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頻道
專題3台
所有影集
影片專區
推薦影片
李師尊經典類
李師尊專題類
李師尊特輯類
本會弘道課程類
易懂專題類
修真錄導讀系列
修真法門
公告與宣傳類
本會事務類
個人專區
瀏覽記錄
我的最愛
個人消息
群組專屬影片
:::
網站導覽
最新訊息
會員登入
展開搜尋
全站搜尋
熱門關鍵字:
關閉
您的瀏覽器不支援此script語法,請點選
搜尋頁面
使用搜尋功能。
Menu
關於我們
本會介紹
簡介
組織
章程
會旗
會歌
會館位置
認識創辦人
弘道紀行
中研院訪問稿
媒體訪問稿
華誕精彩記錄
弘道推廣
最新消息
講演資訊
全國講演中心
上課日程表
經典回顧
線上品道
修真錄
影音頻道
影片查詢
經書手稿
出版品專區
出版品目錄
經書類
站內搜尋
分享交流
生活花絮
常見問答
加入中道會LINE好友
會員專區
個人資料
個人消息
瀏覽記錄
我的最愛
群組專屬影片
關於我們
本會介紹
簡介
組織
章程
會旗
會歌
更多
認識創辦人
弘道紀行
中研院訪問稿
媒體訪問稿
華誕精彩記錄
更多
弘道推廣
最新消息
更多
講演資訊
全國講演中心
上課日程表
更多
經典回顧
更多
線上品道
修真錄
更多
影音頻道
更多
影片查詢
更多
經書手稿
更多
出版品專區
出版品目錄
更多
經書類
更多
站內搜尋
更多
分享交流
生活花絮
更多
常見問答
更多
加入中道會LINE好友
更多
會員專區
個人資料
更多
個人消息
更多
瀏覽記錄
更多
我的最愛
更多
群組專屬影片
更多
弘道紀行
:::
首頁
略過字型切換,社群分享工具列
放大
列印
分享
facebook
twitter
plurk
line
您的瀏覽器似乎不支援JavaScript語法,但沒關係,這裡的JavaScript語法並不會影響到內容的陳述。
如需要選擇字級大小
IE請利用鍵盤按住Alt鍵 + V → X → (G)最大(L)較大(M)中(S)較小(A)小,來選擇適合您的文字大小
Chrome、Firefox 瀏覽器則可利用鍵盤 Ctrl + (+)放大(-)縮小來改變字型大小, 列印可使用瀏覽器提供的(Ctrl+P)功能。
若要分享網頁,您可使用下列連結,再輸入您想要分享的資訊:
facebook
twitter
plurk
line
十法界精解系列 緣覺法界 下集
展開影音選單
開啟所有影集
十法界精解系列 緣覺法界 下集
1633
0
主講者:李瑞烈師尊
上架日期:2023年08月22日 00:00
加入最愛
分享
跳過片頭曲
重新整理
影片分享連結
Line
Facebook
複製連結
開始處
結束處
經文註釋 / 旁白
附件下載
00:02:45
諸位電視機前
00:02:47
所有的善知識
00:02:50
諸位善男信女大賢大德
00:02:56
大家早安
00:02:59
我們針對十法界
00:03:04
剛好說到緣覺法界
00:03:08
但是緣覺 就要知道十二因緣
00:03:14
十二因緣 等於就是說三世因果
00:03:20
過去二因 現在五果
00:03:24
和現在三因未來二果
00:03:29
我們上星期 說到過去的二因
00:03:32
這個無明和行
00:03:36
因為你前世 過去無明的迷惑
00:03:43
來造成行的業
00:03:47
現在這世就要來受五果
00:03:51
這個五果皆是苦
00:03:54
五果第一就是什麼
00:03:57
就是識
00:03:58
識就是什麼
00:04:00
就是我們知識的識
00:04:02
意識的識
00:04:05
識若要說那個一點
00:04:08
就是等於我們人的魂
00:04:11
快要投胎的意識
00:04:15
所以佛學大辭典 才這樣跟我們說
00:04:20
識
00:04:21
依過去世之業
00:04:24
而受現世受胎之一念也
