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頻道
專題3台
謝銘恩分享人
所有影集
影片專區
推薦影片
李師尊經典類
李師尊專題類
李師尊特輯類
本會弘道課程類
易懂專題類
修真錄導讀系列
修真法門
公告與宣傳類
本會事務類
個人專區
瀏覽記錄
我的最愛
個人消息
群組專屬影片
:::
網站導覽
最新訊息
會員登入
展開搜尋
全站搜尋
熱門關鍵字:
關閉
您的瀏覽器不支援此script語法,請點選
搜尋頁面
使用搜尋功能。
Menu
關於我們
本會介紹
簡介
組織
章程
會旗
會歌
會館位置
認識創辦人
弘道紀行
中研院訪問稿
媒體訪問稿
華誕精彩記錄
弘道推廣
最新消息
講演資訊
全國講演中心
上課日程表
經典回顧
線上品道
修真錄
影音頻道
影片查詢
經書手稿
出版品專區
出版品目錄
經書類
站內搜尋
分享交流
生活花絮
常見問答
加入中道會LINE好友
會員專區
個人資料
個人消息
瀏覽記錄
我的最愛
群組專屬影片
關於我們
本會介紹
簡介
組織
章程
會旗
會歌
更多
認識創辦人
弘道紀行
中研院訪問稿
媒體訪問稿
華誕精彩記錄
更多
弘道推廣
最新消息
更多
講演資訊
全國講演中心
上課日程表
更多
經典回顧
更多
線上品道
修真錄
更多
影音頻道
更多
影片查詢
更多
經書手稿
更多
出版品專區
出版品目錄
更多
經書類
更多
站內搜尋
更多
分享交流
生活花絮
更多
常見問答
更多
加入中道會LINE好友
更多
會員專區
個人資料
更多
個人消息
更多
瀏覽記錄
更多
我的最愛
更多
群組專屬影片
更多
弘道紀行
:::
首頁
略過字型切換,社群分享工具列
放大
列印
分享
facebook
twitter
plurk
line
您的瀏覽器似乎不支援JavaScript語法,但沒關係,這裡的JavaScript語法並不會影響到內容的陳述。
如需要選擇字級大小
IE請利用鍵盤按住Alt鍵 + V → X → (G)最大(L)較大(M)中(S)較小(A)小,來選擇適合您的文字大小
Chrome、Firefox 瀏覽器則可利用鍵盤 Ctrl + (+)放大(-)縮小來改變字型大小, 列印可使用瀏覽器提供的(Ctrl+P)功能。
若要分享網頁,您可使用下列連結,再輸入您想要分享的資訊:
facebook
twitter
plurk
line
觀世音菩薩普門品 4
展開影音選單
開啟所有影集
觀世音菩薩普門品 4
5030
1
主講者:李瑞烈老師
上架日期:2017年05月10日 00:00
加入最愛
分享
跳過片頭曲
重新整理
影片分享連結
Line
Facebook
複製連結
開始處
結束處
經文註釋 / 旁白
附件下載
00:02:14
現在來看悟慈法師的結論
00:02:21
假使吾人一再的迷惑
00:02:27
而覺得束手無措時
00:02:33
能夠回頭是岸
00:02:36
能夠稱念觀世音菩薩
00:02:39
能夠依賴觀世音菩薩的話
00:02:44
則還是有救的餘地
00:02:48
依賴而稱念觀世音菩薩
00:02:52
就是所謂悔悟有了悔悟之念
00:02:57
則一切迷執之雲會一時霽晴
00:03:03
會示現出明明赫赫之人生大道來
00:03:10
吾人的本性是佛性
00:03:13
故在這現實的社會裡
00:03:17
不管所現出的為羅剎鬼國
00:03:22
或萬惡交集慘景
00:03:26
但是反面還是如佛陀的集合所哩
00:03:32
也許吾人總會稱念觀世音而依賴觀世音
00:03:38
故能心平氣和的排開一切人生的大海
00:03:45
終會沒有了煩悶
00:03:48
身雖處於惡世
00:03:51
也不會墮人黑暗的鬼國
00:03:55
不會被羅剎惡鬼所加害矣
00:03:59
觀世音菩薩之威神靈應就是如此這般的偉大
00:04:06
因此才被稱為觀世音菩薩哩
00:04:13
現在悟慈法師這樣說
00:04:17
假使我們人若一再的迷惑
00:04:25
你覺得已經束手無措
00:04:30
你若在此時有辦法來回頭是岸
00:04:37
有辦法來稱念觀世音菩薩的名字
00:04:43
有辦法來依賴觀世音菩薩的話
00:04:48
若這樣還有救的餘地
00:04:51
依賴來稱念觀世音菩薩就是所謂的悔悟
00:04:59
這句話你就要注意
00:05:01
我們現在要依賴觀世菩薩
00:05:03
有的不懂說
00:05:04
好比去觀音廟跪在觀音菩薩的前面
00:05:07
一直跪著 不是
00:05:11
你要依賴觀世音菩薩的意思是要
00:05:16
稱念觀世音菩薩就是要來悔悟
00:05:19
說啊 我過去都錯了我所做的都是錯誤
00:05:25
那個觀音的慈悲就顯現出來
00:05:29
你有了悔悟的念頭
00:05:32
若這樣一切迷執的雲
00:05:35
就會一時雨止 太陽出來了
00:05:41
霽晴 就是雨止太陽出來稱做霽晴
00:05:47
它會現出真正光明的人生大道
00:05:53
人的本性就是人的佛性
00:05:57
所以在現實的社會裡
00:06:01
不管所現出的是羅剎鬼國
00:06:06
或是萬惡交集慘景
00:06:09
但是如果反過來
00:06:11
反面就是佛陀的集合所
00:06:16
我們人有二面
00:06:19
一面是佛的世界一面是就地獄的社會
00:06:26
也許我們人總會稱念觀世音菩薩
00:06:31
來依賴觀世音菩薩
00:06:35
所以有辦法心平氣和排開一切人生的大海時
00:06:43
假若一個人要依賴觀世音菩薩
00:06:47
要有心平氣和的心理
00:06:50
才能打開人生很大的苦海
00:06:58
這樣你就會沒有煩惱鬱悶
00:07:04
身雖然處在惡世
00:07:07
也不會墮入黑暗的鬼國
00:07:11
雖然這社會再亂這個社會再壞
00:07:15
你不用怕墮入黑暗的鬼國
00:07:18
不會被羅剎惡鬼所來加害
00:07:23
觀世音菩薩的威神靈應就是這般的偉大
00:07:30
因為這樣我們才稱祂為觀世音菩薩
00:07:38
所以這段文就瞭解
00:07:42
一個人被貪瞋癡
00:07:46
簡單的解釋就是
00:07:48
一個人被貪瞋癡的黑風
00:07:52
本來是要去找寶
00:07:55
要找出七聖財的寶
00:07:58
這條船在行走的時候
00:08:01
你為了貪瞋癡
00:08:03
而被這黑風迷住
00:08:06
致使被吹到十惡我們剛剛說的十惡的裡面
00:08:13
就受到十惡的惡鬼羅剎來加害
00:08:18
一個人你的心若現出觀音慈悲的心來
00:08:22
你來依賴觀世音菩薩
00:08:25
你若有辦法懺悔來悔悟的時候
00:08:29
自然而然這個黑風就散開
00:08:33
人的心就會心平氣和
00:08:37
自然而然你就有辦法達到這個光明的社會
00:08:42
所以悟慈法師說的很有道理
00:08:47
晚上說到這裡
00:08:49
時間的問題我們暫且告一段落
00:08:55
在座同修大家晚安
00:08:59
我們現在翻第二頁
00:09:08
第四行第十個字
00:09:14
我們現在開始
00:09:16
若有百千萬億眾生
00:09:21
為求金銀琉璃硨磲瑪瑙珊瑚琥珀真珠等寶
00:09:31
進入大海
00:09:33
假使黑風吹起船舫
00:09:37
飄隨羅剎鬼國
00:09:41
其中若有乃指一人稱觀世音菩薩也
00:09:46
是諸人等皆得解脫羅剎之害
00:09:51
得此因緣名觀世音
00:09:54
對這句話
00:09:55
我們上期有引悟慈法師的說明
00:10:00
晚上進一步來看星雲法師的解釋
00:10:04
這段文是七難中的第三這個風難
00:10:12
這裡所謂大海
00:10:14
是眾生為了探求寶貝而經過眾寶所聚的大海
00:10:22
這個大海就是所謂佛的大海
00:10:25
寶貝的數目
00:10:28
有金銀 琉璃 硨磲瑪瑙 珊瑚 琥珀 真珠等
00:10:38
這些寶貝都是稀世的珍品
00:10:43
但這是說的有形的寶貝
00:10:46
而實際上這指的是精神上的七聖財
00:10:51
一信財 二進財 三戒財四聞財 五捨財 六慧財
00:11:01
七慚財以上七種叫做七聖財
00:11:09
現在星雲法師這樣說
00:11:11
說這段文是七難當中第三的災難這個風難
00:11:21
在這裡面所說的大海
00:11:25
是眾生為了探求寶貝
00:11:30
所經過所有的寶貝所聚集的大海
00:11:35
這大海不是說外面
00:11:38
這大海是指什麼指佛祖的大海
00:11:43
寶貝的數目
00:11:46
有金銀 琉璃 硨磲瑪瑙 珊瑚 琥珀 真珠等
00:11:55
這些寶貝都是稀世的珍品
00:11:59
但這是說有形的寶貝
00:12:03
現在說金銀 琉璃 硨磲瑪瑙 珊瑚 琥珀 真珠
00:12:07
這都是有形的寶貝
00:12:10
不過實際上這是指精神上的七聖財
00:12:17
第一是信財
00:12:19
第二是進財
00:12:20
第三是戒財
00:12:22
第四是聞財
00:12:23
第五是捨財
00:12:25
第六是慧財
00:12:27
第七是慚財
00:12:29
以上七種叫做什麼叫做七聖財
00:12:35
我們悟慈法師這個慧財做定慧財
00:12:40
這只是寫慧財
00:12:42
不過這定慧是連結
00:12:44
所以慧財就代表定在裡面
00:12:48
現在來看星雲法師中段的說明
00:12:54
在你想要獲得這七種聖財
00:13:00
進入佛道修行的時候
00:13:04
如果忽然一陣黑風吹來
