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頻道
綜合1台
所有影集
影片專區
推薦影片
李師尊經典類
李師尊專題類
李師尊特輯類
本會弘道課程類
易懂專題類
修真錄導讀系列
修真法門
公告與宣傳類
本會事務類
個人專區
瀏覽記錄
我的最愛
個人消息
群組專屬影片
:::
網站導覽
最新訊息
會員登入
展開搜尋
全站搜尋
熱門關鍵字:
關閉
您的瀏覽器不支援此script語法,請點選
搜尋頁面
使用搜尋功能。
Menu
關於我們
本會介紹
簡介
組織
章程
會旗
會歌
會館位置
認識創辦人
弘道紀行
中研院訪問稿
媒體訪問稿
華誕精彩記錄
弘道推廣
最新消息
講演資訊
全國講演中心
上課日程表
經典回顧
線上品道
修真錄
影音頻道
影片查詢
經書手稿
出版品專區
出版品目錄
經書類
站內搜尋
分享交流
生活花絮
常見問答
加入中道會LINE好友
會員專區
個人資料
個人消息
瀏覽記錄
我的最愛
群組專屬影片
關於我們
本會介紹
簡介
組織
章程
會旗
會歌
更多
認識創辦人
弘道紀行
中研院訪問稿
媒體訪問稿
華誕精彩記錄
更多
弘道推廣
最新消息
更多
講演資訊
全國講演中心
上課日程表
更多
經典回顧
更多
線上品道
修真錄
更多
影音頻道
更多
影片查詢
更多
經書手稿
更多
出版品專區
出版品目錄
更多
經書類
更多
站內搜尋
更多
分享交流
生活花絮
更多
常見問答
更多
加入中道會LINE好友
更多
會員專區
個人資料
更多
個人消息
更多
瀏覽記錄
更多
我的最愛
更多
群組專屬影片
更多
弘道紀行
:::
首頁
略過字型切換,社群分享工具列
放大
列印
分享
facebook
twitter
plurk
line
您的瀏覽器似乎不支援JavaScript語法,但沒關係,這裡的JavaScript語法並不會影響到內容的陳述。
如需要選擇字級大小
IE請利用鍵盤按住Alt鍵 + V → X → (G)最大(L)較大(M)中(S)較小(A)小,來選擇適合您的文字大小
Chrome、Firefox 瀏覽器則可利用鍵盤 Ctrl + (+)放大(-)縮小來改變字型大小, 列印可使用瀏覽器提供的(Ctrl+P)功能。
若要分享網頁,您可使用下列連結,再輸入您想要分享的資訊:
facebook
twitter
plurk
line
頓悟入道要門論 14
展開影音選單
開啟所有影集
頓悟入道要門論 14
5277
3
主講者:李瑞烈老師
上架日期:2017年04月27日 00:00
加入最愛
分享
跳過片頭曲
重新整理
影片分享連結
Line
Facebook
複製連結
開始處
結束處
經文註釋 / 旁白
附件下載
00:02:14
在座同修 大家晚安
00:02:23
我們上期說到 這個無住的布施
00:02:29
有時候老師在講的道理
00:02:32
有人說老師啊
00:02:33
你說的道理常常都 說了又說 講了再講
00:02:37
事實上道理本來就是 說了又說 講了再講
00:02:42
說的道理是一點點
00:02:45
因為眾生迷癡
00:02:47
不了解內容
00:02:49
所以才一再地提醒
00:02:53
單單這個金剛經裡面
00:02:58
說這個無住的布施
00:03:01
前後就說了八次
00:03:03
同一句話一直重複這樣子
00:03:06
是沒有用 同一個角度講而已
00:03:09
就是說這無住的布施
00:03:12
共計說了有八次
00:03:15
光是講財施就說了六次
00:03:18
所以我們今晚 再來看金剛經
00:03:22
應化非真第三十二篇
00:03:26
這個無住的布施的結論
00:03:29
來做個參考
00:03:32
須菩提
00:03:35
若有人以 滿無量阿僧祇世界七寶
00:03:44
持用布施
00:03:47
若有善男子 善女人
00:03:51
發菩提心者
00:03:54
持於此經
00:03:57
乃至四句偈等
00:04:00
受持讀誦
00:04:02
為人演說
00:04:05
其福勝彼
00:04:07
云何為人演說
00:04:11
不取於相
00:04:13
如如不動何以故
00:04:18
現在金剛經 應化非真分第三十二
00:04:27
這是金剛經的最後一分
00:04:32
釋迦佛祖對須菩提這樣說
00:04:36
說須菩提呀
00:04:39
假如若有一個人
00:04:43
他用滿無量 阿僧祇世界的七寶
00:04:49
什麼叫做阿僧祇
00:04:52
阿僧祇是無法計算的數量
00:04:56
阿僧祇是印度的名詞
00:04:59
就是說那個數量 無辦法計算的意思
00:05:05
用那個無量的 阿僧祇的世界這個七寶
00:05:08
拿來做布施
00:05:12
假如若有另外一個人
00:05:16
這個善男子 善女人
00:05:20
他來發出這個大道的心
00:05:24
來奉持著這個金剛經
00:05:30
此經 此經就是指金剛經
00:05:34
乃至 最少用這個四句偈
00:05:40
來受持
00:05:42
受就是接受
00:05:44
持就是奉持
00:05:46
來接受奉持 來讀誦
00:05:50
將這些話來說給人家聽
00:05:54
他這個福
00:05:56
勝過用無量阿僧祇世界 七寶拿來布施的人
00:06:04
但是你今日要演說
00:06:07
你要怎樣演說
00:06:10
不是說我來募款
00:06:14
或是讓人供養來演說
00:06:18
不是
00:06:20
到底要怎麼演說 才會勝過這個
00:06:24
用無量阿僧祇世界七寶 拿來布施的人
00:06:31
就是不取於相
00:06:33
不為名 不為利
00:06:37
心要達到如如不動
00:06:40
這是什麼原因
00:06:43
這個下面再說明
00:06:47
我們來看呂純陽祖師 對於本文的說明
00:06:54
此經以破相為宗
00:06:59
了空為義
00:07:02
若有人以 滿無量阿僧祇世界七寶
00:07:09
持用布施
00:07:12
其心住相故
00:07:15
皆不證真
00:07:19
惟得人天福報
00:07:24
其福終有盡時
00:07:28
不如發菩提心
00:07:31
受持四句偈
00:07:34
悟達本心
00:07:36
了無所得
00:07:38
以此為人說法
00:07:41
其福勝彼
00:07:44
無量可譬喻者
00:07:49
如何為人演說
00:07:52
不取於相
00:07:53
如如不動
00:07:56
願地菩薩
00:07:59
若謂我知也
00:08:02
得道也 契悟也
00:08:05
見性也 解脫也
00:08:08
如此見解
00:08:10
皆是有動心
00:08:12
是生滅法
00:08:15
若無此心
00:08:18
即一切法皆不動
00:08:21
故云如如不動也
00:08:26
現在這一段文這樣說
00:08:32
說這本金剛經
00:08:36
就是用要來破相來做宗旨
00:08:43
用這個了空來做真理
00:08:48
假如若有一個人
00:08:51
用這個滿無量…
00:08:56
這個阿僧祇的世界
00:08:58
就是說無量無法計算
00:09:02
這個世界的七寶
00:09:05
拿來做布施
00:09:09
因為他的心
00:09:12
有這個住相的關係
00:09:15
住相等於就是有那個回向
00:09:18
有那個回報的心的關係
00:09:22
全都沒有辦法證真理
00:09:27
只能有辦法 得到人天的福報
00:09:32
這個人天的福報
00:09:35
這個福
00:09:37
終究總是有盡的時候
00:09:41
若讓你諸天做神 最多也才五百年而已
00:09:48
還不如什麼
00:09:49
不如你發這個菩提心
00:09:53
來受持金剛經的四句偈
00:09:58
來悟達你的本心
00:10:01
本心等於就是我們的佛心
00:10:05
你的心根本全都無所得
00:10:10
你用這個方法來對人說法
00:10:16
若這個福
00:10:18
勝過前面所說的
00:10:21
用這個無量阿僧祇 世界七寶拿來布施的人
00:10:30
實在是無法可以比喻
00:10:34
若說那個福和有形的福
00:10:37
是無法去比喻的
00:10:41
但是你要如何對人演說
00:10:45
不是只有說 你演說為名為利
00:10:49
要不取於相
00:10:51
你的心要無住的心
00:10:55
心達到如如不動
00:10:59
願地菩薩
00:11:01
願地菩薩就是我們 當今在修菩薩行的人
00:11:06
假如你若說什麼
00:11:08
啊 道理我知道啦
00:11:11
我得道了啦
00:11:14
我已經契悟了啦
00:11:17
我已經看出本性了啦
00:11:20
我已經解脫了啦
00:11:22
你若有這種的看法
00:11:25
這個心都有動
00:11:28
這就是生滅法
00:11:32
假使你若沒有這個心
00:11:35
用那個無住來對待
00:11:39
若這樣一切的妄念
00:11:41
這個法就是法塵
00:11:43
一切的妄念
00:11:45
就都不會動
00:11:47
所以才叫做如如不動
00:11:52
那麼現在說這個四句偈
00:11:56
我們前面有一句話
00:11:57
若以色見我
00:11:59
以音聲求我
00:12:00
是人行邪道
00:12:02
不能見如來 這句話
00:12:07
但是現在
00:12:08
此時這個 金剛經的三十二分的結論
00:12:13
下面最後
00:12:15
還有一個四句偈
00:12:19
這個四句偈怎麼說呢
00:12:21
現在就寫上黑板做參考
00:12:24
我們現在看金剛經
00:12:29
一切有為法
00:12:33
如夢幻泡影
00:12:38
如露亦如電
00:12:42
應作如是觀
00:12:46
對短短這二十字
00:12:50
因為若沒有經過解釋
00:12:55
你們就不了解
00:12:57
我們現在看呂純陽祖師
00:13:00
對於這句話的說明
00:13:05
呂純陽祖師這樣說
00:13:09
夢者
00:13:11
睡時似有
00:13:15
醒了全無
00:13:19
幻者
00:13:20
本無實體
00:13:22
