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頻道
綜合1台
所有影集
影片專區
推薦影片
李師尊經典類
李師尊專題類
李師尊特輯類
本會弘道課程類
易懂專題類
修真錄導讀系列
修真法門
公告與宣傳類
本會事務類
個人專區
瀏覽記錄
我的最愛
個人消息
群組專屬影片
:::
網站導覽
最新訊息
會員登入
展開搜尋
全站搜尋
熱門關鍵字:
關閉
您的瀏覽器不支援此script語法,請點選
搜尋頁面
使用搜尋功能。
Menu
關於我們
本會介紹
簡介
組織
章程
會旗
會歌
會館位置
認識創辦人
弘道紀行
中研院訪問稿
媒體訪問稿
華誕精彩記錄
弘道推廣
最新消息
講演資訊
全國講演中心
上課日程表
經典回顧
線上品道
修真錄
影音頻道
影片查詢
經書手稿
出版品專區
出版品目錄
經書類
站內搜尋
分享交流
生活花絮
常見問答
加入中道會LINE好友
會員專區
個人資料
個人消息
瀏覽記錄
我的最愛
群組專屬影片
關於我們
本會介紹
簡介
組織
章程
會旗
會歌
更多
認識創辦人
弘道紀行
中研院訪問稿
媒體訪問稿
華誕精彩記錄
更多
弘道推廣
最新消息
更多
講演資訊
全國講演中心
上課日程表
更多
經典回顧
更多
線上品道
修真錄
更多
影音頻道
更多
影片查詢
更多
經書手稿
更多
出版品專區
出版品目錄
更多
經書類
更多
站內搜尋
更多
分享交流
生活花絮
更多
常見問答
更多
加入中道會LINE好友
更多
會員專區
個人資料
更多
個人消息
更多
瀏覽記錄
更多
我的最愛
更多
群組專屬影片
更多
弘道紀行
:::
首頁
略過字型切換,社群分享工具列
放大
列印
分享
facebook
twitter
plurk
line
您的瀏覽器似乎不支援JavaScript語法,但沒關係,這裡的JavaScript語法並不會影響到內容的陳述。
如需要選擇字級大小
IE請利用鍵盤按住Alt鍵 + V → X → (G)最大(L)較大(M)中(S)較小(A)小,來選擇適合您的文字大小
Chrome、Firefox 瀏覽器則可利用鍵盤 Ctrl + (+)放大(-)縮小來改變字型大小, 列印可使用瀏覽器提供的(Ctrl+P)功能。
若要分享網頁,您可使用下列連結,再輸入您想要分享的資訊:
facebook
twitter
plurk
line
頓悟入道要門論 8
展開影音選單
開啟所有影集
頓悟入道要門論 8
5799
2
主講者:李瑞烈老師
上架日期:2017年04月27日 00:00
加入最愛
分享
跳過片頭曲
重新整理
影片分享連結
Line
Facebook
複製連結
開始處
結束處
經文註釋 / 旁白
附件下載
00:02:14
在座同修 大家晚安
00:02:22
我們現在翻十六頁
00:02:29
第五行
00:02:33
最後一字
00:02:35
不然我們現在開始
00:02:41
問既言無念為宗
00:02:48
未審無念者
00:02:53
無何念
00:02:56
答無念者無邪念
00:03:01
非無正念
00:03:04
云何邪念
00:03:06
云何正念
00:03:09
答念有念無
00:03:13
即名邪念
00:03:15
不念有無
00:03:17
即名正念
00:03:20
念善念惡
00:03:22
名為邪念
00:03:24
不念善惡
00:03:26
名為正念
00:03:28
乃至苦樂生滅
00:03:31
取捨怨親憎愛
00:03:35
並名邪念
00:03:38
不念苦樂等
00:03:39
即名正念
00:03:42
現在有人就來問祖師
00:03:50
說 我問你說 什麼樣子為宗
00:03:56
你說無念為宗
00:03:59
既然說無念無宗
00:04:03
不知道無念是無何念
00:04:08
祖師就說
00:04:11
說無念是什麼
00:04:13
就是沒有邪念
00:04:14
不是沒有正念
00:04:18
這個人就又說
00:04:20
說什麼樣子叫做邪念
00:04:23
什麼樣子叫做正念
00:04:26
祖師就說
00:04:28
說你若念有念無
00:04:32
這個叫做邪念
00:04:35
你若不要念有無
00:04:38
這個就是叫做正念
00:04:42
所以我們若有時說
00:04:43
你再念也都 念那些有的沒有的
00:04:45
這就是邪念
00:04:48
你若不念這個有無
00:04:50
這就是正念
00:04:54
若念善念惡
00:04:56
這就是邪念
00:04:58
不念善惡
00:04:59
這個名叫做正念
00:05:03
乃至你念這個苦樂
00:05:08
念這個生滅
00:05:10
念這個取捨
00:05:11
念這個怨親
00:05:13
念這個憎愛
00:05:15
這個就是邪念
00:05:18
你若不念這個苦樂 生滅 取捨 怨親 憎愛
00:05:24
這個就是叫做正念
00:05:27
所以話若說起來
00:05:28
一個人
00:05:32
你若假使念東念西
00:05:34
念有的沒有的
00:05:35
這就是邪念啊
00:05:37
你若不念這些 有的沒有的來說
00:05:40
這就屬於正念
00:05:43
但是他問這個人 還不能了解這個問題
00:05:47
又進一步又問
00:05:51
他說云何是正念
00:05:56
他說祖說啊 你說清楚一點
00:06:00
你說那麼多我聽得很糢糊
00:06:02
都聽不懂啊
00:06:04
到底什麼樣子是正念 你說清楚一點
00:06:09
祖師就說 正念者唯念菩提
00:06:16
說若是正念
00:06:18
就是只有念菩提而已
00:06:22
什麼樣子叫做菩提
00:06:24
我們現在看 佛學大辭典的說明
00:06:28
菩提 舊譯為道
00:06:35
新譯為覺
00:06:40
佛學大辭典說菩提
00:06:43
若以舊的翻譯叫做道
00:06:48
新的翻譯叫做覺
00:06:53
大乘義章這樣說
00:06:57
菩提 胡語 此翻名道
00:07:06
大乘義章說菩提
00:07:09
是印度的話
00:07:12
胡就是指印度
00:07:15
此 這就是指我們中國
00:07:18
中國翻譯這個名叫做道
00:07:24
所以菩提論理來說 可以解釋二種
00:07:28
可以解釋道
00:07:30
可以解釋覺
00:07:32
但是呢
00:07:33
你現在看這個文 放在什麼地方
00:07:37
你就要解釋道 或是要解釋覺
00:07:41
是看那個本文的 前後的文詞來解釋
00:07:49
智度論說
00:07:50
菩提 名諸佛道
00:07:55
菩提 若要照說起來
00:07:59
就是解釋叫做所有的佛道
00:08:04
諸 等於就是一切
00:08:08
諸佛道就是一切的佛道
00:08:12
對這個諸佛道
00:08:14
我們看三藏法數
00:08:18
諸佛菩提
00:08:21
謂諸佛於因地中
00:08:24
發菩提心也
00:08:28
諸佛在因地中
00:08:30
自發菩提心
00:08:32
復勸諸眾生發菩提心
00:08:37
習大乘法義
00:08:41
自得解脫
00:08:43
亦令眾生解脫
00:08:48
三藏法數說諸佛菩提
00:08:51
等於就是諸佛道
00:08:54
菩提就是道
00:08:56
所以諸佛菩提 等於就是這個諸佛道
00:09:02
就是說所有的佛祖
00:09:06
在修菩薩行的中間
00:09:11
發出這個菩提心
00:09:15
一切佛祖在這個 修菩薩行的中間
00:09:21
自己來發菩提心之後
00:09:25
又勸眾生來發這個菩提心
00:09:30
來學習這個大乘的道理
00:09:36
自己得到解脫
00:09:39
又讓眾生解脫
00:09:45
所以呢現在說
00:09:47
問云何正念
00:09:52
他說到底什麼叫做正念
00:09:57
祖師跟他說 正念者唯念菩提
00:10:01
正念就是你 無論什麼念頭啊
00:10:04
一定不能夠傷害道義
00:10:07
你的心時時 要有一個道的存在
00:10:13
你一心要想 這個解脫這條路
00:10:17
這樣才是真正的正念
00:10:22
這個人就又進一步又問
00:10:26
菩提可得否
00:10:31
答菩提不可得
00:10:37
問既不可得
00:10:39
云何唯念菩提
00:10:45
現在這個人說
00:10:48
若這樣說起來
00:10:49
這個道有辦法得到嗎
00:10:53
祖師說道沒辦法得
00:10:58
他這個人又進一步又問
00:11:01
既然道若沒辦法得
00:11:05
那你念這個菩提要做什麼
00:11:09
這個問答 就可以說非常的奧妙
00:11:14
那麼現在慧海禪師 要怎麼樣回答他這個問題
00:11:21
他說答只如菩提
00:11:27
假立名字實不可得
00:11:33
慧海禪師這樣說
00:11:36
說菩提這個名字 是借來的名字
00:11:44
道本來是要去行
00:11:47
不是說得就得到
00:11:52
像是現在我們在道中 常有人說我得到了
00:11:55
你有什麼好得的
00:11:58
這個道你沒有行要得什麼
00:12:01
這是借一個名字 說我這個道
00:12:08
實在這個道是行
00:12:10
不是說我說得就得到
00:12:16
亦無前後得者
00:12:20
為不可得故
00:12:23
即無有念
00:12:25
只箇無念
00:12:26
是名真念
00:12:32
他說所以
00:12:35
我們這個無得
00:12:38
這個問題將他放在心裡
00:12:43
來去行這個道
00:12:47
這才是真正的念頭
00:12:53
菩提無所念
00:12:57
無所念者
00:12:58
即一切處無心
00:13:01
是無所念
00:13:06
他說這個道 本來就是無所念
00:13:10
這個無所念的意思
00:13:13
就是我們行道的時候
00:13:17
不能說我自己現在 到底行多少道得多少道
00:13:25
你要處在這個無心
00:13:27
無心就是無所住心
00:13:31
這個就是叫做無所念
00:13:36
只如上說
00:13:39
如許種無念者
00:13:42
皆是隨事方便
00:13:47
說只有為了讓大家 明白這個無念的意義
00:13:52
所以才方便說唯念菩提
00:13:56
這個就是要讓你了解是
00:14:00
像說指色談空而已
00:14:05
你唯念菩提
00:14:07
你若沒有行這個菩提的道
00:14:11
哪有什麼做用
00:14:17
假立名字
00:14:19
皆同一體
00:14:21
無二無別
00:14:23
但知一切處無心
00:14:26
即是無念也
00:14:32
說這個名字能讓你取名字
00:14:37
這根本不是 不生不滅的名字
00:14:42
我們這個菩提
00:14:44