00:13:09
這黑風即是無明煩惱迷風
00:13:13
或是一切魔障的惡風
00:13:17
你若沒有堅定不移的心
00:13:20
那麼你要說
00:13:22
我真傻瓜 上當了
00:13:25
學佛有什麼用呢
00:13:28
惟念佛就可以
00:13:30
何必學這種修行
00:13:33
對信心起了懷疑
00:13:36
對精進生了怠念
00:13:39
把可以進入大道的心
00:13:42
導向驚濤駭浪中
00:13:47
漂流到羅剎鬼國去了
00:13:51
現在星雲法師第二段這樣說
00:13:55
在你想要得到這七種聖財
00:14:03
要進入佛道修行的時候
00:14:06
如果忽然有一陣黑風吹來
00:14:13
這個黑風是什麼
00:14:15
就是我們人無明煩惱的迷風
00:14:19
或是一切魔障的惡風
00:14:23
你若沒有堅定不移的心
00:14:27
那麼你就會說什麼
00:14:29
我真傻瓜 我上當了
00:14:32
學佛有什麼用
00:14:34
只要念佛就可以去西方了
00:14:37
幹麼那麼辛苦學這種種的修行
00:14:41
對信心起了懷疑
00:14:45
對精進產生了怠惰的念頭
00:14:48
念佛就好了
00:14:50
幹麼那麼麻煩修這七聖財
00:14:54
就把你引導至驚濤駭浪
00:15:00
好比是瘋狗浪之中
00:15:04
你的心若起海浪之後
00:15:09
你就漂流到羅剎鬼國去了
00:15:13
所以很多人說修這七聖財那麼麻煩
00:15:18
念佛就好了
00:15:20
念佛 我不是說不好
00:15:23
只有減少造一些業障以外
00:15:26
其他都沒有用
00:15:28
真的要了脫生死
00:15:30
你若沒有將七聖財準備好
00:15:33
沒這個七聖財
00:15:35
你要買法船的船票你沒辦法買
00:15:40
接下來看星雲法師的結論
00:15:45
船舫 的舫是兩個並合起來的船叫舫
00:15:54
一般都說是船
00:15:57
這是將色心合而為一
00:16:01
以此喻人的身體的
00:16:05
現在船給狂風吹得歪斜
00:16:13
像是極其危險的樣子
00:16:16
這是無明煩惱的迷風
00:16:20
在心中掀起貪瞋癡三毒的波浪
00:16:28
這即是惡鬼羅剎心
00:16:32
假若這時候有一個人
00:16:34
生起南無觀世音菩薩與平等大悲的心念
00:16:40
那無明煩惱的狂風就將停息
00:16:46
貪瞋癡的三毒波浪就將平靜
00:16:51
而得解脫這個苦難 所以說
00:16:55
以是因緣 名觀世音
00:16:59
這裡面有一個注解
00:17:03
我們首先做個說明
00:17:08
辭海這樣說
00:17:10
舫 舟也按說文
00:17:13
舫併船也
00:17:15
辭海說 舫就是船
00:17:18
按照說文裡說
00:17:21
舫 是二艘船併在一起
00:17:24
才叫做舫
00:17:27
現在星雲法師的結論這樣說
00:17:34
船舫 這字舫是兩艘船合在一起的船叫做舫
00:17:46
一般大多數都說是船
00:17:49
這就是將我們的色心
00:17:52
色就是我們的肉體我們這個身體
00:17:55
心就是無形的中心
00:17:58
就是不論外內合在一起
00:18:03
才說兩艘船併在一起一樣
00:18:07
用這比喻的人就是要描寫人的身體和心識的意思
00:18:19
現在船被狂風吹得東倒西歪
00:18:25
有的人沒有定力
00:18:28
聽到那裡很靈感
00:18:29
那裡很顯化 就不想修了
00:18:33
這就是很危險的模樣
00:18:37
這就是人無明煩惱的迷風
00:18:41
在我們的心中翻滾這個貪瞋癡三毒的波浪就起
00:18:48
這就是惡鬼羅剎的心
00:18:53
假若在這時候有一個人生起
00:18:57
南無觀世音菩薩與平等大悲的心念時
00:19:02
那這樣無明煩惱的狂風就會停止
00:19:09
這個貪瞋癡三毒的波浪就會平靜
00:19:15
來得到解脫這個苦難
00:19:20
所以才說以是因緣 名觀世音
00:19:25
所以真正要解釋這個經文
00:19:28
一般較初學的人
00:19:32
就像這些法師論理來說就是佛教的老師一樣
00:19:40
老師有各種層次的老師
00:19:43
教幼稚園也是老師
00:19:45
教國小也是老師
00:19:47
教中學也是老師
00:19:48
教大學也是老師
00:19:50
他如果說得較淺的就像引迷入悟
00:19:54
他們這是大法師
00:19:56
就像星雲法師悟慈法師這都是大法師
00:19:59
他不敢說迷信
00:20:00
若說迷信被人挑到毛病
00:20:02
他大法師的名號就沒有了
00:20:05
所以這個都是講心法
00:20:07
說到這七聖財
00:20:11
一個人常說修道就要道本
00:20:16
這有的都是曲解
00:20:18
這道本說的財不是金錢的財
00:20:22
一個人若沒有七聖財的道本
00:20:25
你不用想說要回去先天
00:20:27
不是說我要修行於是要賺些道本
00:20:33
賺道本不是賺錢
00:20:35
賺道本是賺七聖財
00:20:38
那麼對七聖財
00:20:40
我們來看悟慈法師和星雲法師二位的看法
00:20:44
因為一口氣七聖財要全講沒有辦法
00:20:48
現在一財一財來做解釋
00:20:50
首先解釋信財
00:20:53
悟慈法師這樣跟我們說
00:20:55
信財 就是信仰之寶
00:21:00
如果沒有信仰之財寶的話
00:21:05
則一步也不能進入廣大的佛法裡面
00:21:12
但這裡所說的信仰
00:21:15
乃不是那些只知皮毛的信仰而已
00:21:19
是指徹頭徹尾的信仰者而言的
00:21:26
這裡面的兩個注解首先做說明
00:21:29
注解第一 辭彙這樣說
00:21:32
皮毛 事物的外表或粗淺的知識
00:21:38
辭彙說 皮毛是什麼
00:21:40
無論什麼事情只知道它的外表
00:21:44
或者是粗淺的知識叫做皮毛
00:21:49
注解第二 辭海這樣說
00:21:52
徹頭徹尾 貫通始終之義
00:21:57
辭海說徹頭徹尾這是在說什麼
00:22:02
就是有辦法貫通頭到尾的意思
00:22:07
若是皮毛就是只知道外皮
00:22:10
你若進一步徹頭徹尾等於知道內心裡
00:22:17
這樣才能說徹頭徹尾
00:22:21
悟慈法師說
00:22:23
信財就是信仰的寶貝
00:22:29
如果一個人沒有信仰之財寶的話
00:22:34
若這樣一步也不能進入廣大的佛法裡面
00:22:41
但是這裡所說的信仰
00:22:44
不是那些只知道皮毛的信仰而已
00:22:48
人家問說你拜觀世音菩薩要做什麼
00:22:52
就可以保祐我
00:22:54
你拜觀世音菩薩做什麼
00:22:56
人家說念觀世音菩薩很好
00:23:00
只有這樣而已 只知道很好
00:23:01
但他就不知道什麼
00:23:03
現在這信仰是要指什麼
00:23:06
指的是徹頭徹尾
00:23:08
要知道觀世音菩薩的由來
00:23:10
觀世音菩薩為什麼被人尊敬
00:23:13
要知道徹底的事情
00:23:15
才能說有這個信財
00:23:18
你只知道皮而已
00:23:20
就像你站在銀行門口看到人家在算錢
00:23:23
你就呆呆的看人家算錢
00:23:26
又沒有得到半樣東西
00:23:27
這個一樣
00:23:30
那麼現在說到這個信仰你若知道皮毛的人
00:23:40
他根本都是迷信
00:23:43
十個有九個都是迷信
00:23:45
其實信仰要達到從頭至尾
00:23:50
要明白正信跟迷信的分別
00:23:55
什麼叫正信 什麼叫迷信
00:23:58
我們來看辭海一個說明
00:24:01
正信 佛家語
00:24:05
深信正法曰 正信
00:24:09
起信論 起大乘正信
00:24:14
辭海說什麼叫正信
00:24:17
正信這是佛家說的話
00:24:20
就深深瞭解正法 叫做正信
00:24:25
所以辭海來引起信論
00:24:28
裡面說到心要生出大乘正信
00:24:33
辭海又說
00:24:35
迷信 不察事之真偽
00:24:39
惑於世俗之見
00:24:41
而妄信之曰 迷信
00:24:45
辭海說迷信 什麼是迷信
00:24:48
不瞭解佛理的真假
00:24:53
迷惑在這個世俗的看法
00:24:57
而亂信一通叫做迷信
00:25:01
正信的人就要知道道理
00:25:05
迷信的人不知道道理
00:25:08
人家說拜就拜聽到靈感他就跑了
00:25:11
其他就不管了
00:25:15
所以真正有正信的人就有智慧
00:25:18
若沒有正信的人就沒有智慧
00:25:22
因為若說你有什麼事情來求佛祖
00:25:26
佛祖會保祐你
00:25:28
我們心裡自己想 想什麼
00:25:31
我們有做那個德行嗎
00:25:33
佛祖要怎樣保祐我們對不對
00:25:36
如果你求祂 佛祖就保祐你
00:25:39
求佛祖就保祐你
00:25:41
那這樣佛祖的財產再多也沒有辦法了
00:25:45
這樣說比較快
00:25:47
你就要冷靜去想
00:25:49
一個人你若沒有那福氣你求不到
00:25:52
有人說 別人去求就求有我去求為什麼求沒有
00:25:58
你就是不瞭解幫你保祐的原理
00:26:02
所以世間人都是盲目的
00:26:04
聽到那裡很靈感就去
