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頻道
專題3台
謝銘恩分享人
所有影集
影片專區
推薦影片
李師尊經典類
李師尊專題類
李師尊特輯類
本會弘道課程類
易懂專題類
修真錄導讀系列
修真法門
公告與宣傳類
本會事務類
個人專區
瀏覽記錄
我的最愛
個人消息
群組專屬影片
:::
網站導覽
最新訊息
會員登入
展開搜尋
全站搜尋
熱門關鍵字:
關閉
您的瀏覽器不支援此script語法,請點選
搜尋頁面
使用搜尋功能。
Menu
關於我們
本會介紹
簡介
組織
章程
會旗
會歌
會館位置
認識創辦人
弘道紀行
中研院訪問稿
媒體訪問稿
華誕精彩記錄
弘道推廣
最新消息
講演資訊
全國講演中心
上課日程表
經典回顧
線上品道
修真錄
影音頻道
影片查詢
經書手稿
出版品專區
出版品目錄
經書類
站內搜尋
分享交流
生活花絮
常見問答
加入中道會LINE好友
會員專區
個人資料
個人消息
瀏覽記錄
我的最愛
群組專屬影片
關於我們
本會介紹
簡介
組織
章程
會旗
會歌
更多
認識創辦人
弘道紀行
中研院訪問稿
媒體訪問稿
華誕精彩記錄
更多
弘道推廣
最新消息
更多
講演資訊
全國講演中心
上課日程表
更多
經典回顧
更多
線上品道
修真錄
更多
影音頻道
更多
影片查詢
更多
經書手稿
更多
出版品專區
出版品目錄
更多
經書類
更多
站內搜尋
更多
分享交流
生活花絮
更多
常見問答
更多
加入中道會LINE好友
更多
會員專區
個人資料
更多
個人消息
更多
瀏覽記錄
更多
我的最愛
更多
群組專屬影片
更多
弘道紀行
:::
首頁
略過字型切換,社群分享工具列
放大
列印
分享
facebook
twitter
plurk
line
您的瀏覽器似乎不支援JavaScript語法,但沒關係,這裡的JavaScript語法並不會影響到內容的陳述。
如需要選擇字級大小
IE請利用鍵盤按住Alt鍵 + V → X → (G)最大(L)較大(M)中(S)較小(A)小,來選擇適合您的文字大小
Chrome、Firefox 瀏覽器則可利用鍵盤 Ctrl + (+)放大(-)縮小來改變字型大小, 列印可使用瀏覽器提供的(Ctrl+P)功能。
若要分享網頁,您可使用下列連結,再輸入您想要分享的資訊:
facebook
twitter
plurk
line
中庸 38
展開影音選單
開啟所有影集
中庸 38
5780
2
主講者:李瑞烈老師
上架日期:2017年04月16日 00:00
加入最愛
分享
跳過片頭曲
重新整理
影片分享連結
Line
Facebook
複製連結
開始處
結束處
經文註釋 / 旁白
附件下載
00:02:14
在座同修 大家晚安
00:02:21
我們現在來翻四十五頁
00:02:29
最後第三行
00:02:33
不然我們現在開始
00:02:35
子曰
00:02:37
聲色之於以化民
00:02:41
末也
00:02:44
現在孔子來引到 詩經大雅皇矣篇
00:02:50
說予懷明德
00:02:53
不大聲以色
00:02:55
就這樣來感嘆說一句話
00:03:00
說假如若用這個聲
00:03:03
或是用這個色來化民
00:03:06
現在說這個色是色相
00:03:09
用這個聲音 或是用這個色相去化民
00:03:13
話若說較坦白一點
00:03:15
說用那個靈感顯化 來去感化世間人
00:03:20
這不是根本之道
00:03:23
末 末就不是根本
00:03:26
所以才說 聲色之於以化民 末也
00:03:31
孔子說一句話
00:03:34
跟我們佛家金剛經
00:03:37
說若以色見我
00:03:38
以音聲求我
00:03:40
是人行邪道
00:03:41
不能見如來
00:03:43
這個意義有相同之處
00:03:46
現在來引 金剛經做一個參考
00:03:49
若以色見我
00:03:52
以音聲求我
00:03:55
是人行邪道
00:03:57
不能見如來
00:04:00
對本文當今很多佛教徒
00:04:06
對這個邪道都解釋不對
00:04:09
大多數都說邪道
00:04:12
他們都說外教才是邪道
00:04:15
說你若用這個色來見我
00:04:20
用音聲來求我
00:04:22
這個人你若沒有信佛教
00:04:25
你沒有辦法見如來
00:04:27
都解釋這樣子
00:04:29
事實這個邪道不是
00:04:32
邪道就是說靈感顯化
00:04:36
我們來看這個 王日休的解釋
00:04:40
我謂真我
00:04:43
乃佛性也
00:04:45
此如來亦謂真性之佛
00:04:49
若以色見我
00:04:51
以音聲求我
00:04:52
是人行邪道者
00:04:55
真性佛無形無相
00:04:59
故不可以形色見
00:05:01
亦不可以音聲求
00:05:04
是人所行者邪道也
00:05:07
真性乃正
00:05:10
故非邪也
00:05:13
形色音聲則為邪耳
00:05:17
故以形色音聲求佛
00:05:20
則是所行者邪道
00:05:23
豈可以見正覺 常住之真性佛哉
00:05:28
故曰
00:05:29
不能見如來
00:05:31
如來者
00:05:32
即所謂真我也
00:05:36
即所謂性佛也
00:05:39
這裡三個注解 首先做說明
00:05:43
注解第一 佛學大辭典這樣說
00:05:48
王日休 南宋龍舒人
00:05:53
字虛中 又稱龍舒居士
00:05:57
為國學士
00:06:00
著六經訓傳數十萬言
00:06:05
一旦棄之
00:06:06
專修西方之業
00:06:11
現在你就要了解 這個王日休
00:06:17
到底什麼人
00:06:19
王日休是佛教的大居士
00:06:24
所以現在佛學大辭典說
00:06:26
王日休是南宋
00:06:29
龍舒的人
00:06:32
他的字號叫做虛中
00:06:36
另外一個稱呼 叫做龍舒居士
00:06:40
是一個國學士
00:06:43
以前人家 說國學士等於什麼
00:06:45
等於現在的文學博士
00:06:49
他來著作六經的訓傳
00:06:53
有數十萬言
00:06:55
但是後來研究佛教
00:06:58
將這個儒家的工作放掉
00:07:03
專心都學這個佛這樣子
00:07:07
所以這個王日休 等於就是佛教一個大居士
00:07:14
注解第二 佛學大辭典這樣說
00:07:17
大藏法數
00:07:19
佛所具
00:07:20
自在稱為我者
00:07:22
即是真我
00:07:25
佛學大辭典說
00:07:26
大藏法數裡面一句話
00:07:30
說佛祖所具備
00:07:33
自在就是稱呼叫做我
00:07:37
這就是真我
00:07:39
真我等於就是我們的佛性
00:07:42
對於真我呢
00:07:44
我們此後會詳細 再另外專文作說明
00:07:49
注解第三 佛學大辭典這樣說
00:07:52
真性 不妄云真 不變云性
00:07:57
是吾人本具之心體也
00:08:01
佛學大辭典說
00:08:02
真性 若沒有虛假就是真
00:08:07
不會改變就是性
00:08:10
就是我們人 本來有的心體
00:08:13
等於就是我們人的本性
00:08:17
所以現在王日休 解釋金剛經這樣說
00:08:24
說我就是指我們的佛性
00:08:30
因為這個佛性
00:08:34
有時候叫做自性的佛
00:08:38
如來叫做真性
00:08:42
所以無論 是佛性 真我 如來
00:08:47
這個自性
00:08:50
事實是都說同一個東西
00:08:55
他說若以色見我
00:08:57
以音聲求我
00:08:59
是人行邪道這句話
00:09:03
我們真性的佛是無形無相
00:09:07
我們人的本性無形無相
00:09:10
所以呢 你不能形色來見
00:09:15
形色 什麼叫做形色
00:09:18
比如打佛七啦 打禪七啦 法會啦
00:09:22
這個叫做色
00:09:25
不能用音聲來求
00:09:27
音聲求就是 念佛啦 念經啦
00:09:31
這叫做音聲
00:09:34
假如一個人你若用 形色來求 音聲來求
00:09:38
這個人就走邪道啊
00:09:41
等於靈感顯化就是邪道
00:09:45
真性才是正
00:09:48
真性不是邪
00:09:52
形色音聲才是邪
00:09:56
靈感顯化就是邪
00:09:59
所以形色音聲 要來求我們的佛性
00:10:04
要看出佛性
00:10:06
你所走就是邪道
00:10:09
哪有辦法來看出這個正覺
00:10:14
不會改變這個真性的佛
00:10:18
所以才說不能見如來
00:10:21
如來就是所說的真我
00:10:25
也是我們人本性的佛
00:10:29
所以現在金剛經 在說等於就是說
00:10:32
一個人你若用什麼
00:10:36
打佛七啦 打禪七啦 法會啦
00:10:40
想要來看出本性
00:10:43
還是來唸佛啦 唸經啦
00:10:46
想要來求我們人的佛性
00:10:49
因為你已經走邪道
00:10:52
沒有辦法看出你的本性
00:10:54
這樣說比較快
00:10:57
所以對於金剛經這句話
00:11:00
另外再來看 一個佛教的大居士
00:11:05
這陳雄居士的說法
00:11:07
我者 我之自性也
00:11:13
法身如來即我性
00:11:17
是視之不見
00:11:20
以色取相
00:11:22
不可也
00:11:24
聽之不聞
00:11:25
以音聲求
00:11:27
不可也
00:11:29
華嚴經云
00:11:31
色身非是佛
00:11:34
音聲亦復然
00:11:37
又云
00:11:38
不了彼真性
00:11:40
是人不見佛
00:11:42
即性而修
00:11:45
則如來得之於方寸之間矣
00:11:50
什麼叫做方寸
00:11:52
辭海這樣說
00:11:53
方寸 用以指心
00:11:56
方寸就是我們的心
00:11:59
所以現在 看陳雄居士這段文
00:12:03
他說什麼叫做我
00:12:06
我就是我們人的自性
00:12:10
法身的如來
00:12:12
就是我們的自性
00:12:15
等於法身如來
00:12:17
就是我們人的佛性
00:12:20
因為這個佛性
00:12:22
根本看沒有能力看
00:12:25