是只有來借一個 菩提的名字來取名的
00:14:49
所以我現在說念菩提
00:14:53
就是念行一體
00:14:56
念和行要同一體
00:15:00
不能夠分開的
00:15:04
不是念 不去行
00:15:09
你知道一切處在無心
00:15:12
才是真正的無念
00:15:17
你無念時
00:15:19
自然解脫
00:15:23
說所以你今日若行著 不去記在這個心的時候
00:15:32
自然而然我們就解脫
00:15:35
唯念菩提的意義
00:15:38
若說個比較清楚
00:15:41
就是我們的心
00:15:43
念這個道來行
00:15:46
行之後
00:15:47
我們不會將它放在心裡
00:15:50
這才是真正的正念
00:15:56
所以本文這個解釋
00:16:02
我們來看惠能六祖
00:16:09
在六祖壇經 一句話來做個參考
00:16:13
六祖壇經定慧品 裡面這樣說
00:16:18
無念者 於念而無念
00:16:24
他說什麼叫做無念
00:16:27
無念就是在這個念
00:16:30
現在這個念就是正念
00:16:33
但是沒有這個邪念
00:16:36
無念是只有這個正念
00:16:39
沒有這個邪念
00:16:42
若這個正念 剛才就解釋完了
00:16:47
呂純陽祖師說
00:16:49
無念之念
00:16:51
是大乘至極之正念
00:16:57
呂純陽祖師 所說的無念之念
00:17:00
和六祖說的於念而無念
00:17:03
這兩句話是一樣的
00:17:07
因為是話倒著說
00:17:10
他說無念而念
00:17:14
現在等於 於念無念這樣一樣
00:17:21
他說沒有邪念的正念
00:17:25
就是大乘至極的正念
00:17:30
所以一個人現在說 唯念菩提
00:17:33
你的心啊
00:17:36
有這個道的念頭
00:17:40
無論做什麼事情 不會去傷害道義
00:17:46
但是不是只有念而已
00:17:49
嘴通心肝要去行
00:17:53
你有去行
00:17:55
這個念才會發生做用
00:17:58
你沒有去行
00:17:59
光是念得整晚都不能睡
00:18:01
有用嗎
00:18:06
所以對於這個無念
00:18:09
等於就是無所得的心
00:18:16
我們現在來金剛經這段文
00:18:21
佛告須菩提
00:18:25
於意云何
00:18:28
如來昔在然燈佛所
00:18:32
於法有所得不
00:18:35
不也 世尊
00:18:37
如來在然燈佛所
00:18:40
於法實無所得
00:18:45
金剛經 莊嚴淨土分第十這樣說
00:18:50
釋迦佛祖對須菩提這樣說
00:18:57
說須菩提
00:18:59
照你的心意
00:19:01
這個意就是他的心意
00:19:03
說照你的心意
00:19:07
你想怎麼樣
00:19:10
我 現在這個如來就是指我
00:19:13
釋迦佛祖自己說的
00:19:16
說我以前啊 在然燈佛的地方
00:19:24
於法我有得到嗎
00:19:30
不也
00:19:31
現在這字讀做否
00:19:33
否就是說有得到嗎
00:19:37
現在這個不
00:19:41
等於就是說 這個沒有的意思
00:19:49
他說世尊
00:19:52
你 現在 這個如來就是指你
00:19:55
這個如來是指我
00:19:58
說我以前在然燈佛的地方
00:20:02
於法有得到嗎
00:20:04
他說沒有
00:20:06
師父 你在然燈佛的地方
00:20:10
於法實在都沒有得到半樣
00:20:14
為什麼得不到半樣啊
00:20:17
我們看呂純陽祖師的說明
00:20:22
如來 釋迦自謂也
00:20:26
然燈乃釋迦授記之師
00:20:31
釋迦因然燈開導
00:20:34
而非別有任何法可得
00:20:38
法乃自性自度 自修自悟 自行自得也
00:20:45
釋迦欲破二乘之人
00:20:48
有執著之心
00:20:51
故有此問
00:20:53
須菩提深悟佛意
00:20:56
故以不也答之
00:20:59
今人授記一指
00:21:02
喜謂得法
00:21:04
可笑之至
00:21:06
入道授記
00:21:07
無修無證
00:21:09
何異凡夫
00:21:11
何能超凡入聖耶
00:21:15
授記一指
00:21:16
乃得法之徑
00:21:19
非有所得
00:21:21
故須菩提言
00:21:23
於法實無所得答之
00:21:27
現在呂純陽祖師這樣說
00:21:31
現在說這個如來
00:21:34
是釋迦佛祖 自己說我那個意思
00:21:39
若是然燈佛
00:21:42
就是釋迦佛祖 他的授記的師父
00:21:48
釋迦佛祖 因為然燈佛來開導他
00:21:54
不是說有什麼法得到
00:21:57
像說你來這裡聽道理
00:22:01
你有什麼可以得
00:22:04
你功果沒有圓滿 要得什麼東西
00:22:09
所以呢
00:22:11
他釋迦佛祖 因為然燈佛來開導他
00:22:14
不是說有什麼可得到
00:22:20
這個法是我們的自性
00:22:23
要自己度
00:22:24
要自己修
00:22:26
自己要開悟
00:22:28
自己要去行
00:22:30
自己才有辦法得到
00:22:34
釋迦佛祖為了要 破這個下乘 中乘的人
00:22:41
有這個執著的心
00:22:45
所以他才故意 有這個問題啊
00:22:50
來問須菩提給眾人聽
00:22:55
須菩提 深深了解佛祖的意思
00:23:01
所以才說沒有
00:23:03
不也
00:23:04
這句話來回答他
00:23:08
當今的人
00:23:11
去授記一指
00:23:15
現在一指之後 就很高興說我得到了
00:23:21
實在很好笑
00:23:25
我們入道來授記
00:23:28
你沒有修沒有證
00:23:31
和凡夫有什麼異樣
00:23:37
話若說起來入道授記 若比喻說我要來讀書
00:23:41
去學校註冊
00:23:43
這就是入道授記
00:23:46
修就是讀書
00:23:48
證就是領到畢業證書
00:23:52
你今天來學校
00:23:54
來註冊之後
00:23:55
你沒有讀書
00:23:58
沒有那張證書
00:23:59
沒有那個畢業證書
00:24:01
你和沒有讀書 有什麼不一樣
00:24:05
對不對
00:24:06
你難道可以說 我來學校註冊之後
00:24:10
畢業證書馬上給你
00:24:13
說我得到了
00:24:13
有可能嗎
00:24:17
那這樣你怎麼 會有辦法來超凡入聖啊
00:24:23
你授記一指
00:24:26
是今日要來得法的途徑
00:24:30
像是說我要得到畢業證書
00:24:33
你要先去註冊讀書呀
00:24:36
這個授記就好像我去註冊
00:24:38
你沒有註冊就無法讀書
00:24:40
無法讀書就無法領證書呀
00:24:44
所以你今天來一指
00:24:46
就好像來學校註冊
00:24:50
我們來修行就好像讀書
00:24:53
我們功果圓滿 就好像得到證書
00:24:57
我證入菩薩行
00:25:01
證了菩薩果
00:25:02
證了羅漢果
00:25:03
這樣才可以說你得到了
00:25:07
所以授記一指 是得法的途徑
00:25:10
不是有所得
00:25:13
所以須菩提 才會回答他一句說
00:25:15
於法實無所得這句話
00:25:20
另外我們就看 惠能六祖的解釋
00:25:25
然燈佛是釋迦授記之師
00:25:32
故問須菩提
00:25:35
我於師處
00:25:38
有法可得不
00:25:41
須菩提即謂
00:25:44
法因師開示
00:25:47
而實無所得
00:25:50
但悟自性本來清淨
00:25:54
本無塵勞
00:25:56
寂然常然
00:25:58
即自成佛
00:26:01
當知世尊在然燈佛所
00:26:05
於法實無所得
00:26:10
惠能六祖說
00:26:13
然燈佛是釋迦佛祖 授記的師父
00:26:25
所以他來問須菩提
00:26:29
說我當時在然燈佛的地方
00:26:36
有法得到了嗎
00:26:40
須菩提跟他說
00:26:44
法是師父幫我們開示
00:26:49
實在什麼都沒有得到
00:26:55
只有你若有辦法
00:26:56
悟出你的自性 本來就清淨的東西
00:27:02
本來就沒有這個煩惱
00:27:06
塵勞…
00:27:08
這之前就有跟你注解過了
00:27:11
塵勞就是煩惱
00:27:15
本來就沒有煩惱
00:27:19
可以說永久就靜靜的
00:27:25
你若有辦法來悟這個問題
00:27:30
自然你就會成佛了
00:27:35
你要知道 我在然燈佛的地方
00:27:45
照說起來 實在我什麼也沒有得到
00:27:51
所以我們現在就要知道說
00:27:54
正念和無念
00:27:59
你若真正一個人
00:28:01
你若說我有所得
00:28:03
這就已經屬於邪念了
00:28:08
你若說我無所得
00:28:10
這就是正念
00:28:15
所以一個人啊
00:28:17
你心要放得清淨
00:28:22
不能有絲毫的煩惱
00:28:27
煩惱就是阻礙我們的道
00:28:31
一個人的道不成就
00:28:34
就是煩惱
00:28:38
人曾問我說老師
00:28:42
要解除煩惱
00:28:46
有那個速修的辦法嗎
00:28:48
我說有啊
00:28:51
怕你做不到而已
00:28:53
若做得到 就只有兩句話而已
00:29:01
內 無苦
00:29:07
外 無恨
00:29:13
你內若無苦 外若無恨
00:29:17
一切煩惱都沒有了
00:29:21
怎樣叫做苦
00:29:22
沒有錢也苦啊
00:29:24
就煩惱啊
00:29:27
孩子不聽話也苦啊
00:29:32
煩惱就跑出來了
00:29:37
不信…
00:29:39
看人家樓房那麼大間
00:29:41
我住一間 不怎樣的房子也苦啊
00:29:45
煩惱就出來了
00:29:49
我生病就苦啊
00:29:54
苦 煩惱就出來了
00:29:58
所以呢
00:29:59
一個人要離這個苦
00:30:03
就像最近我這個眼睛
00:30:05
眼皮又一直下垂
00:30:08
在台北很多這些師兄弟說
00:30:10
老師啊
00:30:12
你的眼睛怎麼大小眼
00:30:15
我說很好啊 龍鳳眼啊
00:30:19
比較大的這隻是龍眼啊
00:30:22
比較小的這隻是鳳眼啊
00:30:26
人家說若要美 就要龍鳳眼 長統鼻
00:30:30
我就得到龍鳳眼
00:30:32
是有多壞
00:30:33
這樣煩惱就沒有了
00:30:40