00:26:06
聽到那裡很靈感就去
00:26:08
對於正信和迷信我也有專題的DVD
00:26:12
你再詳細去看就好
00:26:14
因為晚上沒有時間再去討論那些事情
00:26:19
接下來星雲法師這樣說
00:26:23
信財 智度論說
00:26:26
佛法大海
00:26:28
惟信能入
00:26:30
華嚴經說
00:26:31
信為道源功德母
00:26:33
學佛者
00:26:35
如沒有虔誠的信心
00:26:38
那斷不能得度佛法大海的
00:26:41
信的反面是疑
00:26:44
如果疑心生起來
00:26:47
就煩悶 懊惱
00:26:50
迷失所應行的大道了
00:26:54
星雲法師說
00:26:56
信財是什麼
00:26:57
他現在來引這個智度論
00:27:00
他說智度論裡面這樣說
00:27:03
這佛法是可以說廣大很多
00:27:08
若真的有佛理要研究
00:27:10
研究一輩子都研究不完
00:27:13
我講道講四十一年
00:27:16
佛理裡面不懂的還有
00:27:19
沒有辦法都瞭解透徹
00:27:22
佛法好像大海
00:27:24
只要有信心才能進入這大海
00:27:30
華嚴經這樣說
00:27:33
信 是道源的功德母
00:27:37
一個人若沒有信心沒有信仰
00:27:42
你佛法找不出來 對不對
00:27:46
我們學佛的人如果沒有虔誠的信心
00:27:51
絕對不可能度到佛法的大海裡
00:27:57
信的反面就是疑
00:28:01
如果疑心生起
00:28:04
人就會煩悶 懊惱
00:28:08
人就會不舒服
00:28:09
會迷失所應行的大道
00:28:14
所以很多人信仰
00:28:18
這裡也信 那裡也信
00:28:20
信仰一下又往別處去
00:28:22
好像討海人
00:28:24
實在道理是一致的
00:28:27
無論什麼教門都一樣
00:28:30
現代人不是只追求靈感及顯化以外
00:28:34
都沒有去想什麼
00:28:38
就像昨天有一個人打電話問我 怎麼說
00:28:44
老師啊 那個牽亡魂是真的還是假的
00:28:49
我說這很難說
00:28:52
說真的也可以說假的也可以
00:28:55
為什麼 說真的也可以說假的也可以
00:28:58
有的是沒什麼工夫
00:28:59
為了賺取錢財一種藉道斂錢的方法
00:29:05
有的是假也是有
00:29:07
但是真的也有
00:29:10
但真的也有時有時候你會心裡覺得奇怪
00:29:15
那是真的 我去求
00:29:19
問看長輩們需要什麼
00:29:21
別人觀落音可以為什麼我就不行
00:29:25
你就不知道這原理
00:29:29
你們大家說某人好運氣
00:29:32
人家說牽出爸爸 牽出媽媽
00:29:35
我去為什麼牽沒有
00:29:37
若牽沒有你要很高興
00:29:41
若牽有 你就要回去哭泣
00:29:45
為什麼如此說
00:29:46
一個人若死地藏王經就說過了
00:29:51
一個人若死若是大善的人他就歸天去了
00:29:55
大惡的人去地獄了
00:29:58
你要牽什麼人 要怎麼牽
00:30:02
假若牽有是什麼
00:30:04
牽有就是這個人沒有歸天
00:30:07
沒有歸天覺魂在陰間流浪
00:30:11
靈魂在地獄受罪
00:30:15
一個人去昇天
00:30:17
一個人去投胎轉世
00:30:19
你也牽不到 要牽誰
00:30:23
你要父母親在地獄嗎
00:30:25
牽不到你就要高興什麼
00:30:27
高興父母親去當神了
00:30:30
父母親可能去投胎轉世了
00:30:33
去當富有人家去了
00:30:35
你要反倒高興 對不對
00:30:37
你說牽不到卻煩惱
00:30:39
看是不是顛倒是非
00:30:43
你若牽有你是要悲哀
00:30:46
有人說我爺爺死了四五十年
00:30:51
那牽亡魂又牽出來
00:30:54
如果這樣你爺爺在世時為人很不好
00:30:57
在地獄關四五十年那還得了 對不對
00:31:00
所以牽得出來的都很可憐
00:31:03
你就可斷定你父母親為人很壞
00:31:06
絕對沒有做好
00:31:07
不會喔 我父母親為人很好你怎麼說壞
00:31:10
多好 做好或做壞你有看見嗎
00:31:12
最簡單就是如此
00:31:15
就像我有一個鄰居
00:31:20
我年輕的時候比較愛管事
00:31:23
年老了 我都不管事了
00:31:25
若在三四十年前
00:31:27
人家若說老師啊 你有時候去遊地獄
00:31:31
順便看看我的父母親有沒有在地獄
00:31:35
有的沒有的…
00:31:38
以前年輕比較好奇
00:31:41
有一次去地獄看到一位某人
00:31:46
在那裡受很重的刑
00:31:50
一直叫我的名字
00:31:52
求我請祖師救他
00:31:55
我問祖師那個人犯了什麼罪
00:31:57
罰得這麼嚴重
00:31:59
不過這邊有女眾在
00:32:01
所以不能說刑罰的情形
00:32:04
若一樣是男生就可以說有女生就不行說
00:32:08
我回來之後跟他兒子偷偷的說
00:32:11
你的父母親現在在地獄受什麼刑罰
00:32:15
就是犯了一種很嚴重的罪
00:32:19
哦 全家都氣我說我誹謗
00:32:22
說他爸爸在世為人很好又怎樣
00:32:25
你今天這說這樣
00:32:26
我說 可能你小時候不知道
00:32:29
在那裡對我嚷嚷…早知道就不要管閒事
00:32:33
嚷嚷叫後好在他們有一個叔叔
00:32:36
叔叔是他們父親的弟弟
00:32:38
他叔叔差他們父親二歲
00:32:41
來到這裡你不能對李先生嚷嚷叫
00:32:44
你父親做這件事情我知道
00:32:47
你們那時候還在學走路 吃奶
00:32:50
怎麼會知道父親做了什麼
00:32:52
對不對
00:32:53
若說李先生說這些話我要相信
00:32:57
確實這件事你父親真的有去犯到
00:33:01
他兒子長大了看他父親很好
00:33:05
實在過去做錯他也不知道
00:33:08
對不對
00:33:08
所以你們要注意
00:33:10
牽亡魂若有
00:33:13
就可斷定你的父母親在地獄
00:33:16
死幾百年就在地獄被關幾百年
00:33:19
我不騙你啦
00:33:21
就好像秦檜那到現在已經上千年了
00:33:25
現在人家去地獄還看到秦檜還被關
00:33:30
那是大惡的人
00:33:31
所以你若去牽亡魂牽不到的人
00:33:35
回來你就要很高興要謝天謝地
00:33:37
慶幸我父母親沒有在地獄
00:33:42
假若魂被牽出來
00:33:47
我大膽說絕對在地獄受罪
00:33:49
若沒有受罪否則魂牽不出來
00:33:53
這樣跟你說比較快
00:33:54
正信和迷信 什麼叫正信
00:33:56
正信是信道理
00:33:58
地藏王經你慢慢看沒關係
00:34:01
你若是迷信的人就一直迷陷下去
00:34:05
都不知道有什麼道理了
00:34:09
所以希望對於觀世音普門品這部經很好
00:34:16
都沒有說迷信的話
00:34:19
這都是大法師所說的話
00:34:21
所以今晚時間已經超過了說到此為止
00:34:26
七聖財才說一財而已還剩有六財
00:34:31
七聖財要怎麼修
00:34:33
要怎樣度出生死苦海
00:34:35
這我們就要慢慢去追究
00:34:38
在座同修大家晚安
00:34:49
我們今晚針對上期所引證的七聖財
00:34:54
一個人說無財不成道
00:34:58
不知道的人以為要有道本而看錢很重
00:35:05
事實上修行人所說的財
00:35:10
並不是我們陽間所有有形有色的錢財
00:35:18
這個七聖財就是我們修行
00:35:21
將來所要乘的法船要買船票的財
00:35:28
這個財是說我們的修養
00:35:31
並不是說有形有色的財
00:35:35
所以我們上期說過了第一財
00:35:39
這個信財
00:35:42
今晚進一步說第二財就是進財
00:35:49
這個進財要怎麼解釋
00:35:51
我們現在看悟慈法師的說明
00:35:55
進財就是吾人努力精進的根源
00:36:03
有心入山採寶
00:36:06
然而如果一無所得而空手歸來
00:36:11
那是多麼可惜的事
00:36:15
這是缺少了努力精進的緣故
00:36:20
假使精進不怠的話
00:36:24
其採寶的目的一定會達成的
00:36:29
例如被氣候時間等所阻而懈倦的話
00:36:40
即無論甚麼事情也未能達成
00:36:45
要有不畏寒暑 不嫌早晚
00:36:50
不會被一切所繫縛的向前邁進
00:36:55
才有達成願望之可能
00:36:58
人類生在世上
00:37:01
總是過著醉生夢死的生活為多
00:37:07
進財則是教訓吾人要克服一切的努力下去
00:37:14
如能精進不怠
00:37:16
則能挽回寶貴的人生
00:37:20
則會得到吾人應得的寶物
00:37:25
現在悟慈法師在這段文這樣說
00:37:30
說進財就是人們努力奮鬥向前走的根源
00:37:43
比如說一個人要進入山裡去採寶物
00:37:49
假如一個人要去採寶確兩手空空而回來
00:37:58
這不是很可惜的事嗎
00:38:02
為什麼沒有得到寶物就回來
00:38:05
這就是缺少了努力和精進的關係
00:38:11
假使能精進不懶惰的話