00:04:30
他說識是什麼
00:04:33
就是依我們過去世
00:04:35
過去世就是前世
00:04:37
前世所造的業
00:04:40
但是你就要注意這個業
00:04:42
業並不是 只有全部說惡的業
00:04:46
業有善業惡業
00:04:49
所以我們說 善有善報惡有惡報
00:04:52
你過去世若是惡業
00:04:55
你現在就要受惡報
00:04:57
你過去世若是做善業
00:04:59
這世就要受善報
00:05:02
就是依你過去世這個業
00:05:05
來受現世受胎 一個轉念的念頭
00:05:10
等於就是投胎的意思
00:05:15
在佛光大辭典才說
00:05:17
識
00:05:19
依過去世之二因
00:05:22
心識始託生母胎
00:05:26
之一剎那
00:05:28
其有情之分位為識
00:05:34
佛光大辭典說識是什麼
00:05:38
識就是依我們前世二個因
00:05:42
二個因就是 我們上期所說的
00:05:47
過去的無明和行這二因
00:05:55
我們的心識
00:05:57
心識等於就是我們的靈魂
00:06:00
他現在要來投 母親的母胎那一剎那
00:06:08
就是那一剎那那個時間
00:06:13
這個叫做識
00:06:16
在增一阿含經才說
00:06:19
何者名為識
00:06:22
眼耳鼻舌身意之六識
00:06:27
名為識
00:06:28
他說什麼叫做識
00:06:32
識這個名字 等於就是指眼耳鼻舌身
00:06:38
這是說外形
00:06:41
母胎的外形
00:06:43
和意
00:06:45
意就是我們的心意
00:06:47
就是六識所組織
00:06:50
來投這個胎元
00:06:52
這個叫做識
00:06:56
那麼現在第一個識之後
00:06:58
才轉入第二
00:07:00
叫做名色
00:07:03
怎樣叫做名色
00:07:06
在佛學大辭典 這樣跟我們說
00:07:10
名色在胎中
00:07:14
心身漸發育之位也
00:07:20
他說什麼叫做名色
00:07:22
名色就是現在 魂來投胎之後
00:07:26
就結成一個形體出來
00:07:31
這個形體出來
00:07:33
若依外就是色
00:07:37
就是有一個形態
00:07:40
名就是我們人的靈魂
00:07:42
有個名字而已
00:07:44
他根本沒有形體
00:07:46
才叫做名色
00:07:49
佛光大辭典這樣說
00:07:51
託生之第二剎那以後
00:07:55
六根未備之分位為名色
00:08:01
佛光大辭典說
00:08:03
來投胎的第二剎那之後
00:08:08
我們的六根還未備
00:08:12
我們在母體的胎元
00:08:14
眼睛耳朵鼻子 種種的五根還未齊備
00:08:23
你十月滿之後 才有辦法六根齊備
00:08:28
但是他還未齊備
00:08:30
那個分位就是叫做名色
00:08:34
增一阿含經才說
00:08:38
何者名為名色
00:08:41
於思想分別名為名
00:08:46
如四大附名者為色
00:08:50
故曰名色
00:08:54
增一阿含經說 什麼的名字叫做名色
00:09:00
就是說我們人的思想魂魄
00:09:04
等於就是說我們人的靈性
00:09:08
另外一個名字叫做名
00:09:12
名就是無形的
00:09:15
若四大附於名
00:09:18
有形體叫做色
00:09:21
所以名和色兩樣
00:09:24
合起來才叫名色
00:09:28
呂純陽祖師這樣跟我們說
00:09:31
心識有名無實體
00:09:36
故曰名
00:09:43
色身有實體故曰色
00:09:47
心身合一故曰名色
00:09:52
祂說我們的心識
00:09:54
心識等於 就是說我們的靈性
00:09:57
