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頻道
專題3台
所有影集
影片專區
推薦影片
李師尊經典類
李師尊專題類
李師尊特輯類
本會弘道課程類
易懂專題類
修真錄導讀系列
修真法門
公告與宣傳類
本會事務類
個人專區
瀏覽記錄
我的最愛
個人消息
群組專屬影片
:::
網站導覽
最新訊息
會員登入
展開搜尋
全站搜尋
熱門關鍵字:
關閉
您的瀏覽器不支援此script語法,請點選
搜尋頁面
使用搜尋功能。
Menu
關於我們
本會介紹
簡介
組織
章程
會旗
會歌
會館位置
認識創辦人
弘道紀行
中研院訪問稿
媒體訪問稿
華誕精彩記錄
弘道推廣
最新消息
講演資訊
全國講演中心
上課日程表
經典回顧
線上品道
修真錄
影音頻道
影片查詢
經書手稿
出版品專區
出版品目錄
經書類
站內搜尋
分享交流
生活花絮
常見問答
加入中道會LINE好友
會員專區
個人資料
個人消息
瀏覽記錄
我的最愛
群組專屬影片
關於我們
本會介紹
簡介
組織
章程
會旗
會歌
更多
認識創辦人
弘道紀行
中研院訪問稿
媒體訪問稿
華誕精彩記錄
更多
弘道推廣
最新消息
更多
講演資訊
全國講演中心
上課日程表
更多
經典回顧
更多
線上品道
修真錄
更多
影音頻道
更多
影片查詢
更多
經書手稿
更多
出版品專區
出版品目錄
更多
經書類
更多
站內搜尋
更多
分享交流
生活花絮
更多
常見問答
更多
加入中道會LINE好友
更多
會員專區
個人資料
更多
個人消息
更多
瀏覽記錄
更多
我的最愛
更多
群組專屬影片
更多
弘道紀行
:::
首頁
略過字型切換,社群分享工具列
放大
列印
分享
facebook
twitter
plurk
line
您的瀏覽器似乎不支援JavaScript語法,但沒關係,這裡的JavaScript語法並不會影響到內容的陳述。
如需要選擇字級大小
IE請利用鍵盤按住Alt鍵 + V → X → (G)最大(L)較大(M)中(S)較小(A)小,來選擇適合您的文字大小
Chrome、Firefox 瀏覽器則可利用鍵盤 Ctrl + (+)放大(-)縮小來改變字型大小, 列印可使用瀏覽器提供的(Ctrl+P)功能。
若要分享網頁,您可使用下列連結,再輸入您想要分享的資訊:
facebook
twitter
plurk
line
【短篇版】佛規諭錄07-2
展開影音選單
開啟所有影集
【短篇版】佛規諭錄07-2
291
0
主講者:李瑞烈老師
上架日期:2024年02月05日 00:00
加入最愛
分享
重新整理
影片分享連結
Line
Facebook
複製連結
開始處
結束處
經文註釋 / 旁白
附件下載
00:00:00
《前情提要》 欲觀看完整影片 請搜尋「佛規諭錄」
00:01:14
他有一個很感嘆的話 這樣說
00:01:19
但是呢 在我們這個 史記裡面呢 有一句話
00:01:32
你若看這個 諸子集粹裡面有說
00:01:39
他說這個子貢
00:01:40
這些文不要再唸 再唸這些文就又拖時間
00:01:44
子貢來問孔子
00:01:48
說在齊國什麼人最賢
00:01:51
齊國的大賢 是什麼人 這樣說
00:01:55
孔子跟他說
00:01:56
齊國有一個鮑叔牙
00:01:59
子貢說來興旺齊國變成 一個強大的國家是管仲
00:02:08
老師你怎樣沒有稱讚管仲
00:02:10
怎麼去稱讚鮑叔牙這樣說
00:02:14
那當時孔子這樣說
00:02:18
說我曾聽過古聖賢說
00:02:24
可以薦賢的人才是賢人
00:02:29
若敗賢的人這個不是賢人
00:02:34
你看鮑叔牙推薦管仲 在這個齊國做宰相
00:02:44
我沒有聽過管仲 說去推薦一個賢人來做官
00:02:52
這樣到底什麼人才賢
00:02:56
因為當時 這個管仲和鮑叔牙啊
00:03:00
在齊國呢
00:03:03