00:38:16
你要採寶的目的一定會達成
00:38:23
舉一個例子來說
00:38:26
一個人被氣候及時間
00:38:31
氣候就是冷熱時間就是早晚等
00:38:36
所阻礙而懶惰的話
00:38:41
那麼就什麼事都無法達成
00:38:46
你就要不怕冷或熱不嫌早或晚
00:38:54
不會被環境的一切所束縛
00:38:59
勇往直前
00:39:04
才有達成願望的可能
00:39:10
世間的人 生在這世上
00:39:16
總是過著醉生夢死的生活怎麼樣是醉生夢死
00:39:22
從出生至死為止這段時間
00:39:26
一輩子像酒醉似的迷迷茫茫
00:39:29
像是做夢似的糊里糊塗
00:39:33
過著這種生活的人比較多
00:39:37
若是進財就是教導人們要克服一切的努力下去
00:39:47
假使如果能精進不懶惰
00:39:52
若這樣就能挽回寶貴的人生
00:39:58
你就能得到我們人應得的寶物
00:40:03
這個寶物就是指進財
00:40:06
這是悟慈法師的看法
00:40:09
我們另外來看星雲法師的說明
00:40:14
進財 進詳細的說
00:40:21
應為精進
00:40:24
精進是精勵進取之義
00:40:29
即向正道精勤努力的走去之謂
00:40:37
如果不明白此義
00:40:41
再好的宗教也不會有所得
00:40:46
俗諺說得好
00:40:48
流一滴汗 有一分的收獲
00:40:54
沒有精進決不能得到真實的法味
00:41:01
星雲法師這樣說
00:41:04
說進財
00:41:06
這進字若要詳細的說
00:41:10
應該要說精進
00:41:14
精進就是六度其中的第四度
00:41:21
精進就是要認真勉勵向前進取的意思
00:41:32
就是要向正道
00:41:35
認真打拚努力走去的意思
00:41:44
如果你不明白這個道理
00:41:48
再好的宗教也不會成功你得不到
00:41:56
像佛教很好 你若沒有修
00:41:59
沒有修 也不會得到
00:42:03
所以俗語說得很好
00:42:07
流一滴汗就有一分的收獲
00:42:15
如果沒有精進一定不會得到真實道理的法味
00:42:24
這就是七聖財之中的第二財
00:42:29
七聖財中的第三財就是聞財
00:42:33
我們現在來看悟慈法師的說明
00:42:37
聞財就是以聽聞為財寶之意
00:42:45
聽聞乃是吾人擴充知見的緊要事
00:42:53
所謂不恥下問的人
00:42:57
他的智慧 他的知識
00:43:01
一定會愈來愈充實
00:43:05
愈來愈會發揚廣大
00:43:10
如果是傲慢而我見很強的人
00:43:16
一定會不肯下問
00:43:19
以為請問人家是件恥辱
00:43:24
是表示自己乃沒有智慧的人
00:43:30
因之而將培養智慧的大好機緣逸失
00:43:37
佛教有的是聞思修三慧
00:43:43
如果不由聞而入
00:43:46
焉有思考修持之可言
00:43:50
沒有思考後付諸實行的話
00:43:55
則談不到甚麼智慧
00:43:58
故由聞聽而入以得慧財之事
00:44:03
乃是何等的重要
00:44:08
現在悟慈法師這樣跟我們說
00:44:13
現在說聞財就是聽道理來做財寶的意思
00:44:25
聽道理有辦法來擴充我們人的智慧最要緊的事
00:44:35
所謂不恥下問的人
00:44:40
他的智慧他的知識
00:44:42
一定會愈來愈充實
00:44:45
愈來愈會發揚廣大
00:44:49
什麼是不恥下問
00:44:51
雖然我明白道理
00:44:54
但是卻有一兩句不明白
00:44:59
不明白就要去請教別人
00:45:04
如果一個人若驕傲不服人
00:45:11
而且這個我見我見就是我的見解就對了
00:45:16
像這種我見很強的人
00:45:21
一定不肯去請教別人
00:45:26
以為請問別人是件丟臉的事
00:45:33
這就是表示自己是沒有智慧的人
00:45:39
因為這樣一個人要培養智慧很好的機緣就沒有了
00:45:50
所以世間的人聽很重要
00:45:55
道理不是你最行
00:45:58
像老師的道理並不是我一個人行
00:46:04
有的直接 有的間接
00:46:08
我所得到的道理很多
00:46:12
什麼叫做直接直接就是我看經書來研究
00:46:17
間接就是聽別人的道理所知道
00:46:23
怎麼聽別人的道理
00:46:25
像我常引說在電視上看某個法師說了什麼話很好
00:46:31
我不時在說
00:46:32
我閒暇的時候
00:46:34
我就看第四台聽別人在說
00:46:39
好的我就學起來不好的我就丟棄
00:46:44
這樣才有辦法擴充我們的知識
00:46:48
像這回要去鹿谷
00:46:51
同一輛車裡有個師兄弟
00:46:55
姓魏名叫魏德明先生
00:46:58
他都跟我去鹿谷
00:46:59
年輕人 人高馬大
00:47:02
住在淡水大家都知道
00:47:05
大家在一起談道
00:47:08
他就說了一句話
00:47:10
老師啊 我在禪宗的書裡有看到一則故事不錯
00:47:18
好啊 你說來聽聽
00:47:20
他說了一則故事給我聽
00:47:23
現在這則故事我把它拿來用
00:47:26
別人的道理不能說這是我研究的
00:47:30
這樣就變成盜賊了 對不對
00:47:32
他說的我把它記起來
00:47:34
我們不能說這是我的
00:47:37
這樣一個人就顯得太霸道
00:47:41
所以人家說給我聽我都說這是誰的
00:47:43
我都這樣說
00:47:46
他說有一個和尚很驕傲
00:47:55
自以為他什麼事他都懂
00:47:59
大家在說話時他都不讓別人講
00:48:04
都要跟別人爭相說話
00:48:06
怎麼樣爭這講只要有人一開頭說話
00:48:09
他就一直講啊講
00:48:10
別人要插話怎麼插都插不進
00:48:15
有一日 他去找一位高僧
00:48:22
要和那位高僧談道
00:48:26
但是高僧還沒開口
00:48:29
他就開始講個沒完沒了
00:48:32
道理說到口沫橫飛
00:48:37
說到累了喘不過氣說久了會累啊
00:48:43
他就問師父的見解怎樣
00:48:48
師父就沈默不語
00:48:51
拿著茶壺倒茶一直倒一直倒一直倒
00:48:57
倒到茶水都溢出茶杯了
00:49:00
還是一直倒一直倒一直倒
00:49:02
都沒講話一直倒著茶
00:49:05
和尚就問他說
00:49:08
師父呀 茶明明就滿了你為何不停止
00:49:14
師父說 這樣道理你若不懂學什麼道
00:49:19
他這時才覺悟
00:49:21
就跪下來向師父謝罪
00:49:26
這個意思你明白嗎
00:49:29
這就是禪語一個人就算有再多的道理
00:49:40
也不可自滿 滿就驕傲
00:49:44
就像是茶滿出來了
00:49:46
你把你肚裡所有的墨水都說了出來
00:49:50
你肚裡再也裝不下任何墨水了
00:49:52
就像這茶杯再也裝不下任何的茶水
00:49:55
對不對
00:49:57
他就覺悟說我實在太驕滿了
00:49:59
滿就是溢出來了
00:50:02
所以一個人無論多麼能幹來說
00:50:07
每個人都是各有千秋
00:50:12
再弱的馬也會踢人
00:50:14
你不可以看某個人沒有用處
00:50:17
說不定那最沒用的人有著最高的智慧
00:50:21
像是六祖壇經 慧能說下下人有上上智
00:50:25
那個道理再這裡
00:50:27
所以我們最好還是接納別人的道理
00:50:30
不可驕傲的說我的道理是第一的
00:50:34
是天下無敵手
00:50:36
世間沒有這麼厲害的人
00:50:39
所以要多聽別人的見解及別人的話
00:50:44
假使一個人覺得說我最厲害
00:50:48
這樣你修行一個很好的機緣就喪失了
00:50:54
我們佛教有聞思修三慧
00:51:02
聞就是聞慧
00:51:04
思就是思慧
00:51:06
修就是修慧
00:51:07
有這個三慧
00:51:10
如果一個人沒有聽道理來入這個門
00:51:15
又怎麼會去思考
00:51:18
思考就是人家說的話要經過頭腦去想
00:51:22
想這句話說的是否正確
00:51:25
這句話是否可用
00:51:27
我們要好好思考
00:51:29
思考後就要修持
00:51:32
要去修 要去做
00:51:35
一個人若沒有好好思考
00:51:39
那要如何去實踐這句話
00:51:41
假使一個人說些歪理
00:51:43
你也要相信嗎 對不對
00:51:45
一定要經過思考
00:51:48
所以一個人若是沒有思考就付諸行動
00:51:54
那這樣就稱不上是智慧
00:51:59
沒有思考何來智慧
00:52:02
他說歪道你也相信
00:52:04
這那有什麼智慧
00:52:06
所以一個人就要經過聽
00:52:10
聞慧就要經過思考這個慧和修持的慧
00:52:16
這三項連結
00:52:19
所以一個人聽完道理才能夠入慧財
00:52:27
這是何等的重要
00:52:31
一個人道理沒聽
00:52:35
世界上沒有人是一出生就明白道理的
00:52:37
這是很少的事
00:52:39
這樣跟你說比較快
00:52:41
我們另外再來看星雲法師的解釋
00:52:45
聞財 聞是知的第一步工夫
00:52:52
人若不求知 不受教
00:52:56
則與禽獸相等
00:52:59