像你現在我這樣一下子 就跑過去那間
00:30:44
做什麼?去尿尿
00:30:46
去一號
00:30:49
因為我現在膀胱無力
00:30:53
茶若多喝一些
00:30:54
就要一號多跑幾趟
00:30:59
有時說老師啊
00:31:01
茶湯多喝一些
00:31:03
現在若多喝一些
00:31:04
就是要跑了
00:31:07
但是若說啊老師 你這樣不會很難過嗎
00:31:10
我說不會呀
00:31:10
在運動 人家在爬山
00:31:13
人家早上在慢跑啊
00:31:16
我走來走去也是在運動啊
00:31:20
沒有煩惱啊
00:31:23
人家說老師啊 近來你瘦很多
00:31:26
苗條啊
00:31:28
人家在減肥喔
00:31:30
這個就要花錢
00:31:32
我這個減肥不用花錢
00:31:33
是有多壞
00:31:35
就沒有煩惱啊
00:31:38
像去年我當時福相的時候
00:31:44
醫生一直跟我說
00:31:45
啊 老先生你不能再肥了
00:31:48
你太肥身體不好啦
00:31:50
我說好啊
00:31:51
福相啊
00:31:54
人家恨不得吃胖一點
00:31:56
在吃營養品
00:31:58
我不用吃營養品 自然肥的不是很好嗎
00:32:01
煩惱就沒有了
00:32:05
所以一個人啊
00:32:06
最要緊的 是要解除這個煩惱
00:32:11
有的說可是又沒有錢啊
00:32:12
怎麼會沒有煩惱
00:32:14
煩惱錢就會 從天上掉下來嗎
00:32:18
計畫比較要緊啊
00:32:20
煩惱無有用
00:32:23
好比像當時我太太過往
00:32:26
他說老師啊 你太太死了你會煩惱
00:32:30
說不會我不會煩惱
00:32:32
不過很捨不得啦
00:32:33
我太太和我感情很好
00:32:35
我的道他也幫助我很多
00:32:38
突然間這樣不在 感覺很捨不得
00:32:42
若煩惱有用我就拚命煩惱
00:32:46
煩惱沒有用
00:32:48
一個人沒有煩惱
00:32:51
才有辦法證道
00:32:55
煩惱若出來來說
00:32:57
手腳發軟
00:32:59
頭暈暈 腦鈍鈍
00:33:01
晚上不能睡
00:33:03
飯吃不下
00:33:04
毛病都跑出來
00:33:06
就阻礙道了
00:33:11
外要無恨
00:33:14
我們人最厲害 這個恨最會讓我們生病
00:33:18
啊 恨我的命這麼壞
00:33:22
恨我怎麼這麼不會賺錢
00:33:26
恨那個人怎麼這麼可惡
00:33:29
都這個恨心跑出來
00:33:32
所以一個人恨心若跑出來
00:33:34
貪欲就出來了
00:33:36
若貪來說
00:33:39
萬病就都到了
00:33:42
我們無論什麼 犯法的事情都從貪來
00:33:47
你若沒有這個恨心 你就不貪了
00:33:50
人家別人那麼會賺錢
00:33:53
恨我怎麼這麼差勁
00:33:54
不然去貪污
00:33:56
不然去搶人家
00:33:58
不然來去作怪
00:34:00
那個恨心一出來
00:34:02
貪欲的心就打滾
00:34:04
就做壞事情了
00:34:07
所以在外 你一定要斷這個恨
00:34:11
在內要斷這個苦
00:34:15
你假使若是將這個苦斷掉
00:34:18
外的恨將他斷掉
00:34:21
自然而然道就證了
00:34:26
你要做佛
00:34:28
要做仙
00:34:30
要做聖人
00:34:31
哪有什麼煩惱
00:34:34
哪有什麼說不可能
00:34:38
所以呢
00:34:39
我們現在慧海禪師說
00:34:42
正念者唯念菩提
00:34:47
只有你的心 若有向這個道心
00:34:53
我們不論什麼事情
00:34:57
不要去違背我們的良心
00:34:59
不要去傷害道義做事情
00:35:05
我們要走路
00:35:07
可以說光明正大
00:35:10
晚上走夜路
00:35:12
不怕說後面有人跟著
00:35:14
晚上在睡
00:35:16
不怕鬼來敲門
00:35:18
所以朱買臣才說
00:35:22
平生莫做虧心事
00:35:25
不怕半夜鬼敲門
00:35:28
平生我們若沒有 做虧心事的事情
00:35:31
半夜人在敲門 我心也不怕啊
00:35:36
所以呢
00:35:38
世間人啊
00:35:40
這個正念很重要
00:35:43
所以才說 念有念無就是邪念
00:35:49
沒有念這個有無就是正念
00:35:52
所以人家時常才說…
00:35:53
你再念也是 念那些有的沒有的
00:35:55
那有的沒有的 就是沒有用的事情
00:35:59
所以這課是很重要喔
00:36:03
所以你謹記在心
00:36:06
一定你心存正念
00:36:10
無煩無惱
00:36:13
無恨無苦
00:36:15
若這樣來說 你道就早日成功
00:36:20
不用怕說你不會成就
00:36:22
今晚說來到這裡
00:36:24
時間性的關係
00:36:26
暫且告一段落
00:36:30
在座同修 大家晚安
00:36:35
我們現在翻十七頁
00:36:43
後面第四行
00:36:47
不然我們現在開始
00:36:50
問云何行佛行
00:36:58
答不行一切行
00:37:02
即名佛行
00:37:04
亦名正行
00:37:06
亦名聖行
00:37:09
如前所說
00:37:12
不行有無憎愛等是也
00:37:17
大律卷五菩薩品云
00:37:23
一切聖人不行於眾生行
00:37:28
眾生不行如是聖行
00:37:33
對本文我們現在來看 呂純陽祖師一個解釋
00:37:41
一切行者
00:37:44
眾生行也
00:37:47
故大律卷五菩薩品云
00:37:52
一切聖人不行於眾生行
00:37:56
眾生不行如是聖行
00:38:00
佛行 正行 聖行
00:38:03
此三行
00:38:06
名異而義同也
00:38:09
則行六度者是
00:38:13
這裡面二個注解 最先做說明
00:38:17
注解第一
00:38:19
佛光大辭典這樣說
00:38:21
大乘莊嚴經論卷十二
00:38:25
以六波羅密為正行
00:38:30
即布施 持戒 忍辱 精進 禪定 般若正行
00:38:37
佛光大辭典說
00:38:40
大乘莊嚴經論 的十二卷裡面
00:38:44
說這個六波羅密
00:38:47
六波羅密就是六度
00:38:49
六度就是正行
00:38:52
就是布施 持戒 忍辱 精進 禪定 般若
00:38:57
般若就是智慧
00:38:59
這個正行
00:39:01
注解第二
00:39:03
佛學大辭典這樣說
00:39:05
聖行 聖者 正
00:39:08
菩薩戒定慧所修之行也
00:39:13
現在說聖行
00:39:14
聖就是正
00:39:17
所以聖行和正行一樣
00:39:20
就是菩薩修這個戒定慧 所修的行為
00:39:27
所以現在呂純陽祖師說
00:39:30
一切行就是指眾生行
00:39:35
所以大律卷第五 菩薩品裡面說
00:39:40
一切聖人 他不會行這個眾生行
00:39:45
眾生他也不會行 像這麼高深的聖行
00:39:51
這個佛行 正行 聖行這三行
00:39:55
這個名字雖然不一樣
00:39:58
但是意思一樣
00:40:00
就是行六度就是
00:40:04
所以我們現在 再看下文下去
00:40:11
問云何是正見
00:40:19
答見無所見 即名正見
00:40:25
現在一個人他就又問了
00:40:28
說什麼叫做正見
00:40:31
他說見無所見 即名正見
00:40:34
就是說視而不見
00:40:35
若以儒家說 看到當做沒看到
00:40:39
這就是正見
00:40:43
又再問
00:40:44
問云何名
00:40:47
見無所見
00:40:50
答見一切色時
00:40:51
不起染著
00:40:53
不染著者
00:40:54
不起愛憎心
00:40:57
即名見無所見也
00:41:00
若得見無所見時
00:41:02
即名佛眼
00:41:05
更無別眼
00:41:07
若見一切色時
00:41:09
起愛僧者
00:41:11
即名有所見
00:41:13
有所見者
00:41:14
即是眾生眼
00:41:17
更無別眼
00:41:18
作眾生眼
00:41:21
乃至諸根
00:41:22
亦復如是
00:41:26
現在這個人進一步又再問
00:41:31
他說見無所見
00:41:33
怎樣叫做見無所見
00:41:37
祖師就說了
00:41:39
看到一切的色相的時候
00:41:43
你不會起這個心的染著
00:41:48
不染著就是不會 起這個愛和恨這個心
00:41:56
就是叫做見無所見
00:41:59
假使你若有辦法 達到見無所見的時候
00:42:03
這個名字就是叫做佛眼
00:42:06
其他沒有別的眼睛
00:42:09
假使你若看到 一切色相的時候
00:42:12
你出生這個愛和僧的心
00:42:15
若這樣就是有所見
00:42:18
若有所見就是眾生的眼睛
00:42:23
並沒有別的眼睛 做這個眾生的眼睛
00:42:27
乃至諸根
00:42:29
諸根就是指這個耳朵 鼻子 嘴 身體種種
00:42:35
都一樣
00:42:36
同樣的意思推論下去說的
00:42:42
所以呢
00:42:43
我們在金剛經 才有句話這樣跟我們說
00:42:48
應如是生清淨心
00:42:52
不應住色生心
00:42:55
不應住聲香味觸法生心
00:43:00
應無所住而生其心
00:43:05
金剛經 莊嚴淨土分第十這樣說
00:43:09
說應該…
00:43:11
照著我前面跟你所說的
00:43:15
要生出這個清淨的心
00:43:19
你不應該 住這個色來生這個心
00:43:25
也不應該住這個 聲香味觸法來生這個心
00:43:32
應該要無所住來生這個心
00:43:38
住色就是說眼睛
00:43:41
就是剛才說這個見無所見
00:43:45
住聲來生心
00:43:49
等於就是住 這個耳朵聽到聲音
00:43:52
香就是從鼻子
00:43:54
味就是從嘴
00:43:56
觸就是從我們的身體
00:43:58
法就是指我們的心
00:44:00
所以現在才說 乃至諸根亦復如是
00:44:08
所有的根啊
00:44:12
以眼睛像是 做個代表性說給你聽
00:44:16
你若說這六項都來說啊
00:44:19
這個話就很長了
00:44:23
再接下去看下文下去
00:44:27
問既言以智為用者
00:44:31
云何為智
00:44:34
答知二性空
00:44:38
即是解脫
00:44:41
知二性不空
00:44:43
不得解脫
00:44:44