我們的靈性
00:09:58
只有一個名沒有實體
00:10:01
眼睛看不到
00:10:03
所以他叫做名
00:10:06
若我們的色身
00:10:08
我們的肉體身體
00:10:10
有實體所以他才叫做色
00:10:13
心識跟我們的肉身
00:10:17
我們的肉體合一之後
00:10:20
這個名叫做名色
00:10:23
這就是我們來投胎的次第
00:10:26
投胎的順序就對了
00:10:29
那麼投胎之後 現在就分成第三步
00:10:34
這第三步是什麼
00:10:36
就是叫做六處
00:10:40
六處在佛學大辭典 裡面這樣跟我們說
00:10:45
六處即六根
00:10:48
為六根具足
00:10:50
將出胎之位也
00:10:54
他說六處等於就是六根
00:10:59
六根就是 眼睛耳朵鼻孔舌頭
00:11:05
以及我們的身體 和我們的意識
00:11:11
六根已經具足
00:11:14
十月懷胎之後 六根就都具足了
00:11:17
具足就要來落地
00:11:21
要出母胎那一剎那間
00:11:26
這個叫做六處
00:11:29
所以佛光大辭典才這樣說
00:11:32
胎內六根 具足之分位為六處
00:11:39
說這個小孩 在母親母胎的裡面
00:11:42
六根已經具足這個叫六處
00:11:49
增一阿含經裡面這樣說
00:11:53
何者名為六處
00:11:56
眼耳鼻舌身意之六根
00:12:02
識之入處
00:12:07
故名六處
00:12:12
他說什麼叫做六處
00:12:18
六處就是我們的 眼睛耳朵鼻子舌頭身體
00:12:25
和我們人的意識
00:12:28
所入的地方
00:12:31
這個名字叫做六處
00:12:35
呂純陽祖師才說
00:12:38
處為所依之義
00:12:43
六根
00:12:44
為生六識之所依
00:12:47
故名為六處
00:12:49
祂說什麼叫做處
00:12:52
處就是所依靠的地方
00:12:55
因為我們六根生六識
00:12:58
眼根才會生眼識
00:13:02
耳根才會生耳識
00:13:04
六根生六識來所依
00:13:08
這個名字才叫做六處
00:13:12
那麼現在投胎
00:13:16
我們的六根具足
00:13:19
現在要出母胎
00:13:21
接下來就是什麼
00:13:22
接下來第四就是觸
00:13:25
觸在佛學大辭典 這樣跟我們說
00:13:30
觸
00:13:32
二三歲間
00:13:35
對於事物未識別苦樂
00:13:41
但欲觸物之位也
00:13:46
我們第一個就是來投胎
00:13:52
再結形
00:13:55
再六根具足
00:13:58
具足之後現在出生了
00:14:01
小孩出生之後
00:14:02
經過出生到二三歲中間
00:14:08
這個小孩天真什麼都不懂
00:14:12
看到東西 這個也要摸那個也要摸
00:14:16
觸就是摸的意思
00:14:19
所以在二三歲間
00:14:22
這個叫做觸
00:14:24
佛光大辭典才又說
00:14:26
出胎後
00:14:29
但有接觸感覺
00:14:33
以至二三歲為止
00:14:37
其分位為觸
00:14:41
佛光大辭典說
00:14:42
生出母胎之後
00:14:45
小孩出生之後
00:14:48
他就接觸一直要去摸東西
00:14:52
要去觸摸東西
00:14:55
到二三歲之間為止
00:14:59
這個分位 在十二因緣的名字叫做觸
00:15:06
增一阿含經才說
00:15:10
何者名為觸
00:15:12
識依根而觸知境
00:15:17
此三和合名觸
00:15:22
他說什麼叫做觸的名字
00:15:27
就是我們的六識來依六根
00:15:34
知道六境
00:15:37
六境另一名叫做六塵