所以你若用那個 形形色色的事情
00:12:30
你沒有辦法看出本性
00:12:34
因為佛性
00:12:36
如如不動
00:12:37
聽又沒聽到
00:12:40
所以你唸佛 唸經要來求
00:12:43
也不可以
00:12:46
所以華嚴經裡面說
00:12:48
色身不是佛
00:12:51
若有這個肉體在 你就不是佛
00:12:55
音聲也一樣
00:12:57
所以才說
00:12:58
你不了解到 我們人真正的本性
00:13:02
這個人你沒有辦法 看出佛性出來
00:13:07
你若照我們的佛性
00:13:09
用這個無住的心來修行
00:13:13
若這樣子呢
00:13:14
你要看出本性
00:13:16
實在你心裡 在眼睛裡而已
00:13:21
一看就是了
00:13:23
所以你若達到無住的心
00:13:25
隨時你就看出這個本性
00:13:30
另外再來看 道濟禪師的解釋
00:13:34
色者
00:13:35
如莊嚴佛像之類
00:13:40
聲者
00:13:41
如歌揚梵讀之類也
00:13:46
此二者
00:13:47
是執於色身見佛
00:13:51
捨了正路
00:13:53
向外馳求
00:13:55
即是邪道
00:13:57
決不能見
00:13:58
如來本來面目矣
00:14:02
現在道濟禪師
00:14:06
一般的人比較不知道
00:14:09
你若說祂的外號
00:14:11
說祂濟顛 濟公 人家就比較知道
00:14:16
所以佛學大辭典說
00:14:18
道濟禪師 宋 天台人
00:14:22
名道濟 李氏子
00:14:25
就靈隱寺剃度
00:14:28
狂嗜酒肉
00:14:30
人稱濟顛
00:14:32
居淨慈寺
00:14:35
佛學大辭典說
00:14:37
道濟禪師是宋朝
00:14:39
天台的人
00:14:41
祂的名叫做道濟
00:14:44
在家俗姓姓李
00:14:48
祂在靈隱寺來剃度出家
00:14:54
一般出家人是吃素
00:14:57
但是祂不是
00:14:59
吃肉 喝酒每樣都有
00:15:02
所以人人 都稱呼祂叫做濟顛
00:15:06
祂出家是在靈隱寺
00:15:08
不過住是住在淨慈寺
00:15:12
現在道濟禪師 這句話怎樣說
00:15:17
說色
00:15:20
就好比像那 莊嚴的佛像這一類
00:15:25
哦 這尊佛祖是金子做的
00:15:27
這尊佛祖是玉做的
00:15:30
這尊佛祖多大尊
00:15:33
那都色
00:15:35
聲是什麼
00:15:36
聲就是歌揚梵讀之類
00:15:40
像念佛 念經 念咒
00:15:43
都叫做歌揚梵讀
00:15:47
這二樣就是 只有這個色跟聲
00:15:51
都執在這個 色身快要見佛
00:15:55
你已經捨了正路
00:15:58
正路把它丟掉
00:16:00
向外面去跑
00:16:02
這就是邪道
00:16:04
你一定沒有辦法來見到
00:16:07
如來本來的面目
00:16:09
沒辦法看到我們人的本性
00:16:15
另外我們來看 淨土宗的祖師
00:16:21
這蓮池大師一句話
00:16:24
若以色見之
00:16:27
以音聲求之
00:16:30
便失如來真空無相之旨
00:16:34
誤入於邪道
00:16:36
而行之者
00:16:38
皆非正宗
00:16:40
安能得見如來之真面目乎
00:16:44
這裡面這注解 首先做說明
00:16:49
佛學大辭典這樣說
00:16:51
蓮池大師
00:16:53
明 杭州雲棲寺僧
00:16:59
名株宏
00:17:01
亦稱雲棲大師
00:17:05
佛學大辭典說
00:17:09
蓮池大師是明朝
00:17:13
杭州這個雲棲寺的出家人
00:17:18
名叫做株宏
00:17:20
有時候稱呼叫做雲棲大師
00:17:28
現在佛學大辭典又這樣說
00:17:31
蓮宗九祖
00:17:33
自東晉太元中
00:17:36
慧遠大師東林倡社
00:17:40
獨起蓮宗
00:17:42
八祖古杭雲棲
00:17:45
蓮池大師株宏
00:17:49
佛學大辭典說蓮宗九祖
00:17:55
蓮宗就是淨土宗
00:17:57
淨土宗有九位祖師
00:18:00
自從東晉的時候
00:18:04
這太元年國
00:18:06
這個慧遠大師
00:18:09
在東林寺來提倡這個蓮社
00:18:14
所以才會獨起著這個蓮宗
00:18:18
蓮宗就是淨土宗
00:18:20
這二祖 三祖 四祖 五祖
00:18:23
六祖 七祖都省略起來
00:18:25
這慧遠大師是初祖
00:18:29
第八祖是古杭雲棲 蓮池大師株宏
00:18:34
就是等於蓮池大師 就是淨土宗的第八祖
00:18:40
現在這蓮池大師這樣說
00:18:44
說假如你若用著 這個色要來見
00:18:50
還是要用音聲來求
00:18:54
這樣就失去如來
00:18:56
這個真空無相的宗旨
00:19:00
你就誤入到這個邪道
00:19:04
等於用色用音聲這都邪道
00:19:09
你若行這條路的人
00:19:12
都不是正統的佛教徒
00:19:15
要怎樣來看出 你如來真面目
00:19:19
要怎樣看出你的本性
00:19:22
這樣你就明白說
00:19:26
中庸所說的
00:19:29
他對你說
00:19:30
聲色之於以化民 末也
00:19:34
用這個聲 用這個色
00:19:37
你要感化百姓
00:19:39
這並不是根本的辦法
00:19:44
所以這句話等於就跟 金剛經說的一樣…
00:19:49
今晚說來到這裡
00:19:50
時間的問題 暫且做一段落
00:19:54
下文等到下期
00:19:56
明天又再來分解
00:19:58
在座同修 大家晚安
00:20:02
我們現在翻四十五頁
00:20:10
後面第三行
00:20:13
不然我們現在開始
00:20:16
子曰 聲色之於以化民
00:20:20
末也
00:20:23
因為孔子來引到 詩經的大雅皇矣篇
00:20:29
說我懷著這個光明的德行
00:20:36
不喜歡說大聲
00:20:38
用著這個形形色色的道
00:20:44
就這句話
00:20:46
孔子感嘆說
00:20:49
假如若用這個聲
00:20:51
還是用這個色
00:20:54
要來感化世間人
00:20:57
這不是根本之道
00:21:00
所以才說 聲色之於以化民 末也
00:21:08
對這句話
00:21:09
我們上期才引說 佛家在金剛經說
00:21:14
若以色見我
00:21:15
以音聲求我
00:21:17
是人行邪道
00:21:18
不能見如來
00:21:20
意義一樣
00:21:22
對於金剛經這句話
00:21:24
我們昨天呢
00:21:27
也引這個王日休居士 陳雄居士以及道濟禪師
00:21:33
蓮池大師的解釋
00:21:37
今晚進一步
00:21:39
我們來看惠能六祖的說明
00:21:43
色者 相也 我者
00:21:48
一切眾生 身中自性清淨心
00:21:53
無為無相之真常之體
00:21:58
不可高聲念佛而得成就
00:22:02
若以色聲求之
00:22:06
不可見也
00:22:07
是知於色中觀佛
00:22:11
聲中求佛
00:22:13
心有生滅
00:22:15
不悟如來矣
00:22:18
這裡面一個注解 首先做說明
00:22:22
佛學大辭典這樣說
00:22:25
自性清淨心
00:22:27
吾人本有之心也
00:22:30
自性清淨
00:22:32
離一切之妄執
00:22:35
故云自性清淨心
00:22:38
又曰如來藏心 真心
00:22:42
即吾人之菩提心也
00:22:45
起信論
00:22:46
自性清淨心
00:22:48
名如來藏
00:22:51
現在佛學大辭典這樣說
00:22:54
說自性的清淨心
00:22:57
是我們人本來有的心
00:23:01
我們的自性是清淨
00:23:04
離開一切 所有的妄念和固執
00:23:08
所以才說叫做自性清淨心
00:23:13
又另外一個名
00:23:15
叫做如來藏心
00:23:17
也可以說我們人的真心
00:23:20
就是我們人的菩提心
00:23:23
菩提心就是道心
00:23:25
所以起信論說自性清淨心
00:23:29
這個名叫做如來藏
00:23:32
這裡惠能六祖這樣說
00:23:36
說色就是相
00:23:40
等於就是 種種一些宗教的儀式
00:23:44
像法會種種
00:23:47
現在說我
00:23:50
就是我們人身體 裡面的自性清淨心
00:23:57
我就是指我們的本性
00:24:00
因為本性無為無相
00:24:03
的真常之體
00:24:06
就是無為 就是無相的佛性
00:24:09
不可以說大聲來念佛
00:24:13
你想要看出本性
00:24:15
不可能的
00:24:17
假如你若用這個形形色色
00:24:21
還是用這個聲來求
00:24:23
你沒辦法去看到
00:24:26
這樣我們就知道說
00:24:28
你要在這個 形形色色的裡面
00:24:31
你要來觀這個佛
00:24:34
你用念佛這個聲 將要來求佛
00:24:37
因為你的心有這個妄念
00:24:41
你沒辦法悟出如來
00:24:43
如來就是本性
00:24:46
等於你沒辦法悟出 我們的本性這樣子
00:24:50
現在接下去
00:24:51
來看呂純陽祖師的說明
00:24:55
色者 種種宗教儀式
00:25:00
聲者 如念佛 誦經 祈求等聲
00:25:07
我者 真我也
00:25:10
即自性之佛
00:25:13
邪道者
00:25:14
指心外求佛之道
00:25:18
正道與邪道相對
00:25:22
故 正道者
00:25:24
不以色見我
00:25:27
不以聲求我
00:25:29
則求自心佛之道也
00:25:33
所謂是人行正道
00:25:36
即能見如來也
00:25:38
云如來者
00:25:40
乘如之佛性
00:25:43
來成正覺
00:25:45
故名如來也
00:25:47
這裡面三個注解 首先做說明
00:25:52
注解第一 辭海這樣說
00:25:55
乘 守也
00:25:57
乘等於就是守
00:26:01
注解第二 佛學大辭典這樣說
