佛光大辭典這樣說
00:09:29
法海唐代僧 曲江人
00:09:33
初見六祖
00:09:35
問即心即佛之義
00:09:38
言下頓悟
00:09:39
師集錄
00:09:41
六祖大鑑禪師於韶州
00:09:45
大梵寺說法之內容而成
00:09:48
法寶壇經
00:09:51
記載六祖惠能之語要
00:09:54
出世因緣等
00:09:56
理趣甚深盛行於世
00:10:00
為後來禪宗之宗經
00:10:03
生卒年生平皆不詳
00:10:08
佛光大辭典說
00:10:09
法海是唐朝時候的出家人
00:10:13
是廣東的人
00:10:15
祂起初來見六祖
00:10:17
來問即心即佛這個道理
00:10:21
聽到六祖回答就頓悟
00:10:26
法海就來收集
00:10:31
六祖大鑑禪師
00:10:34
在韶州大梵寺
00:10:36
說道理的內容
00:10:38
來收集起來而成的
00:10:43
在法寶壇經
00:10:45
記載六祖惠能重要的話
00:10:51
跟祂出世的因緣
00:10:54
道理裡面有的很深
00:10:58
來盛行在世間
00:11:01
為後來禪宗注重的經典
00:11:08
但是法海生卒年
00:11:11
跟他在世的事蹟
00:11:13
都不太了解這樣說
00:11:17
現在另外
00:11:20
要讓師兄弟了解
00:11:24
各版本的偈語
00:11:26
再做個比較對照
00:11:31
現在寫偈語做個比較
00:11:34
你才知道說
00:11:35
有很多不同的版本
00:11:38
第一就是 六祖壇經的宗寶本
00:11:43
就是當今佛教界
00:11:45
所流傳的版本
00:11:50
神秀的偈語説
00:11:53
身是菩提樹
00:11:55
心如明鏡臺
00:11:57
時時勤拂拭
00:11:59
莫使惹塵埃
00:12:01
惠能說
00:12:03
菩提本無樹
00:12:05
明鏡亦無臺
00:12:07
本來無一物
00:12:08
何處惹塵埃
00:12:11
但是現在六祖壇經 的燉煌本就不同
00:12:16
說神秀這樣說
00:12:18
身是菩提樹
00:12:20
心如明鏡臺
00:12:22
時時勤拂拭
00:12:24
莫使有塵埃
00:12:27
惠能說
00:12:28
菩提本無樹
00:12:30
明鏡亦無臺
00:12:32
佛性常清淨
00:12:34
何處有塵埃
00:12:36
景德傳燈錄道原本這樣說
00:12:42
神秀
00:12:43
身是菩提樹
00:12:45
心如明鏡臺
00:12:46
時時勤拂拭
00:12:48
莫違有塵埃
00:12:52
惠能說
00:12:53
菩提本無樹
00:12:55
明鏡亦非臺
00:12:57
本來無一物
00:12:58
何假拂塵埃
00:13:01
在傳法正宗記
00:13:04
宋朝契嵩版這樣說
00:13:09
神秀說
00:13:10
身是菩提樹
00:13:12
心如明鏡臺
00:13:14
時時勤拂拭
00:13:15
莫使惹塵埃
00:13:18
惠能說
00:13:19
菩提本無樹
00:13:21
明鏡亦非臺
00:13:22
本來無一物
00:13:24
何處有塵埃
00:13:26
在這四個版本
00:13:30
有的差很多
00:13:31
有的差很少
00:13:32
多多少少都不一樣
00:13:36
有人說為什麼版本都不同
00:13:40
你要知道以前
00:13:42
傳道者沒寫黑板
00:13:45
只用嘴巴說的而已
00:13:48
不然這樣
00:13:50
我現在全部都不要寫黑板
00:13:54
我來講一段道理
00:13:57
你們每個人 照我說的道理下去寫
00:14:01
不信這裡若有一百個
00:14:03
拿出來一百個都寫不一樣
00:14:06
看你要不要相信
00:14:08
意思都會一樣
00:14:10
但是文法都會不同
00:14:14
不要說什麼
00:14:15
像黑板很方便來讓你抄
00:14:18
還是很多人會抄錯
00:14:21
像我這個課本
00:14:23
像阿保也好
00:14:25
像台北梁的或是燦忠
00:14:34
以及台南師兄弟寫的
00:14:39
有時候寫都會寫錯
00:14:43
所以有時候說
00:14:45
老師你坐在那裡 稍微打瞌睡休息
00:14:48
我說不能
00:14:49
一個寫錯
00:14:51
我就要馬上起來跟他說
00:14:52
不然一個不對
00:14:54
全版就都不對了
00:14:56
絕對不可能寫一樣的
00:14:59