00:15:40
比如說眼睛 看到色塵才生出眼識
00:15:47
耳根聽到聲塵
00:15:51
觸了之後才出生耳識
00:15:55
就是六根觸到 六塵之後才生出六識
00:16:01
這三種和合 這個名字叫做觸
00:16:07
呂純陽祖師才說
00:16:09
觸者
00:16:11
出母胎後
00:16:13
身根接觸外境
00:16:16
而生六識之感覺也
00:16:20
呂純陽祖師說觸是什麼
00:16:23
就是小孩出母胎之後
00:16:27
我們六根接觸外境
00:16:32
生出六識那個感覺
00:16:36
這個叫做觸
00:16:39
那麼現在這個小孩出生了
00:16:43
能夠瞭解外境了
00:16:47
接下來就是什麼
00:16:48
就是受
00:16:51
這個受在佛學大辭典
00:16:54
這樣跟我們說
00:16:56
受
00:16:57
六七歲以後
00:17:02
漸對事物識別苦樂
00:17:08
而感受之位也
00:17:12
他說什麼叫做受
00:17:14
小孩出生到兩三歲中間
00:17:18
什麼都不懂
00:17:22
但是現在 經過到六歲七歲中間之後
00:17:27
漸漸對事物 識別苦樂的感受
00:17:34
感覺說這是我要的高興的
00:17:38
這是我不要所痛苦的地方
00:17:43
但是你要知道 道理有時因時而變化
00:17:49
若是現在的小孩較聰明
00:17:53
現在的小孩若說觸的話
00:17:55
沒辦法說到兩三歲去
00:17:58
可以說到一兩歲
00:18:01
現在的小孩若到三歲來
00:18:03
就已經有辦法對苦樂的受
00:18:07
有辦法去感覺
00:18:10
因為這是時代變化
00:18:15
文化漸漸發達
00:18:16
所以這個期間也感覺較長
00:18:21
感覺接觸會較短暫
00:18:24
不用那麼長
00:18:27
所以我們在 佛光大辭典這樣說
00:18:31
四五歲
00:18:33
至十四五歲間
00:18:37
感受性極勝
00:18:42
分位為受
00:18:44
以上從識
00:18:46
名色六處觸受
00:18:50
稱為現在世五果
00:18:54
現在佛光大辭典說四五歲
00:18:59
但是我說過了
00:19:01
若是現代就不能說四五歲
00:19:04
可以說兩三歲
00:19:06
這兩三歲到十四五歲
00:19:09
還沒成年之間
00:19:13
來感受好壞的分位
00:19:19
這個叫做受
00:19:22
現在以上就是一個人在識
00:19:25
識就是投胎
00:19:28
名色就是在 母親的肚子裡結胎成長
00:19:34
六處就是小孩出生
00:19:36
觸就是小孩 已經來接受事物
00:19:42
受就是已經知道好壞苦樂
00:19:46
這個就是什麼
00:19:47
現世的五果
00:19:50
因為你前世做善業
00:19:54
這世所接受的 就是較屬於樂的果
00:19:58
你前世若做壞
00:20:00
這世所受的 就去貧苦之家種種
00:20:05
要來受苦果
00:20:07
這個就是受
00:20:10
增一阿含經這樣說
00:20:13
何者名為受
00:20:16
對境感苦痛
00:20:19
與悅樂為之受
00:20:23
增一阿含經說 什麼的名字叫做受
00:20:27
受就是我們對六境
00:20:32
六境也可以說六塵
00:20:35
感到苦痛和快樂 高興所接受的這叫做受
00:20:44
這就是我們 現世所得來的五果
00:20:49
但是現在五果之後
00:20:51
接下來就是 要來說現在所說的三因
00:21:00
因為我們前世的二因 造成現世的五果
00:21:07
現在就是要說 現世所造就的三因
00:21:11
三因是什麼
00:21:13
第一就是愛
00:21:16