聞 教才能知理入道
00:53:04
要知道世間上沒有不聞教而能入道的人
00:53:11
但是在聞教的時候
00:53:15
又不能沒有虛心
00:53:19
虛心者 虛己以接受他人也
00:53:24
這是聞道的必備條件
00:53:28
聞了教以後
00:53:30
必需要如理的去實踐實行
00:53:35
才能得到真正的受用
00:53:38
此處即指由聞而思
00:53:42
由思而修的三慧而言
00:53:47
現在星雲法師這樣說
00:53:50
說聞財這個聞是什麼
00:53:54
就是求知識的第一步工夫
00:54:00
一個人你若沒有要求知識
00:54:06
不接受別人的教導
00:54:10
這就和禽獸沒有分別
00:54:14
你聆聽教導才有辦法知道道理而入這個道
00:54:22
你要知道在這世間裡
00:54:26
沒有一個人是不聽道理就能入道的人
00:54:33
但是你要聽這道理的時候
00:54:38
你不能沒有虛心
00:54:43
什麼是虛心
00:54:45
虛心就是自己要開擴心胸
00:54:52
接受別人的道理
00:54:55
像我剛才說的
00:54:57
茶杯內的水已滿怎可再斟水
00:55:01
再斟水就溢出來了
00:55:04
所以要心胸開擴
00:55:07
用寬廣的心來容納別人
00:55:13
這是聞道必備的條件
00:55:17
一旦要向人請教問題
00:55:20
不可自己比別人還厲害
00:55:24
否則就永遠學不到東西
00:55:28
說到這裡
00:55:30
我就想到我年輕的時候
00:55:32
我也是靜靜的在想
00:55:34
看著別人在問問題的一舉一動
00:55:40
我舉一個例子
00:55:42
為什麼要虛心 才能得道
00:55:45
比如說你要向人請教問題
00:55:47
現在別人開始解說
00:55:49
這我就知道了啊
00:55:52
再問一次
00:55:52
啊 這我也知道了呀
00:55:54
這項也知道 那項也明白
00:55:56
以後再向別人請教沒有人要回答
00:55:59
絕對沒有人要回答
00:56:01
雖然你明白了
00:56:04
你說咦 這個不錯 還有嗎
00:56:07
對方一高興起來
00:56:11
肚子裡所有的墨水都傾囊相授了
00:56:14
我沒有騙你們
00:56:15
你這也知道 那也明白
00:56:18
如真遇到不明白的事
00:56:19
就沒有人會為你說明了
00:56:21
要虛心來接納別人的意見這樣才可以
00:56:24
不可說每樣你都知道
00:56:30
但聽完了教導之後
00:56:35
就一定需要依這個道理去實踐 實行
00:56:40
這才能得到真正的受用
00:56:45
這個地方就是普門品裡這段經文
00:56:51
此處就是指由聽完道理就要思考
00:57:01
由思考完再修的三慧
00:57:04
就是聞慧 思慧和修慧剛才說的
00:57:10
一個人若沒有經過這三個過程
00:57:14
你沒辦法去實踐這真正的道理
00:57:18
所以我們世間上的人
00:57:20
都是懂一點的道理
00:57:24
人家說的吃不到三天的素就想上西天這種心理
00:57:28
我雖然講道已四十一年
00:57:31
但我覺得不懂的地方還有很多
00:57:35
道是學無止境的
00:57:38
我們呂純陽祖師一首詩這樣說
00:57:42
小乘法門其道罫
00:57:50
見聞微似井中蛙
00:57:57
不知佛理廣如海
00:58:02
猛省多聞精進
00:58:08
那麼現在這段文要怎麼解釋
00:58:14
若是小乘法門
00:58:17
其道是處處都受到阻礙
00:58:22
講到這裡也不通講到那裡也不通
00:58:25
講到最後道理都阻塞住了
00:58:30
為何說他道理會阻塞住
00:58:33
因為他所看 所聽很少
00:58:39
好比那井底之蛙
00:58:43
井底之蛙就不知道天地有多大
00:58:47
只知道這井裡我看 我聽的範圍而已
00:58:54
他不知道這佛理的廣大就好比那大海一樣
00:59:01
講也講不完
00:59:04
所以假使若道理不懂就要趕快反省
00:59:11
不能拒絕別人的道理
00:59:14
每一個教的道理都是有好處
00:59:18
不論是佛教 不論是道教不論是儒家 不論基督教
00:59:24
每個教都有一個優點
00:59:27
所以要多聽一些道理
00:59:29
要精進腳踏實地
00:59:33
這字就是腳踩在地上
00:59:35
大力的踩在地上的意思
00:59:40
所以對這個聽這是很重要的
00:59:45
不論什麼教的道理都聽不要緊
00:59:50
聽到有道理的就學起來
00:59:53
聽到無理就丟棄 對不對
00:59:57
這個道理總是有深 有淺 有好 有壞
01:00:03
我們截長補短
01:00:06
處處要多見多聞才有辦法得到真理
01:00:15
今晚說到這裡時間的關係
01:00:17
我們就暫時告一段落
01:00:20
對第四財的慚財
01:00:25
這是對修行很重要的事
01:00:29
我們下期再來解說
01:00:32
在座同修大家晚安
01:00:37
我們上期說這個七聖財
01:00:41
這個七聖財對於信財 進財 聞財
01:00:48
我們已經說了三財
01:00:51
今晚就是針對這個第四財
01:00:55
這個慚財 什麼叫做慚財
01:01:03
我們現在來看悟慈法師的說明
01:01:08
慚財 就是慚愧之心
01:01:14
也就是羞惡之心
01:01:18
此慚愧之心也是精神上的一種財寶
01:01:24
如果是愚痴心重的人
01:01:30
他的羞惡之心一定是非常的稀薄
01:01:38
在眾目睽睽當中做出不倫不類的事來時
01:01:45
也不會以為可恥
01:01:48
有時還會巧言令色的把事混化過去哩
01:01:56
凡是人類 乃是萬物之靈長
01:02:01
應該是要羞恥之心才對
01:02:07
可是沒有羞惡之愚鈍的人
01:02:12
卻不以為是
01:02:14
而做出很多的罪業來
01:02:19
所謂羞惡之心
01:02:21
乃是義之初
01:02:24
是很珍貴的心
01:02:28
是會將私利私欲之心克服
01:02:32
而走上人類應走之路
01:02:36
也會發揮吾人本有之佛性來
01:02:42
現在悟慈法師這樣跟我們說
01:02:47
慚財是什麼就是覺得慚愧的心
01:02:54
也就是羞恥做錯事的心
01:03:01
這個慚愧的心
01:03:03
也可以說是精神上一種的財寶
01:03:10
如果是愚痴心很重的話
01:03:16
他對於做錯事羞恥的心一定是非常的少
01:03:26
在眾目睽睽的眼光中
01:03:30
都能做出不倫不類的事
01:03:35
不怕別人笑
01:03:38
他也不會以為這是件羞恥的事
01:03:44
有時還會用巧言令色把錯的事混過去
01:03:55
像是一種為自己辯解
01:03:57
說那是以前的事情
01:03:59
現代的跟以前又不同
01:04:03
都用巧言令色來為維護自己的錯事
01:04:07
不照好的方面走
01:04:11
假使你是要做人
01:04:15
人是萬物的靈長
01:04:18
應該要有羞恥的心才對
01:04:24
不過 沒有羞惡之愚鈍的人
01:04:32
他不覺得是這樣
01:04:35
而且做出很多 很多的罪業
01:04:40
所謂知道羞恥的心
01:04:45
就是義的開始
01:04:48
所以儒家說 仁義禮智信
01:04:52
一個人若不知道羞恥就是沒有義
01:04:56
有義的人就知道羞恥
01:05:01
這就是很珍貴的心
01:05:05
是會將私利私欲的心給它克服
01:05:13
而且直接走上人類應走的路
01:05:19
也會發揮人類本來有的佛性出來
01:05:24
一個人若要看出佛性
01:05:27
不知羞恥你的佛性怎麼看得出來
01:05:32
另外對本文我們來看星雲法師的一個解釋
01:05:38
慚財 就是慚愧
01:05:43
集論中解釋說
01:05:47
慚者 於諸過惡自羞為證
01:05:53
愧者 於諸過惡羞為他體
01:05:59
沒有慚愧的心則不能入道
01:06:04
如果慚恥的心生起
01:06:08
則恭敬的 禮貌的心也就生起
01:06:14
而信心也跟著生起了
01:06:19
做一個人假使沒有慚恥的心生起
01:06:24
那實在很可憐的
01:06:27
慚恥的心才是佛性
01:06:31
因有了這種心就能夠切實的
01:06:35
去實踐智慧 信仰 道德
01:06:40
現在星雲法師這樣說
01:06:44
說慚財是什麼 就是慚愧
01:06:49
在集論中的解釋這樣說
01:06:53
慚是什麼
01:06:56
就是在所有的過失與罪惡自己來羞恥為進
01:07:05
像自己做錯要知道羞恥
01:07:10
愧是所有的過失與罪惡看到別人
01:07:15
自己會感到羞愧起來
01:07:19
你若沒有慚愧的心就沒有辦法入道
01:07:25
如果能有羞恥的心若生起
01:07:32
則恭敬的心 禮貌的心
01:07:36
也就因而生起
01:07:40
而且我們的信心也會跟著羞恥的心生起
01:07:50
做一個人假使沒有羞恥的心生起
01:07:57
那實在是很可憐的
01:08:01
知道慚愧的心才是我們的佛性
01:08:06
所以有一些人做壞事到了治安機關
01:08:14
就拿報紙遮臉用衣服來遮臉
01:08:18
那就是佛性的顯露
01:08:21
人家說良心發現就知道羞恥