而有實體之感
00:13:27
泡者 水泡虛浮
00:13:32
易生易滅
00:13:34
不得久住
00:13:37
影者 光射成影
00:13:42
光失影亡
00:13:44
虛假不實
00:13:48
露者 朝露易乾
00:13:52
電者 閃電忽過也
00:13:58
觀一切有為法亦如是
00:14:06
故言一切有為法
00:14:09
如夢幻泡影
00:14:12
如露亦如電
00:14:16
應作如是觀
00:14:20
現在呂純陽祖師這樣說
00:14:25
說什麼叫做夢
00:14:28
夢就是做夢啊
00:14:29
晚上睡覺 夢東夢西
00:14:34
你在睡的時候
00:14:37
一做夢好像真的
00:14:42
不過眼睛一睜開 醒過來
00:14:46
都沒有了
00:14:50
若幻就是幻境
00:14:54
像那個電影 電視
00:14:58
這都叫做幻
00:15:01
本來就沒有實體呀
00:15:04
像你看那個電視劇
00:15:07
你要摸它也摸不到 你要和它講話也沒辦法說
00:15:12
不過有實體的感覺
00:15:15
你若演到好笑 你跟著它笑
00:15:19
演到悲傷 你也跟著它哭
00:15:22
本來沒有這個實體
00:15:24
不過你覺得說 有那個實體的存在
00:15:31
泡就是水泡
00:15:35
水泡是虛浮
00:15:37
容易生容易滅
00:15:41
簡單說像那個汽水啦
00:15:44
或是那個啤酒
00:15:46
你倒到杯子裡
00:15:48
水泡都升起來
00:15:50
你放在那一下子 就沉下去就沒有了
00:15:55
所以易生易滅
00:15:57
無辦法久住
00:16:00
若是影呢
00:16:03
這個光若將你照下去
00:16:06
我們就成一個影
00:16:10
光若滅了
00:16:12
像說那個若沒有那個光
00:16:14
這個影就沒了
00:16:17
可以說虛假不實在
00:16:23
若是露呢
00:16:24
就早上的露水容易乾
00:16:29
因為露水見到太陽就乾了
00:16:34
電 現在說這個電 不是電燈的電
00:16:38
這個電就是我們 要打雷之前的那個閃電
00:16:44
這個電這樣閃一下
00:16:47
一閃而過
00:16:49
沒幾秒鐘就沒有了
00:16:53
你看一切的有為法
00:16:57
和這個夢幻泡影露電一樣
00:17:05
所以金剛經才說
00:17:06
一切有為法
00:17:08
如夢幻泡影
00:17:10
如露亦如電
00:17:12
應作如是觀
00:17:15
因為你若有為法 就修後天的道理
00:17:19
沒辦法了脫生死
00:17:22
永遠就生滅
00:17:24
你現在來做人
00:17:28
死後善惡果報 六道再去輪迴
00:17:33
輪迴之後
00:17:34
看你六道做什麼
00:17:36
死 死就又轉生 就又出世
00:17:40
生滅
00:17:41
好比那個夢幻泡影一樣
00:17:47
你若是無為法
00:17:49
你若成佛 成菩薩
00:17:52
永遠不生不滅
00:17:54
就不用再六道輪迴
00:17:57
這段就是解釋這樣子
00:18:00
所以你若是一切有為法
00:18:02
所有的布施
00:18:04
有住的布施
00:18:06
你永遠就是人天福報
00:18:10
你今天 要了脫生死做這個功德
00:18:13
一定就要做 這個無為的布施
00:18:17
這一段就是說到這裡
00:18:19
我們現在看二十一頁
00:18:25
第二行
00:18:27
二十一頁第二行
00:18:31
我們現在看本文
00:18:33
問 三學等用
00:18:41
何者是三學
00:18:46
云何是等用
00:18:50
答 三學者
00:18:53
戒定慧是也
00:18:58
現在這個人就又來問祖師
00:19:03
說三學
00:19:06
同樣的用途
00:19:12
什麼叫做三學
00:19:14
到底什麼叫做三學
00:19:17
為什麼這個三學 是同樣的用途
00:19:24
祖師就跟他說
00:19:26
說三學就是什麼
00:19:28
就是戒定慧
00:19:31
怎樣叫做戒定慧
00:19:34
我們現在來看 佛學大辭典的說明
00:19:38
三學
00:19:41
一戒學
00:19:45
戒者 禁戒也
00:19:48
能防禁 身口意所作之惡業者
00:19:56
二定學
00:20:00
定者 禪定也
00:20:04
能使靜慮澄心者
00:20:10
三慧學
00:20:14
慧者 智慧也
00:20:17
觀達真理而斷妄惑者
00:20:24
戒學者
00:20:27
律藏之所詮
00:20:31
定學者
00:20:32
經藏之所詮
00:20:36
慧學者
00:20:37
論藏之所詮
00:20:41
現在佛學大辭典這樣說
00:20:45
說三學
00:20:48
第一就是戒學
00:20:54
戒是什麼
00:20:57
就是要來禁止 我們人做為錯誤
00:21:04
這個戒學有辦法來防止
00:21:09
來禁止我們身體 嘴巴 和這個意所做的惡業
00:21:19
等於就是 我們一般說的十惡業
00:21:24
這個十惡業這個身體
00:21:26
有三個業
00:21:29
就是殺生 偷盜 邪淫
00:21:36
這就是我們身體的業
00:21:41
口業就是 妄言 惡口 綺語 兩舌
00:21:49
這就是嘴巴的四業
00:21:53
意就是我們的 貪欲 瞋恚 迷癡
00:22:01
這三個業
00:22:04
所以今日這個戒學
00:22:07
等於就有辦法 防禁我們身體
00:22:10
嘴巴和我們的意 所做的惡業
00:22:16
第二就是定學
00:22:21
定就是禪定
00:22:25
定有辦法讓我們人來靜慮
00:22:30
慮就是我們的思想
00:22:36
有辦法來清淨我們人
00:22:40
這個胡思亂想
00:22:44
有辦法將我們的心
00:22:47
達到無住
00:22:51
第三就是慧學
00:22:55
慧學就是智慧
00:22:59
你有這個智慧 才有辦法看出這個真理
00:23:04
來斷我們的妄惑
00:23:09
我們不實在的 這個迷迷惘惘的事情
00:23:15
若說到戒學
00:23:18
這是在這個律藏裡面所詮
00:23:25
律 律就是戒律
00:23:29
戒律是範圍很廣
00:23:32
像說我們人說要去受戒
00:23:35
像那個五戒 八戒 十戒
00:23:39
具足戒 菩薩戒等等
00:23:42
這都是律藏
00:23:44
戒學就是律藏來所詮
00:23:50
那麼定學呢
00:23:51
定學就是經藏所詮
00:23:54
一個人你若沒有定
00:23:57
經書你沒辦法看
00:24:00
很多人經書若看下去
00:24:02
眼睛就矇矓就要打瞌睡
00:24:06
所以你有那個定力
00:24:07
你才有辦法 看那個經的內容
00:24:15
那麼慧學呢
00:24:17
慧學就是論藏所詮
00:24:20
這個論
00:24:22
因為你若假如說一部經
00:24:26
各人的注解不同
00:24:28
各人的解釋不同
00:24:32
所以現在這個論呢
00:24:34
你就有那個智慧 才有辦法去判斷說
00:24:37
這個注解說得對不對
00:24:41
這個解釋得 可以用不可以用
00:24:44
你若沒智慧就無法去判斷
00:24:49
所以這個戒定慧
00:24:51
就是我們人應當學的三學
00:24:58
再下去再看下文
00:25:03
問其義
00:25:06
云何是戒定慧
00:25:11
答 清淨無染是戒
00:25:18
現在這個人就又問祖師
00:25:25
說若要照理來解釋
00:25:29
什麼叫做戒定慧
00:25:32
對這個戒定慧
00:25:34
你做個詳細的解釋
00:25:37
祖師就說頭一項
00:25:41
說你的心若清淨
00:25:45
六塵若不要讓它染到
00:25:47
這就是戒呀
00:25:51
對本文
00:25:52
我們看呂純陽祖師的解釋
00:25:57
戒為不法人所制
00:26:01
塵緣不染
00:26:03
心無妄念
00:26:06
何必持諸戒
00:26:09
故曰清淨無染是戒也
00:26:15
對這個塵緣 首先做說明
00:26:19
佛學大辭典這樣說
00:26:23
塵緣
00:26:24
六塵之境
00:26:27
色聲香味觸法也
00:26:32
以是為心所緣 而污心性也
00:26:39
佛學大辭典說塵緣是什麼
00:26:43
就是這個六塵的境
00:26:45
六塵就是色
00:26:48
眼睛去看到色
00:26:51
耳朵去聽到聲
00:26:55
我們人的鼻子聞到香
00:26:58
舌頭嚐到味
00:27:01
我們的身體去碰觸到東西
00:27:05
我們的意去胡思亂想
00:27:10
這個法就是法塵
00:27:14
這都是 在我們的心所連接的
00:27:20
因為色聲香味觸法 是我們六根所觸動的
00:27:27
這個六根就是 在我們的心所發出來的
00:27:35
所以你一個人
00:27:37
你眼睛 若去讓這個六塵污染
00:27:40
我們的心性就不會清淨
00:27:45
所以呂純陽祖師說
00:27:48
戒是什麼
00:27:51
戒就是為了 這些不法的人所做的
00:27:57
好比法律是要做什麼
00:28:00
法律是為了 這些惡人所做的
00:28:05
你一個人塵緣若不染
00:28:09
你六根若不要去染到六塵
00:28:13
我們的心就沒有妄念了
00:28:17
我們的心若沒有妄念
00:28:19
就不會造那個十惡業
00:28:21
若不會造十惡業
00:28:23
我們哪還要去持戒做什麼
00:28:28
好比說這個法律
00:28:30
是來制止這些惡人
00:28:33
世間若沒有 這個惡人來犯罪
00:28:36
你設法律要做什麼
00:28:40
所以才說清淨無染是戒
00:28:45
在六祖壇經疑問品才說
00:28:49
心平何勞持戒
00:28:53
怎樣叫做心平
00:28:54
心平就是清淨無染啊
00:28:59
你一個人既然清淨無染
00:29:01