不過你來看
00:15:00
這四個版本的偈語
00:15:02
意思都差不多一樣
00:15:05
但是文法就稍微不同
00:15:08
所以有很多這個經
00:15:13
像大般若經來說
00:15:15
就有八個版本
00:15:17
八種的版本
00:15:19
裡面全都不一樣
00:15:21
文法都寫不一樣
00:15:24
那就是因為
00:15:26
佛祖祖師在講的時候
00:15:29
大家聽到一直寫
00:15:31
像現在一些新聞記者
00:15:35
速記最厲害
00:15:37
不信有一個官員在發言
00:15:40
明天報紙拿出來看
00:15:42
看寫的有沒有一樣
00:15:44
意思會一樣
00:15:46
裡面文法就都不一樣
00:15:48
所以你就要了解這一點
00:15:51
所以有的人會爭論
00:15:53
他寫錯了
00:15:55
到底誰寫錯不知道
00:15:58
不過當今 最流行就是宗寶本
00:16:02
因為他有集合很多版本
00:16:04
再下去修改訂正
00:16:08
所以見仁見智
00:16:11
你要用什麼版本都沒關係
00:16:13
只要道理不要講錯就好了
00:16:15
現在來看
00:16:16
景德傳燈錄的第四段
00:16:21
弘忍大師迨夜乃潛至碓坊
00:16:30
召惠能入禪室告曰
00:16:34
諸佛出世為一大事故
00:16:38
隨機小大而引導之
00:16:42
遂有十地三乘頓漸之旨
00:16:46
以為教門
00:16:49
然以無上微妙 圓明真實正法眼藏
00:16:54
付於上首弟子大迦葉尊者
00:17:00
展轉傳授二十八世
00:17:04
至菩提達磨於此土
00:17:08
得惠可大師承襲
00:17:12
以至於吾
00:17:15
今以法寶及 所傳袈裟全付於汝
00:17:21
善自保護
00:17:25
現在這段就是講
00:17:28
五祖弘忍大師等到那晚
00:17:34
安靜來到碓麥間
00:17:40
來叫惠能進去祂的禪房
00:17:46
才跟祂說
00:17:49
佛祖出世
00:17:53
就是為了一大事的關係
00:17:57
對於一大事 我們等一下再來做解釋
00:18:02
祂隨著機緣
00:18:05
看根基淺還是深來引導
00:18:12
才分成三乘
00:18:15
就是下乘中乘上乘
00:18:18
有頓教跟漸教的宗旨
00:18:23
來做祂的教門
00:18:26
但是最高了脫生死的道理
00:18:32
祂全部都交給 祂的大徒弟大迦葉
00:18:39
這大迦葉才轉給二祖
00:18:44
經過三祖四祖 傳來到二十八世
00:18:49
等於印度二十八代的祖師
00:18:53
到二十八祖菩提達磨
00:18:57
才來到中國
00:18:58
此土就是指中國
00:19:02
來到中國
00:19:03
才得到惠可傳授的祖位
00:19:10
才變成二祖
00:19:11
才再傳三祖四祖來到我
00:19:15
我就是指弘忍五祖
00:19:19
現在弘忍說我今天
00:19:23
將這個法寶
00:19:25
跟所傳的衣缽
00:19:27
全部要傳給祢
00:19:30
祢好好要自己保護
00:19:34
這是第四段
00:19:38
但是這裡面二個注解
00:19:41
就是一大事和三乘
00:19:46
先來看一大事
00:19:49
佛學大辭典這樣說
00:19:52
一大事
00:19:53
開顯實相妙理之事業
00:19:58
開示佛知見之事業也
00:20:04
佛學大辭典說一大事
00:20:07
是要開顯
00:20:09
了脫生死道理的事業
00:20:13
就要來開示
00:20:17
佛的智慧的這個事業
00:20:22
所以他簡單講幾句
00:20:24
詳細來看
00:20:26
佛光大辭典的解釋
00:20:28
一大事因緣
00:20:32
謂佛陀出現於世間
00:20:36
之唯一大目的
00:20:39
是為使眾生開示悟入
00:20:45
一欲以其知見開啟眾生
00:20:52
令彼等悉皆了知諸法深義
00:20:58
故出現於世
00:21:01
二 二乘與佛之法身平等
00:21:08
無所差別
00:21:10
為示現此義
00:21:14
故出現於世
00:21:17
三 二乘等不能了悟
00:21:22
究竟一佛乘之真實處
00:21:26
為使彼等悟知遂出現世間
00:21:33
四為使彼等 更證入不退轉地
00:21:39
獲得無量之智業
00:21:42
乃出現世間
00:21:47
現在佛光大辭典這樣說
00:21:51
我們前面講一大事