01:08:25
知道羞恥 啊早知道就不做
01:08:28
那就是知道羞恥的心
01:08:31
所以知道羞恥的心才是佛性
01:08:36
因為有這種的心才有辦法確實去
01:08:40
實踐你的智慧
01:08:42
實踐你的信仰
01:08:44
實踐你的道德
01:08:48
所以對慚愧這個問題
01:08:52
我們另外來看修真錄的一句話
01:08:56
被責之時
01:08:59
羞恥自己的罪惡曰 慚
01:09:06
被贊之時
01:09:09
羞恥自己的無德曰 愧
01:09:16
修真錄說
01:09:18
假使一個人被責備的時候
01:09:22
我們就要感到很羞恥
01:09:26
因為我有做錯事今天人家才會責備我
01:09:31
這就是慚
01:09:33
有些人被人責備時還要辯解
01:09:37
不對也要辯到對
01:09:39
這就是沒有慚的心
01:09:43
假若被稱贊的時候
01:09:47
不能太過於高興
01:09:50
要好好反省自己是否真有那樣德行
01:09:54
被人家稱讚時自己要想
01:09:57
我真的做的那麼好嗎人家一直稱讚
01:10:00
覺得羞恥後就要加倍努力來做
01:10:03
不然就枉費那些稱讚的人
01:10:07
這就是愧
01:10:10
增一阿含經這樣說
01:10:15
世有二妙法
01:10:19
擁護世間
01:10:21
所謂慚與愧也
01:10:24
若無此二法
01:10:26
即與畜類同等
01:10:30
增一阿含經這樣說
01:10:34
說世間有二種很好的妙法
01:10:39
來擁護著世間
01:10:44
這二種妙法是什麼
01:10:47
就是慚和愧
01:10:50
就是慚愧二字
01:10:53
若沒有慚和愧這二法
01:10:57
若這樣你就跟畜牲一樣
01:11:03
現在涅槃經這樣說
01:11:09
懷慚愧者
01:11:11
罪即除滅
01:11:13
清淨如故
01:11:17
說假使一個人的心若有慚愧
01:11:22
雖然你做錯事
01:11:25
即然知道慚愧知道你的過失
01:11:28
這樣你的罪就除滅了
01:11:31
你清淨心就和未做錯事前一樣
01:11:42
在這孛經裡這樣說
01:11:45
若離慚愧
01:11:47
則失諸功德
01:11:51
假使一個人若離開慚愧的心
01:11:55
那麼就損失了很多的功德
01:12:00
所以對這個慚財就講到此結束
01:12:05
現在就是接第五財戒財
01:12:10
什麼叫做戒財
01:12:11
我們看悟慈法師的說明
01:12:15
戒財 就是防非止惡而得到的財寶
01:12:24
所謂佛教的戒法之趣旨
01:12:30
以及種種的戒法
01:12:32
均由止惡行善才能得以樹立的
01:12:39
以戒為師
01:12:41
戒是正順解脫之道
01:12:46
這是佛陀常常訓誡吾人的名言
01:12:53
如果佛陀的戒法永存於人間的話
01:12:59
則任爾經過幾千萬年
01:13:03
吾人的法之生命仍然是不滅
01:13:09
而永恆的存在於人間
01:13:13
因此吾人應遵從
01:13:17
吾人的正確之智 情 意
01:13:21
應極力的避開那些惡念
01:13:25
而進一步的向著善行邁進
01:13:30
以期弘揚戒律的根本精神
01:13:36
現在悟慈法師這樣說
01:13:40
說戒財是什麼
01:13:43
就是要來防止我們的錯誤要來制止這個罪惡
01:13:52
可以得到這個財寶
01:13:56
我們所說佛教的戒法它的目的
01:14:02
以及種種的戒法
01:14:05
都是要來制止惡的行為
01:14:10
要來行善才能樹立這個道的目的
01:14:20
以戒為師
01:14:23
戒是正順解脫之道
01:14:26
這兩句話就是佛祖常常訓誡說給我們聽的名言
01:14:39
如果佛祖的戒法永遠存在於人間的話
01:14:47
那麼任你經過幾千萬年
01:14:53
我們人生命仍然是不滅
01:14:58
永遠存在於人間
01:15:02
因此人類應遵從我們人的
01:15:07
正確的智慧 正確的情趣正確的意念
01:15:14
應極力的來避開這些惡念
01:15:20
而且進一步向著善的這條路來行
01:15:27
而且希望弘揚戒律的根本精神
01:15:33
這就是悟慈法師來對戒財的說明
01:15:39
今晚說到這裡要暫告一段落
01:15:44
在座同修大家晚安
01:15:50
我們現在來看上期所說的
01:15:57
我們上期所說的七聖財
01:16:00
這七聖財已經說到了戒財
01:16:05
對這個戒財
01:16:06
我們上期已經說過悟慈法師的說明
01:16:11
我們今晚看星雲法師的另一個說明
01:16:17
戒財 戒是防非止惡的意義
01:16:25
嚴持佛的教誨
01:16:30
一點不能毀犯 操行方正
01:16:37
遵守一切世間出世間的規律
01:16:41
即是戒財
01:16:43
如果不依規律就是放縱
01:16:48
放縱自然就會墮落
01:16:52
自然就會有不正的行為
01:16:56
所以戒為一切正當生活
01:17:01
必要的規則之寶
01:17:05
這裡面一個注解首先做說明
01:17:08
佛學辭典這樣說
01:17:11
一切生死之法為世間
01:17:16
涅槃之法為出世間
01:17:19
如苦集二諦 世間也
01:17:23
滅道二諦 出世間也
01:17:28
佛學辭典說
01:17:30
一切的生死輪迴之法稱做世間
01:17:37
涅槃就是了脫生死
01:17:40
這了脫生死之法就是出世間
01:17:44
比如四聖諦中的苦諦和集諦
01:17:50
這二諦就是世間法
01:17:54
滅諦和道諦這二諦就是出世間法
01:17:58
所以現在星雲法師這樣說
01:18:03
這七聖財中的戒財
01:18:07
戒就是什麼
01:18:09
就是預防是非防止惡業的意義
01:18:17
我們要嚴格來遵守佛的教誨
01:18:26
一點都不能毀犯
01:18:33
我們行為要正當
01:18:37
遵守不論後天或先天的戒規
01:18:45
這都是戒財
01:18:48
如果不遵照規矩戒律就是放縱
01:18:56
如果放縱人自然就會墮落
01:19:01
自然就會有不正當的行為
01:19:05
所以戒就是一切正當生活
01:19:09
所必要的規則的寶貝
01:19:14
這就是星雲法師解釋的戒財
01:19:18
戒財再接下去就是捨財
01:19:22
捨財是什麼
01:19:23
我們現在看悟慈法師的說明
01:19:27
捨財 就是捨棄私心
01:19:31
而布施於人之意
01:19:35
布施時應該以慈悲喜捨為依
01:19:41
不應存有已布施甚麼給人之念
01:19:47
心裡沒有半點的執著觀念去布施
01:19:53
才是真正的捨
01:19:57
假使是自己不用之物才肯布施給人
01:20:07
自己貪愛之物還是照樣的收藏起來的話
01:20:14
並不是甚麼捨可言
01:20:17
故真正的施捨乃是不存有報酬之念
01:20:24
有了這種精神才是真正的捨財之人
01:20:30
這種捨財乃是真正的精神之財寶
01:20:34
是很珍貴之財寶
01:20:37
這裡面有二個注解首先做說明
01:20:41
注解第一佛學大辭典這樣說
01:20:44
喜捨又云淨施
01:20:49
喜捨又可稱之為淨施
01:20:53
什麼是淨施
01:20:55
我們現在來看佛學大辭典
01:20:57
淨施二種布施之一
01:21:01
淨施就是二種布施的其中之一
01:21:06
現在再看智度論
01:21:08
二種布施 一淨施
01:21:12
謂布施時不求世間之名譽福利等報
01:21:17
以清淨心而布施也
01:21:20
二不淨施
01:21:22
謂以妄心求福報而行布施也
01:21:27
智度論說有二種布施
01:21:31
一種就是淨施
01:21:34
淨施就是在布施時
01:21:37
不求世間的名譽和福利等報
01:21:41
心裡沒有想過要被人稱讚及得到福報
01:21:47
用這個清淨的心來布施
01:21:50
但這就要注意了
01:21:52
道理若沒有稍微注意
01:21:54
有時候聽了都會偏掉
01:21:58
就像說淨施這問題
01:22:01
就像是你心沒有想要福報不想被人稱讚
01:22:07
但是政府知道或慈善團體知道了
01:22:12
要來表揚時
01:22:14
你就說不要不要
01:22:15
我就不要被稱讚及報答
01:22:19
你為何要表揚找
01:22:20
這樣就不對了
01:22:22
你要注意這一點
01:22:24
現在是說我們的心境
01:22:27
所以有些表揚是有二種
01:22:30
這種是對方自動表揚
01:22:36
跟我們自己去跟人要表揚
01:22:38
那是不一樣的
01:22:40
所以我們的心存著不求名譽 福利等報
01:22:46
用清淨的心來布施
01:22:50
第二不淨施是什麼
01:22:52
就是妄心求福報
01:22:55
什麼是妄心求福報
01:22:56
我拿多少出來
01:22:58
你就得給我表揚好人好事
01:23:01
或者是我拿多少出來
01:23:04
你要寫個感謝狀給我
01:23:06
或者說做些善事是否可得到福報
01:23:11
這就叫做不淨施
01:23:13
用這妄心來求福報來行布施
01:23:17
這就是不淨的施
01:23:21
那麼另外再來注解第二的這個捨字
01:23:26
現在看俱舍論裡面一句話