是名為智
00:44:46
亦名了邪正
00:44:50
亦名識體用
00:44:53
二性空
00:44:54
即是體
00:44:56
知二性空
00:44:59
即是解脫
00:45:00
更不生疑
00:45:02
即名為用
00:45:04
言二性空者
00:45:06
不生有無善惡愛憎
00:45:11
名二性空
00:45:14
現在這個人又問祖師
00:45:18
說你既然說 我們人的智慧為用
00:45:25
是怎樣說這個智慧為用
00:45:30
祖師就說了
00:45:32
說你今日知道這二性空
00:45:36
這樣你就會解脫
00:45:39
你若知道二性不空
00:45:43
像說你不了解這二性空
00:45:46
那這樣你就沒辦法解脫
00:45:49
這個名字就是叫做智
00:45:52
也可以說了解這個邪正
00:45:56
也能說知道這個體和用
00:46:01
二性空就是體
00:46:04
知道二性空就是解脫
00:46:09
你不要生這個疑心
00:46:11
這個名字就是叫做用
00:46:15
現在說二性空是什麼
00:46:18
二性空就是我們的心
00:46:22
不會去生這個有沒有
00:46:25
善惡 愛憎這個心
00:46:29
這個名字叫做二性空
00:46:31
好比是不會 去分辨這個有沒有
00:46:34
善惡 愛憎等
00:46:37
所以我們在六祖壇經裡面
00:46:39
才一句話這樣說
00:46:42
惠能云
00:46:45
汝既為法而來
00:46:50
可屏息諸緣
00:46:55
勿生一念
00:46:57
吾為汝說明
00:47:00
良久
00:47:01
惠能云
00:47:03
不思善 不思惡
00:47:06
正與麼時
00:47:08
那個是明上座本來面目
00:47:14
惠明言下大悟
00:47:17
這裡面有三個注解 最先做說明
00:47:22
注解第一
00:47:24
辭海這樣說
00:47:27
屏 音餅
00:47:30
除也 棄也
00:47:33
現在這字音讀做餅
00:47:38
就是除掉了 丟掉了那個意思
00:47:43
注解第二
00:47:44
佛光大辭典這樣說
00:47:47
無臘至九臘
00:47:51
稱為下座
00:47:53
十臘至十九臘
00:47:55
稱為中座
00:47:58
二十臘以上
00:47:59
稱為上座
00:48:03
這個臘是什麼
00:48:07
就是現在出家人
00:48:10
頭髮剃掉了去受戒
00:48:16
若一年叫做一臘
00:48:19
二年叫做二臘
00:48:21
三年就三臘
00:48:23
像說他的出家 的年齡就對了
00:48:31
他說出家之後到滿十年
00:48:42
九臘就是已經這個九臘滿
00:48:45
就等於第十年
00:48:48
無臘到這個九年滿
00:48:52
這個叫做下座
00:48:55
你十年到十九年滿
00:48:58
這個叫做中座
00:49:00
上二十年以上的 叫做上座
00:49:05
注解第三
00:49:07
佛光大辭典這樣說
00:49:09
本來面目
00:49:11
禪林用語
00:49:12
乃人人本具
00:49:15
不迷不悟之面目
00:49:19
佛光大辭典說 本來面目是什麼
00:49:24
就是我們禪宗 團體裡面所用的術語
00:49:31
每一個人都有具備
00:49:34
不迷不悟的面目
00:49:38
有人說不迷就有理了
00:49:39
怎麼說這個不悟
00:49:41
不悟就是無所住的心
00:49:44
無所得的心
00:49:47
一個人說我已經悟了
00:49:49
這樣你就不悟
00:49:51
所以不迷不悟的面目
00:49:54
這就是本來面目
00:49:56
本來面目 等於就是我們的佛性
00:49:59
或是說起來 說是如如不動之心
00:50:02
這樣說比較快
00:50:06
現在這一段
00:50:09
要從前面說起
00:50:12
當時五祖 將衣缽傳給六祖之後
00:50:20
就帶他渡江走了
00:50:25
他們那些師兄弟
00:50:27
早上天亮 看不到惠能在礱米間
00:50:31
就知道說衣缽被他拿走了
00:50:36
一些師兄弟都要搶衣缽
00:50:38
追呀
00:50:41
這個惠明 早先是做一個武官
00:50:46
他是一個武將
00:50:47
所以他的腳程也比較快
00:50:49
爬山也比較快
00:50:50
所以一直追呀
00:50:52
去追到這個惠能
00:50:54
惠能呢 就躲在一個石岩的地方
00:51:00
那個衣缽將它放在石頭上
00:51:03
打算說你要拿就讓你去拿
00:51:06
結果惠明呀
00:51:07
他那個衣缽拿不動
00:51:10
才知道說這個 不是說可以奪的東西
00:51:14
他才說我今日是為法來的
00:51:18
我不是要來 奪衣缽的這樣說
00:51:21
那當時惠能才出來
00:51:23
惠能出來說 你今日既是為法來
00:51:30
你將你所有攀緣的心啊
00:51:35
都要將他丟掉
00:51:38
你不能生出一個妄念
00:51:42
我今天呢 才傳這個法給你
00:51:46
才說明這個法
00:51:50
就這樣呢
00:51:52
惠能靜靜不說話
00:51:55
惠明也靜靜不說話
00:51:58
坐在那裡
00:52:00
經過一段時間
00:52:03
這個惠能就說
00:52:06
說不思善不思惡
00:52:09
在這個時候
00:52:12
這個就是明 明就是指惠明
00:52:17
說這個就是師兄
00:52:20
上座等於就是師兄
00:52:22
說今日這就是惠明師兄 你的如如不動的心
00:52:30
惠明聽到這句話 之後就開悟了
00:52:36
為什麼他會跟他說 不思善 不思惡
00:52:40
我們若說不想
00:52:43
這個做善不想就有理了
00:52:47
若說做惡不去想
00:52:49
我就拚命來做惡
00:52:50
我不想惡
00:52:52
不是這樣
00:52:54
這不思善 不思惡
00:52:57
我們真正如如不動的心啊
00:53:00
是對外講
00:53:03
不是對我們的內說
00:53:05
說我今天做善我也不想
00:53:08
做惡也不想
00:53:09
我來去搶人
00:53:13
我就不想我做惡
00:53:14
這樣不對
00:53:18
就是說
00:53:19
世間的人 你做善我也不管你
00:53:24
做惡的人我也不管你
00:53:28
我就說你做佛祖 說會去度人
00:53:32
不可能
00:53:33
佛祖不會度人
00:53:36
佛祖已經達到 不思善 不思惡的境界
00:53:40
你做善我也不會保佑你
00:53:42
這樣跟你說比較快
00:53:43
你做惡我也不會責備你啦
00:53:47
這樣就沒有慈悲了哩
00:53:49
不是沒有慈悲
00:53:52
佛若要發慈悲的心出來
00:53:55
就是動念
00:53:58
就要慈航倒駕 回這個菩薩心
00:54:04
本來我們觀世音菩薩
00:54:07
他是佛
00:54:09
叫做正法明如來佛
00:54:12
他為了慈悲動這個念
00:54:16
要來度化眾生
00:54:19
所以呢
00:54:20
他就應化這個菩薩身心出來
00:54:23
才叫做觀世音菩薩
00:54:26
所以我們這個菩薩 還有微細的煩惱
00:54:29
他的煩惱不是為了自己
00:54:32
就是煩惱眾生
00:54:35
所以你真正要達到 我們如如不動的心
00:54:39
就是不思善 不思惡
00:54:43
所以一個人啊
00:54:47
你若要達到 要知道我們的本性
00:54:52
真正我們的本性 是沒有作用的東西
00:54:57
所以我們說見性
00:55:00
說明心
00:55:03
他沒有說見心
00:55:07
也沒有說明性
00:55:10
這個性是看出來而已
00:55:13
但是根本你就沒辦法 達到那個境界呀
00:55:17
除非你這個人 涅槃死之後皈佛
00:55:21
你才有資格 說這個本性顯露出來
00:55:27
但是這個性 是讓你看出來而已
00:55:29
知道說喔 這個本性是如如不動
00:55:32
知道這樣而已
00:55:34
所以呢我們若菩薩的人
00:55:36
行菩薩道
00:55:38
所以才說佛行 和菩薩行是一樣
00:55:42
我們說要行菩薩行
00:55:44
和行佛行一樣
00:55:46
因為是一個靜一個動
00:55:48
我們若達到如如不動
00:55:51
達到這個佛的境界
00:55:53
你要轉入 這個菩薩心是很快
00:55:56
馬上轉
00:55:59
才說我們菩薩 有分三種的原因在這裡
00:56:04
果地菩薩
00:56:05
因地菩薩
00:56:06
願地菩薩
00:56:08
所以金剛經在說
00:56:11
若菩薩有我相 人相 眾生相 壽者相即非菩薩
00:56:16
有的看到這個經 就感到矛盾
00:56:19
菩薩已經就離相了
00:56:22
他怎麼說菩薩 若有這個我相
00:56:24
人相 眾生相 壽者相不是菩薩
00:56:28
這個菩薩 前面那個說的菩薩
00:56:31
和後面說的菩薩不同
00:56:35
前面說若菩薩
00:56:36
就是說…
00:56:37
假使你是修菩薩行的人
00:56:40
就是說這個願地菩薩
00:56:42
說你假使若修菩薩行的人
00:56:45
你若有我相 人相 眾生相 壽者相
00:56:48
你就沒有資格 達到這個菩薩的果位
00:56:52
這個就是說因地菩薩
00:56:55
若果地菩薩就已經成佛了
00:56:58
他的心 已經達到如如不動了
00:57:02
可以不思善 不思惡
00:57:04
為了要度化眾生心念一轉
00:57:07
就轉入菩薩心下去了
00:57:09
所以這個果地菩薩啊
00:57:11
隨時這個心會轉
00:57:13
像這個電燈
00:57:14
開就亮關就暗
00:57:16
可以隨時轉入
00:57:19
你現在就要了解這個問題
00:57:22
所以呢
00:57:23
他說惠能啊
00:57:28
已經跟他說
00:57:30
說你假使若達到 不思善 不思惡
00:57:33
在這個時候
00:57:35
這就是惠明師兄 你本來面目
00:57:40
惠明聽到這句話而已 就大開悟了
00:57:44
有的也感覺很奇怪哩
00:57:47
惠明在五祖的身邊 聽幾十年的道理
00:57:54
不開悟
00:57:57
光是讓惠能 說一句話就開悟
00:58:00
什麼原因
00:58:03
所以為什麼 老師跟你強調說
00:58:06
道理多聽一點
00:58:08
這個道理就是在這裡
00:58:12
你想歷代這些聖人
00:58:16
像孔子