這個愛照佛學大辭典 這樣跟我們說
00:21:21
愛
00:21:23
十四五歲以後
00:21:26
生種種強盛愛欲之位也
00:21:33
佛學大辭典說這個愛
00:21:36
就是我們人 到十四五歲之後
00:21:38
成年後就生出 很多愛的欲念
00:21:46
這種我愛那個我愛
00:21:48
生出欲念的地方
00:21:51
這叫做愛
00:21:54
在佛光大辭典這樣說
00:21:57
愛欲強烈之 十六七歲以後為愛
00:22:05
他說愛欲生出 很強烈的要求
00:22:10
十六十七歲之後這叫做愛
00:22:14
為什麼佛光大辭典 跟佛學大辭典
00:22:18
寫的不一樣
00:22:20
佛學大辭典說十四五歲
00:22:22
佛光大辭典說十六七歲
00:22:25
因為時代不同
00:22:27
所以作者所解釋 也可能不太一樣
00:22:33
話若說回來 就是長大成人
00:22:36
長大成人 不一定說十四五歲
00:22:39
有的現在若早熟一點的
00:22:41
十二三歲就發育了
00:22:43
所以這個愛 不管你是十四五歲也好
00:22:47
十六七歲也好
00:22:49
若簡單說長大成人之後
00:22:53
成長之後這樣說較快
00:22:58
增一阿含經這樣說
00:23:00
何者名為愛
00:23:04
起欲愛
00:23:07
有愛無愛之三
00:23:11
而受者其身名愛
00:23:17
增一阿含經說 什麼叫做愛
00:23:21
愛有三種
00:23:24
一個是有欲愛
00:23:26
一直想要貪欲那個愛
00:23:28
另外一個有愛一個不愛
00:23:32
不愛是什麼
00:23:33
討厭他就不要了
00:23:36
有這三種
00:23:37
而且世間人 就是被這三種愛所黏住
00:23:44
就會固執
00:23:47
這個名字叫做愛
00:23:50
那麼這個愛再來就是取
00:23:57
佛學大辭典 就這樣跟我們說
00:24:01
取
00:24:03
成人已後
00:24:06
愛欲愈盛
00:24:10
馳驅諸境
00:24:14
取求所欲之位也
00:24:19
現在這個取是在說什麼
00:24:23
就是我們長大之後
00:24:25
成人之後
00:24:28
他愛的欲念愈盛
00:24:34
一味要追逐
00:24:36
追求你所欲的東西
00:24:39
這個叫做取
00:24:41
取就是要把它拿來
00:24:44
愛之後就要取
00:24:46
所以佛光大辭典 才這樣跟我們說
00:24:50
貪著心勝之
00:24:55
三十歲以後為取
00:24:58
佛光大辭典說 我們人貪著的心很強
00:25:03
等於就是成年三十歲之後
00:25:07
這個就可以叫做取
00:25:10
增一阿含經這樣說
00:25:14
何者名為取
00:25:16
深愛著堅取而不放名取
00:25:24
增一阿含經說 什麼叫做取
00:25:28
他就是深深去愛
00:25:35
深深去愛呢
00:25:38
這個東西若想要來說
00:25:41
他就拿著不放
00:25:44
這個叫做取
00:25:47
那麼取之後接下來就是有
00:25:51
什麼叫做有
00:25:52
佛學大辭典 這樣跟我們說
00:25:56
有
00:25:57
依愛取之煩惱
00:26:02
作種種之業
00:26:05
定當來之果之位也
00:26:10
有者業也
00:26:11
而業能有當來之果
00:26:15
故名為有
00:26:19
佛學大辭典說有是什麼
00:26:23
就是依著我們人的愛
00:26:27
這個愛是包含 貪愛有愛不愛這三種
00:26:35
有愛和取 煩惱做種種的業
00:26:44
這個業並不一定是做壞事
00:26:48
有的也做善業
00:26:51
好比說我一直想要做善事