00:26:05
如為諸法之性
00:26:09
故名 法性
00:26:12
佛學大辭典說如是什麼
00:26:15
等於諸法的本性
00:26:18
所以這個名叫做法性
00:26:21
現在對法性 再來做解釋一下
00:26:24
佛學大辭典這樣說
00:26:27
法性異名
00:26:29
大乘止觀
00:26:31
有七名
00:26:33
自性清淨心
00:26:35
真如 佛性 法身
00:26:38
如來藏 法界 法性也
00:26:42
佛學大辭典說這個法性
00:26:45
有不一樣的名字
00:26:49
在大乘止觀 裡面有七種的名字
00:26:54
第一就是自性清淨心
00:26:57
第二就是真如
00:26:59
第三就是佛性
00:27:01
第四就是法身
00:27:03
第五就是如來藏
00:27:06
第六就是法界
00:27:08
第七就是法性
00:27:10
所以這些名字 有的都較生疏
00:27:13
若說到佛性大家都知道
00:27:16
所以這如等於就是佛性
00:27:19
這樣說較快
00:27:22
注解第三 佛學大辭典這樣說
00:27:25
如來 如者 真如也
00:27:29
乘真如之道
00:27:32
從因來果而成正覺故
00:27:36
名為如來
00:27:37
是真身如來也
00:27:41
佛學大辭典說如來
00:27:44
如是什麼 如就是真如
00:27:46
所以這裡就有寫真如
00:27:48
真如就是佛性啊
00:27:51
你守到真如這個道
00:27:56
從到這個因來結果
00:27:59
來成就這個正覺
00:28:01
這個名叫做如來
00:28:03
這就是真身的如來
00:28:06
就是佛性
00:28:08
現在說如
00:28:09
如就是佛性
00:28:10
這樣說較快
00:28:13
現在呂純陽祖師這樣說
00:28:18
說色
00:28:20
就是種種的宗教儀式
00:28:24
聲就是念佛啦 誦經啦
00:28:28
在祈求這些的聲音
00:28:32
我就是指真我
00:28:35
就是我們自性的佛
00:28:38
邪道就是指心外求佛的道
00:28:43
正道跟邪道相對
00:28:47
所以正道是什麼
00:28:48
正道就是不以色見我
00:28:51
不以聲求我
00:28:54
等於就是求到 自己內心的佛的道
00:28:59
所說的是人行正道
00:29:02
即能見如來這句話
00:29:05
現在說如來是什麼
00:29:07
如來就是 守到這個如的佛性
00:29:11
來成正覺
00:29:13
所以才叫做如來
00:29:16
所以我曾解釋這個 呂純陽祖師的文
00:29:22
就曾有人這個叫做 佛教徒跟我說
00:29:27
現在呂純陽祖師 也不是佛教的人啊
00:29:32
祂是道教的人 隨便說說一下
00:29:36
但是你不知道說
00:29:38
真正的道是沒有分宗教
00:29:43
好比像觀世音菩薩
00:29:45
本來是佛教的佛菩薩
00:29:49
但是我們道家
00:29:51
道家就是道教
00:29:52
他也很尊重 這個觀世音菩薩
00:29:56
呂純陽祖師 雖然是道家的仙
00:30:01
但是在佛家的人也最尊重
00:30:05
所以呢 呂純陽祖師
00:30:07
所註解的金剛經
00:30:10
在佛教界 一些高僧他都承認
00:30:14
所以在佛學大辭典
00:30:16
裡面啊 有所記載
00:30:19
現在來看佛學大辭典
00:30:21
金剛經 一卷
00:30:25
般若部
00:30:27
姚秦鳩摩羅什譯
00:30:31
各家之註釋
00:30:34
及關於本經之著述如下
00:30:39
金剛經口訣一卷
00:30:42
唐 慧能說
00:30:46
金剛經註解一卷
00:30:49
孚佑帝君註解
00:30:54
佛學大辭典說 金剛經有一卷
00:30:58
是屬於般若部
00:31:01
是在姚秦的時候
00:31:04
這鳩摩什羅法師翻譯的
00:31:08
因為很長所以呢
00:31:12
較不重要的把它簡略起來
00:31:15
目的是要對你了解
00:31:18
我們呂純陽祖師的 註解金剛經的關係
00:31:23
各家的註解
00:31:26
跟關係著金剛經的著述
00:31:31
像下面說的這些都是
00:31:34
現在這簡略起來是什麼
00:31:35
因為只有註解本好幾十種
00:31:38
所以都簡略起來
00:31:40
因為老師 是只有引慧能六祖
00:31:44
跟呂純陽祖師的關係
00:31:46
所以這兩家呢 就是在 我們大藏經裡面就有
00:31:52
說金剛經的口訣一卷
00:31:55
是唐朝的慧能六祖說的
00:31:59
另外金剛經的註解一卷
00:32:02
是孚佑帝君說的
00:32:06
孚佑帝君就是呂純陽祖師
00:32:09
我們現在再來看 道教大辭典的註解
00:32:13
孚佑帝君 純陽呂祖也
00:32:17
詳呂祖條
00:32:20
他說孚佑帝君 就是純陽呂祖師
00:32:24
詳細看呂祖的條目
00:32:28
道教大辭典這樣說
00:32:31
呂祖字洞賓
00:32:34
號純陽子
00:32:36
曾傳度劉海蟾真人 與王重陽真人
00:32:43
乃開道教南北二宗
00:32:47
而為之祖
00:32:49
世稱純陽真人
00:32:52
元封純陽演正 警化孚佑帝君
00:32:58
道教大辭典說
00:33:00
呂祖祂的字號叫做洞賓
00:33:04
祂的道號叫做純陽子
00:33:07
所以有時候說呂洞賓
00:33:09
有時候說呂純陽
00:33:13
祂曾經傳度給劉海蟾真人
00:33:17
跟王重陽真人
00:33:19
就這樣來開道教
00:33:22
南宗跟北宗這二宗的祖師
00:33:27
因為劉海蟾 是傳這個南宗的道教
00:33:35
王重陽是度這個北七真
00:33:39
劉海蟾是度南七真
00:33:42
這都是道家的門派
00:33:46
一般世間人 稱呼叫做純陽真人
00:33:50
我們人叫做純陽祖師
00:33:54
元朝的時候
00:33:56
封做純陽演正 警化孚佑帝君
00:34:01
所以這個 孚佑帝君就是呂祖師
00:34:05
所以在這佛教公認啊
00:34:08
金剛經的註解一卷
00:34:10
這是我們 呂純陽祖師所註解
00:34:16
在佛教很出名的高僧
00:34:21
這個印光大師
00:34:26
他最稱讚我們 呂純陽祖師的註解
00:34:32
我們現在來看 祖語輯要裡面所說的
00:34:38
印光大師曰
00:34:41
金剛經註解甚多
00:34:46
在家人素未研究教理者
00:34:51
實不易領會
00:34:54
唯呂祖所註之金剛經
00:34:58
先用註以釋其義
00:35:01
後用講話以消文
00:35:04
易於明白耳
00:35:08
祖語輯要裡面說
00:35:11
印光大師 這是佛教界的高僧
00:35:15
他一句話這樣說
00:35:18
說金剛經的註解很多
00:35:23
在家的人啊
00:35:25
你若沒有研究佛教
00:35:28
實在不容易 了解這個金剛經
00:35:33
只有呂祖
00:35:35
呂祖就是呂純陽祖師
00:35:38
祂所註解的金剛經
00:35:41
首先用註來解釋這個義
00:35:44
註就是好比 一句一句慢慢註
00:35:48
後來才用講話來消文
00:35:51
講話就是你若看 呂純陽祖師的註解你看看
00:35:55
好比半白話這樣說下去
00:35:58
所以容易讓我們明白
00:36:02
這印光大師 不是普通的出家人
00:36:06
可以在佛教界最尊重的人
00:36:09
所以佛學大辭典說
00:36:12
印光法師
00:36:14
法名聖量
00:36:15
別號常慚
00:36:17
師之文蓋無一語無來歷
00:36:21
深入顯出
00:36:23
妙契時機
00:36:24
誠末法中應病良藥也
00:36:29
他說印光法師
00:36:32
他的法名叫做聖量
00:36:35
別號叫做常慚
00:36:38
印光法師他寫的文
00:36:41
沒有一句話沒有來歷的
00:36:44
話若說起來 他說的話都有根有據
00:36:47
沒有實在他沒有寫
00:36:49
想要寫這篇文
00:36:51
他沒有根據他不敢寫
00:36:54
他的文深入淺出
00:36:57
可以說讓人看到 覺得非常的好
00:37:03
可以在這個末法中間
00:37:06
眾生的毛病
00:37:08
若聽他的道理呢
00:37:09
好像一種很好的藥這樣說
00:37:13
這樣你就知道說
00:37:15
呂純陽祖師註解金剛經啊
00:37:18
在佛教界是公認的
00:37:21
不是說
00:37:22
呂純陽祖師也不是 佛教的人啊
00:37:25
怎麼會去解金剛經
00:37:26
話不能這樣說
00:37:28
所以呂純陽祖師 祂在解金剛經啊
00:37:32
可以說一般佛教界
00:37:34
大家都很讚嘆
00:37:36
不然我們時間的關係
00:37:39
今晚說到這為止
00:37:41
下文等到下期 我們再來分解
00:37:47
在座同修 大家晚安
00:37:54
我們昨天在說
00:37:58
聲色之於以化民 末也 這句話
00:38:03
引到金剛經
00:38:05
說若以色見我
00:38:07
以音聲求我
00:38:08
是人行邪道
00:38:09
不能見如來
00:38:12
我們有引證很多事例
00:38:16
最重要我們就來把它看
00:38:19
這個金剛經的翻譯者
00:38:23
這個鳩摩羅什法師
00:38:25
對於這個邪道的看法
00:38:27
我們現在來寫上黑板
00:38:30
若心遊理外
00:38:33
心外求如來
00:38:36
皆是邪道
00:38:39
心邪迷色聲
00:38:43
他日必著魔
00:38:45
永遠不得見真我如來
00:38:50
對這個迷 首先做一個說明
00:38:54
辭海這樣說
00:38:56
迷 為外物所誘曰惑
00:39:01
積惑不反曰迷
00:39:05
辭海說迷是什麼
00:39:09
一個人你若讓這個外物
00:39:11
把你所誘拐
00:39:13
這個叫做惑
00:39:16
一個人這個惑
00:39:18
把它積在心裡不反省