00:21:54
這一大事的因緣
00:21:57
就是說佛祖出現在世間
00:22:04
唯一最大的目的是什麼
00:22:09
祂就是要讓一些眾生
00:22:12
能開示悟入
00:22:17
第一就是開
00:22:20
這個開就是要讓智慧
00:22:27
來開啟這些眾生
00:22:31
可以讓這些眾生
00:22:34
全部都了解知道
00:22:39
這個深奧的道理
00:22:42
所以祂才出現在這個世間
00:22:46
為了要讓眾生了脫生死
00:22:48
所以祂才出現在世間
00:22:52
第二就是示
00:22:57
因為這二乘
00:22:58
二乘就是指下乘中乘的人
00:23:04
雖然他知識比較低
00:23:09
不過他的佛性
00:23:12
和佛祖的化身都是平等的
00:23:17
連一點差別都沒有
00:23:19
眾生本來就是平等
00:23:23
為了表示顯現這個道理
00:23:31
所以佛祖才 出現在這個世間
00:23:36
第三就是悟
00:23:41
這個二乘 就是下乘中乘的人
00:23:48
他沒辦法來了悟
00:23:50
究竟唯一作佛的真正地方
00:23:58
為了要讓下乘中乘的人
00:24:03
來開悟知道道理
00:24:08
所以才出現在世間
00:24:12
第四就是入
00:24:17
這個入就是 要讓這些二乘的人
00:24:22
這下乘和中乘的人
00:24:26
加一層讓進入 他們不退轉的地方
00:24:32
可以讓他們得到
00:24:33
無量智慧的事業
00:24:38
所以佛祖才出現在世間
00:24:42
所以佛祖 出現在世間的目的
00:24:46
就是要讓眾生開示悟入
00:24:50
人人來成佛
00:24:53
現在接下去看注解第二
00:24:56
說這個三乘
00:24:59
這個三乘 就是下乘中乘上乘
00:25:05
最先來了解乘的定義
00:25:08
來看呂純陽祖師這個解釋
00:25:13
乘者乘載眾生
00:25:18
使各到其果地之教法也
00:25:23
乘之分別各宗派說法不同
00:25:29
若明晰分別之
00:25:32
人天二乘為下乘
00:25:36
聲聞為中乘
00:25:41
菩薩乘為上乘
00:25:44
佛乘為最上乘
00:25:47
四乘中再分大小乘之別
00:25:54
有教無類自利利他者
00:25:59
名曰大乘
00:26:01
而有教有類
00:26:04
黨同伐異者
00:26:06
名曰小乘也
00:26:09
這裡面共計有八個注解
00:26:12
現在先來作個說明
00:26:15
注解第一
00:26:17
佛學大辭典這樣說
00:26:20
乘者
00:26:22
乘載之義
00:26:24
以名行法
00:26:26
乘修行人使至其果地之意
00:26:32
現在講乘就是乘載的意思
00:26:35
就像我們坐車這樣
00:26:37
要載他去這樣
00:26:41
用這個名這個修行的方法
00:26:46
就是要來載一些修行人
00:26:49
可以讓他可達到 願望果地的意思
00:26:56
佛光大辭典這樣說
00:26:59
乘指乘載眾生
00:27:03
運至彼岸者
00:27:05
亦即指佛陀之教法也
00:27:10
現在講乘就是指
00:27:12
要乘載眾生
00:27:15
把他運到目的地
00:27:21
等於指佛祖的教法
00:27:25
注解第二第三 第四第五第六第七
00:27:29
說到下乘中乘 上乘最上乘這些道理
00:27:34
因為文很長
00:27:36
要單獨作專文來說明
00:27:40
注解第八辭海這樣說
00:27:44
黨同伐異
00:27:47
謂各立門戶
00:27:48
同己者則為朋黨
00:27:52
異己者則攻伐之也
00:27:56
辭海說黨同伐異是什麼
00:27:59
是修行各人立這個門戶
00:28:04
我佛教你道教你基督教
00:28:08
你若信跟我同教的人
00:28:11
我就跟你當朋友
00:28:14
你跟我不同教的人
00:28:16
我就攻擊你
00:28:19
這叫做黨同伐異
00:28:22
現在呂純陽祖師這樣說
00:28:27
現在講乘是什麼
00:28:31
就是乘載眾生
00:28:33
可以各人到他的果地
00:28:38
他的目的地的教法
00:28:42
這個乘有分別
00:28:46
有的各宗派的說法不同
00:28:51
若要詳細分別
00:28:55
當人當神這都是二乘
00:29:04
二乘就是當人當神
00:29:11
這就是下乘的法
00:29:14
因為還在六道中
00:29:17