00:58:19
他七十二弟子
00:58:22
三千弟子七十二賢
00:58:25
十二哲二個聖人
00:58:29
這十二哲啊
00:58:31
可以說孔子走到哪跟到哪
00:58:34
走到哪跟到哪
00:58:35
他就是話聽很多
00:58:38
看孔子的行為看很多
00:58:41
所以他就了解道理了
00:58:45
像釋迦佛祖 身邊的十大弟子
00:58:48
也是釋迦走到哪他跟到哪
00:58:51
結果呢
00:58:52
他就得到這十大弟子 都證這個果位
00:58:59
所以道理聽多的原理
00:59:03
就是很多道理 不是說每句話都你合用啦
00:59:09
不是每句都合用
00:59:12
很多問題有的不合環境
00:59:16
不合他的…像是說理念
00:59:20
所以呢心結 怎麼解也解不開
00:59:26
我就以前曾有個人去我家
00:59:30
和我說話說好幾個小時
00:59:33
說到在我那吃午飯 後那下午還在講
00:59:36
說到要回去之前 我說一句話
00:59:40
他說哎喲 老師啊 我等你這句話啦
00:59:45
你以前 說那些話我都不喜歡
00:59:49
我聽到你這句話才開悟
00:59:51
才了解說啊 我應當要怎麼做
00:59:56
所以東西很多就是在這咧
01:00:00
譬如說你要安貧樂道
01:00:02
你若有錢人就不適合啦
01:00:05
對不對
01:00:06
叫你多做布施
01:00:08
窮苦人也不適合
01:00:09
這樣說比較快
01:00:13
所以若說叫你孝順
01:00:15
若這些 沒有父母的人也不適合
01:00:18
對不對
01:00:20
說叫你脾氣好點
01:00:22
平常好脾氣的人 他也不適合
01:00:24
這樣跟你說比較快
01:00:26
所以有很多道理 都不合我們用
01:00:30
所以這個惠明 在他們師父的地方啊
01:00:34
聽很多很多的道理
01:00:36
說這個本性的問題
01:00:38
他怎樣都悟不出來啊
01:00:42
他這回是要來奪衣缽
01:00:46
要來奪衣缽 就有這個善惡的心
01:00:52
所以說不思善 不思惡
01:00:54
即明上座本來面目說
01:00:56
喔 就是這樣啦
01:01:01
所以道理要開悟 是一個問題
01:01:03
像馬祖道一 有次跟他們徒弟說
01:01:09
是心是佛
01:01:12
你的心就是佛
01:01:14
另外一次 跟他的徒弟怎麼說
01:01:17
說非心非佛
01:01:18
你的心不是佛
01:01:21
這顛倒的話啊
01:01:23
不過適合環境的人
01:01:26
他就悟到了
01:01:29
譬如一個人
01:01:30
吃飽只有跪喔 拜喔 唸佛喔 唸經喔
01:01:34
只有不要修養
01:01:36
他聽到是心是佛而已 就開悟了
01:01:39
說啊 我們的心就是佛啊
01:01:41
怎麼要這樣跪拜
01:01:43
拜到要暈倒了
01:01:45
若非心非佛是顛倒
01:01:48
一個人驕傲
01:01:52
說難聽點
01:01:53
佛在我的心咧
01:01:55
走到佛祖面前 看到也不拜他
01:01:59
那變驕傲心啊
01:02:01
像是驕慢的心跑出來
01:02:04
他說你的心沒有佛
01:02:08
驕慢心怎麼會有什麼佛
01:02:11
啊 對喲 雖然那個是木頭娃娃
01:02:14
不過起碼呢
01:02:16
就是指色談空
01:02:18
就是要讓 我們學法要來學的
01:02:21
所以我們今天 對這個佛祖很無禮
01:02:24
他就開悟了
01:02:26
所以有時道理聽多
01:02:29
才會去解開我們的心結
01:02:32
所以呢 這段啊就是在說這個…
01:02:38
要來解釋這二性空的原理
01:02:45
就是在這裡
01:02:47
二性空就是 你不會生這個有無的心
01:02:51
不能生這個善惡的心
01:02:54
不能有這個愛憎的心
01:02:56
這是只有拿幾項做參考
01:02:59
其他還有很多
01:03:01
像惠能六祖 當時他要涅槃之前
01:03:06
跟他的學生說一句話
01:03:10
說你要知道三十六對法
01:03:14
你從這個三十六對法
01:03:17
應用自在
01:03:18
萬法就都知道
01:03:21
怎樣叫三十六對法
01:03:23
那裡面在說…
01:03:24
譬如說我們說天就知地
01:03:28
說高就知低
01:03:29
說前就知後
01:03:32
說左就知右
01:03:33
說黑就知白
01:03:36
說陽就知陰
01:03:38
這個就是相對的道理
01:03:40
像這善和惡也相對呀
01:03:42
善惡也相對呀
01:03:44
愛僧也相對呀
01:03:46
所以對這個 相對法你若知道
01:03:49
道理就是從這些相對法
01:03:53
下去應用
01:03:55
所以我們道德經 才會坦白跟我們說一句說
01:03:58
一陰一陽之謂道
01:04:02
有一陰一陽才是道
01:04:05
沒有陰陽就沒有道了
01:04:09
你想想
01:04:10
我們人若沒有 男人的陽和女人的陰
01:04:14
你要怎麼樣傳子孫
01:04:17
像現在有什麼那些同性戀
01:04:20
什麼叫同志的
01:04:21
男人娶男人
01:04:23
男人夫男人妻
01:04:25
女的同性戀
01:04:28
女人夫女人妻
01:04:30
全陽和全陰
01:04:33
要怎麼樣傳子孫
01:04:34
不可能的事情啊
01:04:36
要絕種啊
01:04:37
對不對
01:04:39
你像說這個花
01:04:41
就要一朵公花 一朵母花才會結籽
01:04:44
你若全公花也沒有用
01:04:46
全母花也沒有用
01:04:48
對不對
01:04:50
像這個電 就一條陽線一條陰線
01:04:53
電燈才會亮
01:04:55
你光是一條陽線
01:04:58
看會亮嗎
01:04:59
光是一條陰線
01:05:00
看你會亮嗎
01:05:01
不可能
01:05:04
像那個冷氣也一樣
01:05:05
一定要有陰陽線在
01:05:08
冷氣才轉得動
01:05:10
所以才說 一陰一陽之謂為道
01:05:13
這是相對
01:05:14
像說這個善是陽
01:05:17
惡是陰
01:05:18
愛是陽
01:05:19
憎是陰
01:05:20
有是陽
01:05:21
無是陰
01:05:22
這也都是陰陽啊
01:05:25
所以你就要來了解這二性
01:05:27
就是指這個陰陽二氣
01:05:30
萬物才會成長
01:05:33
現在我們 再接下來看下文
01:05:39
問此門從何而入
01:05:47
答從檀波羅蜜入
01:05:53
現在這個人就又問
01:05:56
說你今天啊
01:05:59
要來學這個頓悟的門
01:06:04
要從哪個門進來
01:06:07
祖師跟他說
01:06:09
檀 檀就是布施
01:06:12
說你要從布施達彼岸 這個門進來
01:06:19
這個人就又說
01:06:21
佛說六波羅蜜
01:06:23
是菩薩行
01:06:25
何故獨說檀波羅蜜
01:06:28
云何具足而得入也
01:06:31
答迷人不解
01:06:35
五度皆因檀度生
01:06:40
但修檀度
01:06:42
即六度悉皆具足
01:06:48
現在一個人就又問了
01:06:52
說我們佛祖 在說這六波羅蜜
01:06:55
在說這個六度
01:06:57
就是菩薩要行的路
01:07:01
是怎麼你祖師今天 只有說這個布施波羅蜜
01:07:08
就有辦法入這個頓悟門
01:07:13
祖師就說
01:07:15
說若迷惘的不了解
01:07:19
五度
01:07:22
你這個持戒 忍辱 精進 禪定 智慧
01:07:32
都在檀度 這個布施所生出來的
01:07:41
所以你若今天 若修這個布施達彼岸
01:07:44
這樣六度就全部都具足了
01:07:48
若這樣說你也覺得說怎樣
01:07:50
這樣只要做布施就好了
01:07:52
其他不用做
01:07:54
不是這樣
01:07:55
我們現在看 修真錄這個解釋
01:07:58
有人亦疑問
01:08:02
為什麼修檀度
01:08:05
即六度悉皆具足呢
01:08:10
檀 布施也
01:08:12
度者 達彼岸之義
01:08:16
欲達彼岸
01:08:17
非惟一般布施所能到
01:08:21
此云布施
01:08:23
則金剛經所謂無住布施
01:08:29
人能無住布施
01:08:32
則無三毒之心
01:08:34
無貪欲之心則能持戒
01:08:39
無瞋恚之心則能忍辱
01:08:44
無痴惑之心則能精進
01:08:48
三毒除盡
01:08:50
定慧則齊全
01:08:54
故頓悟入道要門論云
01:08:56
但修檀度
01:08:59
即六度悉皆具足也
01:09:03
這裡面有二個注解 最先做說明
01:09:07
注解第一
01:09:09
這個無住布施
01:09:11
因為文比較長
01:09:13
為了黑板的限度
01:09:16
再另做專文說明
01:09:19
注解第二
01:09:20
佛學大辭典這樣說
01:09:22
三毒
01:09:23
一 貪毒
01:09:25
二 瞋毒
01:09:26
三 痴毒
01:09:29
佛學大辭典說三毒是什麼
01:09:32
就是貪毒 瞋毒 痴毒
01:09:36
貪瞋痴就是三毒
01:09:39
現在來看修真錄這個解釋
01:09:45
有人有會生出這個疑問
01:09:51
為什麼 頓悟入道要門論說修檀度
01:09:59
這樣六度就都具足
01:10:04
檀 中國話叫做布施
01:10:10
度就要到佛祖那岸的意思
01:10:15
今天你要達到佛祖那岸
01:10:19
不是只有一般的布施 有辦法能到的
01:10:25
現在所說的布施
01:10:27
等於就是 金剛經所說的無住布施
01:10:33
一個人 你若有辦法無住布施
01:10:37
那這樣你就沒有三毒的心
01:10:41
沒有貪欲的心
01:10:43
你就有辦法持戒
01:10:46
一個人你要守戒律
01:10:49
有貪欲絕 對沒有辦法守戒律
01:10:53
沒有瞋恚的心 你才有辦法忍辱
01:10:57
一個人壞脾氣 你要怎麼樣忍辱
01:11:00
一定要沒有瞋恚的心 才有辦法忍辱
01:11:04
你沒有痴惑的心才會精進
01:11:07
現在說的道理 不知道真還假
01:11:09
你永遠也不能進
01:11:11
你就相信 道理的人才能精進
01:11:14
沒有那個痴惑呀
01:11:17
那麼貪瞋痴三毒三項 若都將它除掉
01:11:23
智慧就開
01:11:24
人就有定力
01:11:26