那時候齊國的國王 有兩個兒子啊
00:03:06
有兩個兒子 王一死
00:03:09
兩個兒子就要爭這個王位
00:03:14
鮑叔牙輔佐一個王子
00:03:17
管仲輔佐一個王子
00:03:21
結果鮑叔牙啊
00:03:25
所把他輔佐這個王子成功
00:03:29
他那個兄弟死了
00:03:34
這現在都簡單說的
00:03:38
這個管仲呢
00:03:41
拿那個箭 射那個王子
00:03:44
結果射到這個頭髮下去
00:03:48
沒有射到 就這樣跑掉
00:03:53
那當時他這個 齊國的國王啊
00:03:58
說絕對要抓這個管仲 來碎屍萬段
00:04:04
他今天這麼大膽
00:04:06
敢想要傷害我這樣子
00:04:08
我若死國王就不用做了
00:04:11
結果後來 這個管仲被他捉去
00:04:16
去捉他之後啊
00:04:18
鮑叔牙就跟 這個齊國的國王說
00:04:24
說這個人你不能殺
00:04:28
他說為什麼不能殺
00:04:30
說你齊國要讓它興旺 或是不要讓它興旺
00:04:34
古代春秋時代 若做一個諸侯所有的霸王
00:04:41
霸王等於 就是統治這些諸侯
00:04:44
你若要稱霸來說
00:04:47
一定要鮑叔牙… 一定要管仲
00:04:51
他說你呢
00:04:53
說我啊 若要治理國家 我有辦法啦
00:04:57
那當時國王封 這個鮑叔牙做宰相
00:05:02
說若要治理齊國 我有辦法
00:05:06
若要霸天下我沒有辦法
00:05:09
霸天下一定你就要 用這個管仲這樣說
00:05:13
他說他大膽把我射箭
00:05:16
這種的冤仇 我沒有報怎麼可以
00:05:19
他說王你不要這樣說
00:05:21
說各扶其主啊
00:05:23
他為了他的主人 跟你敵對 對不對
00:05:28
一旦今天你登基做國王
00:05:33
你若假如把他重用
00:05:35
他才反過來 為你去跟別人對抗
00:05:41
那當時他這齊國的國王啊
00:05:45
說現在要給他封什麼官
00:05:48
他說封他做宰相啊
00:05:50
那麼你呢
00:05:52
他本來在做宰相 他說你呢
00:05:55
說我 我做他的部下
00:05:57
好比像說好啦
00:05:59
現在行政院長給他做 我做部長就好了
00:06:03
就這樣國王聽他的話
00:06:08
把管仲赦免他的罪 封他做宰相
00:06:12
後來鮑叔牙官越做越小
00:06:15
怎樣越做越小
00:06:16
現在看到一個賢的 就把他推薦
00:06:19
譬如說我現在做部長
00:06:21
現在推薦一個人 給他做部長
00:06:24
你呢 我做局長就好
00:06:27
現在再推薦一個 要來做局長
00:06:30
你呢 說我啊 我做局員就好
00:06:34
官一直掉一直掉 一直掉 一直小
00:06:36
小到最後才來變黑卒
00:06:40
那種的人什麼人做得到
00:06:42
所以孔子會稱讚 鮑叔牙的賢就是在那裡
00:06:48
所以才會說 我曾聽過說鮑叔牙啊
00:06:54
沒有計較說仇人
00:06:57
也沒有計較說 他的思想跟我不同
00:07:02
他有辦法推薦賢的人
00:07:05
就好比這個在說 選賢與能
00:07:10
但是呢 管仲不是
00:07:13
管仲若看這個人比他厲害
00:07:15
就把他壓下去了
00:07:16
他不能讓他比他厲害
00:07:19
你若比我較厲害來說 我這個地位就沒有了
00:07:23
所以孔子說鮑叔牙 是一個仁人君子
00:07:28
但是管仲是一個政治家
00:07:31
但是他不能 稱呼一個仁的人
00:07:34
他是不仁的人這樣說
00:07:36
這是一個小故事 這樣跟你說
00:07:39
這個出去以後若有時間 這可以做專題
00:07:44