你哪還需要 設這個戒律做什麼
00:29:06
六祖壇經疑問品又說
00:29:08
心地無非自性戒
00:29:13
你的心若無是非
00:29:16
我們的本性 本來就已經就有戒律了
00:29:20
你自己修自己
00:29:22
就不用讓外面來拘束我們
00:29:26
所以這個戒律 是防止不法的人
00:29:31
你若守法的人 根本就不用戒律
00:29:35
所以現在這個祖師 最先就是來跟他說
00:29:40
清淨無染是戒
00:29:43
第二句就是要說定
00:29:45
第三句才說慧
00:29:47
不過我們今晚 時間已經到了
00:29:51
只有說到這裡為止
00:29:53
針對這個定 慧
00:29:56
下期再來解釋
00:29:58
在座同修 大家晚安
00:30:03
我們現在翻二十一頁
00:30:10
第三行
00:30:14
最後第三字
00:30:15
最後算起來第三字
00:30:18
不然我們現在開始
00:30:23
知心不動
00:30:27
對境寂然
00:30:30
是定
00:30:33
對這句話
00:30:34
我們現在看 呂純陽祖師的解釋
00:30:38
不 不可之意
00:30:43
境者 指六境也
00:30:47
寂然 安靜之義
00:30:51
若能知心不可妄動
00:30:55
六根對六境
00:30:57
對境無心
00:30:59
是名定
00:31:02
故曰知心不動
00:31:05
對境寂然
00:31:06
是定也
00:31:09
這裡面 四個注解首先做說明
00:31:13
注解第一
00:31:15
辭彙這樣說
00:31:18
不 表示否定之詞
00:31:23
例 不可 不要 不能
00:31:29
辭彙說不
00:31:31
是要來表示否定的言詞
00:31:36
譬如我們白話在講不可
00:31:39
或是說不要
00:31:42
或是說不能
00:31:44
這個不都可以解釋
00:31:47
不可以解釋成不可
00:31:49
也可以解釋不要
00:31:50
也解釋成不能
00:31:54
注解第二
00:31:56
佛學大辭典這樣說
00:31:59
六境
00:32:01
謂色聲香味觸法之六法
00:32:08
為眼耳鼻舌身意 六根所對之境界
00:32:15
故名為六境
00:32:19
六境
00:32:21
我們有時候叫做六塵
00:32:23
六塵和六境意思是一樣
00:32:27
這六境就是說什麼
00:32:30
就是色聲香味觸法這六法
00:32:40
為了這個眼睛 耳朵 鼻子 舌頭 身體 意
00:32:48
這六根來所對的境界 所以叫做六境
00:32:56
譬如說眼睛 去看到形形色色的東西
00:33:02
耳朵去聽到聲音
00:33:07
鼻子去聞到香臭
00:33:11
這個香包含香臭
00:33:14
都包含在這個香
00:33:18
舌頭去嚐到甜鹹苦澀
00:33:26
這些味
00:33:28
身體去觸到熱冷這些東西
00:33:35
我們的意起了這個妄念
00:33:39
法 法就是法境 也可以說是法塵
00:33:43
就是我們的妄念
00:33:47
就是六根 來所對這六個境界
00:33:51
所以它的名字 才叫做六境
00:33:56
注解第三
00:33:58
佛學大辭典這樣說
00:34:01
寂然
00:34:04
就是寂靜無事之狀
00:34:09
像是心中很平靜
00:34:12
都不會胡思亂想那個意思
00:34:16
所以這個維摩經 的弟子品裡面一句話
00:34:23
法常寂然
00:34:27
滅諸相故
00:34:33
寂然就是 我們的心中很平靜
00:34:36
都沒有想東想西
00:34:38
所以維摩經就是說
00:34:40
一個人你的心若平靜
00:34:44
所有的形形色色
00:34:47
都要滅掉
00:34:51
注解第四
00:34:53
佛學大辭典這樣說
00:34:56
無心
00:34:57
真心離妄念
00:34:59
謂之無心
00:35:01
非無心識
00:35:04
現在說無心是什麼
00:35:07
就是我們人的真心
00:35:09
離開這個胡思亂想的意思
00:35:12
才叫做無心
00:35:14
無心不是沒心識
00:35:16
不是說你心裡 都沒有想事情
00:35:19
是不想那些沒有用的事情
00:35:23
所以現在呂純陽祖師 這樣跟我們說
00:35:30
祂說這個不是什麼
00:35:32
不就是不可的意思
00:35:36
境就是來指六境
00:35:40
寂然就是 我們人安靜的意思
00:35:45
假如一個人 你若知道你的心
00:35:48
不能妄動
00:35:51
我們這個六根 來對這個六境
00:35:55
對境我們的心不動
00:35:58
這個名字叫做定
00:36:00
所以才說什麼
00:36:02
叫做知心不動
00:36:04
對境寂靜是定這句話
00:36:11
那麼現在說到這個定
00:36:15
當今很多人說禪定 禪定
00:36:21
大多數都說這個外觀
00:36:25
這樣靜靜的 在那裡坐叫做禪定
00:36:30
實在這是凡夫之禪
00:36:34
真正的坐禪
00:36:36
是說我們的心境
00:36:40
就是我們一個人
00:36:41
對境的時候
00:36:43
我們的心念不起
00:36:46
才是真正的定
00:36:49
所以可以說行住坐臥
00:36:54
不論是動 不論是靜
00:36:57
都是禪定
00:37:01
所以不是只有說
00:37:03
這個禪定就是 在那裡坐著叫做禪定
00:37:08
我們來看懷讓禪師 一句話這樣說
00:37:13
不生妄念是禪
00:37:19
見出本性是定
00:37:24
無生心是本性
00:37:30
懷讓禪師說
00:37:32
一個人你心裡 若沒有這個妄念
00:37:37
這就是禪
00:37:40
你有辦法看出你的本性
00:37:44
這就是定
00:37:48
你不會生出這個心
00:37:52
這是我們的本性
00:37:54
不會生出這個心
00:37:56
等於就是如如不動之心
00:37:58
無所住的心
00:38:00
這就是我們的本性
00:38:05
在禪源諸詮集裡面這樣說
00:38:12
禪有淺有深
00:38:18
階級不等
00:38:21
著相而修者
00:38:23
是為凡夫禪
00:38:28
著空而修者
00:38:30
是為小乘禪
00:38:34
悟徹自心本來清淨
00:38:37
本無煩惱
00:38:39
此心即佛而修者
00:38:42
是為大乘禪
00:38:46
達摩西來
00:38:48
惟傳此大乘禪
00:38:52
今講禪者
00:38:54
亦著相 亦著空
00:38:57
禪講相違
00:38:59
有胡越之隔
00:39:06
禪源諸詮集說
00:39:09
現在說這個禪
00:39:13
是有淺也有深
00:39:18
說到坐禪呢
00:39:20
階級不一樣
00:39:24
若著相而修
00:39:26
怎樣叫做著相
00:39:29
重視這個形體
00:39:32
坐得很安靜 都沒有動
00:39:36
心裡卻翻騰不止
00:39:38
這叫做著相
00:39:40
光是只有重視這個形體
00:39:44
這樣來修
00:39:45
這是凡夫在坐的禪
00:39:50
若著空來修的人
00:39:52
怎樣叫做著空
00:39:53
坐下去心裡都不想事情
00:39:56
什麼都不想這樣子
00:39:59
若這樣這就是小乘的禪
00:40:05
你若有辦法來悟出徹底
00:40:09
知道我們自己的心
00:40:11
本來就是清淨的
00:40:14
本來就是沒煩惱的
00:40:18
我們這個心就是佛啊
00:40:21
你若是這樣來修
00:40:23
這就是大乘的禪
00:40:28
達摩祖師從印度來
00:40:33
我們中國叫做東土
00:40:37
印度叫做西方
00:40:40
因為你看 那個世界地圖就知道
00:40:45
我們中國在東邊
00:40:47
印度在西邊
00:40:49
所以一般若佛教界
00:40:53
就是指中國就叫東土
00:40:56
若印度叫做西天
00:41:01
他說達摩祖師從印度來
00:41:06
他只有來傳這個大乘的禪
00:41:12
不過當今來說這個禪的人
00:41:17
若不是著相 就是著空
00:41:21
有的人在那裡呆呆的坐著
00:41:23
有的人將心裡放空
00:41:27
你在說這個禪
00:41:29
根本是違背禪
00:41:32
可以說對這個禪離開很遠
00:41:38
他怎麼叫做胡越
00:41:41
我們中國若北邊就叫做胡
00:41:49
若是南邊叫做越
00:41:53
南北離很遠
00:41:56
所以就是好比像說
00:41:58
描寫說你這個 就是離開很遠
00:42:01
對這個禪的道理 就離開很遠了
00:42:07
所以呢 學道的人啊
00:42:10
很多人坐禪 大多數都是著相
00:42:16
有的就是著空
00:42:19
真正說 你學這個大乘禪的人
00:42:22
可說是非常非常的少
00:42:27
所以若說到這個禪的問題
00:42:33
我們現在再來看
00:42:35
六祖壇經裡面一句話
00:42:40
迷人空心靜坐
00:42:46
百無所思
00:42:49
自稱為大
00:42:52
此一輩人
00:42:55
不可與語
00:42:58
為邪見故
00:43:02
說一些迷迷惘惘的人
00:43:06
心裡放得空空
00:43:09
在那裡呆呆地坐
00:43:12
什麼事情都不想
00:43:15
這樣說他很高明
00:43:19
若是這種的人
00:43:22
你沒必要跟他說道理
00:43:25
現在這不能讀作「語」
00:43:27
「語」就變做 國語 台語 英語
00:43:30
現在讀作語
00:43:31
語就是談論
00:43:34
這種的人你沒有必要 跟他談論這個禪的功夫
00:43:39
因為他已經看法偏掉了
00:43:43
邪見就是 他的看法已經偏掉了
00:43:48
我們要坐禪不是 在那裡呆呆坐著叫做坐禪
00:43:54
所以在六祖壇經坐禪品 裡面又一句話這樣說
00:44:01
心念不起 名為坐