定慧才會齊全
01:11:29
所以頓悟入道要門論 才會跟我們說
01:11:32
你只有來修這個布施
01:11:35
若這樣呢
01:11:36
六度就都全部具足了
01:11:38
這句話在這兒
01:11:41
我們今晚說來到這裡 時間的限制
01:11:44
我們就暫且告一段落
01:11:47
下文注解第一
01:11:50
這個無住布施
01:11:53
等下期再來分解
01:11:57
在座同修 大家晚安
01:12:03
我們現在翻十八頁
01:12:10
最後第二行
01:12:14
不然我們現在開始
01:12:16
問佛說六波羅蜜
01:12:21
是菩薩行
01:12:24
何故獨說檀波羅蜜
01:12:27
云何具足而得入也
01:12:34
答迷人不解
01:12:38
五度皆因檀度生
01:12:43
但修檀度
01:12:45
即六度悉皆具足
01:12:51
有一個人來問祖師
01:12:55
說佛祖說
01:12:57
說這個六波羅蜜
01:13:01
六波羅蜜就是六度
01:13:03
這六度就是我們菩薩行
01:13:07
為什麼現在 只有說這個布施
01:13:11
檀波羅蜜就是布施
01:13:14
只有說這個布施
01:13:16
就有辦法修成正果
01:13:21
到底這是什麼原因
01:13:23
祖師就說
01:13:25
說若迷人不了解
01:13:28
五度
01:13:29
五度就是指持戒 忍辱 精進 禪定 智慧
01:13:36
都是在布施來所生的
01:13:41
所以你若 只有來修這個檀波羅蜜
01:13:45
就是只有修這個檀度
01:13:47
等於就是修這個布施
01:13:50
這樣六度就具足
01:13:53
對這個問題
01:13:55
我們上期 有引這個修真錄的說明
01:14:01
但是這個修真錄裡面 有兩個注解
01:14:05
一個無住布施和一個三毒
01:14:10
所以我們 對這個三毒有注解完了
01:14:14
但是對這個無住布施
01:14:17
我們並還沒有注解
01:14:19
我們現在來看
01:14:21
金剛經妙行無住分 第四裡面一句話
01:14:27
菩薩於法
01:14:31
應無所住行於布施
01:14:35
所謂不住色布施
01:14:39
不住聲香味觸法布施
01:14:46
須菩提 菩薩應如是布施
01:14:50
不住於相
01:14:54
金剛經妙行無住分 第四品裡面這樣說
01:15:01
說你修菩薩行的人
01:15:05
對一切的事情
01:15:08
應該要無所住 來行這個布施
01:15:15
所說的不要去住色布施
01:15:19
也不要住在這個 聲香味觸法來布施
01:15:26
他說須菩提
01:15:29
修菩薩行的人
01:15:32
應該照我說這個布施
01:15:37
就是不要住在這個相
01:15:39
不要固執
01:15:42
但是這樣恐怕你 內容不太能了解
01:15:47
我們詳細來看 呂純陽祖師的解釋
01:15:54
呂純陽祖師這樣說
01:15:57
何謂無所住行於布施
01:16:02
何謂不住 色聲香味觸法布施
01:16:10
布施不為人見者
01:16:12
名不住色布施
01:16:16
布施不為人聞者
01:16:19
名不住聲布施
01:16:23
布施不為人揚者
01:16:25
名不住香布施
01:16:29
布施不為人報者
01:16:31
名不住味布施
01:16:35
布施不為利己者
01:16:37
名不住觸布施
01:16:40
布施不為天福者
01:16:43
名不住法布施
01:16:46
如是布施
01:16:49
如不執而行者
01:16:52
名無所住行於布施
01:16:56
對本文
01:16:57
我們就詳細來做個說明
01:17:03
他說怎麼樣 叫做無所住行於布施
01:17:12
什麼樣叫做 不住色聲香味觸法布施
01:17:22
現在呂純陽祖師說
01:17:23
金剛經說 要無所住行於布施
01:17:26
不能住色聲香味觸法布施
01:17:30
到底是什麼?
01:17:32
現在就一項一項
01:17:35
要詳細跟你說明
01:17:40
說一個人布施若不為
01:17:43
這兩字不為你就要注意
01:17:45
不為就是像說不要故意
01:17:50
布施不要故意讓人看到
01:17:53
這個名叫做不住色布施
01:17:56
你若解釋不對就糟了
01:17:58
觸釋不對說 布施都不讓人看到
01:18:02
布施若說都不讓人 看到不就偷做的了
01:18:05
不是這樣
01:18:07
不管你有人看 沒人看我都要做啊
01:18:12
但是沒人看 你故意要做給人看
01:18:17
有人看你才要做 沒人看你不做
01:18:20
這樣不行的
01:18:22
做善事呢
01:18:23
隨時隨地做
01:18:26
管你有看到 沒看到我就是要做
01:18:29
這才說不為人見者
01:18:32
這個就是叫做 不住色的布施
01:18:36
布施不為人聞者
01:18:39
布施不故意讓人知道
01:18:43
這個名叫做不住聲布施
01:18:47
人知道不知道都不要緊
01:18:50
你不要故意去炫耀
01:18:52
喔 誰也是我救的咧
01:18:54
喔 我拿多少錢 去布施給誰咧
01:18:58
喔 我這回善事做多少
01:19:01
這就是故意讓人知道
01:19:04
人知道也好
01:19:06
人不知道也好
01:19:08
人常說某人啊你真誠心啊
01:19:10
聽說你現在善事做很多
01:19:12
說沒有啦
01:19:13
這是盡我的義務
01:19:15
我們就沒有必要 故意讓人知道
01:19:18
所以布施 你若沒有故意讓人知道
01:19:22
這個名就是不住聲布施
01:19:27
布施沒有要讓人表揚
01:19:31
不故意要讓人表揚
01:19:33
這個名叫做不住香布施
01:19:38
所以你也要注意
01:19:41
不是說布施做善事 都不讓人表揚
01:19:44
不是這樣
01:19:45
不為就是不故意
01:19:48
譬如說你今天善事做很多
01:19:52
政府要表揚你好人好事
01:19:55
不要緊啊
01:19:56
無心引有心的人
01:20:00
你讓人表揚也不要緊啊
01:20:03
假使說你善事做很多
01:20:06
人家要稱讚你
01:20:08
要弄個獎狀給你
01:20:11
或是要拿個匾給你
01:20:13
這也不要緊啊
01:20:14
不是說不要的
01:20:15
不能有意
01:20:17
怎麼樣
01:20:18
喂 我這回 要拿多少錢出來
01:20:21
你就表揚我喲
01:20:24
我現在拿多少錢出來
01:20:26
你今年就要給我好人好事 要稱讚我喔
01:20:31
或是說喂 我現在做善事
01:20:34
你就拿個匾來給我
01:20:36
這樣就是故意
01:20:38
所以做善事啊
01:20:40
沒有故意要讓人表揚
01:20:43
這就是不住香布施
01:20:47
布施不為人報者
01:20:49
名不住味布施
01:20:53
布施不能想讓人報答
01:20:57
你若假使若想讓人報答
01:20:59
你就不要做善事
01:21:02
你不能說 啊你現在這麼歹命
01:21:04
我幫助你
01:21:05
你以後你若賺錢 你就報答我
01:21:08
若這樣就沒用了
01:21:09
這樣就不是無住的布施了
01:21:13
管你要報答不要報答
01:21:15
我現在善事
01:21:16
錢拿出去 我就沒有想說要回報
01:21:20
假使有的人去救人
01:21:23
現在那個人發達
01:21:25
沒有報答你
01:21:26
你這無情狗
01:21:28
我以前幫助你 你現在也沒有報答我
01:21:30
這樣就沒用了
01:21:33
無住的布施就是說
01:21:35
我做善事
01:21:37
你要報答我也好
01:21:38
不報答我也好
01:21:41
我拿出去就是當做說
01:21:44
這個錢拿出去 我就沒有想要回報
01:21:47
這才說叫做
01:21:49
布施不為人報者
01:21:52
不住味布施
01:21:55
報施不為利己者
01:21:57
名不住觸布施
01:21:59
布施不能為了利益自己
01:22:03
有人說難道真的 有人布施為了利益自己
01:22:05
很多喔 當今的社會
01:22:09
現在說個要做善事
01:22:11
一直跟人募錢
01:22:12
募一百萬做不到五十萬
01:22:17
現在近來報紙 時常在刊這種事情
01:22:22
所以才有人曾…
01:22:24
這以前我也曾引一次過了
01:22:27
但是雖然 這個過去曾說過的話
01:22:31
再提醒
01:22:33
你們才知道說什麼叫善
01:22:34
什麼叫不善
01:22:36
不是說這句話說出去
01:22:38
說一次以後就不要說了 不是這樣
01:22:42
你像金剛經
01:22:44
釋迦佛祖 光是說無住的布施呀
01:22:47
不住你金剛經 若有你拿來翻
01:22:50
頭至尾剛好說十二次
01:22:52
同一部經
01:22:54
頭尾說十二次
01:22:57
所以呢
01:22:58
這個話有時恐怕你忘記了
01:23:01
再提醒
01:23:02
你才知道說什麼是善
01:23:04
什麼是不善
01:23:08
有人曾問我
01:23:11
說某一個團體
01:23:14
會員很多
01:23:17
善事做很多
01:23:19
台灣做不夠 連外國也做來湊了
01:23:24
你看這個人有功德嗎
01:23:27
我說我不知道
01:23:29
真的我跟他搖手 說我不知道
01:23:32
老師你怎麼說你不知道
01:23:33
我說是
01:23:35
因為我不知道 做的人的心態
01:23:41
老師也不是聖人
01:23:43
也不是佛祖
01:23:44
也不是仙
01:23:46
我也沒有那個他心通
01:23:49
我不了解 那個人做善的用意
01:23:53
所以我就不知道他的心
01:23:55
我要怎樣跟你說 有功德沒有功德
01:23:59
對不對
01:24:01
假使我若跟你說有功德
01:24:04
萬一這個人 若是沒有心在做善事
01:24:09
這樣呢我就變成 隨便讚稱人家了
01:24:15
假使我若跟你說 他那沒有功德
01:24:18
變成什麼
01:24:19
萬一若真正做功德
01:24:21
我就變毀謗了
01:24:23
就變造妄言了
01:24:25
所以我就 不知道人的心態啊
01:24:28
我絕對不敢批評說 他有功德沒有功德
01:24:31
我不敢說
01:24:34
不過我可以 跟你說一件事情是什麼
01:24:39
說什麼是有功德 什麼是沒有功德
01:24:42
比這句話就好