00:39:21
這個叫做迷
00:39:25
我們鳩摩羅什法師是 金剛經的翻譯者
00:39:30
所以鳩摩羅什法師 對這個邪道怎樣解釋
00:39:37
說一個人假如你的心
00:39:40
若跑出道理的外面
00:39:44
你不要研究道理啊
00:39:47
你心的外面要求佛
00:39:50
這就是邪道
00:39:55
你的心邪
00:39:58
就是你的心向外面
00:40:02
你迷著這個形形色色
00:40:05
迷著這個念佛 念經
00:40:09
有一日你一定著魔
00:40:13
永遠你都沒辦法 看出你的本性
00:40:18
這是一代祖師說的話
00:40:22
不過世間人
00:40:25
每一個人若說研究道理
00:40:29
頭就痛 人就煩
00:40:34
若說靈感顯化 大家眼睛都睜這麼大
00:40:39
所以在達摩初祖
00:40:45
祂著一本破相論
00:40:47
這個破相論裡面才這樣說
00:40:51
今時淺識
00:40:55
唯知事相為功
00:40:59
廣費財寶
00:41:02
妄營塔像
00:41:05
積木疊泥
00:41:07
圖青畫綠
00:41:10
傾心盡力
00:41:13
損己迷它
00:41:16
見有為則勤勤愛著
00:41:20
說無相則兀兀如迷
00:41:25
且貪現世之小慈
00:41:28
豈覺當來之大苦
00:41:32
此之修學
00:41:34
徒自疲勞
00:41:37
背正歸邪
00:41:40
誑語獲福
00:41:42
但能攝心內照
00:41:45
絕三毒永使銷亡
00:41:49
閉六賊不令侵擾
00:41:53
自然功德
00:41:55
一一成就
00:41:57
超凡證聖
00:42:00
何煩皓首
00:42:03
這裡面有九個注解
00:42:06
首先做說明
00:42:08
注解第一 佛學大辭典這樣說
00:42:12
事相
00:42:13
不生不滅之無為法曰理性
00:42:18
則生滅之有為法曰事相
00:42:23
佛學大辭典說事相是什麼
00:42:27
我們學道有兩條路
00:42:31
你若學先天的不生不滅
00:42:35
了脫生死的道理
00:42:37
這個無為法
00:42:38
叫做理性
00:42:41
反過來你若學這個生滅
00:42:45
生滅就是輪迴
00:42:47
你若學這個輪迴法
00:42:50
這個有為有形有相的法
00:42:53
這個叫做事相
00:42:55
事相等於就是靈感顯化
00:42:59
注解第二 佛學大辭典這樣說
00:43:03
塔像
00:43:04
塔與佛像
00:43:06
無量壽經下曰
00:43:09
起立塔像
00:43:11
飯食沙門
00:43:15
佛學大辭典說塔像是什麼
00:43:17
塔和佛像
00:43:19
塔就是佛寺啦
00:43:22
這個像就是佛像
00:43:25
所以無量壽經裡面下卷說
00:43:29
建佛寺 佛祖塑得大大一尊
00:43:36
供奉一些出家人
00:43:40
注解第三 辭海這樣說
00:43:45
兀兀
00:43:46
或作矻矻
00:43:48
這個兀兀 有時候寫這兩個字
00:43:51
現在看辭海
00:43:54
矻矻 勞極貌
00:43:57
這個矻矻的意思 就是好比像
00:43:59
很疲勞這樣眼睛睜不開
00:44:02
一直想打瞌睡那個形態
00:44:06
注解第四 修真錄這樣說
00:44:09
小慈救身得樂
00:44:12
大慈救心離苦
00:44:15
現在說什麼叫做小慈
00:44:17
小慈就是救我們的身體
00:44:19
可以得到快樂
00:44:21
比如沒有錢 拿錢幫助他
00:44:24
生病拿藥把它吃
00:44:26
救濟
00:44:28
現在所有的這個基金會啦
00:44:31
或是好比說做慈善事業
00:44:34
這都小慈
00:44:36
若大慈是救我們的心 來離開苦惱
00:44:40
等於就是講經說法 就是大慈
00:44:45
若用布施行善就是小慈
00:44:51
注解第五
00:44:53
因為這個文較長
00:44:54
再另外作專文說明
00:44:57
注解第六 辭海這樣說
00:45:00
誑語 欺人之言語也
00:45:04
誑語就是騙人的話
00:45:07
注解第七 注解第八
00:45:09
這都另外作專文說明
00:45:12
注解第九 辭海這樣說
00:45:15
皓首
00:45:16
謂年老髮白也
00:45:19
何煩皓首
00:45:20
言何必煩惱年老 髮白如何修
00:45:25
詳另作專文說明
00:45:29
注解第九說皓首是什麼
00:45:32
就是我們人年老頭髮白
00:45:36
現在說何煩皓首
00:45:39
就是說何必你就煩惱
00:45:41
煩就煩惱
00:45:43
說年紀大了頭髮白了
00:45:46
要怎麼修
00:45:48
詳細才另外作專文說明
00:45:52
現在看達摩破相論
00:45:58
說當今的人
00:46:01
沒有智慧
00:46:04
淺識 淺識就是沒有智慧
00:46:08
說當今的人沒有智慧
00:46:11
他只有什麼
00:46:13
只有知道要靈感顯化
00:46:16
我廟把它建的大大間
00:46:19
神明把它塑得大大一尊
00:46:21
這樣我有功德
00:46:24
努力花錢
00:46:26
十萬 百萬 千萬
00:46:28
一些錢都拿出來
00:46:30
努力來佛寺 把它建大大間
00:46:34
要像中部一間佛寺 說花好幾十億萬
00:46:38
那個佛祖像塑得大大一尊
00:46:43
努力地刻那個木頭偶像
00:46:49
用著這個水泥偶像
00:46:53
畫一些這些神明佛祖像
00:46:57
就全心全力
00:47:02
花錢來迷這個信
00:47:06
若廟的錢再多他都拿去
00:47:10
只有這樣在那裡 對佛祖磕頭
00:47:15
若看到有為
00:47:17
看著這個靈感顯化
00:47:20
那個很努力
00:47:22
若廟裡熱鬧 三天前 五天前
00:47:25
來那裡做義工 到那裡幫忙
00:47:31
都不會想睡
00:47:34
現在若說一些道理給你聽
00:47:37
坐在那打瞌睡
00:47:39
覺得說很疲勞 很辛苦
00:47:44
不用做工作還嫌辛苦
00:47:47
要做他還甘願
00:47:50
貪著什麼
00:47:51
貪著現世一些小慈
00:47:55
貪著現世說啊
00:47:57
保佑我較平安一點 保佑我賺錢
00:48:01
他若知道說你死之後啊
00:48:04
在地獄受苦
00:48:07
沒有想說我死之後
00:48:09
要去快活
00:48:10
只有管他什麼
00:48:12
死也沒有人看到
00:48:13
我眼前快樂就好
00:48:17
若像這種的修行
00:48:20
你是多花時間的啦
00:48:22
多疲勞的啦 多辛苦的啦
00:48:26
你背著正道
00:48:28
歸到邪道下去
00:48:32
這樣大聲的話騙人說
00:48:35
很有功德哦 快來拜哦
00:48:38
來犒軍 來進香哦
00:48:46
假如一個人
00:48:48
你的心若有辦法攝住
00:48:50
看你的內性
00:48:53
你要絕這個三毒
00:48:56
三毒我們等一下 再詳細說明
00:48:59
就是貪 瞋 痴
00:49:01
這個貪 瞋 痴要絕掉
00:49:04
永遠要使讓它不見
00:49:07
你要閉這個六賊
00:49:09
六賊詳細等一下再說
00:49:12
六賊就是眼睛 耳朵 鼻孔 嘴巴
00:49:15
我們的身體意念
00:49:17
這六個賊要把它打死
00:49:19
不能讓他打擾我們的心
00:49:23
這樣你都不用求
00:49:25
自然的功德
00:49:27
一一都成就
00:49:29
等下三千功八百果 你就圓滿了
00:49:34
你就有辦法超凡證聖
00:49:37
證聖就是做仙做佛
00:49:41
那裡需要煩惱 說我頭髮白呀
00:49:44
現在我年紀這麼大 要怎麼修
00:49:46
你不用煩惱那些
00:49:50
那達摩初祖 跟我們說的這麼白
00:49:53
不過世間人呢
00:49:55
說到靈感較愛
00:49:57
你若說到這個修行
00:50:00
大家都很辛苦的
00:50:03
現在裡面這三個注解
00:50:06
我們現在要來說明
00:50:08
就是注解這個 第五的背正歸邪
00:50:17
跟這個三毒以及這個六賊
00:50:22
跟這個何煩皓首 的補充的注解
00:50:26
我們現在一一來把它說明
00:50:29
首先來看注解第五
00:50:31
修真錄這樣說
00:50:33
菩薩依自力而修
00:50:36
故名正
00:50:38
凡夫依他力而修
00:50:41
故名邪
00:50:43
金剛經云
00:50:45
若以色見我
00:50:46
以音聲求我
00:50:48
是人行邪道
00:50:49
不能見如來
00:50:51
今人背正歸邪
00:50:54
故不能見如來也
00:50:57
這裡面一個註解 邪道 首先做解釋
00:51:02
三藏法師鳩摩羅什這樣說
00:51:07
若心遊理外
00:51:08
心外求如來
00:51:10
皆是邪道
00:51:12
說假如一個人的心 若跑出去道理的外面
00:51:17
你心的外面將要求佛
00:51:22
這都是邪道
00:51:25
道濟禪師這樣說
00:51:27
捨了正路
00:51:28
心外求佛
00:51:30
即是邪道
00:51:31
永不得見如來 之本來面目矣
00:51:35
道濟禪師說捨了正路
00:51:38
你的心的外面將要求佛
00:51:41
這就是邪道
00:51:43
永遠沒辦法 看如來的本來面目
00:51:47
所以修真錄才這樣說
00:51:51
說菩薩依靠著自力
00:51:57
來在修行
00:51:59
所以這個名叫做正
00:52:02
凡夫就依靠他力
00:52:05
依靠他力 就是依靠神 依靠佛
00:52:09
在修行
00:52:10
這個名叫做邪
00:52:13
所以金剛經才會說
00:52:15
若以色見我
00:52:16
以音聲求我
00:52:18
是人行邪道
00:52:19
不能見如來
00:52:21
這個我們剛才 前面就說完了
00:52:25
當今的人都背這個正