01:23:33
心平等性
01:23:36
無警覺性
01:23:38
說名為捨
01:23:42
我們要布施的時候
01:23:46
心要有一個平等的性
01:23:48
不能說我只要布施這裡別的地方就不布施
01:23:52
那個固執的心這樣就沒有平等了
01:23:56
平等性就是做什麼都沒關係
01:23:59
所以有時候有人打電話來問我
01:24:02
老師啊 我想要做善事
01:24:05
要怎麼做 什麼都可行
01:24:07
只要對人有利每項都可以做
01:24:09
不限定要做些什麼事
01:24:12
心有平等性 沒有警覺性
01:24:16
怎樣是沒有無警覺性
01:24:18
就像懷疑做善事不知道有沒有效
01:24:26
不要有那種的心理
01:24:29
這個名字就是捨
01:24:30
捨就是要把它丟掉
01:24:34
大乘義章裡面這樣說
01:24:36
內心平等 名為捨
01:24:39
忘懷稱捨
01:24:41
心無存著故 曰亡懷
01:24:47
大乘義章說
01:24:48
我們的內心平等
01:24:49
和俱舍論說的一樣
01:24:52
叫做捨
01:24:54
忘懷就是稱捨
01:24:56
什麼叫做忘懷
01:24:58
我們的心沒有存著
01:25:02
心沒有存著就是無所住心
01:25:05
一個人無所住心就是忘懷
01:25:08
等於無所住的布施就是捨
01:25:12
現在悟慈法師這樣說
01:25:16
捨財就是捨棄私心來布施給人之意思
01:25:29
所以布施時
01:25:31
該以要慈悲喜捨為依靠
01:25:37
不應存著已經布施甚麼給人之念
01:25:43
像說我今天已拿了什麼給某人的這種心理
01:25:48
即然喜捨後就不再想這件事了
01:25:54
所以佛家才說三輪體空
01:25:57
三輪體空就是沒布施的我
01:26:00
沒受施的你
01:26:03
無布施之物
01:26:05
就是要有這種心理
01:26:09
我們的心無半點執著觀念去布施
01:26:14
才是真正的捨
01:26:17
假使自己不用之物才要布施給別人
01:26:24
自己貪愛之物照樣收藏起來的話
01:26:30
這就不是捨
01:26:33
但這就要注意 要怎樣注意
01:26:39
不要的東西給別人也不是說不好
01:26:44
但這就不是功德
01:26:48
也不是喜捨 這個算是福德
01:26:52
福德和功德是不同的
01:26:55
真正的功德是要找好的東西給人
01:26:59
我們要自己還要東西給人
01:27:02
若我們自己不用的東西給人
01:27:05
這是得到福報 這不是喜捨
01:27:09
自己不要的東西給人不好這也是不對
01:27:14
還沒損壞的不用之物給別人是沒關係
01:27:20
但這不是喜捨 這點要注意
01:27:24
所以自己貪愛的東西還照常收藏起來的話
01:27:28
這就不是捨 捨就是丟棄
01:27:32
所以真正的施捨就是存著沒有被報酬的念頭
01:27:37
不想被人報答
01:27:40
有這種精神才是真正捨財的人
01:27:45
這種捨財就是真正精神的財寶
01:27:50
所以是很珍貴的財寶
01:27:53
所以才說是七聖財之一
01:27:57
對這個捨財
01:27:59
另外再來看星雲法師的一個說明
01:28:08
捨 在佛教中
01:28:10
行慈悲的時候
01:28:13
以捨為最重要
01:28:17
捨的反面是取
01:28:21
取是堅持執著
01:28:24
如果在我們施捨的時候
01:28:29
有一種希望得到報酬的心
01:28:33
那即是取 而不是捨
01:28:37
我們在施捨的時候
01:28:41
要如太陽的光熱
01:28:45
無條件的照耀著大地上的萬物一樣
01:28:50
不這樣就不行
01:28:53
所以菩薩必須要具有四無量心
01:28:59
慈能與樂是慈無量
01:29:03
悲能拔苦是悲無量
01:29:08
行慈悲的時候
01:29:10
一定要知道
01:29:12
這不是別人叫我做的
01:29:15
也不別人勉強我做的
01:29:19
而是我喜歡這樣做的
01:29:22
這是喜無量
01:29:25
如果帶有不願意
01:29:27
或不高興的心情去與樂拔苦
01:29:32
那不叫做慈悲
01:29:35
在慈悲歡喜施捨的時候
01:29:39
沒有要求報酬之心
01:29:42
這才叫捨無量
01:29:46
現在星雲法師這樣說
01:29:50
說捨在我們佛教的裡面
01:29:58
要行慈悲的時候
01:30:02
用捨做為最重要
01:30:08
捨的反面就是取
01:30:12
取就是堅持執著
01:30:16
如果在我們施捨的時候
01:30:21
有一種希望要得到報酬的心
01:30:25
像說做善事是否有福報
01:30:27
做善事是否有人來稱讚我
01:30:30
做善事是否有人來表揚我
01:30:33
若有這種希望得到報酬的心
01:30:36
那麼這就是取 這不是捨
01:30:41
我們人要施捨時 要像什麼
01:30:47
要像太陽 太陽的光所照出來的熱是無條件
01:30:55
並不是要得到什麼報酬
01:30:59
所以是無條件的照耀著大地萬物一樣
01:31:05
若不這麼做 是不行的
01:31:09
所以修菩薩行的人
01:31:12
必須要具有四無量心
01:31:16
第一就是慈
01:31:19
慈就是能讓人人快樂
01:31:23
這就是慈無量
01:31:26
悲是能夠拔除人們的苦
01:31:29
這叫做悲無量
01:31:32
但若要行慈悲時一定要知道
01:31:38
這不是別人叫我做的
01:31:41
變成是自動去做的
01:31:43
不是別人所鼓勵去做
01:31:46
也不是別人勉強我去做的
01:31:49
我們不要別人說做啦 做啦這不錯
01:31:53
是我喜歡這樣做的
01:31:57
這才叫做喜無量
01:32:00
如果你有不願意怎樣不願意
01:32:04
本來我就不想要
01:32:05
但別人就一直邀勉強叫我做啊
01:32:08
或是不高興的心情去與樂拔苦做善事
01:32:15
那這樣就不能叫慈悲
01:32:18
這不是慈悲
01:32:20
在慈悲歡喜施捨的時候
01:32:24
並沒有要求要報酬的心
01:32:27
這才叫做捨無量
01:32:30
所以這四無量心
01:32:33
等於就是慈無量 悲無量喜無量 捨無量
01:32:39
要有四種心情做善事
01:32:43
才能算是真正喜捨的心情
01:32:51
也才能說是得到了捨財
01:32:55
也才能得到七聖財的寶
01:32:59
今晚說到這裡如要繼續說下文
01:33:05
要寫黑板就可能時間不夠
01:33:08
只有說到這為止
01:33:10
下文等到下期再來分解
01:33:15
在座同修大家晚安
01:33:21
我們這幾期說到這個七聖財
01:33:27
在這七聖財其中
01:33:30
信財 進財 聞財慚財 戒財 捨財
01:33:41
我們已經說了六項
01:33:45
今晚剩下最後這個定慧財
01:33:49
什麼是定慧財
01:33:52
我們來看悟慈法師的說明
01:33:56
定慧財 之定謂不動心
01:34:03
慧即為智慧
01:34:07
也就是由禪定而起的智慧之財產
01:34:14
如不由禪定而產生的智慧
01:34:18
即不能算為是真實的智慧
01:34:24
可是如不伴智慧的禪定
01:34:29
還是不能算是不動心
01:34:34
定與慧可說是如影隨形
01:34:39
互相扶翼的
01:34:43
也像眼和腳
01:34:46
上下首尾一定要有相應
01:34:52
不然的話
01:34:53
則行動不會自然
01:34:57
絕不能算為是圓滿的
01:35:02
研究真理的人
01:35:05
對於禪定與智慧的問題是很重要之事
01:35:12
有了禪定之智慧
01:35:15
有了智慧之禪定時
01:35:18
遇事才會自在而判斷的正確
01:35:24
故定慧確是吾人不可缺欠之財產
01:35:32
現在悟慈法師這樣說
01:35:37
說定慧財這個定等於就是不動心
01:35:47
慧就是智慧
01:35:52
也就是由禪定而產生的智慧之財產
01:36:00
假使沒有禪定而產生的智慧
01:36:06
這就不能夠算是真正的智慧
01:36:12
如果沒有伴隨智慧的禪定
01:36:18
還是不能算是真正不動心的禪定
01:36:24
所以禪定和智慧可說是如影隨形
01:36:31
互相扶助的
01:36:35
也像是眼和腳上下首尾一定要相應
01:36:44
眼睛看路 腳要走路
01:36:47
眼睛若沒看路有時會跌倒
01:36:51
眼睛看腳不走也是沒有用處
01:36:57
那麼這個行動自然不算是圓滿的
01:37:08
研究真理的人
01:37:11
對禪定和智慧的問題
01:37:15
是很重要的
01:37:19
有這個禪定的智慧
01:37:23
有智慧的禪定時
01:37:26
遇到問題才會自在正確的判斷
01:37:32
所以定慧確實是人不可或缺的財產
01:37:39
這樣說起來
01:37:41
有些人是聽懂恐怕也有些人聽不懂
01:37:44
我來舉一個例子
01:37:48
比如說這一個人有智慧
01:37:51
他沒有禪定
01:37:53
沒禪定會如何
01:37:55
對別人說的話會很容易動心
01:38:02
比如說他智慧很高
01:38:04
突然有人對他說
01:38:05
你這麼聰明待在那個地方