01:24:46
譬如這個人做善事
01:24:49
跟人拿十萬來
01:24:53
我這十萬都拿去做善事
01:24:57
若這樣功德無量
01:25:00
這是一個大菩薩行
01:25:03
他死之後一定成菩薩道
01:25:07
我敢說這樣
01:25:11
假使說收人家這些錢來
01:25:15
我就要吃飯啊
01:25:18
要車錢啊
01:25:19
要零用啊
01:25:21
我將跟人拿來的那些錢
01:25:24
拿來吃個飯
01:25:26
坐個車
01:25:28
做個零用
01:25:30
剩下的拿去做善事
01:25:33
若這樣還有功德
01:25:35
這也有功德
01:25:36
怎樣
01:25:37
他根本他沒有賺錢啊
01:25:39
是只有做個車馬費 吃個飯而己
01:25:45
但是這個功德 是沒有辦法達菩薩行
01:25:49
將來他有人天福報啦
01:25:51
這樣跟你說比較快
01:25:55
假使說這些錢收來
01:25:58
我工作一個月 也要三萬五萬咧
01:26:02
對不對
01:26:03
我完全像扣月薪起來
01:26:07
像吃月薪這樣
01:26:09
做這個慈善事業
01:26:10
我一個月 給他領三萬領五萬
01:26:13
若有剩的
01:26:14
有剩的再來做善事
01:26:17
若這樣是普通人
01:26:20
他沒有功德
01:26:22
但是他有沒有罪呀
01:26:24
怎麼會有罪
01:26:25
你工作也要錢啊
01:26:27
對不對
01:26:28
我做善事是拿人的錢
01:26:31
替人做善事
01:26:32
不過我就要養妻兒
01:26:34
要做零用呀
01:26:36
我就該當要用的
01:26:41
像我一個月 月薪要三萬我就拿三萬
01:26:44
要五萬我就拿五萬
01:26:46
剩下的再做善事
01:26:48
這是一般普通的人
01:26:50
若這樣有一點兒福德
01:26:53
沒有功德啦
01:26:54
但是有一點兒福德
01:26:57
這樣說比較快
01:26:58
因為你有做善
01:26:59
善有善報一定的呀
01:27:01
有一點福德
01:27:04
假使說我這些錢收來
01:27:08
二一添作五
01:27:11
我若收十萬 我拿五萬起來
01:27:16
五萬來做善事
01:27:18
收一百萬我拿五十萬來
01:27:20
我五十萬來做善事
01:27:23
若這樣來講就有過失了
01:27:26
這個人就過失了
01:27:28
這個人呢
01:27:30
以後不會下地獄啦
01:27:33
他善事就有在做
01:27:35
會去做貧苦人家
01:27:37
要來還這些債
01:27:39
或是去做禽獸 來還這些債
01:27:43
因為你跟人家 吃那些慈善的錢
01:27:47
假使若說跟人收一百萬 做不到十萬元
01:27:51
我意思意思
01:27:53
我就收來的錢 拿一點出去做善事
01:27:56
做個表面
01:27:58
那麼這個人一定下地獄
01:28:00
這樣跟你說比較快
01:28:02
所以說有功德 沒有功德我不知道啦
01:28:04
我不過我可以跟你說
01:28:06
你看他看這個人 做善事是怎麼做的
01:28:10
善是善啦
01:28:11
看怎麼做
01:28:13
所以才說布施不能利己
01:28:17
不能利益自己
01:28:19
你若不要為了利益自己
01:28:22
這個名叫做不住觸布施
01:28:28
布施不為天福者
01:28:29
名不住法布施
01:28:31
什麼不為天福
01:28:34
做善事有回向
01:28:37
望上天跟我保佑
01:28:40
現在若做善事 上天若沒保佑他
01:28:43
怨嘆
01:28:45
我就曾遇到一個人說
01:28:48
喂 老師啊 人怨嘆不壞哩
01:28:51
我說你怎麼說怨嘆不壞
01:28:53
啊 我這樣 從年輕做善事做到老
01:28:57
天公伯也沒有保佑我
01:29:00
家裡面糾纏不清啦
01:29:03
也沒有什麼賺錢啦
01:29:05
我有一天就怨嘆
01:29:08
說啊 老天爺呀
01:29:10
你也開開眼
01:29:12
我這樣年輕做善事做到老
01:29:14
你也都沒有保佑我
01:29:16
說了之後 我近來生意較好咧
01:29:19
也比較有賺錢咧
01:29:20
我說你破功了啦
01:29:22
你怎麼說我破功
01:29:24
我說是呀
01:29:25
因為你過去所做的
01:29:27
你已經積在七聖財
01:29:29
將來你了脫生死
01:29:32
起碼不然 你也有天福報的一份
01:29:35
但是你怨嘆上天說
01:29:37
好啊 你拿錢來存
01:29:38
現在就要領
01:29:39
要領就給你啊
01:29:41
就把本金利息都拿給你
01:29:44
銀行簿子裡就沒錢了
01:29:46
天國銀行你都沒錢了
01:29:49
那這樣你後世很難過了
01:29:51
我這樣跟他說
01:29:53
這就是什麼
01:29:54
要望福報
01:29:55
望這個天來保佑
01:29:59
所以做善事 管你天公伯有保佑沒保佑
01:30:02
我既要做善事了
01:30:03
管你有保佑沒有保佑
01:30:06
所以做布施 若沒有為了天福
01:30:09
這個名就是不住法布施
01:30:12
若像這種的布施
01:30:14
你若不固執來做
01:30:17
有的做善事很固執喔
01:30:19
過去我們道德會 就有一個太太
01:30:23
不要說名字啦
01:30:25
不然這個電視 播出去就馬上知道啊
01:30:28
最後我們現任道德會 理事長陳清雲先生跟我說
01:30:36
說啊 這個說不聽咧
01:30:38
說不聽不得已 我才分析理由給他聽
01:30:41
拆理由給他聽後
01:30:42
說好啦不然 我現在聽老師你的話
01:30:46
固執什麼
01:30:46
固執說要施棺
01:30:50
施棺就是 像說要布施棺材啦
01:30:54
錢拿出來
01:30:56
就跟陳先生說
01:30:57
陳先生我捐獻這具棺材
01:31:01
若有你就先幫我拿出去
01:31:04
他說那你希望人家快點死
01:31:06
不然怎麼說 這具棺材快點拿出去
01:31:11
布施棺材不是壞
01:31:13
人說舖橋造路 喜捨棺木
01:31:16
不是說壞
01:31:18
不過以前和現在不同
01:31:21
現在若說 要讓人布施棺材的
01:31:23
很少了
01:31:25
我不騙你
01:31:27
過去道德會多可憐呢
01:31:31
拿十多具的棺材
01:31:34
拿去做橋板
01:31:36
去墳墓有小條溝
01:31:41
拿去做那個橋板
01:31:44
棺材怎麼拿去做橋板
01:31:49
棺材就上面一塊 可以做橋板咧
01:31:52
旁邊那兩塊比較厚 也可以做橋板
01:31:56
怎麼不布施棺材 出去要做橋板
01:32:00
那當時道德會有讓人施棺
01:32:04
人若棺材拿來 我們要放在哪
01:32:07
沒有地方放啊
01:32:09
就羅東有一間帝爺廟
01:32:12
羅東帝爺廟也蠻出名的
01:32:16
當時這個羅東帝爺廟
01:32:18
那個廟公 也是道德會的幹部啊
01:32:21
他說沒關係啦
01:32:22
不然我們廟寺 那裡有一間倉庫啦
01:32:25
不然這個倉庫讓你放這樣
01:32:27
都寄放在那
01:32:28
寄放十多具在那兒
01:32:30
要命噢 沒有人要來抬棺材
01:32:33
放到蛀了
01:32:35
放到蛀蟲生出就蛀了
01:32:37
一蛀就生蛀蟲 蛀灰一直滴
01:32:41
最後那廟公說
01:32:42
拜託拜託你這些棺材抬走
01:32:44
不然搞不好 這間廟也蛀了就完了
01:32:48
現在要命是要抬去哪兒
01:32:51
要拿去還棺材店
01:32:52
棺材店要送他也不要
01:32:55
都蛀了咧
01:32:56
最後搬去墳墓旁 若看到有水窪啦
01:33:01
有那個小水溝都拿去 拿去鋪做橋板
01:33:04
若沒有用的
01:33:05
有的砍一砍拿去做木柴
01:33:07
拿去燒
01:33:08
現在做棺材有什麼用
01:33:12
應該就沒有必要這樣
01:33:13
要做善事
01:33:15
你錢若捐獻
01:33:17
看要印經書也好啊
01:33:20
否則要買米 來給貧苦人吃也好啊
01:33:25
不然買棉被 來給貧苦人也好啊
01:33:28
不一定就要買棺材
01:33:30
對不對
01:33:31
這就是什麼
01:33:32
這叫做不執啦
01:33:33
不要去執著
01:33:35
我這個錢要做什麼
01:33:38
現在像最近也很多人說
01:33:40
老師啊 若要印經書
01:33:42
你也告訴我一下 我也要印
01:33:44
要命了
01:33:46
經書有的 印到剩一大堆沒有人要
01:33:51
我說有用的經書來印 沒有用的印那麼多做什麼
01:33:56
所以很多有的雜誌社
01:33:58
那個雜誌這樣 丟得滿地都是
01:34:01
若有時垃圾堆就有 看到經書人家丟在那裡
01:34:07
所以呢
01:34:09
那都是固執
01:34:12
要做什麼都好
01:34:13
不一定要做什麼
01:34:15
像當時要印一本還鄉直指
01:34:17
大家爭著要出錢
01:34:20
那個三重陳先生說
01:34:24
老師啊 現在要命喔
01:34:26
現在錢剩這麼多
01:34:29
現在要怎麼辦啦
01:34:31
這些錢要轉
01:34:32
人家發願說要印經書啦
01:34:35
你若拿去別的又不行
01:34:37
那現在要怎麼辦
01:34:39
說不然這樣啦
01:34:41
看總共印幾本花多少錢
01:34:44
看誰出多少
01:34:46
最後算一算
01:34:47
那些人算一算說
01:34:48
一人出五十元啦
01:34:51
若出五百元還四百五
01:34:54
出一千元還九百五
01:34:57
一個讓你出五十元啦
01:34:58
剩下的都還你
01:35:00
你若要做別的再去做
01:35:01
不然沒辦法 對不對
01:35:03
所以做善事 不能固執說要做什麼
01:35:07
才說如是布施
01:35:09
如不執而行者
01:35:11
名無所住行於布施
01:35:15
所以你看有的廟裡
01:35:18
若要去捐獻說
01:35:19
拜託啦 這個龍柱讓我出
01:35:22
前面的
01:35:23
多一點錢沒關係 這個龍柱讓我
01:35:25
不然前面這堵牆給我啦
01:35:28
大家在那兒相爭
01:35:31
遇到我們會裡 這施欽通先生而已
01:35:34
看到這樣說拿去捐獻