若聲聞乘等於最高到羅漢
00:29:23
這就是中乘的法
00:29:27
若菩薩乘就是上乘
00:29:32
佛乘就是最上乘
00:29:36
在這四乘之中
00:29:40
再分成大乘小乘
00:29:46
你若有教無類
00:29:48
不管你什麼教
00:29:52
我自己要修
00:29:54
我也希望你能修
00:29:56
可以大家達到目的地
00:30:00
這叫做大乘
00:30:03
但是有教有類黨同伐異
00:30:06
你跟我信同教我歡迎
00:30:09
跟我不同教我就不歡迎
00:30:11
這就是叫小乘
00:30:16
現在進一步
00:30:18
就要分別來說明各乘
00:30:24
現在來看注解第二
00:30:28
佛學大辭典這樣說
00:30:31
下乘謂小乘也
00:30:36
佛學大辭典說
00:30:38
下乘等於是小乘
00:30:42
下乘是最低的道理
00:30:47
若要以我們唸書來講
00:30:49
就是唸小學啦
00:30:53
小乘就是黨同伐異
00:30:56
我們如果知識低一點的人
00:31:00
你若信某一個教來講
00:31:03
就我的教比較好
00:31:04
你的教比較不好都是這樣
00:31:07
若廟來講我的廟比較正
00:31:10
你的廟是假的都是這樣
00:31:14
所以佛光大辭典才說
00:31:17
小乘意譯為狹小之車乘
00:31:23
指運載狹劣之根機
00:31:28
以達小果之教也
00:31:32
小乘的意思翻譯就是說
00:31:36
真的非常小的車
00:31:43
來載一些什麼
00:31:45
來載一些心胸比較狹窄的
00:31:48
根基比較淺的人
00:31:53
讓你修行達到小果
00:31:56
頂多來世讓你當有錢人
00:32:00
因為你有布施啊
00:32:02
你若修比較好一點
00:32:03
讓你去當神
00:32:05
在這六道中
00:32:07
去轉輪這樣而已
00:32:10
這是下乘
00:32:13
你若下乘進一步
00:32:16
你就要進入中乘
00:32:18
現在看佛學大辭典
00:32:23
注解第三中乘
00:32:27
是在三乘中之中位故名
00:32:34
佛學大辭典說
00:32:36
中乘是什麼
00:32:38
就是三乘的裡面
00:32:41
三乘就是
00:32:43
下乘中乘上乘
00:32:45
在這三乘之中
00:32:48
排在中間的
00:32:50
所以才叫中乘
00:32:54
注解第四
00:32:56
佛學大辭典這樣說
00:32:59
菩薩乘
00:33:01
修六度之行
00:33:04
圓滿二利
00:33:06
而達到佛果之乘教也
00:33:12
佛學大辭典說菩薩乘
00:33:14
是要修六度的行為
00:33:19
六度就是佈施 持戒
00:33:21
忍辱 精進 禪定 智慧
00:33:25
有辦法來圓滿二利
00:33:29
來達到佛果這個乘教
00:33:35
什麼叫做二利
00:33:38
佛學大辭典這樣說
00:33:40
二利自利與利他也
00:33:46
上求菩提為自利
00:33:49
下化眾生為利他
00:33:53
小乘之行唯為自利
00:33:57
菩薩之行乃兼利他
00:34:02
佛學大辭典說二利
00:34:05
就是自利跟利他
00:34:09
你若上面要求 了脫生死的道理
00:34:13
叫做自利
00:34:16
下面就是要感化眾生
00:34:19
可以了脫生死叫做利他
00:34:24
小乘的行為
00:34:28
他只有自己修自己
00:34:31
若菩薩的行為就有兼利他
00:34:38
佛光大辭典這樣說
00:34:42
菩薩乘
00:34:44
乘運載之意
00:34:48
以六度法門為乘
00:34:52
運載眾生
00:34:54
至無上菩提大般涅槃彼岸
00:34:58
如乘舶過海
00:35:02
故稱菩薩乘
00:35:06
佛光大辭典說菩薩乘
00:35:09
乘就是運載的意思
00:35:14
用佈施持戒
00:35:17
忍辱精進禪定智慧
00:35:19
這六度法門就是叫做乘
00:35:26
收這六度載眾生
00:35:30
到了脫生死那邊岸
00:35:33
好像要坐一隻
00:35:35
很大隻的船過海
00:35:39
所以才叫做菩薩乘
00:35:44
佛學大辭典這樣說
00:35:46
上乘 大乘之異名
00:35:51
上乘等於是大乘另個名字
00:35:56
因為下乘的人
00:35:59
因為有教有類
00:36:01
等於就是小乘
00:36:04
上乘的人