00:52:28
不修正道
00:52:29
都歸這個邪道
00:52:31
所以才沒有辦法看出本性
00:52:34
這個注解第五說的
00:52:38
現在我們來看注解第七
00:52:41
這個三毒
00:52:45
佛學大辭典這樣說
00:52:48
三毒
00:52:51
一貪毒
00:52:53
引取之心
00:52:56
名為貪
00:52:59
以迷心對於一切順情之境
00:53:05
引取無厭者
00:53:09
二瞋毒
00:53:14
恚忿之心
00:53:16
名為瞋
00:53:18
以迷心對於一切違情之境
00:53:22
起忿怒者
00:53:25
三痴毒
00:53:28
迷闇之心
00:53:30
名為痴
00:53:32
心性闇鈍
00:53:34
迷於事理之法者
00:53:37
亦名無明
00:53:41
現在佛學大辭典這樣說
00:53:44
說三毒
00:53:47
第一就是貪毒
00:53:50
貪毒就是引取的心
00:53:54
一個東西看到 想要把它拿來那個心
00:54:00
這個名叫做貪
00:54:04
他用著這個迷心
00:54:07
對於一切順情之境
00:54:12
我想要名
00:54:15
我想要利
00:54:17
我想要快樂
00:54:20
像樓房買得大大間
00:54:22
想要來娶漂亮的老婆
00:54:24
種種呢 有那個引取無厭
00:54:31
要還要更要 好還要更好
00:54:35
這個叫做貪
00:54:40
第二就是瞋毒
00:54:45
恚忿之心
00:54:47
恚就是心中有那個恨心
00:54:51
怨恨人
00:54:53
忿就是好比表露在外面
00:54:57
翻臉 生氣這個心
00:55:00
這個名就是叫做瞋
00:55:04
他用著迷心來 對於一切違情之境
00:55:09
怎麼樣叫做違情
00:55:12
眼睛看不順眼
00:55:14
這也是違情啊
00:55:16
耳朵聽不順耳
00:55:18
這也違背我的情啊
00:55:20
我情緒壞呀
00:55:22
人家罵我 糟踏我 我心情也壞啊
00:55:25
這都違情
00:55:27
迷心對於一切來違背 我的心情的境
00:55:33
生出的忿怒 生氣
00:55:36
這個叫做瞋
00:55:40
第三痴毒
00:55:44
迷迷濛濛的心
00:55:48
這個就是叫做痴
00:55:50
不懂道理的心
00:55:51
這個叫做痴
00:55:54
你的心性迷濛
00:55:58
頭腦混鈍
00:56:01
迷在事理
00:56:05
這項 那項這樣瞟 睹 飲
00:56:09
三惡習一直迷下去
00:56:13
這叫做痴
00:56:16
這個痴一個名叫做無明
00:56:20
明就是智慧
00:56:23
無明就是沒有智慧
00:56:25
痴等於就是沒有智慧
00:56:30
所以呢 達摩破相論說
00:56:35
一個人你要修行最要緊
00:56:38
要絕這個三毒
00:56:41
永遠這個三毒 不要讓它生出來
00:56:45
第二要閉六賊
00:56:49
這六賊不要來給我們 打擾我們的心
00:56:52
這樣功德自然就出來
00:56:56
那麼什麼叫做六賊
00:56:59
現在要解釋六賊 恐怕沒有時間
00:57:02
因為剩下十來分鐘
00:57:05
單單寫黑板都不夠時間
00:57:08
所以留到明天
00:57:09
再來做個結論
00:57:13
我們這個中庸的課
00:57:15
昨天引申到達摩破相論
00:57:20
裡面有九個注解
00:57:23
我們已經引來到第七注解
00:57:28
今晚現在來看 這個第八注解
00:57:32
這個六賊
00:57:34
來看這個涅槃經所說的
00:57:38
六大賊者
00:57:41
即外六塵
00:57:44
菩薩摩訶薩
00:57:47
觀此六塵
00:57:49
如六大賊
00:57:52
何以故
00:57:54
能劫一切諸善法故
00:57:58
六大賊者
00:58:00
夜則歡樂
00:58:02
六塵惡賊
00:58:04
亦復如是
00:58:07
處無明闇
00:58:09
則得歡樂
00:58:13
涅槃經說
00:58:16
什麼叫做六個大賊
00:58:19
就是外六塵
00:58:23
因為六塵在外
00:58:25
六根在內
00:58:27
所以呢 六根叫做內六根
00:58:31
六塵就是外
00:58:33
說外六塵
00:58:35
外六塵等於就是 色聲香味觸法
00:58:40
他說修菩薩行的人
00:58:43
看到這個六塵
00:58:46
好比就像六個大賊
00:58:49
是什麼原因
00:58:52
會來給我們搶劫 一切所有的善法的關係
00:58:58
這六個大賊
00:59:01
晚上就高興
00:59:04
現在跟古時候較不同
00:59:08
古時候若做賊 都是晚上出來偷拿
00:59:12
因為這涅槃經 是釋迦佛祖說的
00:59:17
那當時沒有像我們 現在說這個搶劫的
00:59:21
他說這六個大賊
00:59:24
晚上就高興
00:59:26
這六塵的惡賊也一樣
00:59:30
處在無明
00:59:33
無明就是沒有智慧
00:59:34
沒有智慧就是好比晚上
00:59:36
暗暗的找不到路
00:59:39
處在這個無明
00:59:41
若無明的人啊
00:59:43
對於這個六塵 他就覺得很快樂
00:59:47
有智慧的人
00:59:49
對這個六塵他就會注意
00:59:54
楞嚴經這樣說
00:59:57
汝現前眼 耳 鼻 舌及與身心
01:00:04
六為賊媒
01:00:07
自劫家寶
01:00:11
楞嚴經說
01:00:13
在你面前出現
01:00:16
這個眼睛 耳朵 鼻子 舌頭 跟我們人的身
01:00:23
跟我們的心意
01:00:24
這六個做媒人
01:00:27
會來搶劫 我們身體這個寶貝
01:00:33
身體的寶貝 就是我們的修養
01:00:36
讓這六個賊來 你沒辦法修養
01:00:39
一些這個寶貝都搶光光
01:00:44
佛學大辭典這樣說
01:00:47
色聲等六塵
01:00:51
以眼等六根為媒
01:00:55
劫掠功能法財
01:01:00
故以六賊為譬
01:01:05
佛學大辭典說色聲等六塵
01:01:09
就是色聲香味觸法
01:01:12
這個六塵
01:01:14
用著我們眼等六根
01:01:16
就是眼睛 耳朵 鼻子 嘴
01:01:20
我們的身體跟我們的意念
01:01:23
來做媒人
01:01:25
來搶劫著 我們要修行這個法財
01:01:32
所以呢這六個賊
01:01:36
這個六塵呢
01:01:38
以眼等六根
01:01:40
跟他說等於六個賊
01:01:42
來做譬如
01:01:46
這六個賊
01:01:47
會來搶劫我們的法財
01:01:50
什麼叫做法財
01:01:52
這個法財 並不是指我們的財產
01:01:55
是我們的修養
01:01:57
我們所有在這道理中 所說的七法財
01:02:05
有時候說七聖財
01:02:08
所以佛學大辭典才說
01:02:11
財者 謂信等 七種出世法財也
01:02:17
若一切眾生行此七法
01:02:21
資成道果
01:02:23
故謂之財
01:02:26
一信財
01:02:28
謂能決定受持正法
01:02:31
以為佛道之糧
01:02:34
二進財
01:02:36
謂未能見真諦理
01:02:39
而一心精進求出世道
01:02:42
以為成佛之資
01:02:46
三戒財
01:02:48
謂戒為解脫之本
01:02:51
能防身 口 意之惡業
01:02:55
以為成佛之資
01:02:58
四慚愧財
01:03:01
謂能慚愧
01:03:03
則不造諸惡業
01:03:05
以為成佛之資
01:03:08
五聞財
01:03:10
聞必能思
01:03:12
思必能修
01:03:14
若能聞佛之聲教
01:03:17
財開發妙解
01:03:20
如說而行
01:03:22
以為成佛之資
01:03:25
六捨財
01:03:27
捨則捨施
01:03:29
謂若能運平等心
01:03:33
隨求給施
01:03:35
無所吝惜
01:03:37
以為成佛之資
01:03:40
七定慧財
01:03:44
定為攝心不散
01:03:47
止諸妄念
01:03:48
慧則照了諸法
01:03:51
破諸邪見
01:03:52
以為成佛之資
01:03:56
現在佛學大辭典這樣說
01:04:00
他說什麼叫做財
01:04:03
財就是信等
01:04:06
信財等有七種出世的法財
01:04:12
出世的法財就是說要讓你 可以超生死
01:04:17
這個法的財寶
01:04:20
假如我們一切眾生
01:04:24
你若沒有辦法 行這個七個法
01:04:28
來完成我們的道果
01:04:32
所以才叫做財
01:04:36
第一就是信財
01:04:39
信財你就是相信
01:04:42
這個正法
01:04:43
來接受來維持
01:04:48
以這個佛道 來做你的財產
01:04:54
所以才叫做信財
01:04:56
信你就有辦法相信道理
01:05:00
第二就是進財
01:05:04
進財就是說你今天 還沒有看到真理
01:05:09
你一心精進
01:05:11
想要求了脫生死的道
01:05:14
可以來成佛
01:05:16
來做資產
01:05:17
做你的財產
01:05:18
才叫做財
01:05:21
第三就是戒財
01:05:24
戒就是我們要解脫的根本
01:05:29
有辦法來防備著 身 口 意的惡業
01:05:34
我們的身上有殺盜淫
01:05:37
口 有那個惡口
01:05:41
兩舌 綺語以及妄語
01:05:47
這個四個惡業
01:05:50
意就是貪 瞋 痴
01:05:52
合來剛好十惡
01:05:54
這個惡業
01:05:57
這就是要給我們 可以成佛的資糧
01:06:01
好比一種財產
01:06:02
才叫做財
01:06:05
第四就是慚愧財
01:06:08
就是一個人 你若有辦法慚愧
01:06:12
不要去造到所有的惡業
01:06:15
來做成佛的資糧
01:06:18
好像做財產
01:06:20
才叫做慚愧財
01:06:22
第五叫做聞財
01:06:25
我們若聽道理就會想
01:06:28