00:26:53
這也是一直想要做
00:26:59
那麼現在想要做之後
00:27:02
你就會造成來生後世
00:27:07
你這世若造善業 後世就得到善果
00:27:11
這世你若造惡業來說
00:27:13
來生就要受惡果
00:27:17
佛光大辭典又說
00:27:20
如此造業之分位為有
00:27:26
以上三者
00:27:29
稱為現在世之三因
00:27:34
如此是指什麼
00:27:35
指前面的愛和取
00:27:38
這就是造業的分位
00:27:41
這個叫做有
00:27:43
以上三種
00:27:45
三種就是指愛取有
00:27:49
這三種合起來 就是現在世的三因
00:27:56
增一阿含經才說
00:27:59
何者名為有
00:28:02
愛欲界造業之生
00:28:07
名有
00:28:09
他說什麼叫做有
00:28:16
是我們愛欲的境界
00:28:20
現在世的三因
00:28:22
接下來就是 要說未來世的果
00:28:26
但是我們早上說到這裡
00:28:29
時間的問題
00:28:31
就暫且告一段落
00:28:33
下星期再來談到
00:28:39
我們所得未來的二果
00:28:43
現在所說的 就是現在的三因
00:28:49
造就未來的二果
00:28:53
早上說到這裡為止
00:28:56
下星期再來這裡結緣
00:28:59
謝謝大家
00:29:00
諸位大賢大德
00:29:02
諸位善男信女
00:29:05
諸位善知識大家早安
00:29:10
我們上星期談十二因緣
00:29:15
說到過去二因 現在五果和現在三因
00:29:24
早上就是要針對
00:29:28
現在三因 要來造就未來二果
00:29:34
未來二果第一就是生
00:29:40
在這個生 佛學大辭典這樣說
00:29:43
生
00:29:45
即依現在業
00:29:48
於未來受生之位也
00:29:52
現在說生 就是照現在所造的業
00:30:03
來生要再去出生受生的位
00:30:07
這個叫做生
00:30:11
佛光大辭典這樣說
00:30:14
由此因
00:30:19
愛取有
00:30:21
感生未來世之分位為生
00:30:28
他說由此這個因
00:30:31
就是指現在世 所做的愛取有
00:30:36
所感善業惡業
00:30:41
未來世要再來 股胎的分位叫做生
00:30:49
增一阿含經才說
00:30:52
何者名為生
00:30:56
感業報
00:31:00
生五陰身名生
00:31:07
增一阿含經說什麼叫做生
00:31:11
生就是感 現在世所造的業報
00:31:17
來生要去生五陰的身
00:31:21
五陰的身就是指五蘊
00:31:25
色受想行識
00:31:29
這個名字就是叫做生
00:31:33
那麼一個人 今世造善因也好
00:31:39
造惡因也好
00:31:41
一定來世還要去投生
00:31:45
這就是生
00:31:47
生之後再來就是老死
00:31:50
老死
00:31:54
老死在佛學大辭典這樣說
00:31:58
老死
00:32:00
於來世老死之位也
00:32:05
現在說老死 就是下輩子出生之後
00:32:10
就會老去就會死亡
00:32:14
這就是來生所受的果
00:32:22
佛光大辭典才說
00:32:26
此後
00:32:32
至死為老死
00:32:38
以上二者 是屬於未來世之二果
00:32:46
此後就是 指下輩子出生之後
00:32:51
再由惑來造業
00:32:58
到要死之間叫做老死
00:33:06
這是屬什麼
00:33:09
屬於未來世的二果
00:33:12
生老死
00:33:14
這就是未來世的二果
00:33:19
增一阿含經才說
00:33:24
何者名為老
00:33:27