00:44:05
內見自性不動 名為禪
00:44:12
這六祖壇經坐禪品
00:44:15
另外一個名字叫做妙行品
00:44:18
因為課本有的寫不一樣
00:44:22
他說心念不起
00:44:25
這心念不起和空心靜坐
00:44:29
這是不同的
00:44:32
空心靜坐就是 心都放空空的都不想
00:44:36
心念不起 就是我們這個心呢
00:44:42
不要有這個妄念
00:44:46
所以我們這個 頓悟入道要門論
00:44:48
之前就有說過了
00:44:52
他說無念者
00:44:53
無邪念非無正念
00:44:57
無念是無邪念
00:44:59
不是無正念
00:45:01
心念不起就是
00:45:03
你的邪念不起 你的妄念不起
00:45:07
這個叫做坐
00:45:11
你在裡面有辦法 看出你自己的本性
00:45:15
是如如不動 這個叫做禪
00:45:21
所以在六祖壇經坐禪品
00:45:24
另外一句話這樣說
00:45:28
何名禪定
00:45:32
外離相為禪
00:45:36
內不亂為定
00:45:41
外若著相
00:45:42
內心即亂
00:45:45
外若離相
00:45:47
心即不亂
00:45:50
所以六祖壇經 又一句話怎麼說
00:45:53
說什麼叫做禪定
00:45:58
你的外離開這個相
00:46:03
外不要去這樣子…
00:46:05
為了這個形形色色的事情
00:46:07
被它給黏住
00:46:09
這就是禪啊
00:46:12
你的內心若不要讓它亂
00:46:15
就是定了
00:46:18
你外若假如說來執這個相
00:46:25
我們的內心自然就亂了
00:46:29
你的外若離開這個相
00:46:34
你的心自然就不亂
00:46:37
這是六祖壇經
00:46:39
坐禪品裡面 另外一句話這樣說
00:46:44
再來我們來看修真錄
00:46:50
坐工打坐欲成仙
00:46:55
住世壽長算百年
00:47:01
氣盡神衰六道轉
00:47:05
無功無果難還天
00:47:11
坐工 怎麼樣叫坐工
00:47:14
現在大家說坐禪 真正坐禪的人很少啦
00:47:21
我們普通在坐的有幾種
00:47:26
有的是心情不好
00:47:29
弄個壇香
00:47:32
要坐心靜的
00:47:35
這叫做坐靜
00:47:37
要坐得靜起來
00:47:41
什麼叫做坐工
00:47:43
坐工的派門很多
00:47:46
就是要來運這個小周天
00:47:50
有的練法都不一樣
00:47:53
每一個師父在教 這個坐的功夫
00:47:59
每一個都不同
00:48:01
有的是坐動
00:48:03
有的是坐靜
00:48:04
坐法都不同
00:48:07
形式也不同
00:48:09
那是叫做坐工
00:48:11
坐工等於就是要練功夫
00:48:15
練到這個 小周天整個都會轉這樣
00:48:19
你一些人 若說要造這個工夫
00:48:23
來打坐想說要做仙
00:48:27
這是不可能的事情
00:48:31
若坐工的人身體會比較好
00:48:35
他就在運氣呀
00:48:37
在運這個小周天呀
00:48:39
所以若說讓你在世間
00:48:42
讓你壽命很長
00:48:45
算說活到一百歲
00:48:49
但是有一日氣若盡
00:48:53
我們的神若衰
00:48:57
氣就是我們的元氣若盡
00:49:01
神就是我們的元神
00:49:03
就是我們的精神你若衰微
00:49:07
人若死
00:49:09
你就要去六道去輪迴
00:49:12
你沒辦法了脫生死呀
00:49:14
坐工的人 絕對沒辦法了脫生死
00:49:19
因為你無功無果啊
00:49:23
你沒有功德呀
00:49:25
沒這個道果啊
00:49:28
你很難回歸到上天的地方
00:49:35
所以你無論學什麼功夫
00:49:37
這個功果最要緊
00:49:41
若造功的人比較有辦法 造果很困難
00:49:47
此時在老師身邊 我們所有這些師兄弟
00:49:52
大家功也造很多
00:49:55
這個功是包含很廣
00:49:59
譬如像我站在台上講道理 這也是造功而已
00:50:06
造這個功德而已
00:50:07
這叫做什麼 叫做法施
00:50:12
像阿賜這樣無條件
00:50:15
那個車開來到鹿谷
00:50:16
來義務效勞
00:50:19
像這些師兄弟 這樣很遠的路程
00:50:22
跟著老師不受這個艱苦
00:50:25
陪老師到這裡來
00:50:28
這可算說是無畏施
00:50:31
像在這裡清理道場 端茶
00:50:36
有的說煮點心種種
00:50:39
可以說都是無代價的
00:50:41
這也是叫做無畏施
00:50:44
這也是造功德
00:50:46
有錢的人 我拿錢來鋪橋造路
00:50:49
施捨棺木 救濟貧民
00:50:52
拿錢出來布施
00:50:55
這個也是造功德
00:50:58
像老師這叫做法施
00:51:01
像阿賜這樣算無畏施
00:51:06
像若拿錢出去布施 叫做財施
00:51:09
你這個三施若有做
00:51:11
就有辦法造這個功德了
00:51:14
所以說造功德 大家都很努力
00:51:17
不過造果的人
00:51:20
老師敢大膽地說
00:51:23
在我身邊的人 算盤撥一撥不到十個人
00:51:29
雖然說 有幾千人在聽我的道理
00:51:33
不過算一算不到十個人
00:51:37
這樣說有的人會不服
00:51:39
什麼
00:51:41
真正在你身邊的人
00:51:44
算一算不到十個人有果
00:51:46
是呀
00:51:50
功比較好修 果很難修
00:51:54
果要怎麼修
00:51:56
像釋迦佛祖說忍辱波羅蜜
00:52:03
怎樣叫做忍
00:52:05
怎樣叫做辱
00:52:08
若順修的人要學忍
00:52:12
逆修的人要學辱
00:52:17
忍就是忍耐
00:52:20
辱就是侮辱
00:52:23
因為順境的人 不會去受人侮辱啦
00:52:26
你有錢有勢誰會侮辱你
00:52:29
對不對
00:52:31
逆境的人 人家看不起你 糟蹋你呀
00:52:35
你就要學這個辱
00:52:41
譬如有時候說 去飯店吃東西
00:52:45
師傅假如若說 忘記幫你加鹽或加味素
00:52:51
你的心就不舒服了
00:52:54
我曾經有一次 去素食館吃飯
00:52:57
有一個師父 可能那個師傅疏忽
00:53:01
忘了幫他加鹽的樣子
00:53:06
那個湯淡而無味
00:53:08
那個師父這樣子翻臉耶
00:53:11
總鋪師你是怎麼樣
00:53:12
這碗麵是怎麼樣 都沒摻鹽 你是怎樣
00:53:16
我坐在旁邊
00:53:18
說師父啊 忍辱波羅蜜
00:53:20
說了之後他就住口了
00:53:23
不然要怎樣
00:53:24
就不鹹還要怎樣
00:53:26
不鹹我們就當是好意呀
00:53:29
說總鋪師呀 你不要說沒加鹽
00:53:34
說總鋪師很抱歉
00:53:35
我吃的口味比較重
00:53:37
你鹽再幫我摻一點好不好
00:53:41
這樣叫做忍
00:53:44
譬如說師傅啊
00:53:45
你幫我煮一碗麵
00:53:47
聽不清楚當成了米粉
00:53:49
幫你煮米粉來
00:53:51
我就要煮麵 你怎麼幫我煮米粉
00:53:53
這樣就沒有忍辱了
00:53:56
不然要怎麼辦
00:53:57
說咦 你會不會端錯了
00:54:00
我要煮麵咧 不然幫你換
00:54:03
不要緊煮了就好 不要緊 不要緊
00:54:06
這樣就忍了 對不對
00:54:10
譬如說 人若生病要給醫師看
00:54:14
不要在那唉唉叫叫
00:54:17
哼 我這麼拚命的修
00:54:20
人這麼不舒服 神明又沒有保佑我
00:54:24
這樣就沒有忍了 對不對
00:54:28
若要說忍還有很多
00:54:33
太熱你也唉唉叫
00:54:35
太冷你也唉唉叫
00:54:38
那也都沒有忍
00:54:40
不是叫你不能說 不要發脾氣
00:54:44
這就是忍
00:54:46
那麼辱呢
00:54:50
人家若嫌你一下
00:54:51
就氣得面紅耳赤 心裡怦怦跳
00:54:55
若脾氣更壞的
00:54:58
開口就又咒又罵
00:55:01
那好比是 上天捧一個果要給你
00:55:05
說我不要這樣子
00:55:11
我們法華經裡面 一個最出名的叫做
00:55:15
常不輕菩薩
00:55:19
你法華經去翻就有了
00:55:23
常就是永久嘛
00:55:27
不輕就是不會輕視
00:55:33
因為他叫做什麼名字
00:55:36
不知道啊
00:55:38
為什麼他的名字不知道
00:55:42
窮苦人啊 沒錢沒勢啊
00:55:46
誰要去記他的名字
00:55:51
人家若糟蹋他 人家若污辱他
00:55:53
只有一句話而已
00:55:55
我不敢輕視你 以後你會做佛
00:55:59
人家若笑他 他也說
00:56:01
我不敢輕視你 以後你會做佛
00:56:05
只有這樣而已做菩薩
00:56:07
有很簡單嗎
00:56:10
你說要有功和有果咧
00:56:13
光是這樣他怎麼會有功果
00:56:15
有啊 怎麼沒有
00:56:18
我不敢輕視你 以後你會做佛
00:56:22
這叫做法施
00:56:24
說好話嘛
00:56:26
他不會罵人都說好話啊
00:56:29
稱讚人啊
00:56:30
這叫做法施呀
00:56:33
他又以無住的心去說啊
00:56:36
一日若說一句 一功
00:56:39
他若說十句 十功
00:56:41
一輩子說多少你知道嗎
00:56:43
三千功一下子就完了
00:56:45
三千功若說個 八九年就三千功了
00:56:48
一日說一句話好
00:56:52
三千功就滿了
00:56:54
若是果呢
00:56:56
人家罵他 他不但不生氣
00:56:58
反而還說人家好話
00:57:01
那就是果了
00:57:03
不要說八百果 什麼幾萬果
00:57:07
這樣做菩薩啊 有簡單嗎
00:57:10
你說那麼簡單
00:57:12