00:36:06
他有辦法有教無類
00:36:12
所以才叫做大乘
00:36:14
所以上乘大乘等於是一樣
00:36:18
就是大乘另外一個名字
00:36:22
佛光大辭典這樣說
00:36:25
上乘又作大乘
00:36:28
乘即交通工具之意
00:36:32
係指能將
00:36:34
眾生從煩惱之此岸
00:36:37
載至覺悟 之彼岸之教法而言
00:36:42
佛光大辭典說上乘
00:36:45
但是可以說是大乘
00:36:49
乘就是一種交通工具
00:36:52
譬如車船都是交通工具
00:36:57
就是指有辦法將眾生
00:37:00
從煩惱苦海這邊岸
00:37:05
要載到苦海覺悟 那邊岸的教法
00:37:11
叫做上乘
00:37:15
我們現在接下去來看佛性
00:37:22
佛學大辭典這樣講
00:37:24
注解第六
00:37:27
佛學大辭典
00:37:29
佛乘說一切眾生悉可成佛
00:37:35
道之教法
00:37:37
謂之佛乘
00:37:39
此法說唯一成佛法
00:37:43
故又云一乘也
00:37:48
佛學大辭典這樣說
00:37:50
佛乘就是所有的眾生
00:37:56
都有辦法成佛的教法
00:38:03
就是說佛乘這個法
00:38:08
只有成佛一個辦法
00:38:13
所以佛乘有時候說一乘
00:38:17
佛光大辭典這樣說
00:38:20
佛乘
00:38:22
說一切眾生 悉可成佛之教法
00:38:27
稱為佛乘
00:38:30
此法不分三乘
00:38:32
而說唯一成佛之法
00:38:37
故又稱一乘
00:38:40
法華經方便品
00:38:43
如來但以一佛乘故
00:38:46
為眾生說法
00:38:50
佛光大辭典說佛乘
00:38:54
就是說所有的眾生 都有辦法成佛的教法
00:39:02
所以佛乘是不分三乘
00:39:07
不管是下乘中乘上乘
00:39:13
他不分這三乘
00:39:16
只有說唯一成佛的方法
00:39:21
所以有時候說叫一乘
00:39:25
法華經方便品裡面說
00:39:28
如來但以一佛乘故
00:39:31
為眾生說法
00:39:35
注解第七
00:39:39
佛學大辭典這樣說
00:39:41
最上乘至極之教法也
00:39:46
法華經授記品曰
00:39:49
諸菩薩智慧堅固
00:39:52
了達三界
00:39:54
求最上之乘
00:39:58
即圓乘也
00:40:03
佛學大辭典說最上乘
00:40:07
等於是說至極最高的教法
00:40:12
法華經授記品裡面這樣說
00:40:16
所有的菩薩智慧非常堅固
00:40:21
他了解無色界 色界欲界三界
00:40:27
他要來求最上的乘
00:40:30
最上乘等於就是圓乘
00:40:35
什麼叫做圓乘
00:40:37
佛學大辭典這樣說
00:40:40
圓乘圓滿無缺之教法也
00:40:45
謂三乘中之佛乘
00:40:49
佛學大辭典說圓乘
00:40:51
是圓滿都沒缺角的教法
00:40:56
等於三乘中的佛乘
00:41:01
佛光大辭典這樣說
00:41:04
圓乘謂圓滿無缺之教法
00:41:08
係佛陀就眾生根機
00:41:12
之利鈍所立之三種教法
00:41:18
其中佛乘因欲求無上菩提
00:41:22
普度一切眾生
00:41:25
修習六度萬行
00:41:27
終將達於圓滿 究竟而與佛陀結合
00:41:33
故亦稱圓乘
00:41:36
佛光大辭典說圓乘
00:41:40
就是圓滿 都沒有缺失的教法
00:41:44
就是關於佛祖 受到眾生的根機
00:41:53
頭腦好跟頭腦不好
00:41:56
所建立的三種教法
00:42:00
其中這個佛乘
00:42:03
因為想要求最高的道
00:42:08
要來普渡一切眾生
00:42:11
來修習六度
00:42:16
所有的做法
00:42:20
最後將所有的眾生
00:42:26
度到圓滿究竟跟佛祖結合
00:42:31
所以才叫做圓乘
00:42:34
所以現在對於乘
00:42:40
只有講到這裡結束
00:42:44
現在來看
00:42:45
景德傳燈錄這個結論
00:42:48
弘忍大師以衣法付惠能已
00:42:55
曰 聽吾偈曰
00:42:58
有情來下種
00:43:01
因地果還生
00:43:03
無情既無種
00:43:06
無性亦無生
00:43:09
惠能跪受衣法
00:43:11
啓曰
00:43:13
法則既授 衣付何人
00:43:18
弘忍曰
00:43:20
昔達磨初至
00:43:23
人未知信
00:43:25