01:35:36
那廟公說你要做那一堵牆
01:35:38
說隨便啦
01:35:39
幫我拿去做廁所牆啦
01:35:41
他說你怎麼說這樣
01:35:42
大家前面爭著要做咧
01:35:45
要做就讓他去做
01:35:47
都沒有人要做
01:35:48
你幫我拿去 廁所貼磁磚就好了
01:35:52
讓人灑尿不要緊
01:35:55
做善事那還固執要做哪裡
01:35:58
你想說那裡 打一個名字這樣比較好看
01:36:02
那你就有回報的心啊
01:36:05
所以做善事 都不用固執什麼
01:36:08
既然要做
01:36:09
像廟裡要捐獻說
01:36:11
你現在就要蓋廟
01:36:12
我捐獻多少錢
01:36:14
人問你要做哪一堵牆
01:36:15
說隨便啦
01:36:16
你看哪裡好你就做
01:36:19
不用跟他說 指定我要這支龍柱
01:36:21
指定要這堵牆
01:36:23
要指定哪裡這樣
01:36:24
都不用
01:36:26
這才真正無住的布施
01:36:29
所以呢
01:36:30
一個人 你若達到無住的境界
01:36:33
我們上期就說完了
01:36:36
因為只有一個無住的布施
01:36:39
這個檀波羅蜜
01:36:41
你六度就完成啊
01:36:43
因為一個人 既有無住心跑出來
01:36:47
他就沒有貪瞋痴了咧
01:36:50
一個人若想要回報 就有貪念了
01:36:54
一個人 你若假使不達他的心願
01:36:57
他心裡就在意就有瞋恚呀
01:37:01
一個人做那個無明的善事
01:37:03
就是痴呀
01:37:05
貪瞋痴三毒既出生來說
01:37:08
你布施
01:37:09
如此如此啊
01:37:12
後天的布施是還算可以
01:37:15
若說真正 要修菩薩行都無效
01:37:19
所以一個人 你若沒有那個貪毒的心
01:37:23
你就會持戒啊
01:37:24
一個人就會守規矩呀
01:37:27
一個人若沒有瞋恚的心
01:37:29
就有辦法忍辱啊
01:37:32
一個人沒有這個痴的心
01:37:37
你自然就有辦法精進啊
01:37:39
三毒若齊備
01:37:42
你就有那個定力
01:37:44
就有那個禪定了
01:37:46
禪定既生出來
01:37:48
智慧就生出來了啊
01:37:49
六度就完成了啊
01:37:51
所以呢他現在祖師 跟我們說這樣就有道理呀
01:37:55
說你只有檀波羅蜜若完成
01:37:58
六度就完備
01:38:00
這個原因在這裡
01:38:02
現在我們再看下文下去
01:38:06
何因緣故
01:38:10
名為檀度
01:38:13
答檀者
01:38:16
名為布施
01:38:18
現在這個人就又問祖師
01:38:23
說什麼原因
01:38:26
這個名字叫做檀度
01:38:31
前面是說檀波羅蜜哩
01:38:33
他說什麼原因叫做檀度
01:38:36
他說檀
01:38:37
檀就是布施呀
01:38:38
因為這檀是印度話
01:38:41
翻譯中國話就叫做布施
01:38:43
說檀就是布施
01:38:45
對這句話我們來看 佛學大辭典一個說明
01:38:50
檀度 六度之一
01:38:55
檀波羅蜜也
01:38:58
檀為施與之義
01:39:03
波羅蜜為度之義
01:39:06
謂度生死之行法也
01:39:10
施與為可度生死 而到涅槃之一行法
01:39:20
但是對這個檀波羅蜜
01:39:26
我們另外做一個注解
01:39:30
佛學大辭典這樣說
01:39:33
檀波羅蜜
01:39:35
六波羅蜜之一
01:39:39
譯曰布施
01:39:42
以財或法施與人也
01:39:47
波羅蜜譯曰度或到彼岸
01:39:54
謂度生死海 而到涅槃彼岸之行法也
01:40:00
布施即其行法之一
01:40:04
佛學大辭典說檀波羅蜜
01:40:10
是這個六波羅蜜
01:40:12
就是這六度的其中一個
01:40:16
這個檀波羅蜜
01:40:19
若翻譯中國話叫做布施
01:40:24
就是說要用財施 或是法施給人
01:40:31
論理三施其中 還有一個無畏施
01:40:36
波羅蜜是什麼
01:40:38
波羅蜜翻譯中國話就是度
01:40:42
或是翻譯叫做到彼岸
01:40:48
就是要來度生死海
01:40:51
到這個佛祖那邊岸 的修行的方法
01:40:58
布施就是這個行法 的其中的一個
01:41:02
所以才說檀波羅蜜
01:41:06
現在佛學大辭典這樣說
01:41:10
檀度是六度的其中的一個
01:41:17
檀波羅蜜就是
01:41:21
檀就是東西要給人
01:41:26
波羅蜜就是度的意思
01:41:30
就是要來 度生死海這個行法
01:41:37
你一個人施與
01:41:38
施與等於就是布施
01:41:40
布施有辦法度出這個生死
01:41:45
達到佛祖那邊岸
01:41:49
一個方法
01:41:51
這叫做檀度
01:41:56
現在我們再來看下文下去
01:42:01
問布施何物
01:42:07
答布施卻二性
01:42:13
現在這個人又來問祖師
01:42:17
說布施要怎麼做
01:42:19
才算是布施
01:42:22
祖師這樣說
01:42:24
說布施要忘記二性
01:42:29
卻就是要忘記
01:42:31
忘記這個二性
01:42:34
怎樣叫做二性
01:42:37
我們現在來看 呂純陽祖師一個說明
01:42:43
卻 忘卻也
01:42:47
二性者
01:42:49
一 布施之我
01:42:52
二 受施之人
01:42:55
布施時
01:42:56
當忘卻二性
01:42:59
故曰布施卻二性也
01:43:04
對於這個卻 忘卻
01:43:07
最先做個說明
01:43:10
注解第一
01:43:12
辭彙這樣說
01:43:13
卻 去也 例忘卻
01:43:17
卻等於就是拿掉
01:43:21
例如說忘卻
01:43:24
注解第二
01:43:26
辭彙這樣說
01:43:27
忘卻 忘記 不記得
01:43:31
辭彙說忘卻就是不記得
01:43:34
就是不記得所做的事情
01:43:38
所以現在呂純陽祖師說
01:43:41
卻就是忘記
01:43:44
二性
01:43:46
第一就是布施的我
01:43:49
第二就是受施的你
01:43:52
布施的時候忘記這個二性
01:43:55
所以才說布施卻二性
01:43:58
你做善事
01:44:00
做之後就忘記我做善事
01:44:04
做善事之後
01:44:06
你就忘記對方 到底是什麼人
01:44:12
但是對這二性
01:44:15
不是只有一個解釋而已
01:44:17
二性算是一個相對的東西
01:44:21
所以現在這個人 又再進一步又問
01:44:25
問云何二性
01:44:28
布施卻善惡性
01:44:32
這個人就說
01:44:35
說布施的時候
01:44:38
你說要忘記布施的我
01:44:41
受施的你
01:44:44
怎樣才算是忘記二性
01:44:49
祖師就說
01:44:51
說布施的時候
01:44:54
第一要忘記善和惡的性
01:45:01
譬如說傳道的人
01:45:04
你不能說 只有要度有善根的人
01:45:08
沒有善根的人你就不要度
01:45:11
或是說賤業的人 你就不要度
01:45:14
有這種的想法
01:45:16
你做法施來說 沒有這個善惡之性
01:45:21
再接下去
01:45:23
布施卻有無性
01:45:29
愛僧性
01:45:31
空不空性
01:45:33
定不定性
01:45:36
說第二布施要忘記什麼
01:45:39
管你有福報 或是沒有福報這個想法
01:45:43
有和沒有這個想法
01:45:47
第三布施的時候 你忘記這個愛僧的性
01:45:53
譬如說一味
01:45:56
像我剛才說的我要施棺啊
01:45:58
我就愛施棺
01:46:01
但是你沒有 那個機會去做施棺
01:46:04
叫他做別的他又不肯
01:46:07
他就生出討厭的心
01:46:09
說我就要施棺 你叫我做別的
01:46:11
這叫做愛僧之性
01:46:14
第四布施之後
01:46:19
你時常對人 宣揚自己的善事
01:46:26
這個就是什麼
01:46:27
這個就是空不空性
01:46:30
所以布施 要忘記所有的想法
01:46:36
第五
01:46:38
布施的時候
01:46:40
你要布施和不布施
01:46:43
不能這個心猶豫不決
01:46:47
現在布施好或不好
01:46:49
就問他問他
01:46:50
布施好不好?
01:46:52
這就是心沒有那個定性
01:46:55
所以布施 不能有那個定不定性
01:46:59
所以呢
01:47:00
布施呢
01:47:01
這些二性都要掃掉
01:47:06
再來
01:47:07
說淨不淨性
01:47:10
第六你今天要布施的時候
01:47:15
你若有這個 淨不淨性的布施
01:47:19
若這個名叫做不淨的布施
01:47:23
什麼樣叫做不淨的布施
01:47:26
因為我們今晚 要來談論這個問題
01:47:29
恐怕沒有時間
01:47:31
等到下期我們再來分解說 淨不淨性這個道理
頓悟入道要門論
8/40部影片
頓悟入道要門論 1
頓悟入道要門論 2
頓悟入道要門論 3
頓悟入道要門論 4
頓悟入道要門論 5
頓悟入道要門論 6
頓悟入道要門論 7
頓悟入道要門論 8
頓悟入道要門論 9
頓悟入道要門論 10
頓悟入道要門論 11
頓悟入道要門論 12
頓悟入道要門論 13
頓悟入道要門論 14
頓悟入道要門論 15
頓悟入道要門論 16
頓悟入道要門論 17
頓悟入道要門論 18
頓悟入道要門論 19
頓悟入道要門論 20
頓悟入道要門論 21
頓悟入道要門論 22
頓悟入道要門論 23
頓悟入道要門論 24
頓悟入道要門論 25
頓悟入道要門論 26
頓悟入道要門論 27
頓悟入道要門論 28
頓悟入道要門論 30
頓悟入道要門論 29
頓悟入道要門論 31
頓悟入道要門論 32
頓悟入道要門論 33
頓悟入道要門論 34
頓悟入道要門論 35
頓悟入道要門論 36
頓悟入道要門論 37
頓悟入道要門論 38
頓悟入道要門論 39
頓悟入道要門論 40
熱門影集
【短篇版】六祖法寶壇經
六祖法寶壇經
論語
佛教宗派概論
道德經
更新
每日懂一點_中庸之道
更新
道德經(舊版)
更新
還鄉直指(舊版)
中庸
七真史傳
頓悟入道要門論
金剛經
1060427000178
4384c172-a92b-4c78-9296-d5d8d3ed69f4
網站除錯報馬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