那麼簡單 叫你做看你有辦法嗎
00:57:17
所以這些師兄弟 我就慢慢在看
00:57:20
若這樣誇獎 嘴巴就笑嘻嘻的
00:57:23
若嫌一下 就氣得面紅耳赤
00:57:25
雖然沒有開口罵你來說
00:57:27
心裡也在翻滾
00:57:31
所以修果最難修 我不騙你啦
00:57:36
所以大家要加油啦
00:57:40
人家若嫌我們 我們要感謝他
00:57:43
人家罵我們 我們也要感謝他
00:57:47
有人這樣嗎
00:57:48
有人做得到嗎
00:57:50
說做得到做不到
00:57:52
我們宜蘭一個叫做獎券嫂
00:57:56
現在沒有了
00:57:57
現在獎券就沒有了 現在變彩券
00:58:00
以前賣獎券你就知道 一張五元
00:58:03
第一特獎二十萬
00:58:06
那獎券嫂比我還多歲
00:58:10
她多我兩三歲
00:58:12
她現在也八十多 現在很好命
00:58:16
以前多歹命你知道嗎
00:58:18
孩子又一大堆
00:58:20
丈夫又早死
00:58:22
只有賣獎券在生活
00:58:25
人家都看不起她
00:58:28
她衣服就穿得破破爛爛
00:58:31
有些孩子就說她是瘋女人
00:58:37
人家若罵她 她都怎樣呢
00:58:39
謝謝 謝謝…
00:58:41
都謝謝人家
00:58:43
她若愈謝謝人家 人家愈看不起她
00:58:46
愈愛欺負她 愛罵她
00:58:49
她為人很信佛
00:58:52
她每月初一 十五 都愛去我們那裡
00:58:56
這個念佛會那裡去拜佛祖
00:58:59
河堤邊一間叫做地母廟
00:59:02
順便就來地母廟又燒香
00:59:05
若是中午
00:59:07
她和我太太很好
00:59:09
就跑來我家
00:59:12
就隨便吃一吃這樣子
00:59:17
常常跟我說
00:59:19
唉 大家說我是瘋子
00:59:24
老師你看我有沒有瘋
00:59:26
我說沒有啊 妳哪有瘋
00:59:28
很糟咧
00:59:30
人家若說我是瘋女人 我向他說謝謝
00:59:33
人家又更大聲罵我
00:59:36
我說妳不要向人家說謝謝
00:59:38
他就要賜果給我們 我們要謝謝他才對
00:59:42
我說妳心裡 向他道謝就好了
00:59:44
妳不要用嘴巴說
00:59:46
妳用嘴巴說 人家愈愛恥笑你
00:59:50
現代就有那種人 怎麼會沒有 對不對
00:59:54
以前很窮很艱苦
00:59:56
認識她的人都看她可憐
01:00:01
都多多少少援助她啦
01:00:03
她光是賣個獎券 要養那群孩子沒辦法啊
01:00:07
左右鄰居親戚都援助她
01:00:11
到最後那些孩子都很才情
01:00:13
那些孩子長大
01:00:15
到她年老了 就不讓她賣獎券了
01:00:18
不讓她賣
01:00:19
他說現在不用了
01:00:20
現在都有飯吃了 還賣什麼獎券
01:00:23
就不讓她賣了
01:00:25
不讓她賣她欠人的錢
01:00:28
都一直存
01:00:29
她兒子錢給她
01:00:31
她不是向她兒子討喔
01:00:33
她兒子錢給她 那些錢裝一裝還他
01:00:36
譬如說我欠阿賜多少 我就拿去還他
01:00:39
欠梁仔多少 我就拿去還給梁仔
01:00:41
一直還
01:00:44
最後一個問題不能解決
01:00:48
來問我
01:00:49
說老師 我請教你一個事情好不好
01:00:51
好啊
01:00:53
我過去欠人的我都還了
01:00:57
獨獨有的人死了
01:01:01
他的子孫 到哪裡去也不知道
01:01:04
我要還也沒得還
01:01:07
我現在欠這些債務喔
01:01:09
人家說若欠別人的債 不能了脫生死
01:01:12
我欠了這些債看要怎麼辦
01:01:15
說不然這樣子
01:01:16
妳那些錢拿去廟裡
01:01:19
在佛祖的前面
01:01:21
妳投到緣金箱
01:01:23
說我以前誰援助我 欠他的債務
01:01:26
我這些要迴向給他 妳投進去就好了
01:01:31
最後聽我說
01:01:32
若有錢就拿去廟裡
01:01:34
就回向給 她以前欠的那些人
01:01:38
你看也有這樣的人
01:01:41
現在很久了
01:01:43
從我太太死後 她就不曾來過了
01:01:47
現在人還在不在我不知道
01:01:50
我太太 還在世的時候常常來
01:01:54
我太太就死十二年了呀
01:01:57
這十二年來我不曾看過她
01:01:59
現在她搬去哪裡 我也不知道
01:02:02
不然一般…
01:02:04
就不知道她的名字嘛
01:02:06
她就在賣獎券
01:02:08
我都喊她獎券嫂
01:02:09
就多我兩歲 我都喊她獎券嫂
01:02:12
現在人是死是活 我也不知道
01:02:17
我太太要死之前還有來
01:02:21
現在就已經經過十二年
01:02:23
這就是有忍辱
01:02:27
學這個忍辱 說起來是很簡單
01:02:30
又很困難
01:02:32
因為世間的人
01:02:33
大家都喜歡被人稱讚 不喜歡被人嫌
01:02:37
若是被嫌就氣得面紅耳赤
01:02:42
所以這個 忍辱的問題很重要
01:02:46
像以前釋迦佛祖 的忍辱道學到怎麼樣
01:02:50
你佛經有讀就知道
01:02:53
這我以前也曾說過
01:02:56
有一次有個人 要來侮辱祂
01:02:59
拿一些破布 塞在衣服裡面
01:03:04
古時候沒有這麼好 有這個腰帶
01:03:08
都用那個草繩在綁
01:03:12
草繩綁著
01:03:14
釋迦佛祖在講道 她去那裡又咒又罵
01:03:17
講什麼道
01:03:19
你跟我大肚子
01:03:21
還有臉面在那裡講道 在那又指又戳
01:03:26
釋迦佛祖都不回答她
01:03:28
靜靜地在那裡講道
01:03:30
隨便她罵 祂不理她
01:03:33
祂那些徒弟就疑心了
01:03:35
較沒有定力的人啦
01:03:37
就疑心說這師父不檢點
01:03:40
和人家大肚子 還有那個面子在那講道理
01:03:43
人家罵祂 還靜靜地不回答她
01:03:46
也不稍微辯解一下
01:03:49
可能是真的
01:03:50
祂若不是真的和她有孩子
01:03:52
祂怎麼這麼安靜
01:03:54
徒弟一個溜 兩個溜
01:03:57
一些徒弟溜得都快沒了
01:04:00
只有那些大弟子 比較有定力的
01:04:03
相信他師父 絕對不會這樣子
01:04:06
那個女人很氣
01:04:08
我故意要來 擾亂你 要糟蹋你
01:04:12
你還在那坐著都不動
01:04:15
腳就踢了 手就指了
01:04:20
現在腳一踢 肚子會出力氣呀
01:04:23
三出力 四出力
01:04:24
草繩就斷了
01:04:26
斷了 那些破布 都掉到地上去
01:04:30
一些人看到就說 妳就是故意要來糟蹋祂的
01:04:34
妳用那個破布裝在肚子裡 說妳大肚子這樣子
01:04:39
釋迦佛祖有辦法這樣
01:04:41
現在說道的人 說真的
01:04:44
連我在內啦
01:04:45
要說一個女人
01:04:46
看到假裝大肚子 對我又咒又罵
01:04:48
真的我受不了
01:04:50
若稍微說忍辱有辦法 那個大忍辱實在沒辦法
01:04:55
祂會做佛祖就是這樣做
01:05:00
所以這個說 忍辱波羅蜜就是這樣
01:05:02
所以果較難修
01:05:05
修功比較快 修功我們可以自動
01:05:08
我要來做什麼 可以自動
01:05:10
修果就很困難
01:05:12
所以一個人 說你這樣來坐工
01:05:15
坐到說這樣會如如不動
01:05:19
坐到說你會出竅
01:05:21
也是沒有用啦
01:05:22
因為你無功無果
01:05:26
若無功無果 你不用想說要了脫生死
01:05:31
所以這些 師兄弟大家要加油啦
01:05:33
說這些話是讓你參考
01:05:35
不過前面會受不了
01:05:38
前面會受不了就一邊學啦
01:05:42
氣在心裡就好
01:05:44
嘴巴不要說
01:05:46
我曾去遇到一個說
01:05:48
老師你說的是有道理
01:05:50
不過氣到會生病咧
01:05:52
我在公司 上面上司給你壓力
01:05:57
下司的不聽話
01:06:00
這樣氣 這樣受不了
01:06:03
不嚷嚷都不行
01:06:05
有時候若聽老師在說道理
01:06:07
說要忍忍忍…
01:06:09
忍到最後 要去給醫生吊點滴
01:06:13
就這樣積著受不了
01:06:16
不然這樣我教你一個方法
01:06:19
算初步的啦
01:06:21
不然你就忍不住呀
01:06:22
不然要怎麼辦
01:06:23
他說要怎麼做
01:06:24
說你若這樣 在忍 在氣的時候
01:06:29
快要生病
01:06:30
你跑去廁所
01:06:33
這嘴巴朝向馬桶
01:06:35
看哪一個欺負你 要罵就罵 要咒就咒
01:06:39
罵 大聲地罵他
01:06:41
罵一罵
01:06:42
就這樣馬桶的水一沖 涮 就流到廁所裡
01:06:46
那個骯髒嘛 就流走
01:06:49
這樣慢慢練 慢慢練
01:06:51
你的心就平靜
01:06:52
你以後就會忍了這樣說
01:06:55
再經過好幾個月
01:06:58
說 嗯 老師這一招真的很好
01:07:00
很氣呀
01:07:01
我若每次在公司若很生氣 我就跑去廁所
01:07:04
有的人不知道 以為說我怎麼這麼頻尿
01:07:06
實在就在氣
01:07:08
跑去廁所罵一罵 水把它沖掉
01:07:11
不然受不了這樣說
01:07:13
學這一招
01:07:14
這初步的啦
01:07:16
慢慢學就慢慢忍
01:07:18
慢慢就慢慢忍
01:07:19
學到最後就自然了 臉皮裝得厚厚的
01:07:23
臉皮若薄的人忍不住啦
01:07:26
臉皮厚的人才忍得住
01:07:29
不然今晚說到這裡 時間關係
01:07:32
下文我們等下期再來分解
01:07:36
在座同修 大家晚安
01:07:42