下去說頭跟尾 這個管仲 跟鮑叔牙一輩子的事情
00:07:49
可以來做一個專題來說
00:07:52
所以這個仁 不是那麼簡單的事情
00:07:55
現在說這個仁越說越深
00:07:58
說到最後什麼叫做仁
00:08:00
孔子這樣說
00:08:02
說你有辦法 去找別人的好處
00:08:09
有辦法去選賢
00:08:12
自己覺得說 看人家不好的地方
00:08:16
說啊 我比別人更慘 我也比別人更壞
00:08:20
我就自責自己
00:08:23
這才是真正達到 仁的最高這樣說
00:08:26
這仁並不是 簡單說用嘴講的
00:08:30
才會當時孔子啊
00:08:38
你若去看這個 孟子篇裡面
00:08:44
就有一段記事 這個最後我們這裡都會說
00:08:53
他說這個仁 怎麼樣叫做仁
00:08:59
仁不是只有說我很厲害
00:09:03
我做人有那個愛心 這樣就是仁
00:09:07
不是這樣子
00:09:09
這個仁道呢 可以說有辦法去稱讚別人
00:09:15
自己責備自己
00:09:18
就好比像王善人說的
00:09:20
我們道德會王善人說
00:09:22
找人家的好處 認自己的不是
00:09:27
這才是真正的仁
00:09:29
你若吃飽要攻擊別人
00:09:32
自己稱讚自己
00:09:34
這叫做不仁
00:09:36
仁的功夫不是那麼簡單的
00:09:39
所以才會這個 子貢問孔子說
00:09:45
某人是仁嗎 某人是仁嗎
00:09:47
祂說若說 他的好處是很多啦
00:09:51
不過說到仁 我不知道
00:09:53
什麼叫做仁 我不知道
00:09:55
祂不敢說這個仁
00:09:57
才會人家稱讚說 孔子是仁人
00:10:00
祂說你若稱呼我聖人 說我是一個仁人的人
00:10:04
我不敢擔這樣說
00:10:07
仁達到最高
00:10:10
可以達到這個佛的心
00:10:12
這樣才可以說叫做仁
00:10:14
這個仁那個境界很多的
00:10:17
所以我們皇 來在說這個仁
00:10:22
祂是要說 讓我們說修養的仁
00:10:26
才會跟你說 眾生豈無慈悲之念
00:10:32
我們一般說仁 都說這慈叫做仁
00:10:36
博愛人眾
00:10:38
不過真正的仁 是這個佛的大慈悲
00:10:43
那悲願才是叫做真正的仁
00:10:47
我們現在這會慢慢去論
00:10:51
現在這政治的仁說了之後
00:10:53
就要來說我們人 這個最高峰的心境
00:11:01
說到真正這個真理的仁
00:11:04
但是老師並不是說 你要做到那個境界
00:11:09
是我們現在用這個 世俗的倫理的仁
00:11:13
跟政治的仁 跟真理的仁這三項
00:11:17
你把它結合之後
00:11:19
我哪一項做得到 你做那一項就好
00:11:22
是境界高低而已
00:11:25
你有達到佛的境界 你做佛啊
00:11:27
有到菩薩境界你做菩薩啊
00:11:30
你若有辦法做神的心境 你去做神啊
00:11:33
最好不要墜落三惡道就好
00:11:36
不然今晚時間已經到了
00:11:39
說到這裡為止
00:11:41
下文我們 等到下期來再來聊天
00:11:47
在座同修
00:11:49
大家晚安
00:11:52
我們現在來翻第六頁
00:12:00
最後第三行
00:12:04
不然我們現在開始
00:12:06
皇以仁為旨
00:12:10
眾生豈無慈悲之念
00:12:15
說我們皇他的內心 抱懷著一片的仁心
00:12:21
難道我們這些的眾生
00:12:24
難道沒有一點點的 慈悲的念頭嗎
00:12:29
所以對於仁這個問題 跟這個慈悲這個問題
00:12:38
我們已經說兩期去了
00:12:41
這個仁實在是要分做三段
00:12:49