故傳衣以明得法
00:43:29
今信心已熟
00:43:31
衣乃爭端
00:43:33
止於汝身 不復傳也
00:43:37
且當遠隱 俟時行化
00:43:42
惠能禮足已
00:43:45
是夜南邁 大眾莫知
00:43:50
自此不復上堂
00:43:53
凡三日
00:43:55
大眾疑怪致問
00:43:57
弘忍曰
00:43:59
吾道行矣何更詢之
00:44:04
復經四載
00:44:05
唐高宗上元二年
00:44:09
忽告眾曰
00:44:11
吾今事畢 時可行矣
00:44:15
即入禪室 安坐而逝
00:44:19
壽七十有四
00:44:24
現在景德傳燈錄這樣說
00:44:28
弘忍大師將衣缽
00:44:35
來傳給惠能之後
00:44:39
才對惠能這樣說
00:44:43
祢聽我的偈語
00:44:47
有情來下種
00:44:49
因地果還生
00:44:51
無情既無種
00:44:52
無性亦無生
00:44:56
惠能跪著接受衣缽
00:45:02
對五祖這樣說
00:45:05
我法已經接受了
00:45:08
但是將來我這個衣缽
00:45:11
要傳給什麼人
00:45:13
弘忍這樣說
00:45:16
古代達摩初祖
00:45:19
起初來到我們中原
00:45:24
人人不知道祂的道理
00:45:27
所以祂來傳這個衣缽
00:45:31
得到衣缽的人
00:45:33
等於是說第二祖
00:45:38
第三祖第四祖這樣傳下去
00:45:42
今天對於法
00:45:46
大家都有這個信心
00:45:48
若衣缽是一種爭端
00:45:52
所以這個衣缽
00:45:54
傳到祢的身體不要再傳了
00:45:58
而且祢要趕快跑
00:46:02
跑很遠去隱居
00:46:05
等到時機到再出來度化
00:46:10
惠能對五祖行禮後
00:46:19
那晚就像南邊跑了
00:46:25
所有的師兄弟沒人知道
00:46:29
弘忍大師就這樣之後
00:46:33
就沒去講堂上課
00:46:36
經過三日
00:46:39
眾人就疑問覺得怪怪的
00:46:42
才來問師父
00:46:46
弘忍這樣說
00:46:49
說我的道已經跑了
00:46:55
你也不用再問了
00:46:57
意思是我的衣缽 已經傳給別人了
00:47:00
人也已經跑了
00:47:01
你也不用再問了
00:47:03
略就是斷衣缽的情況
00:47:06
因為六祖壇經 已經講很詳細了
00:47:12
之後經過四年
00:47:15
在唐朝高宗上元二年
00:47:18
突然間對那些徒弟這樣說
00:47:22
我今天要做的事情已經完畢了
00:47:27
我現在已經可以走了
00:47:31
就這樣進入禪室
00:47:35
靜靜坐著就皈天去了
00:47:39
壽命剛好七十四歲
00:47:43
這是五祖一生的事蹟
00:47:50
但是現在這首偈語
00:47:54
有情來下種 因地果還生
00:47:57
無情既無種 無性亦無生
00:48:00
恐怕看起來不了解
00:48:05
等明天再來解釋這個偈語
00:48:08
為什麼五祖會講這一句話
00:48:11
有情諸眾生 播下仙佛種
00:48:18
因播佛種子 心地出覺芽
00:48:25
長而枝葉茂 花開佛果結
00:48:32
仙佛本無情 無情亦無種
00:48:37
仙佛本無性 無性亦無生
00:48:43
悟得此中妙 立地見本性
00:48:49
裡面這字悟
00:48:52
先來作註解
00:48:54
修真錄這樣說
00:48:57
能知非悟知而行之
00:49:01
則為之悟
00:49:04
說一個人知道道理
00:49:08
你並不是開悟
00:49:10
你知道以後
00:49:12
要照道理去實行
00:49:15
這樣才叫做開悟
00:49:19
在明朝學者
00:49:21
王陽明先生這樣說
00:49:23
知而不行是為未知
00:49:27
一個人知道道理
00:49:29
不去實行
00:49:31
這樣你根本不懂道理
00:49:35
現在呂純陽祖師這樣說
00:49:41
有情識的眾生來播下
00:49:51
播下就是像
00:49:55
用一個菜園播種子下去
00:49:58
播什麼子
00:50:00
播下仙佛的種子
00:50:03
這句話就是
00:50:06
五祖對六祖所講的
00:50:08
有情來下種
00:50:12
因為你播下佛的種子
00:50:20
你的心地
00:50:24
就生出覺悟那個芽
00:50:29
芽若生出來
00:50:32
長大就生枝長葉
00:50:36