我們現在來翻二十一頁
01:07:49
第四行
01:07:55
第八字
01:08:02
不然我們現在開始
01:08:05
知心不動時
01:08:10
不生不動想
01:08:14
知心清淨時
01:08:18
不生清淨想
01:08:21
乃至善惡皆能分別
01:08:26
於中無染
01:08:28
得自在者
01:08:30
是名為慧也
01:08:35
現在這個本句
01:08:38
對於說知心不動時
01:08:42
不生不動想
01:08:46
知心清淨時
01:08:49
不生清淨想
01:08:51
這兩句話
01:08:53
這一般的人
01:08:55
都有辦法明白
01:08:58
怎樣有辦法明白
01:09:00
現在你要達到 有那個無住的心
01:09:04
知道我們的心不動
01:09:07
不過你的心不能想說 我不動那個想法
01:09:12
知道你的心已經達到清淨
01:09:15
但是你不會 生出這清淨的想這兩句話
01:09:21
一般的人有辦法明白
01:09:24
甚至做得到
01:09:29
但是針對現在這個第三句
01:09:33
說善惡皆能分別
01:09:36
於中無染
01:09:38
得自在者
01:09:40
這在修行的當中 就很少人有辦法得到
01:09:47
話說起來也做不到
01:09:51
什麼原因
01:09:54
因為一個人的智慧沒開
01:09:58
我們一般的人
01:10:00
都是最高達到超智識
01:10:04
學問很好
01:10:07
經的道理很懂
01:10:12
這是達到超智慧而已
01:10:16
但是他對這個 是非 曲直 善惡等
01:10:20
都還沒有辦法分清楚
01:10:24
譬如簡單來引一個例子
01:10:28
修行人能生氣不能生氣
01:10:32
現在假如說大家在修行了
01:10:36
現在我問你說 修行人能生氣不能生氣
01:10:41
若是一般無智慧 而且他有超智識的人
01:10:46
像是對道理很有研究
01:10:49
或是學問很好的
01:10:52
一定會說 修行人絕對不能生氣的
01:10:58
修行人絕對不能罵人
01:11:02
但是他不知道說 學道是論這個心
01:11:08
不是看外表
01:11:11
一般修行都看外表
01:11:14
他沒有論這個心
01:11:18
修行人假如若不能罵人
01:11:22
這個苦口婆心這句話 要怎麼解釋
01:11:28
苦口就是罵人才是苦口啊
01:11:32
婆心就是大慈悲的心呀
01:11:36
為什麼罵人是大慈悲心
01:11:39
這是要怎麼樣去解釋
01:11:43
所以在這個唐朝 有一個叫做不空和尚
01:11:47
來翻譯這個 諸部要目裡面呢
01:11:55
說到這個佛祖也是會生氣
01:12:00
對這個問題有人就說
01:12:05
說佛祖已經達到如如不動
01:12:09
是不思善不思惡
01:12:13
為什麼佛祖祂會生氣呢
01:12:17
這是一般修行人 所無法去了解的
01:12:23
佛為了要度化世間人
01:12:27
祂發出大慈悲的心
01:12:31
所以祂今日要度人 一定要發這個菩薩心
01:12:37
來發這個怒
01:12:39
甚至來發這個明王的心
01:12:43
來起這個怒相
01:12:47
對這句話
01:12:50
我們現在 來看這個諸部要目
01:13:01
裡面一句話做參考
01:13:05
現在我們來看 佛學大辭典這段文
01:13:11
三種忿怒
01:13:16
諸部要目曰
01:13:20
不動尊為佛部忿怒
01:13:27
忿怒鉤為蓮華部之忿怒
01:13:32
軍荼利為金剛部忿怒
01:13:37
這裡面三個注解 首先做個說明
01:13:43
注解第一
01:13:46
佛學大辭典這樣說
01:13:50
不動尊
01:13:52
為自性輪身
01:13:56
即此尊為 一切諸佛之教令輪身
01:14:03
是奉大日如來教令
01:14:07
示現忿怒形
01:14:10
降伏一切惡魔
01:14:15
現在佛學大辭典說
01:14:18
不動尊是什麼
01:14:21
就是我們的自性的輪身
01:14:26
是在我們的佛性裡面
01:14:30
所轉輪出來
01:14:33
好比說由佛來化做菩薩身
01:14:39
這個自性的輪身
01:14:44
這個不動尊
01:14:46
此尊就是指不動尊
01:14:49
說這個不動尊就是 一切諸佛的教令的輪身
01:14:57
就是來奉大日如來
01:15:00
大日如來是 釋迦佛祖另外一個號
01:15:06
奉大日如來的教令
01:15:10
來示現這個忿怒的形體
01:15:14
要來降伏一切這些惡魔
01:15:19
注解第二
01:15:23
佛學大辭典這樣說
01:15:26
忿怒鉤
01:15:28
觀音之一種
01:15:31
稱曰忿怒鉤觀世音
01:15:36
正世觀音入忿怒三摩地
01:15:41
助虛空藏化之形也
01:15:47
佛學大辭典說忿怒鉤
01:15:50
是觀音的一種
01:15:54
所以稱呼 叫做忿怒鉤觀世音
01:15:59
就是觀世音菩薩 入在這個忿怒的三摩地
01:16:04
三摩地就是禪定
01:16:06
入在這個忿怒的禪定
01:16:10
要來助虛空藏所化的形體
01:16:14
虛空藏也是佛
01:16:16
像說來助這個佛
01:16:19
來化這個忿怒的形體
01:16:23
注解第三
01:16:25
佛學大辭典這樣說
01:16:28
軍荼利金剛者
01:16:31
示現八臂之忿怒形
01:16:34
降伏行疾疫惱害人之一切
01:16:40
阿修羅眾諸鬼神之明王也
01:16:46
他說軍荼利是要來 示現八隻手的忿怒形
01:16:54
就是要來降伏
01:16:57
全部要來陷害世間人
01:17:02
一切這些阿修羅
01:17:04
所有的鬼神 這個明王
01:17:08
明王就可以說 是羅漢相就對了
01:17:12
現在這個這樣說
01:17:18
說有三種的忿怒
01:17:23
在這個 諸部要目裡面這樣說
01:17:28
不動尊就是佛祖的忿怒
01:17:34
忿怒鉤就是菩薩的忿怒
01:17:38
蓮華部就是菩薩
01:17:40
就是菩薩的忿怒
01:17:43
軍荼利等於就是金剛部
01:17:46
就是羅漢這個忿怒
01:17:49
這有三種的忿怒相
01:17:53
我們另外再來看 佛學大辭典的解釋
01:18:00
凡佛有三種之輪身
01:18:09
本地之佛體為自性輪身
01:18:16
現菩薩之身為正法輪身
01:18:24
現明王 忿怒之相為教令輪身
01:18:30
這裡面 一個注解首先做說明
01:18:36
明王
01:18:38
稱教令輪身
01:18:42
受大日覺王教令
01:18:47
現忿怒身
01:18:50
降伏諸魔之諸尊
01:18:54
稱為明王
01:19:00
佛學大辭典說明王
01:19:04
就是稱作教令輪身
01:19:08
就是受大日覺王
01:19:11
大日覺王就是釋迦佛祖
01:19:15
這個教令
01:19:17
現出忿怒的身
01:19:21
要來降伏所有的魔眾
01:19:26
所有的佛
01:19:28
就是稱呼叫做明王
01:19:32
有人說大日覺王 你怎麼說釋迦
01:19:36
我們來看佛學大辭典
01:19:40
大日與釋迦為同一佛
01:19:45
但有法身與應身之差
01:19:51
佛學大辭典說大日和釋迦
01:19:55
本來是同一個佛
01:19:59
只有是這個法身和應身
01:20:02
祂若是法身就稱做大日
01:20:05
應身就稱呼 叫做釋迦的差別
01:20:12
另外我們再來看
01:20:16
這個佛學大辭典的說明
01:20:21
希麟音義六曰
01:20:25
案忿怒像
01:20:29
金剛頂瑜伽經云
01:20:35
諸佛菩薩
01:20:38
依二種輪現身有異
01:20:43
一者正法輪
01:20:47
現真實身
01:20:50
所修行願報得身故
01:20:54
二者教令輪
01:20:57
現忿怒心
01:20:59
由起大悲現威猛故也
01:21:05
現在佛學大辭典這樣說
01:21:09
在這個希麟音義 第六卷裡面這樣說
01:21:15
說案這個忿怒的像
01:21:20
在金剛頂瑜伽經 裡面這樣說
01:21:27
說所有的佛菩薩
01:21:31
依二種的輪來現身不同
01:21:38
第一就是正法輪
01:21:42
就現出他真實的身
01:21:45
就是這個大慈的身
01:21:48
祂所修行願報得身故
01:21:53
像說有辦法 像引導這些眾生
01:21:58
行這個正道
01:22:01
第二就是教令輪
01:22:04
就是現出 我們生氣的那個心
01:22:08
由起大悲現出威猛的關係
01:22:14
就是身體在生氣
01:22:16
但是祂的心是可憐他
01:22:19
悲就是可憐
01:22:23
由這樣看起來
01:22:25
不是說佛不能生氣
01:22:29
也不是說菩薩不能生氣
01:22:33
也不能說 你修行的人不能生氣
01:22:38
但是說這句話你就要注意
01:22:41
老師最怕什麼 副作用
01:22:48
很多道理都副作用
01:22:52
所以不論 好話也會有副作用
01:22:56
不論壞話也會有副作用
01:23:00
好比吃藥
01:23:04
吃好藥也會有副作用
01:23:08
吃壞的藥也會有副作用
01:23:13
像我們三餐要吃飽
01:23:15
吃飯吃麵也不要緊
01:23:19
也會有副作用
01:23:22
好比說我們在種菜
01:23:27
你本來肥料 是要讓這些菜長更好
01:23:35
但是施肥料也會有副作用
01:23:40
農藥是毒藥
01:23:43
不過農藥有時候也會救人
01:23:47
也是會害人
01:23:49
好壞都會害人
01:23:51
也會救人也會害人
01:23:54
有時候一味稱讚你 也會害人
01:24:00
有時候說生氣不要緊
01:24:02
說起來也會生出副作用
01:24:07
例如舉一個例子
01:24:09
為什麼說肥料會有副作用
01:24:12
肥料是要適量施用
01:24:14
菜才會好 水果才會好
01:24:18
不信的話 你若說一畦菜