一個是一般 我們倫理上的仁
00:12:54
另外一個仁就是政治的仁
00:12:57
最後就是真理的仁
00:13:00
我們皇 是可以說眾生的老母
00:13:04
所以祂在談這個仁 不是一般的仁
00:13:08
是在談真理的仁
00:13:10
但是現在要給你 首先瞭解到
00:13:13
這個在社會這倫理上的仁
00:13:18
跟政治的仁講了之後
00:13:20
最後就是要談這真理的仁
00:13:24
所以今晚我們進一步來看 論語陽貨第十七篇裡面
00:13:33
孔子來回答子張一個問題
00:13:38
子張問仁於孔子
00:13:43
孔子曰
00:13:45
能行五者於天下
00:13:50
為仁矣
00:13:52
曰 請問之
00:13:55
曰 恭 寬 信 敏 惠
00:14:00
恭則不侮
00:14:03
寬則得眾
00:14:05
信則人任焉
00:14:09
敏則有功
00:14:11
惠則足以使人
00:14:16
對於孔子跟子張 這一段問答
00:14:22
這是文言 一般是較不瞭解
00:14:27
就這篇文我們來看 呂純陽祖師的注疏
00:14:33
子張執政
00:14:35
問仁於孔子
00:14:39
孔子曰
00:14:41
能行五者於天下
00:14:45
則可謂之為仁人矣
00:14:50
子張不明五者之義
00:14:55
故再問其詳
00:14:59
孔子答曰
00:15:01
恭 寬 信 敏 惠
00:15:05
則五者之目也
00:15:09
我能以恭待人
00:15:12
則人亦以恭待我
00:15:16
不敢輕侮執政之人
00:15:20
故曰 恭則不侮也
00:15:24
我能以寬待人
00:15:27
則得眾之心服
00:15:31
故曰 寬則得眾也
00:15:35
我能言而有信
00:15:38
則人皆信任我
00:15:41
故曰 信則人任焉也
00:15:46
敏 敏達也
00:15:49
功 成功也
00:15:51
作事敏達
00:15:53
則事多成功
00:15:56
故曰 敏則有功也
00:15:59
惠者 恩惠也
00:16:02
以惠待人
00:16:04
則人感恩圖報
00:16:07
忘其勞而易使
00:16:10
故曰 惠則足以使人也
00:16:14
能行此五者
00:16:16
可謂之仁人也
00:16:21
對於現在所說這一篇
00:16:25
等於就是要來 說明做一個執政的人
00:16:31
要怎樣去對待百姓
00:16:39
現在我們來看 呂純陽祖師這一篇文
00:16:47
子張是孔子一個大弟子
00:16:54
因為他去做官
00:16:57
做官他現在不會瞭解說
00:17:00
做官要怎樣做
00:17:03
才有辦法得到 這個百姓的信服
00:17:08
所以他才來問這個仁道 來請教孔子
00:17:13
孔子跟他說
00:17:16
說你若有辦法 行五項的條目
00:17:21
給這個天下的百姓
00:17:25
若這樣就是 算一個仁人的人
00:17:29
但是子張不會明白 這五項的意義
00:17:34
所以進一步 他才再跟祂問這個詳細
00:17:38
所以才說請問之這句話
00:17:43
孔子跟他回答
00:17:46
說恭 寬 信 敏 惠這五項
00:17:52
這五項就是 他要說這個條目
00:17:58
第一說我有辦法 用這個恭來待人
00:18:06
恭就是好比說對人很有禮
00:18:10
對人可以說 每樣不會去跟他找麻煩
00:18:15
若這樣呢 百姓一樣
00:18:19
他也會對著 做官的的人很客氣
00:18:23
他就不敢來 輕視 侮辱執政的人
00:18:29
若要現在現代來說
00:18:32
你若對著百姓 用那個恭來對待
00:18:37
百姓就不用怕他說 會對你示威抗議
00:18:41
整天在那裡吵來吵去
00:18:45