你會想就要會修
01:06:31
假如你若有辦法 聽到這個佛的道理
01:06:36
你這個財來開化
01:06:39
有辦法來了解
01:06:42
照著說的道理去做
01:06:44
去實行
01:06:46
以做為成佛的資糧財產
01:06:50
才叫做什麼
01:06:51
才叫做聞財
01:06:55
第六就是捨財
01:06:58
捨就是捨施
01:06:59
等於就是布施
01:07:02
就是有辦法 來運著平等的心
01:07:05
人家若有所 要求我們就給他
01:07:09
不管你是 財施 法施 無畏施
01:07:13
絕對沒有那個吝嗇
01:07:15
人所要求一定要給人
01:07:18
來做一個成佛的資糧財產
01:07:21
才叫做捨財
01:07:25
第七就是定慧財
01:07:28
定就是可以攝心
01:07:30
我的心不要讓他散開
01:07:33
來止這個妄念
01:07:35
若慧
01:07:37
慧就有辦法 瞭解一切的道理
01:07:42
來破了所有的邪見
01:07:44
來做成佛的資糧
01:07:46
就是我們的財產
01:07:48
才叫做定慧財
01:07:51
所以呢 六個賊
01:07:56
照著我們這個 佛學大辭典說
01:08:01
因為我們眼睛 耳朵 鼻子 嘴巴
01:08:05
跟我們的身體我們的意念
01:08:07
這個六根
01:08:09
來做媒人
01:08:11
會來搶劫我們這個七聖財
01:08:15
因為你六賊若發作
01:08:18
七聖財就沒有辦法修
01:08:20
好像被他搶去一樣
01:08:22
所以呢 才把它譬喻這個六根
01:08:26
就是這六個賊來做譬喻
01:08:30
這是我們 注解第八裡面所說的
01:08:36
另外我們昨天說 這個第九的注解
01:08:40
說這個皓首
01:08:43
說何煩皓首
01:08:45
說你真正 你若有心要來學道
01:08:50
你怎麼需要煩惱說
01:08:51
啊 我頭髮白了 我年紀大了
01:08:54
現在要怎麼修
01:08:56
他說你不必煩惱 說你年紀大
01:08:59
你年紀多大
01:09:02
你年紀再大 哪有像釋迦佛祖
01:09:06
一個徒弟
01:09:09
到一百二十歲才聽道理
01:09:12
他就會成羅漢果
01:09:15
我們來看 佛光大辭典一個說明
01:09:19
須跋陀羅
01:09:21
為佛陀入滅前
01:09:24
最後受教誡得道之弟子
01:09:28
得道之時
01:09:30
年已百二十歲
01:09:34
佛光大辭典說
01:09:36
有一個叫做須跋陀羅
01:09:40
就是釋迦佛祖 祂快要入滅的之前
01:09:45
我們修行人沒有說死
01:09:47
修行人若不是說入滅
01:09:50
就是說滅道
01:09:51
有時候說寂滅
01:09:52
有時候說圓寂
01:09:54
有時候說涅槃
01:09:56
入滅等於 就是我們一般說死
01:10:01
祂就是釋迦佛祖 快要死的之前
01:10:04
最後來受教戒
01:10:09
來了脫生死的弟子
01:10:12
他得道的時候
01:10:15
年歲已經一百二十歲
01:10:20
另外佛學大辭典這樣說
01:10:23
須跋陀羅
01:10:25
佛最後之聖弟子名
01:10:29
見蘇跋陀羅條
01:10:33
佛學大辭典說須跋陀羅
01:10:37
是釋迦佛祖最後一個 了脫生死的徒弟
01:10:43
詳細看蘇跋陀羅這個條目
01:10:49
佛學大辭典這樣說
01:10:52
蘇跋陀羅
01:10:53
舊稱
01:10:54
須跋陀羅
01:10:56
壽一百二十歲
01:10:58
聰明多智
01:11:00
聞佛涅槃
01:11:02
往佛所
01:11:03
聞八正道
01:11:05
遂成羅漢
01:11:08
佛學大辭典說蘇跋陀羅
01:11:10
舊的稱呼叫做須跋陀羅
01:11:13
這是翻譯的音
01:11:15
所以很多佛家的人名
01:11:19
寫不一樣的很多
01:11:22
因為這個蘇跟須
01:11:24
若國語的音差不多要一樣
01:11:27
他說蘇這也讀作須
01:11:30
音差不多一樣
01:11:32
在現代的翻譯 就是說蘇跋陀羅
01:11:36
舊的翻譯叫做須跋陀羅
01:11:40
到一百二十歲
01:11:42
人還長得很聰明
01:11:45
頭腦很好
01:11:48
聽到釋迦佛祖快要死
01:11:51
趕快到佛祖的所在
01:11:54
只有聽到這個八正道
01:11:56
就成就羅漢
01:11:58
羅漢就了脫生死了
01:12:01
聲聞果的最高的果位
01:12:06
所以現在的人說
01:12:08
我年紀大了 我年老了
01:12:10
我現在要怎麼修
01:12:11
不必擔心那一些
01:12:13
除非你就是白痴啦
01:12:15
除非你就好比說痴呆症啦
01:12:19
若不然你活到幾百歲
01:12:20
你要修行都還有辦法
01:12:24
所以我們在說苑裡面 也一句話這樣說
01:12:28
晉平公問師曠曰
01:12:33
吾年七十
01:12:35
欲學
01:12:36
恐已暮矣
01:12:39
師曠曰
01:12:41
何不炳燭乎
01:12:44
平公曰
01:12:46
安有為人臣而戲其君乎
01:12:52
師曠曰
01:12:54
盲臣安敢戲其君乎
01:12:57
臣聞之
01:12:59
少而好學
01:13:01
如日出之陽
01:13:04
壯而好學
01:13:06
如日中之光
01:13:08
老而好學
01:13:10
如炳燭之明
01:13:12
炳燭之明
01:13:14
孰與昧行乎
01:13:17
平公曰善哉
01:13:21
所以現在對著這個暮字
01:13:25
我們首先來為它做個說明
01:13:28
呂氏春秋這樣說
01:13:31
年雖老矣
01:13:32
學德未暮
01:13:35
所以呂氏春秋注解說
01:13:38
未暮 未遲也
01:13:40
未暮等於就是 還沒太晚就對了
01:13:44
所以呂氏春秋說
01:13:46
人雖然老了
01:13:49
但是你要修行還不晚啦
01:13:52
你哪有像剛剛說的那一位
01:13:54
一百二十歲 都有辦法修啊
01:13:57
怎麼沒有辦法修
01:13:59
所以這個說苑說
01:14:01
晉國的國王這個平公 來問這個師曠這樣說
01:14:08
說我已經七十歲啊
01:14:11
我想要修行
01:14:14
恐怕太慢了
01:14:16
師曠跟他說
01:14:19
說你為什麼不要點蠟燭
01:14:24
說你為什麼不要 點一個蠟燭的火這樣說
01:14:28
這個國王平公 聽到這句話不高興
01:14:33
他說哪有人做人臣 來戲弄著國王
01:14:39
師曠說 我是一個愚昧的臣
01:14:44
不過我沒有那麼大膽 敢來戲弄這個主人
01:14:50
我曾聽過古聖人說
01:14:54
說我們若十多歲想要修行
01:14:58
只是小孩子就想要修行
01:15:00
好比就像那個太陽 剛露出山頭那個光
01:15:04
太陽剛露出山頭 會亮呀
01:15:09
假如若說三 四十歲
01:15:12
想要修行
01:15:14
就好比像太陽 在天空當中那個光很亮
01:15:18
年老想要學道
01:15:21
好比就像燒蠟燭火那個光
01:15:25
年老頭腦較鈍
01:15:27
頭腦較不好
01:15:28
起碼燒蠟燭還有那個光呀
01:15:32
你若拿這支蠟燭走暗路
01:15:37
你不會走錯路
01:15:40
說你雖然老了想要修行
01:15:43
你不會走錯路去
01:15:46
這晉平公聽到這句話說
01:15:49
啊 善哉 你說得很好
01:15:53
你說這句話 我才有自信修行這樣說
01:15:58
所以呢 晉平公 活到七十歲才要修行
01:16:03
不會啦
01:16:04
我們這裡若說最多歲 也差不多七十多而已
01:16:08
要修行都還不晚啦
01:16:10
你想想剛才 釋迦佛祖的徒弟
01:16:13
一百二十歲 才修行都成羅漢果
01:16:16
都會了脫生死呀
01:16:18
你哪裡要煩惱
01:16:19
你若不修來說 年輕也沒有用啦
01:16:22
這樣跟你說較快
01:16:24
所以我們達摩祖師 會來說這句話呢
01:16:27
說得很好呀
01:16:30
說你真正若想說要修行
01:16:34
你不必煩惱說我頭髮白了
01:16:35
我年紀大了
01:16:36
你不必擔心那些
01:16:39
我們中庸 到這裡來剩一句而已
01:16:44
最後句剩一句而已
01:16:46
今晚時間也到了
01:16:50
在座同修 大家晚安
01:16:55
我們現在這中庸的課
01:16:57
剩最後一句話而已
01:17:01
我們現在 就是來翻四十五頁
01:17:07
最後第二行
01:17:09
不然我們現在開始
01:17:12
詩曰
01:17:15
德輶如毛
01:17:19
毛猶有倫
01:17:21
上天之載
01:17:24
無聲無臭
01:17:25
至矣
01:17:28
他說詩經一句話這樣說
01:17:32
說我們今天 道德要感化世間人
01:17:36
你要給他看做說
01:17:38
輕好像就像一根的頭髮
01:17:43
不過這個頭髮
01:17:46
雖然一根很輕
01:17:48
還有一個東西可以比較
01:17:53
所以詩經 又一句話這樣說
01:17:56
說上天來行 這個四時化育萬物
01:18:02
是無聲也沒有氣味
01:18:06
這才是真正形容 最高無上的境界
01:18:14
所以我們今天
01:18:16
一個傳道者在傳道
01:18:20
不可以想要求福報
01:18:24
一定就是 要有那個無住的心
01:18:28
任勞任怨去行
01:18:31
對本文我們現在就來看 呂純陽祖師一個解釋
01:18:37
聲者
01:18:40
言教也
01:18:42
色者
01:18:44
種種宗教儀式也
01:18:47
末者
01:18:49
對本而言
01:18:52
化民以身教為本
01:18:55
若以聲色化民即為末
01:18:59
故子曰
01:19:01
聲色之於化民
01:19:03
末也
01:19:05
輶 輕也
01:19:07
詩經云
01:19:09
道德之感化