01:38:10
你也運用一下你的腦筋
01:38:14
稍微動一動人家怎樣又怎樣
01:38:20
用名利來誘拐他
01:38:24
所以智慧就變成巧智
01:38:28
變成為了名心就搖動了
01:38:32
為了利心就搖動了
01:38:36
所以沒有無禪定的智慧
01:38:40
在佛家來說就是狂慧
01:38:43
所以這就不會發生作用
01:38:47
假使一個人沒有智慧的禪定
01:38:52
雖然心不動搖但是沒有智慧
01:39:00
沒有智慧這個定有時候會定錯了地方
01:39:05
所以這個定有的不了解 什麼是定
01:39:08
定並不是完全好的
01:39:12
定也有一部分的缺點
01:39:14
比如一個人沉迷賭博
01:39:19
怎麼勸也勸不聽 這也是定
01:39:23
一個人做壞事怎麼勸解也勸解不聽
01:39:27
這也是定 定在某一個地方
01:39:30
若有智慧的定來說覺得這定是錯的
01:39:36
應該要走正確的定才是
01:39:40
所以定和慧本來就要配合
01:39:45
定和慧若沒有配合
01:39:47
好比佛經裡面說
01:39:51
有慧無定好似一盞燈
01:39:58
在風中燃燒著 風在吹
01:40:02
以前的燈不是燈泡
01:40:06
是蠟蠋的光源
01:40:10
風一吹火就閃呀閃的
01:40:14
雖然會亮但卻看不清楚東西
01:40:19
這就是那火沒有定
01:40:23
在風中搖擺不定
01:40:26
雖然是很亮卻看不清楚東西
01:40:31
若有定無慧
01:40:34
在佛經引證怎麼說瞎子騎瞎馬
01:40:40
走直路遇到斷崖的地方
01:40:46
根本就沒想過要彎
01:40:48
就一直走好像沒有眼睛一樣
01:40:53
慧就是光明 沒有光
01:40:56
一直走到斷崖結果掉到崖下去
01:40:59
馬也摔死 人也摔死
01:41:02
所以定慧是要雙全的
01:41:05
定慧無合一是絕對不行的
01:41:09
我們再進一步來看星雲法師的說明
01:41:15
慧財 是智慧的運用
01:41:20
也叫定慧財
01:41:24
定慧財就是止觀
01:41:28
定 則攝心不散止諸妄念
01:41:33
慧 則照了諸法破諸邪見
01:41:39
智慧好似是行路時的眼睛
01:41:47
這個眼睛如果眛了
01:41:54
向什麼地方走都不明白
01:41:59
所以在大智度論中
01:42:03
關於佛法的修行
01:42:06
曾這樣指示說
01:42:09
智目行足
01:42:12
有智沒行是跛者
01:42:16
有行沒智是盲人
01:42:20
不管是跛者盲人都不能夠行路
01:42:25
如果盲人背負跛者
01:42:28
則智的目加上行的足才能夠相助前進
01:42:35
好比有了進財 戒財 捨財
01:42:40
沒有這個智慧的目也不能前進的
01:42:46
這裡面本來是有三個注解
01:42:51
但對於止觀文比較長
01:42:54
等會再單獨做說明
01:42:57
注解第二
01:43:04
眛音末
01:43:06
目不明也
01:43:08
現在這字音唸末
01:43:10
就是眼睛看不見
01:43:13
注解第三佛學辭典這樣說
01:43:18
智目行足
01:43:20
譬智解於目
01:43:22
譬修行於足也
01:43:26
智目行足就是譬如
01:43:29
我們的智慧能了解一切就像眼睛有看法
01:43:37
修行 行就是要走修行譬如像是腳
01:43:44
所以現在星雲法師這樣說
01:43:49
慧財就是什麼
01:43:52
就是智慧的運用
01:43:56
所以慧財有時叫做定慧財
01:44:01
定慧財就是止觀
01:44:06
定就是要收攝我們的心
01:44:11
因為我們的心散亂
01:44:13
要收拾散掉的心不再繼續散亂
01:44:19
就是要制止所有的妄念
01:44:23
慧就是要照著一切的事物
01:44:28
要破解一切的邪見
01:44:32
智慧好像是走路時的眼睛
01:44:40
這個眼睛如果沒有看見
01:44:44
要向何處走都不知道
01:44:50
所以在智度裡面關於佛法的修行
01:44:58
曾這樣指示說 智目行足
01:45:02
智慧就眼睛 修行就是腳
01:45:07
有智慧無修行就好像是跛腳
01:45:15
有修行無智慧就好像是瞎子
01:45:20
修行修到被牽著鼻子走
01:45:23
花錢又不能消災
01:45:26
有時還會走入邪道
01:45:29
不管是跛腳 瞎子
01:45:34
你都無法完全走路
01:45:38
如果是瞎子背跛子
01:45:43
智慧的眼加上修行的腳
01:45:48
這樣才能相助前進
01:45:52
好比有了進財 戒財 捨財
01:45:57
若沒有智慧的眼睛就無法精進
01:46:02
這是真的
01:46:04
進財是精進
01:46:07
但是要精進 無智慧
01:46:10
人家說什麼好就跟著走
01:46:14
有時候被人牽著鼻子走都不曉得
01:46:19
譬如以戒財來說
01:46:21
人說什麼不好要守戒
01:46:24
有的人固執
01:46:26
固執到正當的戒不守
01:46:32
不正當的戒就拚命守
01:46:36
這就是沒有智慧的關係
01:46:39
像捨財也是一樣
01:46:41
一個人要做善事
01:46:44
若沒有智慧就變成是無明的善行
01:46:49
所以若沒有智慧的眼
01:46:51
是無法精進的
01:46:54
所以星雲法師說這些話
01:46:57
針對這個止觀
01:46:59
我們來做個補充解釋
01:47:02
止觀 佛家語
01:47:05
梵語奢摩他譯曰 止
01:47:10
昆缽舍那譯曰 觀
01:47:14
大乘義章
01:47:16
守心住緣
01:47:18
離於散亂為止
01:47:22
止心不亂
01:47:24
故復名定
01:47:27
於法推求簡擇名觀
01:47:31
觀達稱慧
01:47:36
辭海說止觀是什麼
01:47:41
是佛教的話語
01:47:45
梵語說奢摩他
01:47:49
這字一般都唸他
01:47:51
但是正音的卻不能唸他
01:47:53
正音要唸他
01:47:56
奢摩他翻譯成中國話是止
01:48:03
昆缽舍那翻譯成中國話唸觀
01:48:07
所以大乘義章說
01:48:10
守我們的心 住這個緣
01:48:14
來離開於散亂的心
01:48:18
等於是制止妄念這就是止
01:48:23
這個妄念若能止住不亂這就是定
01:48:30
所以定和止本來就相同
01:48:34
在一切事物去推求選擇
01:48:40
選擇這個道理對不對這就是觀
01:48:45
能夠觀達就是慧
01:48:49
所以止觀等於就是定慧
01:48:52
止就是定 觀就是慧
01:48:55
所以名稱不同意義是一樣的
01:49:01
我們現在恢復看本文
01:49:09
之前所說的本文
01:49:12
七聖財到這裡已全部結束
01:49:23
我們現在來唸本文
01:49:25
看第二頁第四行第十字
01:49:30
若有百千萬億眾生
01:49:34
為求金銀琉璃硨磲瑪瑙珊瑚琥珀真珠等寶
01:49:45
入於大海
01:49:48
假使黑風吹向船舫
01:49:54
飄隨羅剎鬼國
01:49:57
其中若有乃止一人
01:50:01
稱觀世音菩薩名者
01:50:05
是諸人等該得解脫羅剎之難
01:50:11
於是因緣名觀世音
01:50:18
他說假使有很多很多的眾生
01:50:26
為了求取金銀 琉璃 硨磲瑪瑙 珊瑚 琥珀
01:50:33
真珠等這些寶物
01:50:36
乘這個船進入大海中
01:50:40
在這個時候
01:50:42
假使他們的船被看不到前面的黑風所吹
01:50:50
而且飄流到羅剎鬼國裡面去
01:50:55
這個時候我們所有的群眾不管你是什麼人
01:51:04
你有辦法能持唸觀音菩薩名號的話
01:51:10
在這個時候就能得到解脫
01:51:15
不會被羅剎鬼所吞沒的災難
01:51:20
因為觀世音菩薩是這樣的緣故
01:51:24
才稱做觀世音菩薩
01:51:28
對本文我們首先解釋七聖財後
01:51:34
現在要來解釋本文
01:51:36
我們來看悟慈法師的說明
觀世音菩薩普門品
4/28部影片
觀世音菩薩普門品 1
觀世音菩薩普門品 2
觀世音菩薩普門品 3
觀世音菩薩普門品 4
觀世音菩薩普門品 5
觀世音菩薩普門品 6
觀世音菩薩普門品 7
觀世音菩薩普門品 8
觀世音菩薩普門品 9
觀世音菩薩普門品 10
觀世音菩薩普門品 11
觀世音菩薩普門品 12
觀世音菩薩普門品 13
觀世音菩薩普門品 14
觀世音菩薩普門品 15
觀世音菩薩普門品 16
觀世音菩薩普門品 17
觀世音菩薩普門品 18
觀世音菩薩普門品 19
觀世音菩薩普門品 20
觀世音菩薩普門品 21
觀世音菩薩普門品 22
觀世音菩薩普門品 23
觀世音菩薩普門品 24
觀世音菩薩普門品 25
觀世音菩薩普門品 26
觀世音菩薩普門品 27
觀世音菩薩普門品 28
熱門影集
【短篇版】六祖法寶壇經
六祖法寶壇經
論語
佛教宗派概論
道德經
更新
每日懂一點_中庸之道
更新
道德經(舊版)
更新
還鄉直指(舊版)
中庸
七真史傳
頓悟入道要門論
金剛經
1060510000323
ee963a16-9a73-4fdd-b2da-14d9d0be2045
網站除錯報馬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