他說我們 一個掌管政治的人
00:18:48
你若有辦法寬來待人
00:18:52
寬就是肚量要放寬
00:18:55
做什麼都這樣 原諒百姓無知
00:19:00
不要這樣找他麻煩
00:19:02
若這樣來說呢
00:19:06
自自然然 百姓呢 他就會心服
00:19:11
他若會心服來說呢
00:19:14
眾人就會支持他
00:19:16
就會對他支持到底
00:19:19
所以才說叫做寬則得眾
00:19:23
他說你做一個執政的人
00:19:25
說的話要有信用
00:19:28
不要說做一個執政者
00:19:31
若要現代來說的話
00:19:33
你快要選舉的時候
00:19:38
好聽的話說一大堆
00:19:40
這個支票開很多
00:19:43
到時候都沒有能力做
00:19:47
所以你若假如說的話 你若有辦法信用
00:19:52
若這樣百姓大家 就都會信任我們
00:19:56
你說的話一句他就一句
00:19:58
一雙就是一雙
00:20:01
所以才說叫做信則人任焉
00:20:05
你若有信 人家就會信任你
00:20:09
敏 就是要有 這個明白通達道理
00:20:16
功就是成功
00:20:18
你做事情若每樣 都會照這個道理去走
00:20:24
每樣呢 你都不會這樣
00:20:29
嘴巴說一種話 做的另外一種
00:20:33
你假如說的話 你有辦法去做
00:20:37
若這樣你做事情 每樣都會成功
00:20:41
比較說啊 我做一個地方官
00:20:43
我想要連任
00:20:45
這屆你做 下屆人家也會給你做
00:20:49
所以才說敏則有功
00:20:53
惠 惠就是恩惠
00:20:58
若百姓像那個貧苦的人
00:21:02
或是那個孤單老人
00:21:04
或是那個寡婦 孤兒
00:21:08
你用著這個恩惠去對待
00:21:11
若這樣受到你的恩惠的人
00:21:15
他會感恩就想要給你報答
00:21:19
假如若有什麼事情 他就不會覺得說
00:21:23
你要用他不會覺得說 很煩很疲勞
00:21:29
你要對這個百姓呢 對這個官呢
00:21:34
每樣都信任
00:21:36
你叫他做的工作 他每樣都肯做
00:21:39
就不會把你反對
00:21:41
所以才說惠則足以使人
00:21:45
你有辦法 來做這五樣做到
00:21:49
若這樣你就是 一個仁人君子
00:21:53
這是我們子張他做官 來請教孔子
00:21:58
孔子教他說 你要做官要怎麼做
00:22:03
這就是政治的仁
00:22:06
另外我們來看 大戴禮記一篇文
00:22:11
《下集待續》 更精采的內容 休息一下後繼續觀看下一集
【短篇版】佛規諭錄
40/140部影片
【短篇版】佛規諭錄01-1
【短篇版】佛規諭錄01-2
【短篇版】佛規諭錄01-3
【短篇版】佛規諭錄01-4
【短篇版】佛規諭錄01-5
【短篇版】佛規諭錄01-6
【短篇版】佛規諭錄02-1
【短篇版】佛規諭錄02-2
【短篇版】佛規諭錄02-3
【短篇版】佛規諭錄02-4
【短篇版】佛規諭錄02-5
【短篇版】佛規諭錄02-6
【短篇版】佛規諭錄02-7
【短篇版】佛規諭錄03-1
【短篇版】佛規諭錄03-2
【短篇版】佛規諭錄03-3
【短篇版】佛規諭錄03-4
【短篇版】佛規諭錄03-5
【短篇版】佛規諭錄03-6
【短篇版】佛規諭錄04-1
【短篇版】佛規諭錄04-2
【短篇版】佛規諭錄04-3
【短篇版】佛規諭錄04-4
【短篇版】佛規諭錄04-5
【短篇版】佛規諭錄04-6
【短篇版】佛規諭錄05-1
【短篇版】佛規諭錄05-2
【短篇版】佛規諭錄05-3
【短篇版】佛規諭錄05-4
【短篇版】佛規諭錄05-5
【短篇版】佛規諭錄05-6
【短篇版】佛規諭錄06-1
【短篇版】佛規諭錄06-2
【短篇版】佛規諭錄06-3
【短篇版】佛規諭錄06-4