01:19:12
不著痕跡
01:19:15
其輕似毛
01:19:17
故孔子引詩經大雅烝民云
01:19:24
德輶如毛
01:19:26
毛猶有倫者
01:19:28
倫 比也
01:19:30
孔子曰
01:19:32
毛猶有可比者
01:19:35
不若詩經大雅文王篇云
01:19:39
上天之化育萬物
01:19:42
無聲音
01:19:44
無氣味者
01:19:45
故曰
01:19:46
上天之載
01:19:48
無聲無臭
01:19:50
此則達於無上最高境界
01:19:54
修行若如此
01:19:56
證聖證果
01:19:58
有何難哉
01:19:59
故孔子感歎之曰
01:20:02
至矣也
01:20:05
這裡面有四個注解 首先做說明
01:20:09
注解第一 辭海這樣說
01:20:12
凡事非根本要務
01:20:15
皆曰末
01:20:18
說我們無論做什麼事情
01:20:20
若是沒有根本的
01:20:22
都叫做末
01:20:24
注解第二
01:20:26
事物之根原
01:20:28
道德之基礎
01:20:29
皆曰本
01:20:31
論語學而 君子務本
01:20:35
辭海說無論做什麼事情
01:20:39
有一個根源
01:20:41
也是一個道德的基礎
01:20:44
都叫做本
01:20:46
所以論語 學而篇說君子務本
01:20:50
就是說君子呢
01:20:52
你就要有一個道德的基礎
01:20:55
注解第三 辭海這樣說
01:20:59
輶 輕也
01:21:01
詩大雅烝民
01:21:04
德輶如毛
01:21:06
箋 輶 輕也
01:21:09
辭海說輶就是很輕
01:21:13
所以引到詩經 的大雅烝民篇說
01:21:18
德輶如毛
01:21:21
在這個註解
01:21:24
我們一般寫註
01:21:26
但是若詩經他沒有寫註
01:21:29
都寫箋
01:21:30
箋等於就是像註解
01:21:33
說輶就是很輕
01:21:38
再接下去看注解第四 康熙字典這樣說
01:21:43
倫 比也
01:21:45
禮中庸
01:21:46
毛輶有倫
01:21:48
疏 毛雖細物
01:21:51
猶有形體可比也
01:21:55
康熙字典說倫就是比較
01:21:59
在禮記中庸篇說
01:22:02
這個我們人的毛
01:22:06
還有一個東西可以比較
01:22:10
那個注疏就是說
01:22:12
這個毛雖然是很細的東西
01:22:17
不過還有 一個形體可以比較
01:22:21
但是現在你就注意
01:22:23
剛才我讀作「毛」
01:22:25
現在跟你說毛
01:22:27
「毛」 毛一樣啦
01:22:29
「毛」是正音
01:22:31
毛是我們台語的方語
01:22:36
所以呢 你若讀正音要讀「毛」
01:22:41
我們說頭「毛」 就很難聽嘛
01:22:43
說頭毛
01:22:46
所以「毛」 毛都沒關係
01:22:48
就好像羅東 羅「東」一樣啦
01:22:51
這樣說較快
01:22:52
所以我若在讀讀正音
01:22:54
解釋我都解釋方語
01:22:57
所以有時候 這裡跟你說「毛」
01:22:59
有時候跟你說毛
01:23:01
你有時候聽到怪怪
01:23:02
老師一下子 讀那字 一下子讀那字
01:23:05
因為我們有時候這個方語
01:23:08
跟這個正音
01:23:12
有時候會稍微不一樣
01:23:15
現在你來看呂純陽祖師
01:23:20
現在說聲
01:23:23
就是言教
01:23:25
什麼叫做言教
01:23:26
我站在這裡說就是言教
01:23:29
說給你聽有這個聲音
01:23:31
這叫做言教
01:23:33
色呢
01:23:34
色就是種種的宗教儀式
01:23:37
比如法會啦
01:23:40
或是打佛七啦 打禪七啦
01:23:44
或是種種的什麼進香啦
01:23:47
這都是種種的宗教儀式
01:23:51
末跟這個本是相對的話
01:23:57
你要感化世間人
01:24:00
要用身教為本
01:24:03
要感化世間人 一定要以身作則
01:24:07
不能只是用嘴巴說的
01:24:10
假如你若用這個 形形色色來感化世間人
01:24:14
這就是沒有根本
01:24:16
所以孔子呢
01:24:18
祂才會說 聲色之於化民末也這句話
01:24:23
輶就是很輕
01:24:27
詩經說道德的感化
01:24:30
絕對不可以有一個痕跡
01:24:33
好比說弄那個形形色色
01:24:39
注重形形色色就對
01:24:43
你假如若是說形形色色
01:24:47
這個就不是根本
01:24:50
所以在傳道的人啊
01:24:52
你看成什麼
01:24:54
看成說很輕 好比像一根毛
01:24:58
你不能跟他說 我說道理很厲害
01:25:01
所以孔子呢才引詩經的 大雅烝民篇裡面說
01:25:07
德輶如毛
01:25:10
現在說毛猶有倫
01:25:13
倫就是比較
01:25:16
孔子這樣說
01:25:18
說我們人的毛
01:25:20
雖然是說很輕
01:25:23
還有一個東西可以比較
01:25:27
還不如詩經 大雅文王篇所說的
01:25:31
上天來化育萬物
01:25:34
是沒有聲音 沒有氣味
01:25:37
所以才說上天之載
01:25:40
無聲無臭
01:25:41
這就已經達到 最高無上的境界
01:25:47
修行你若有辦法這樣做
01:25:50
你今天要做聖人
01:25:52
要證到果位
01:25:54
哪有什麼困難啦
01:25:57
所以孔子才感歎說
01:25:59
至矣
01:26:00
至矣這就是孔子 看到這個詩經
01:26:04
祂所感歎的話
01:26:08
所以我們現在這個中庸篇
01:26:11
說來到這裡這一句
01:26:14
等於就是最後一句
01:26:17
什麼叫做至
01:26:19
現在說至矣 等於就是指這個無住的心
01:26:25
我們人在修行 要看這個心境
01:26:31
假如你若有辦法達到 這個無的境界
01:26:35
這樣你就達到最高的境界
01:26:38
我們現在再來看 修真錄這句話
01:26:42
達摩西來一字無
01:26:46
無者
01:26:47
先天也
01:26:49
孔子曰
01:26:51
上天之載
01:26:53
無聲無臭
01:26:55
至矣
01:26:56
老子曰
01:26:58
聖人欲不欲
01:27:00
不貴難得之貨
01:27:03
釋迦曰
01:27:05
應無所住而生其心
01:27:08
儒道釋三家
01:27:12
先天唯言一字無而已矣
01:27:17
現在修真錄說
01:27:21
在佛家一個名詞說
01:27:26
達摩西來一字無
01:27:30
這個無字是什麼
01:27:32
無就是先天
01:27:36
所以孔子才會說上天之載
01:27:39
無聲無臭 至矣
01:27:43
在道家這個老子才說
01:27:46
聖人欲不欲
01:27:49
不貴難得之貨
01:27:53
我們佛家的釋迦才說
01:27:56
應無所住而生其心
01:27:59
其心就是指清淨心
01:28:03
所以無論是 儒家 道家 佛家
01:28:08
這三家的理論
01:28:10
先天只有一字無而已
01:28:18
那麼對於這三家的理論
01:28:21
儒家說上天之載
01:28:23
無聲無臭 至矣
01:28:25
我們已經說過了
01:28:27
已經有跟你說明很清楚啊
01:28:31
現在剩這老子的理論
01:28:33
跟釋迦的理論
01:28:35
我們要做一個補充說明
01:28:38
首先來看老子所說的
01:28:40
聖人欲不欲
01:28:43
不貴難得之貨
01:28:45
這句話我們來 把它做個說明一下
01:28:49
我們看道德經的六十四章
01:28:55
聖人欲不欲
01:29:00
不貴難得之貨
01:29:05
對這句話
01:29:07
詳細來看 呂純陽祖師的解釋
01:29:12
欲不欲
01:29:15
上字欲
01:29:17
指天欲
01:29:19
下字欲
01:29:21
指人欲
01:29:23
天欲不可無
01:29:26
人欲不可有
01:29:29
云天欲者
01:29:31
公也
01:29:33
克已也
01:29:34
云人欲者
01:29:36
私也
01:29:38
利己也
01:29:40
欲字雖一
01:29:42
用處不同
01:29:43
其義則異
01:29:45
世之貴利賤德
01:29:48
日夜追逐聲色
01:29:51
奇器 珍禽 異獸
01:29:56
皆是難得之貨
01:29:59
人人見之
01:30:01
則想得之
01:30:04
止欲之要
01:30:06
惟施聖教
01:30:09
小私寡欲
01:30:11
漸至於無
01:30:13
不貴難得之貨
01:30:16
不見可欲之物
01:30:18
使心不亂
01:30:20
故曰
01:30:21
聖人欲不欲
01:30:24
不貴難得之貨也
01:30:30
現在呂純陽祖師這樣說
01:30:33
道德經來說這個欲不欲
01:30:38
上面這個欲字是指什麼
01:30:42
是指天欲
01:30:45
下面這個欲字
01:30:48
是指人欲
01:30:51
一個人天欲不能沒有
01:30:55
人欲不能有
01:30:59
怎樣叫做天欲
01:31:03
天欲就是公
01:31:06
就是克己
01:31:09
現在說人欲是什麼
01:31:11
就是我們的私
01:31:13
就是利己
01:31:16
這個欲字雖然一個字
01:31:21
要用的地方不一樣
01:31:24
它的義意就不一樣
01:31:28
世間的人都注重利益
01:31:32
看輕這個道德
01:31:36
從早到晚上
01:31:38
都是來追這個聲色
01:31:42
對於真正稀罕的古董
01:31:48
珍貴的鳥類
01:31:52
跟怪異的獸類
01:31:56
這都是很難得的東西
01:32:01
每一個人看到他都想要
01:32:05
你想要止這個貪欲 止這個人欲
01:32:09
最重要是什麼
01:32:12
就是要來 施行這個聖人的教育
01:32:19
對私心要少一點
01:32:22
對著我們人的貪欲減輕一點
01:32:27