花開這佛果就結
00:50:40
這就是五祖所說的
00:50:42
因地果還生
00:50:48
仙佛本來就是無情
00:50:52
但是這個無情
00:50:54
不是無情無義的無情
00:50:56
這個無情是什麼
00:50:58
後面會解釋
00:51:01
你達到無情的境界
00:51:04
就不用播這個種子下去
00:51:08
這就是五祖說的
00:51:10
無情亦無種
00:51:15
仙佛本來就是無性
00:51:19
這個無性不是沒有本性
00:51:23
這等一下會解釋
00:51:26
一旦你無性
00:51:28
就不會再輪迴
00:51:33
不會生在這個苦海
00:51:37
所以五祖才說無性亦無生
00:51:44
因為五祖所說的
00:51:47
有情來下種 因地果還生
00:51:51
無情亦無種 無性亦無生
00:51:55
但是呂純陽祖師說
00:52:02
有情諸眾生 播下仙佛種
00:52:06
因播佛種子 心地出覺芽
00:52:10
長而枝葉茂 花開佛果結
00:52:14
仙佛本無情 無情亦無種
00:52:18
仙佛本無性 無性亦無生
00:52:22
假使你悟到其中的奧妙
00:52:27
你隨時就看出你的本性
00:52:31
但是一般的人 若寫這樣沒辦法了解
00:52:38
詳細來看本人的白話註解
00:52:44
這篇文是我本人所作的
00:52:48
有情識眾生
00:52:52
播下仙佛之種子
00:52:55
則入道門
00:52:58
故曰有情諸眾生
00:53:01
播下仙佛種也
00:53:05
因播仙佛種子
00:53:08
心地生出覺芽
00:53:11
則識仙佛之道
00:53:14
故曰因播佛種子
00:53:17
心地出覺芽也
00:53:21
生枝發葉開花結果
00:53:26
則成正果
00:53:28
故曰
00:53:29
長而枝葉茂
00:53:32
花開佛果結也
00:53:35
清淨經云
00:53:37
大道無情
00:53:39
無情者無相無念無住耶
00:53:46
仙佛已達無情之境
00:53:50
焉在播下仙佛種子耶
00:53:55
這一成仙佛果
00:53:59
免再如眾生學仙佛之道
00:54:05
故曰仙佛本無情
00:54:09
無情亦無種也
00:54:12
云無性者其性寂靜故
00:54:16
則不動體也
00:54:19
仙佛既無性
00:54:21
亦無生可言
00:54:24
則一成佛體
00:54:26
則不復再為眾生也
00:54:29
故曰仙佛本無性
00:54:32
無性亦無生也
00:54:35
若悟得此妙理
00:54:37
即立地見出本性
00:54:40
故曰悟得此中妙
00:54:43
立地見本性也
00:54:47
愚叟翁是我本人的道號
00:54:53
這篇文是我以
00:54:56
自五十年來講道
00:55:02
多多少少拿到祖師的文
00:55:08
跟一般佛學道學的書
00:55:13
下去參雜下去寫的
00:55:19
說有情
00:55:22
有情識什麼是有情識
00:55:25
有情識好比說
00:55:28
有這個六識
00:55:31
你有情識的眾生
00:55:37
要來播下仙佛的種子
00:55:40
播下就是撒下那個種子
00:55:44
這句話等於
00:55:46
就是入這個道門
00:55:49
你來道場聽道理
00:55:52
等於已經播下仙佛的種子
00:55:58
所以祖師才會講
00:56:00
有情諸眾生
00:56:01
播下仙佛種這句話
00:56:05
因為你將先佛的種子
00:56:10
把它種下去
00:56:13
你的心地就生出
00:56:16
覺悟的芽出來
00:56:20
等於你就是來
00:56:23
道場聽道理之後
00:56:25
你就知道仙佛的道理
00:56:28
知道仙佛的道理
00:56:30
就是發那個芽出來了
00:56:34
所以祖師才會講
00:56:36
因播佛種子
00:56:39
心地出覺芽這句話
00:56:43
一旦發芽出來
00:56:46
就會生枝發葉
00:56:50
就會開花結果
00:56:53
你來這個道場聽道理
00:56:57
這個佛仙種子已經發芽了
00:57:04
發芽之後就會 生枝發葉開花結果
00:57:08
等於就是一個人
00:57:10
一直修一直修
00:57:13
三千功八百果已經修完成
00:57:16
就修成正果
00:57:19
所以祖師才會說
00:57:21
長而枝葉茂
00:57:23
花開佛果結這句話
00:57:27
在道家清淨經裡面一句話
00:57:32