【短篇版】佛規諭錄06-5
【短篇版】佛規諭錄06-6
【短篇版】佛規諭錄06-7
【短篇版】佛規諭錄07-1
【短篇版】佛規諭錄07-2
【短篇版】佛規諭錄07-3
【短篇版】佛規諭錄07-4
【短篇版】佛規諭錄07-5
【短篇版】佛規諭錄07-6
【短篇版】佛規諭錄08-1
【短篇版】佛規諭錄08-2
【短篇版】佛規諭錄08-3
【短篇版】佛規諭錄08-4
【短篇版】佛規諭錄08-5
【短篇版】佛規諭錄08-6
【短篇版】佛規諭錄09-1
【短篇版】佛規諭錄09-2
【短篇版】佛規諭錄09-3
【短篇版】佛規諭錄09-4
【短篇版】佛規諭錄09-5
【短篇版】佛規諭錄09-6
【短篇版】佛規諭錄09-7
【短篇版】佛規諭錄10-1
【短篇版】佛規諭錄10-2
【短篇版】佛規諭錄10-3
【短篇版】佛規諭錄10-4
【短篇版】佛規諭錄10-5
【短篇版】佛規諭錄10-6
【短篇版】佛規諭錄10-7
【短篇版】佛規諭錄11-1
【短篇版】佛規諭錄11-2
【短篇版】佛規諭錄11-3
【短篇版】佛規諭錄11-4
【短篇版】佛規諭錄11-5
【短篇版】佛規諭錄11-6
【短篇版】佛規諭錄11-7
【短篇版】佛規諭錄12-1
【短篇版】佛規諭錄12-2
【短篇版】佛規諭錄12-3
【短篇版】佛規諭錄12-4
【短篇版】佛規諭錄12-5
【短篇版】佛規諭錄12-6
【短篇版】佛規諭錄13-1
【短篇版】佛規諭錄13-2
【短篇版】佛規諭錄13-3
【短篇版】佛規諭錄13-4
【短篇版】佛規諭錄13-5
【短篇版】佛規諭錄13-6
【短篇版】佛規諭錄14-1
【短篇版】佛規諭錄14-2
【短篇版】佛規諭錄14-3
【短篇版】佛規諭錄14-4
【短篇版】佛規諭錄14-5
【短篇版】佛規諭錄14-6
【短篇版】佛規諭錄15-1
【短篇版】佛規諭錄15-2
【短篇版】佛規諭錄15-3
【短篇版】佛規諭錄15-4
【短篇版】佛規諭錄15-5
【短篇版】佛規諭錄15-6
【短篇版】佛規諭錄16-1
【短篇版】佛規諭錄16-2
【短篇版】佛規諭錄16-3
【短篇版】佛規諭錄16-4
【短篇版】佛規諭錄16-5
【短篇版】佛規諭錄16-6
【短篇版】佛規諭錄17-1
【短篇版】佛規諭錄17-2
【短篇版】佛規諭錄17-3
【短篇版】佛規諭錄17-4
【短篇版】佛規諭錄17-5
【短篇版】佛規諭錄17-6
【短篇版】佛規諭錄18-1
【短篇版】佛規諭錄18-2
【短篇版】佛規諭錄18-3
【短篇版】佛規諭錄18-4
【短篇版】佛規諭錄18-5
【短篇版】佛規諭錄18-6
【短篇版】佛規諭錄19-1
【短篇版】佛規諭錄19-2
【短篇版】佛規諭錄19-3
【短篇版】佛規諭錄19-4
【短篇版】佛規諭錄19-5
【短篇版】佛規諭錄19-6
【短篇版】佛規諭錄20-1
【短篇版】佛規諭錄20-2
【短篇版】佛規諭錄20-3
【短篇版】佛規諭錄20-4
【短篇版】佛規諭錄20-5
【短篇版】佛規諭錄20-6
【短篇版】佛規諭錄21-1
【短篇版】佛規諭錄21-2
【短篇版】佛規諭錄22-1
【短篇版】佛規諭錄22-2
【短篇版】佛規諭錄22-3
【短篇版】佛規諭錄23-1
【短篇版】佛規諭錄23-2
【短篇版】佛規諭錄23-3
【短篇版】佛規諭錄24-1
【短篇版】佛規諭錄24-2
【短篇版】佛規諭錄25-1
【短篇版】佛規諭錄25-2
【短篇版】佛規諭錄25-3
【短篇版】佛規諭錄26-1
【短篇版】佛規諭錄26-2
熱門影集
【短篇版】六祖法寶壇經
六祖法寶壇經
論語
佛教宗派概論
道德經
更新
每日懂一點_中庸之道
更新
道德經(舊版)
更新
還鄉直指(舊版)
中庸
七真史傳
頓悟入道要門論
金剛經
1130112003974
46ea3183-9fd1-4b06-9318-7eaab5f6e3a8
網站除錯報馬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