眾生身齒落髮白
00:33:35
氣力劣壽命日衰
00:33:41
是名老
00:33:44
何者名為死
00:33:46
一切眾生變易無常
00:33:53
六親相分
00:33:56
五蔭身受斷滅是名死
00:34:08
增一阿含經說
00:34:11
什麼叫做老
00:34:13
老就是眾生的身體
00:34:18
牙齒掉落頭髮白了
00:34:22
身體沒力氣
00:34:25
壽命一天天衰微
00:34:29
這個名字就是老
00:34:33
什麼叫做死
00:34:36
所有的眾生
00:34:38
因為由小孩 少年青年中年老年
00:34:45
這個在變化可以說無常
00:34:48
所以他死 就是要跟六親分開
00:34:57
我們五蘊的 身體所受來斷滅
00:35:06
五蘊色受想行識
00:35:10
五蘊消滅
00:35:12
這個名字就是叫做死
00:35:17
那麼有人怎麼說呢
00:35:22
老師人家說生老病死
00:35:28
現在這個二果 怎麼只有生老死而已
00:35:35
病怎麼沒說
00:35:39
因為這個病
00:35:41
不是大家都會有病
00:35:44
若生大家都 要出生才能做人
00:35:51
老每一個人 不會說不會老的
00:35:54
既然會當人 到頭來還是要老
00:36:00
到老讓你再長命
00:36:02
讓你活一百歲 一百多歲來說
00:36:04
你也是要死
00:36:05
生老死是沒辦法避免的
00:36:09
但是病 有的人一輩子沒病的也有
00:36:13
所以這只有說生老死
00:36:15
就沒說病
00:36:19
一般我們說生老病死
00:36:21
但是他現在就沒說病了
00:36:24
未來二果 就只有說生為一果
00:36:30
老死為一果
00:36:33
這樣剛好二種 才說叫做二果
00:36:38
那麼針對十二因緣的綜合
00:36:45
我們來看 佛學大辭典一個說明
00:36:48
無明與行二者
00:36:57
即惑業之二
00:37:07
屬過去世之因
00:37:15
識名色六處觸受五者
00:37:22
屬緣於過去惑業之因
00:37:29
而受之現在果
00:37:32
是過現一重之因果也
00:37:38
又愛取二者
00:37:42
為現在之惑
00:37:46
有則為現在之業
00:37:50
緣於此惑業
00:37:54
現在之因
00:37:56
而感未來之生與老死之果
00:38:01
是現未一重之因果也
00:38:06
此為三世兩重之因果
00:38:10
以此兩重之因果
00:38:13
而知輪迴之無極也
00:38:18
現在佛學大辭典 綜合性的這樣跟我們說
00:38:23
我們過去的 無明和行這兩種
00:38:29
過去就是過去世
00:38:31
過去世無明和行這兩種
00:38:36
無明就是惑
00:38:39
行就是業這兩種
00:38:45
是屬於過去的因
00:38:49
前世的因
00:38:52
若是識名色 六處觸受這五種
00:38:58
就是屬於什麼
00:38:59
屬於過去迷惑來造業的因
00:39:03
來所受現在的果
00:39:07
這就是 過去現在一重的因果
00:39:11
一層的因果
00:39:14
又這世的愛取這兩種
00:39:22
愛取就是 屬於現在的迷惑和有
00:39:28
就是現在的業
00:39:33
因為這個惑業
00:39:35
這個現在的因
00:39:38
來感未來生和老死這個果
00:39:42
這是現在和未來 一重的因果
00:39:46
這等於就是 三世兩層的因果
00:39:52
等於叫做三世因果
00:39:57
這樣我們就知道 輪迴是無始無終
00:40:02
這世現在世未來世 又一直轉一直轉
00:40:07
輪迴不止的原因在那裡
00:40:12
這是佛學大辭典 跟我們所說的