說大道無情
00:57:35
無情不是無情無義
00:57:38
這個無情是什麼
00:57:40
無情就是無相無念無住
00:57:45
一個人無情就不會著相
00:57:48
就無雜念
00:57:51
就不會有 有住的心
00:57:55
所以仙佛已經
00:57:58
達到無情的境界
00:58:02
為什麼還要
00:58:07
種仙佛的種子
00:58:12
不用啊
00:58:14
一旦一個人 成仙佛的果之後
00:58:18
就不用像眾生再來學道了
00:58:22
你修成正果
00:58:24
就不用來學道了
00:58:27
像金剛經講的
00:58:30
我們的法船到竹筏之後
00:58:34
駛到佛祖彼岸
00:58:37
這個竹筏就不用了
00:58:40
你一個人修成正果之後
00:58:43
你就不用在灑種子了
00:58:45
就不用在聽道了
00:58:48
這裡一個注解是什麼
00:58:51
因為這個無情
00:58:53
等於是佛家講的無學
00:58:56
無學有的人不懂說沒學問
00:59:00
不是這樣
00:59:01
這個無學 跟無情意思一樣
00:59:05
所以祖師才說
00:59:07
仙佛本無情
00:59:09
無情亦無種這句話
00:59:12
現在講無性
00:59:15
什麼叫無性
00:59:16
因為我們的佛性
00:59:19
寂靜的關係
00:59:21
已經達到如如不動
00:59:25
我們性是靜體
00:59:27
心是純動體
00:59:29
意才搖動體
00:59:33
仙佛既然已經達到
00:59:38
心寂靜的時候
00:59:41
心已經如如不動
00:59:44
已經修成正果了
00:59:47
就不用輪迴出世在凡間
00:59:56
等於一旦成佛
00:59:59
你就不用再當眾生了
01:00:04
無生等於不用再當眾生
01:00:08
所以祖師才會說
01:00:10
仙佛本無性
01:00:12
無性亦無生這句話
01:00:16
假使你今天 有辦法悟出這個妙理
01:00:21
這其中奧妙的道理
01:00:24
這樣你隨時
01:00:26
就看出你的本性
01:00:28
所以祖師才會說
01:00:30
悟得此中妙
01:00:32
立地見本性這句話
01:00:37
我剛在說無情等於是
01:00:41
我們佛家平常在講的無學
01:00:44
什麼叫做無學
01:00:45
我們現在來看黑板
佛教宗派概論
68/80部影片
佛教宗派概論01
佛教宗派概論02
佛教宗派概論03
佛教宗派概論04
佛教宗派概論05
佛教宗派概論06
佛教宗派概論07
佛教宗派概論08
佛教宗派概論09
佛教宗派概論10
佛教宗派概論11
佛教宗派概論12
佛教宗派概論13
佛教宗派概論14
佛教宗派概論15
佛教宗派概論 16
佛教宗派概論17
佛教宗派概論18
佛教宗派概論19
佛教宗派概論20
佛教宗派概論21
佛教宗派概論22
佛教宗派概論23
佛教宗派概論24
佛教宗派概論25
佛教宗派概論26
佛教宗派概論27
佛教宗派概論28
佛教宗派概論29
佛教宗派概論30
佛教宗派概論31
佛教宗派概論32
佛教宗派概論33
佛教宗派概論34
佛教宗派概論35
佛教宗派概論36
佛教宗派概論37
佛教宗派概論38
佛教宗派概論39
佛教宗派概論40
佛教宗派概論41
佛教宗派概論42
佛教宗派概論43
佛教宗派概論44
佛教宗派概論45
佛教宗派概論46
佛教宗派概論47
佛教宗派概論48
佛教宗派概論49
佛教宗派概論50
佛教宗派概論51
佛教宗派概論52
佛教宗派概論53
佛教宗派概論54
佛教宗派概論55
佛教宗派概論56
佛教宗派概論57
佛教宗派概論58
佛教宗派概論59
佛教宗派概論60
佛教宗派概論61
佛教宗派概論62
佛教宗派概論63
佛教宗派概論64
佛教宗派概論65
佛教宗派概論66
佛教宗派概論67
佛教宗派概論68
佛教宗派概論69
佛教宗派概論70
佛教宗派概論71
佛教宗派概論72
佛教宗派概論73
佛教宗派概論74
佛教宗派概論75
佛教宗派概論76
佛教宗派概論77
佛教宗派概論78
佛教宗派概論79
佛教宗派概論80
熱門影集
【短篇版】六祖法寶壇經
六祖法寶壇經
論語
佛教宗派概論
道德經
更新
每日懂一點_中庸之道
更新
道德經(舊版)
更新
還鄉直指(舊版)
中庸
七真史傳
頓悟入道要門論
金剛經
1100928000977
20fa92a9-e15a-4d70-8ff9-d1c6d68e4c44
網站除錯報馬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