01:24:21
倒一布袋的肥料下去看看
01:24:24
我看那些菜都鹹死了
01:24:27
都不會活了
01:24:30
像農藥來說 你噴就要適量
01:24:34
就要照期間來採
01:24:36
你不是
01:24:37
你今天噴下去 明天採出來賣
01:24:40
全毒死了
01:24:44
像吃飯也一樣
01:24:46
我本來吃兩碗就會飽
01:24:49
不然你吃四碗看看
01:24:52
等一下你的胃 就會抱著痛了
01:24:54
明天就要去找醫生了
01:25:00
有時候褒揚你 誇讚你 說好話給你聽
01:25:04
一個人就生出驕傲
01:25:07
目中無人
01:25:09
褒獎你 誇讚你 也會有副作用
01:25:15
有時候罵人會生效果也有
01:25:19
有時候罵人 惱羞成怒的也一大堆
01:25:24
無論做什麼都有副作用
01:25:27
現在老師今晚說這一課
01:25:31
我在台北曾說過
01:25:33
就生出副作用了
01:25:36
因為怎麼樣
01:25:37
以前我沒有去幫人家訂正
01:25:40
沒有去訂正就生出副作用
01:25:45
像醫生若在開消炎的藥
01:25:49
一定會再開一錠胃藥下去
01:25:53
不然那消炎的藥吃下去
01:25:55
馬上去傷到胃啊
01:26:00
像有的止痛的藥
01:26:02
吃下去而已 就馬上去傷到腎臟了
01:26:07
所以醫生有時候 為什麼藥開了一堆給你
01:26:11
一個要攻 一個要守
01:26:14
要這樣才行 不然不行
01:26:19
我在台北說佛也會生氣
01:26:22
菩薩也會生氣
01:26:24
有那個忿怒菩薩
01:26:26
很慘
01:26:27
裡面一個師兄弟
01:26:30
夫妻吵架 就打妻子 打小孩
01:26:34
他妻子說你聽什麼道理
01:26:37
道理聽那麼多了 以前就沒有那麼壞脾氣
01:26:41
愈來脾氣愈壞
01:26:42
我聽老師說的啦
01:26:44
忿怒菩薩你不懂嗎
01:26:46
現在要命了
01:26:49
害死人
01:26:51
為了老師說 忿怒菩薩害死人
01:26:55
我現在很怕的
01:26:56
現在若說到這課
01:26:58
一定就要補充
01:27:02
忿怒菩薩 是就像母親在打小孩
01:27:11
打在小孩的肉 痛在母親的心
01:27:16
生氣是這個表面在生氣
01:27:20
心裡是在可憐他疼愛他
01:27:26
假如要打這個小孩來說
01:27:30
就用那個藤條 往屁股上一打
01:27:33
讓他肉會痛而已
01:27:35
不是說棍子拿來要打死他
01:27:38
不是這樣子
01:27:42
忿怒菩薩就是為了要你好
01:27:47
罵你
01:27:49
但是罵了之後 祂的心很痛的
01:27:54
不是罵你
01:27:55
要佔人便宜 說罵你我很高興
01:27:57
喔 某人讓我罵
01:27:58
我很囂張 我很厲害 不是這樣子
01:28:05
假如你一個人
01:28:07
若發出這個 忿怒菩薩這個相出來
01:28:12
你心若有在生氣 這樣就沒資格說忿怒菩薩
01:28:19
打了之後 事後你就要懺悔
01:28:21
說啊 不應該打他 也不應該罵他
01:28:26
今天為了要他好 實在是很不得已的
01:28:31
你就要知道才好
01:28:34
假如你心 若有存一點惡意在
01:28:37
你就有罪了
01:28:40
你若是要佔人便宜罵他
01:28:43
藉著忿怒菩薩 你一定要下地獄
01:28:46
我不騙你
01:28:48
你藉道來糟蹋人
01:28:51
藉道來害人
01:28:53
你地獄就一份了 我不騙你
01:28:59
所以我跟你說 忿怒菩薩這一課
01:29:01
你不能回去說
01:29:03
夫妻一吵架 打她一巴掌說
01:29:06
我聽老師的說啦 忿怒菩薩
01:29:09
這樣罪過喔
01:29:10
你下地獄和我沒關係
01:29:13
因為以前 我就是沒有去訂正你
01:29:17
所以那個罪過都老師要擔
01:29:20
今日幫你訂正之後
01:29:23
你再有這個情形跑出來 這個罪你自己擔
01:29:27
老師就不幫你擔了 我不騙你
01:29:32
忿怒菩薩
01:29:34
是要大慈悲心生氣的
01:29:38
你在罵一個人 要打一個人
01:29:41
你的心是很痛苦的
01:29:44
事後你就要自己懺悔
01:29:47
說實在是要為他好
01:29:49
不然我不應該罵他
01:29:51
也不應該打他
01:29:53
你就要知道這個道理
01:29:56
你不能說 現在聽老師這個課之後
01:29:59
趁這個機會最好了
01:30:02
我若要罵人要打人 我就藉題說
01:30:05
老師說的忿怒菩薩 這樣罪過了
01:30:08
我不騙你
01:30:09
你又藉老師的名 罪又更重
01:30:12
我不騙你
01:30:15
很抱歉今晚說到這裡 就要告一段落
01:30:20
在座同修 大家晚安
01:30:27
我們現在來看二十一頁
01:30:38
第六行
01:30:41
第五字
01:30:44
不然我們現在開始
01:30:47
若知戒定慧體
01:30:52
俱不可得時
01:30:55
即無分別者
01:30:58
即同一體
01:31:01
是名三學等用
01:31:06
他說假如你今天 若知道這個戒定慧
01:31:10
這個本體
01:31:12
全部都不會 住在我們的心的時候
01:31:18
若這樣就沒有分別
01:31:21
什麼叫做戒定慧
01:31:24
戒定慧就生成一體
01:31:29
這個名字叫做 戒定慧三學同一樣
01:31:35
這個用途
01:31:37
對本文
01:31:38
我們現在看 呂純陽祖師的解釋
01:31:42
不可得者
01:31:45
無住心也
01:31:48
則所謂佛心也
01:31:52
論云清淨無染是戒
01:31:58
定慧亦如是
01:32:03
論又云
01:32:05
知心不動
01:32:07
對境寂然
01:32:09
是定
01:32:11
戒慧亦如是
01:32:14
論又云
01:32:16
於中無染
01:32:19
得自在者
01:32:21
是名為慧
01:32:23
戒定亦如是
01:32:26
故曰若知戒定慧體
01:32:31
俱不可得時
01:32:33
即無分別者
01:32:36
即同一體
01:32:38
是名三學等用也
01:32:42
這裡面有三個注解 我們首先做說明
01:32:47
注解第一 佛學大辭典這樣說
01:32:51
不可得
01:32:53
空之異名也
01:32:56
諸法空無
01:32:59
而無所得之實體也
01:33:03
智度論五十二曰
01:33:07
空中前際不可得
01:33:11
後際不可得
01:33:13
中際不可得
01:33:16
佛學大辭典這樣說
01:33:19
說這個不可得
01:33:22
是這個空另外一個名字
01:33:29
諸法
01:33:31
現在說諸法的這個法
01:33:34
是什麼
01:33:35
法就是妄念
01:33:38
就是六塵之一
01:33:40
六塵就是色聲香味觸法
01:33:46
法就是指我們的念頭
01:33:48
就是我們的心念
01:33:51
等於就是妄念
01:33:53
所以一切妄念都沒有
01:33:58
而且無所得的實體
01:34:05
因為我們的妄念
01:34:07
根本就是空無的東西
01:34:11
你就是有見到這個境
01:34:15
他才會生出妄念啊
01:34:19
智度論這個五十二卷 裡面一句話
01:34:25
說在這個空的中間
01:34:30
前際
01:34:31
前際就是過去心
01:34:34
不可得
01:34:35
後際
01:34:37
後際就是未來心
01:34:39
不可得
01:34:41
中際就是現在心
01:34:43
不可得
01:34:44
所以金剛經才可以說
01:34:46
過去心不可得
01:34:49
未來心不可得
01:34:50
現在心不可得
01:34:52
這句話就是在這裡
01:34:57
現在說這個注解第二
01:35:01
應無所住而生其心
01:35:04
為金剛般若經中之名句
01:35:10
又稱無住心
01:35:13
意即不論處於何境
01:35:17
此心皆能無所執著
01:35:21
而自然生起清淨心也
01:35:26
佛光大辭典這樣說
01:35:30
說應無所住而生其心
01:35:35
這是金剛經的裡面
01:35:38
現在說金剛般若經
01:35:40
我們簡單就是說金剛經
01:35:43
這金剛經的裡面
01:35:45
一個很出名的句子
01:35:49
另外一個稱呼叫做無住心
01:35:53
意思就是說 無論你處在什麼境
01:35:58
我們這個無住心
01:36:01
全都有辦法不會去執著
01:36:04
而且自然會生出 這個清淨的心出來
01:36:09
這是注解第二這樣說
01:36:12
現在我們來看注解第三
01:36:16
說佛心
01:36:17
什麼叫做佛心
01:36:19
現在我們來看注解第三
01:36:23
佛學大辭典這樣說
01:36:25
佛心
01:36:27
指不執著於 任何事理之心也
01:36:33
頓悟入道要門論曰
01:36:35
不住一切處心者
01:36:38
即是佛心
01:36:40
亦名解脫心
01:36:42
亦名無住心
01:36:45
佛學大辭典說佛心是什麼
01:36:48
就是指我們不執著
01:36:51
在任何這個事理的心
01:36:54
事就是後天
01:36:56
理就是先天
01:36:58
不管你是小乘大乘
01:37:02
先天後天
01:37:04
一切你都不會去執著
01:37:07
所以頓悟入道要門論 才跟我們說
01:37:11
說不住一切處的心
01:37:14
就是佛心
01:37:16
這個佛心 有時候叫做解脫心
01:37:19
有時就叫做無住心
01:37:22
所以無住心就是佛心
01:37:26
所以現在 呂純陽祖師這樣說
01:37:31
現在說不可得
01:37:34
什麼叫做不可得
01:37:36
不可得就是無住心