00:40:16
那麼在佛學的教本
00:40:22
裡面有一段文 這樣跟我們說明
00:40:26
十二因緣
00:40:30
即是 四聖諦中的苦諦與集諦
00:40:36
過去的無明行二因
00:40:42
與現在的愛取有三因
00:40:47
是四聖諦中的集諦
00:40:52
現在的 識名色六處觸受五果
00:41:00
與未來的生老死二果
00:41:04
皆是苦諦
00:41:09
若行者感於苦集而修道
00:41:19
以智慧破生死之源
00:41:26
乃出於無明
00:41:28
這便是道諦
00:41:32
逮至無明滅故
00:41:36
而老死滅
00:41:38
這便是滅諦了
00:41:41
現在佛學教本說十二因緣
00:41:45
等於就是四聖諦中的苦諦
00:41:49
和集諦所造成的
00:41:53
才叫做十二因緣
00:41:56
因為過去有 無明和行二個因
00:42:02
和現在愛取有三因
00:42:10
這就是四聖諦裡面的集諦
00:42:14
我們自己所去召集而來的
00:42:18
我們現在識名色六處觸受
00:42:26
這個就是現在的五果
00:42:31
和未來的生老死這二果
00:42:34
這都是苦諦
00:42:37
假使一個修行人
00:42:39
你若感到這個苦集
00:42:42
感覺說苦是集來的
00:42:46
你知道這個理由
00:42:49
那麼你現在就要修行
00:42:52
你若修行
00:42:54
因為我們的智慧 識破生死的原因
00:43:02
若這樣你有辦法脫出無明
00:43:07
這個便是道諦
00:43:10
等到無明滅後
00:43:14
我們自然老死就滅
00:43:19
你無生就無死
00:43:21
這便是滅諦
00:43:23
你一旦脫出生死之後
00:43:26
來生就不用再來出世了
00:43:28
這個叫做滅諦
00:43:30
等於十二因緣 也是在說四聖諦
00:43:34
是它所說的角度不同而已
00:43:40
那麼現在來說修緣覺
00:43:43
要明白這個十二因緣
00:43:49
就是到這裡暫告一段落
00:43:53
所以我們現在修行
00:43:56
四聖果中間
00:43:58
聲聞已經說完了
00:44:01
緣覺也已經跟你說明好了
00:44:05
現在進一步 就是要修菩薩行
十法界精解系列
15/27部影片
十法界精解系列 地獄法界 上集
十法界精解系列 地獄法界 下集
十法界精解系列 餓鬼法界
十法界精解系列 畜生法界
十法界精解系列 人間法界 001
十法界精解系列 人間法界 002
十法界精解系列 人間法界 003
十法界精解系列 人間法界 004
十法界精解系列 人間法界 005
十法界精解系列 聲聞法界 001
十法界精解系列 聲聞法界 002
十法界精解系列 聲聞法界 003
十法界精解系列 聲聞法界 004
十法界精解系列 緣覺法界 上集
十法界精解系列 緣覺法界 下集
十法界精解系列 阿修羅法界
十法界精解系列 菩薩法界_001
十法界精解系列 菩薩法界_002
十法界精解系列 菩薩法界_003
十法界精解系列 菩薩法界_004
十法界精解系列 菩薩法界_005
十法界精解系列 菩薩法界_006
十法界精解系列 菩薩法界_007
十法界精解系列 菩薩法界_008
十法界精解系列 菩薩法界_009
十法界精解系列 菩薩法界_010
十法界精解系列 佛法界
熱門影集
【短篇版】六祖法寶壇經
六祖法寶壇經
論語
佛教宗派概論
道德經
更新
每日懂一點_中庸之道
更新
道德經(舊版)
更新
還鄉直指(舊版)
中庸
七真史傳
頓悟入道要門論
金剛經
1111023001199
b3937d19-1ece-40e5-b68f-2d2be277fa48
網站除錯報馬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