01:37:39
等於所說的佛心
01:37:43
論 現在說論就是指
01:37:46
頓悟入道要門論 裡面所說的
01:37:50
說清淨無染是戒
01:37:53
這前面有說過了
01:37:56
你這清淨無染是戒
01:37:59
但是你清淨無染也是定呀
01:38:03
一個人 你清淨無染就是定呀
01:38:06
但是一個人 清淨無染也是慧呀
01:38:10
所以才說定慧亦如是
01:38:14
頓悟入道要門論又說
01:38:18
說知心不動
01:38:19
對境寂然 是定
01:38:23
但是戒慧也一樣啊
01:38:27
你知心不動
01:38:29
對境寂然也是戒呀
01:38:31
也是慧呀
01:38:35
頓悟入道要門論又說
01:38:39
說在我們的內心
01:38:41
沒有去染著
01:38:44
有辦法得到自在
01:38:46
這個名字叫做慧
01:38:48
你戒定也一樣啊
01:38:52
所以才說若知戒定慧體
01:38:57
全都不可得
01:38:58
這三項都不可得的時候
01:39:01
若這樣呢
01:39:02
戒定慧就都沒有分別了
01:39:06
若這樣就同一體
01:39:08
這個名字就是叫做三學
01:39:10
三學就是戒定慧
01:39:12
所以這個名字 才叫做三學等用
01:39:17
所以一般若 後天來說就是都分開
01:39:21
真正先天的學理
01:39:23
根本就沒有分別的
01:39:26
現在再看下文下去
01:39:32
問 若心住淨時
01:39:39
不是著淨否
01:39:41
答 得住淨時
01:39:45
不作住淨想
01:39:47
是不著淨
01:39:51
這個人就又問
01:39:54
說假如我們的心 若住在清淨的時候
01:40:01
是不是我們的心
01:40:03
讓這個清淨來纏綿不離
01:40:08
會不會讓這個清淨給纏住
01:40:15
祖師就說
01:40:18
說你今天若得到心 住在清淨的時候
01:40:24
你的心 不要住在清淨的念頭
01:40:29
這樣就不會 讓這個清淨給纏綿不離
01:40:38
這個人開始又問
01:40:40
問 心住空時
01:40:44
不是著空否
01:40:46
答 若作空想
01:40:49
即名著空
01:40:53
他說一個人 你的心若住在空的時候
01:40:58
是不是我們的心 讓這個空給纏住
01:41:03
祖師就說
01:41:05
說你心住在空的時候
01:41:08
你若生出住空的念頭
01:41:11
這樣就是名字叫做著空
01:41:16
是我們的心讓空給黏住了
01:41:22
再接下去
01:41:25
問 若心得住無住處時
01:41:31
不是著無所處否
01:41:35
答 但作空想
01:41:39
即無有著處
01:41:42
汝若欲了了識無所住心時
01:41:50
正坐之時
01:41:52
但知心莫思量一切物
01:41:56
一切善惡都莫思量
01:42:00
對於本文 我們對這個了了
01:42:06
這個首先來做個解釋
01:42:08
再來說明本文
01:42:11
現在看辭海
01:42:13
了 曉解也
01:42:18
重言之
01:42:19
則為了了
01:42:22
現在說了就是我們 做事情知道 明白
01:42:29
現在重言
01:42:30
重言就是重複再講
01:42:34
重複再講就是像加重語氣
01:42:38
就變成什麼
01:42:39
變成了了
01:42:40
了了等於就是徹底知道
01:42:42
這樣意思就是這樣
01:42:46
現在解釋我們本文
01:42:51
現在這個人又問
01:42:55
說假如若我們的心
01:42:59
達到住在無住處
01:43:04
不住空也不住淨
01:43:07
這個時候
01:43:09
是不是我們的心
01:43:12
讓這個無所住處給纏住了
01:43:17
不能離開 是不是這樣
01:43:20
祖師就說
01:43:23
說只要你今日看空一切
01:43:28
不要生出這住淨
01:43:30
也不要住這個住空
01:43:34
這樣就沒有住在這個住淨
01:43:37
也不會住在這個空
01:43:42
假如你若有辦法徹底了解
01:43:46
明白無所住心的時候
01:43:50
正在坐禪的時候
01:43:53
只要知道你的心
01:43:56
不能夠想東想西
01:44:00
一切的善和惡
01:44:03
都不能去想
01:44:06
現在話說到這裡
01:44:09
就有人會問
01:44:12
說在這個 頓悟入道要門論以前
01:44:19
現在說以前
01:44:21
請你看這第十六頁
01:44:29
第六行
01:44:32
最後七字
01:44:35
這一段怎麼說
01:44:38
說無念者 無邪念
01:44:42
非無正念
01:44:45
為什麼現在 這個下面會來說
01:44:49
一切善惡都莫思量
01:44:53
這樣不是矛盾嗎
01:44:57
他說無念者 無邪念非無正念
01:45:00
是怎樣現在會說 一切善惡都不能去想
01:45:05
到底這什麼原因
01:45:08
這不是矛盾
01:45:12
這是我們讀經書的人
01:45:17
他不了解
01:45:19
這個善念 和這個正念不一樣
01:45:27
什麼叫做善念
01:45:30
什麼叫做正念
01:45:33
善念是善的念頭
01:45:37
那麼正念是什麼
01:45:39
你現在翻十六頁
01:45:42
第七行最後八字
01:45:48
說念有念無
01:45:50
即名邪念
01:45:52
不念有無
01:45:54
即名正念
01:45:57
念善念惡
01:46:00
名為邪念
01:46:03
不念善惡
01:46:05
名為正念
01:46:07
乃至苦樂生滅取捨
01:46:11
怨親憎愛
01:46:13
並名邪念
01:46:15
不念苦樂等
01:46:18
即名正念
01:46:21
問 云何是正念
01:46:24
正念者
01:46:26
唯念菩提
01:46:27
所以呢 我們現在說這個正念
01:46:33
是和善念有稍微不同
01:46:40
所以他前面和後面說的 就不同的原因在那裡
01:46:46
現在我們再看下文下去
01:46:53
過去事已過去
01:46:57
而莫思量
01:46:59
過去心自絕
01:47:02
即名無過去事
01:47:09
未來事未至
01:47:11
莫願莫求
01:47:13
未來心自絕
01:47:15
即名無未來事
01:47:19
現在事已現在
01:47:22
於一切事
01:47:23
但知無著
01:47:25
無著者不起憎愛心
01:47:29
即是無著
01:47:31
現在心自絕
01:47:33
即名無現在事
01:47:37
他說過去的事情 已經過去了
01:47:42
你不要去想
01:47:44
這樣這個 過去心自然就沒有了
01:47:50
這個名字 就是沒有過去的事情
01:47:55
未來的事情還沒有到來啊
01:47:59
你就不要去願望
01:48:04
你也不用去求
01:48:08
自然這個未來心就絕
01:48:11
這個名字就是沒有未來事
01:48:16
現在的事情在眼前
01:48:20
在一切的事情
01:48:23
你要知道說
01:48:24
無著
01:48:26
無著就是不會 被任何一個東西給黏住
01:48:31
現在說無著
01:48:33
就是你的心不會生出討厭
01:48:37
和愛的這個心
01:48:40
這樣就是無著
01:48:42
現在心自然就絕
01:48:45
這個名字就是說
01:48:47
無現在的事
01:48:51
再接下去
01:48:54
三世不攝
01:48:58
亦名無三世也
01:49:03
他說針對 這個過去 未來 現在
01:49:09
這個三世這個事情
01:49:13
你都不要去想知道
01:49:17
所以你看這三世因果
01:49:22
全都是邪法不是正法
01:49:27
一個人說 我去看三世因果
01:49:29
這個都不是正法
01:49:32
修行就不管你過去世 到底有沒有帶著善根來
01:49:38
善根是可以培養的
01:49:42
你盡心而修
01:49:44
何必要知道前世的事情
01:49:48
未來的事情
01:49:50
你未來成果
01:49:53
你光是想有什麼用
01:49:56
你若盡心而修
01:49:58
何必要知道說
01:50:00
來世的果是什麼
01:50:04
今世你盡心去修
01:50:06
何必要知道說 我現在做幾功 修幾果
01:50:11
所以才說三世不攝
01:50:13
亦名無三世這句話
01:50:20
所以我們現在 來看維摩經一句話
頓悟入道要門論
14/40部影片
頓悟入道要門論 1
頓悟入道要門論 2
頓悟入道要門論 3
頓悟入道要門論 4
頓悟入道要門論 5
頓悟入道要門論 6
頓悟入道要門論 7
頓悟入道要門論 8
頓悟入道要門論 9
頓悟入道要門論 10
頓悟入道要門論 11
頓悟入道要門論 12
頓悟入道要門論 13
頓悟入道要門論 14
頓悟入道要門論 15
頓悟入道要門論 16
頓悟入道要門論 17
頓悟入道要門論 18
頓悟入道要門論 19
頓悟入道要門論 20
頓悟入道要門論 21
頓悟入道要門論 22
頓悟入道要門論 23
頓悟入道要門論 24
頓悟入道要門論 25
頓悟入道要門論 26
頓悟入道要門論 27
頓悟入道要門論 28
頓悟入道要門論 30
頓悟入道要門論 29
頓悟入道要門論 31
頓悟入道要門論 32
頓悟入道要門論 33
頓悟入道要門論 34
頓悟入道要門論 35
頓悟入道要門論 36
頓悟入道要門論 37
頓悟入道要門論 38
頓悟入道要門論 39
頓悟入道要門論 40
熱門影集
【短篇版】六祖法寶壇經
六祖法寶壇經
論語
佛教宗派概論
道德經
更新
每日懂一點_中庸之道
更新
道德經(舊版)
更新
還鄉直指(舊版)
中庸
七真史傳
頓悟入道要門論
金剛經
1060427000184
07f86927-c12c-4f46-806d-8b9db368d36b
網站除錯報馬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