漸漸漸漸…達到無的境界
01:32:32
不要去注重 困難得到的古董
01:32:38
不要去看可欲的東西
01:32:42
讓我們的心不要亂
01:32:45
所以今天才會說
01:32:47
聖人欲不欲
01:32:50
不貴難得之貨這句話
01:32:53
今晚說來到這裡
01:32:55
時間就差不多
01:32:58
最後我們要引這個佛家
01:33:04
這個理論
01:33:05
說應無所住 而生其心這句話
01:33:08
因為今晚沒有辦法講
01:33:11
等到明天晚上再來解釋
01:33:16
我們中庸也是 明天一天就全部完畢
01:33:22
下次回來你就要準備論語
01:33:25
下次回來就要說論語
01:33:28
在座同修 大家晚安
01:33:33
我們中庸說來到這裡
01:33:36
可以說今天 就是最後一課
01:33:41
因為我們今晚就是
01:33:44
針對最後一句
01:33:52
說詩曰
01:33:54
德輶如毛
01:33:56
毛猶有倫
01:33:57
上天之載
01:33:59
無聲無臭
01:34:01
至矣
01:34:03
這句話在三教理論
01:34:07
共同差不多 都是講一樣
01:34:11
這句話若要 用佛家的名詞來說
01:34:16
等於就是說一個人 要達到這個無住之心
01:34:21
所以我們在昨天呢
01:34:26
我們就有 引到儒家的理論
01:34:31
引到道家的理論
01:34:33
今晚就來看釋家
01:34:36
釋家有的說佛家
01:34:38
就這個佛家的理論
01:34:41
我們來看 金剛經裡面一句話
01:34:45
應如是生清淨心
01:34:51
不應住色生心
01:34:55
不應住聲香味觸法生心
01:35:01
應無所住而生其心
01:35:07
在金剛經莊嚴淨土分第十 裡面這句話這樣說
01:35:14
說應該照著 我跟你說這樣
01:35:18
要生出清淨的心
01:35:22
你不應該 住色來生這個心
01:35:28
也不應該來 住聲香味觸法來生心
01:35:34
應該你要無所住
01:35:37
來生著這個清淨的心
01:35:40
生其心
01:35:42
其心就是等於指清淨心
01:35:46
等於一個人 你要達到清淨心
01:35:51
你就不能 去處在這個六塵
01:35:55
六塵就是色聲香味觸法
01:35:59
這個六塵
01:36:01
你不能來生出著這個…
01:36:04
看到這個六塵
01:36:06
讓這個六塵 把你所迷惑
01:36:10
來生出這個 不清淨的心出來
01:36:15
對於這個金剛經這段文
01:36:22
我們詳細再來看 佛光大辭典這個解釋
01:36:28
應無所住而生其心 為金剛般若經中之名句
01:36:36
又稱無住心
01:36:39
意即不論處於何境
01:36:44
此心皆能無所執著
01:36:48
而自然生起清淨心
01:36:53
心若有所執著
01:36:56
猶如生根不動
01:36:59
則無法有效掌握一切
01:37:04
故不論何處
01:37:05
心都不可存有絲毫執著
01:37:09
才能隨時任運自在
01:37:15
佛光大辭典這樣說
01:37:19
說應無所住 而生其心這句話
01:37:23
就是金剛般若經裡面
01:37:27
一個很出名的句子
01:37:32
這個清淨心呢
01:37:37
有時候說叫作無住心
01:37:42
意思就是說 無論在什麼地方
01:37:47
還到什麼樣的環境
01:37:49
這個心都絕對沒有執著
01:37:53
不管你是順境
01:37:55
不管你是逆境
01:37:56
你的心都沒有這個執著
01:38:01
而且你自然會生著 這個清淨的心出來
01:38:07
你的心 假使若有這個執著
01:38:10
就好比生根不能動
01:38:14
就沒辦法有效 來掌握到一切
01:38:18
所以呢 你無論在什麼地方
01:38:22
你的心都不能 來存有一點點的執著
01:38:28
才有辦法隨時
01:38:32
隨時就是 無論在什麼時候
01:38:35
任運就是 無論在什麼環境
01:38:39
你的心 就可以自由自在
01:38:44
對於這個清淨心
01:38:45
再來看 佛光大辭典的解釋
01:38:49
清淨心
01:38:52
遠離煩惱之無垢心
01:38:56
自性清淨之心
01:39:00
又金剛經
01:39:03
諸菩薩摩訶薩
01:39:05
應如是生清淨心
01:39:08
不應住色生心
01:39:10
不應住聲香味觸法生心
01:39:14
即指無執著之心
01:39:18
佛光大辭典說 清淨心是什麼
01:39:22
就離開著這個煩惱
01:39:24
沒有汙染的心
01:39:28
我們的自性清淨的心
01:39:31
所以金剛經說
01:39:33
諸菩薩摩訶薩
01:39:35
應如是生清淨心
01:39:38
不應住色生心
01:39:40
不應住聲香味觸法生心
01:39:44
這個就是指什麼
01:39:45
指無執著的心
01:39:49
所以大家說
01:39:51
想要看本性
01:39:53
所以我們 佛家說明心見性
01:39:56
很多人說要看他的本性
01:39:59
你若要看本性
01:40:01
一定就要無住的心
01:40:02
才有辦法看出本性
01:40:05
因為無住心就是佛性啊
01:40:08
我們來看 頓悟入道要門論一句話
01:40:13
不住一切處者
01:40:15
不住善惡
01:40:18
有無內外
01:40:21
不住空
01:40:22
亦不住不空
01:40:25
不住定
01:40:26
亦不住不定
01:40:29
即是不住一切處
01:40:31
只箇不住一切處
01:40:33
即是住處也
01:40:35
得如是者
01:40:37
即名無住心
01:40:39
無住心者
01:40:40
是佛心
01:40:44
頓悟入道要門論說
01:40:47
不住一切處
01:40:51
就是說不住在這個善惡
01:40:55
不管你是善
01:40:56
不管你是惡
01:40:58
我都不會 被這個善惡把我綁住
01:41:03
不管你是有
01:41:05
不管你是無
01:41:08
我的心也不會被綁住
01:41:12
不管你是在內或是在外
01:41:16
我的心也不會被綁住
01:41:20
你也不會住在這個空
01:41:23
也不會住在不空
01:41:26
不空就是相
01:41:28
等於就是 我不會去住到空
01:41:31
也不會去住到相
01:41:34
不住定
01:41:35
亦不住不定
01:41:37
譬如說我若有辦法禪定
01:41:40
心裡就有高興
01:41:42
你就已經住在定
01:41:46
你假如若是不定
01:41:48
你心裡就癢癢的
01:41:50
這也是住在這個
01:41:58
我們的不定的地方
01:42:01
所以你不能住在定
01:42:03
也不能住在不定
01:42:08
就是不住
01:42:10
無論什麼環境 你都不會住到
01:42:14
這個不住一切處
01:42:16
等於就是住處
01:42:18
你若有辦法 修到這個境界
01:42:22
這個名字 就是叫作無住心
01:42:26
無住心是什麼
01:42:27
無住心等於就是佛心
01:42:31
我們儒家沒有說無住心
01:42:37
但是儒家難道 沒有說這個無住心
01:42:41
有說
01:42:42
但是他的文詞 並不是說無住心
01:42:47
若在大學裡面說一句說
01:42:49
心不在焉
01:42:52
說這句心不在焉
01:42:54
等於就是佛家 所說的無住心
01:42:58
我們現在來看 大學第七章
01:43:02
心不在焉
01:43:07
視而不見
01:43:10
聽而不聞
01:43:12
食而不知其味
01:43:15
此謂修身在正其心也
01:43:22
現在這個在大學的 傳七章裡面所說的
01:43:27
這個不能讀作「傳」
01:43:30
讀作傳
01:43:31
這個傳就好比 像佛家的論一樣
01:43:36
因為我們佛家說經論
01:43:39
但是我們 若儒家叫作經傳
01:43:42
這個傳等於就是論
01:43:46
對於本文我們看 呂純陽祖師的一個注解
01:43:52
心不在焉者
01:43:56
猶佛家所云 無所住心之謂
01:44:02
不與無字之義同
01:44:06
在與住字之義亦同
01:44:11
心不在焉 則心不住於六塵
01:44:16
眼見色而心不在焉
01:44:21
故曰 視而不見
01:44:25
耳聞聲而心不在焉
01:44:29
故曰 聽而不聞
01:44:32
舌嘗味而心不在焉
01:44:36
故曰 食而不知其味
01:44:40
修身之道
01:44:42
唯如此而已矣
01:44:44
故曰 修身在正其心也
01:44:50
現在呂純陽祖師說
01:44:55
大學說心不在焉這句話
01:45:01
等於就是佛家所說的 無所住心的意思一樣
01:45:09
因為這個不和無
01:45:14
這兩個字的意義一樣
01:45:17
在和住
01:45:19
這個字意義也一樣
01:45:25
現在說心不在焉
01:45:28
等於就是這個心
01:45:30
不住在這個六塵
01:45:33
六塵就是色香聲味觸法
01:45:38
你的眼睛來看到色
01:45:40
但是你的心 不會去住在這個色
01:45:45
就是說心不在焉
01:45:48
所以才說視而不見
01:45:52
看當做沒看見
01:45:55
耳朵聽到聲音
01:45:57
但是你的心不在焉
01:46:00
因為你的心 不住在這個聲
01:46:03
所以才說聽而不聞
01:46:08
你的舌頭來嚐到味道
01:46:12
但是你的心不在焉
01:46:15
你的心不住在這個味
01:46:18
所以才說食而不知其味
01:46:23
一個人你說要修身
01:46:25
修身的道
01:46:28
只有這樣而已
01:46:31
所以才說修身在正其心
01:46:35
這句話在那裡
01:46:39
今晚說來到這裡
01:46:42
等於就是這個中庸的課 全部都完畢
01:46:47
雖然時間還有剩一些
01:46:50
不過呢 現在這個課 就全部結束了
01:46:54
所以還是今晚 提早做一個結束
01:46:58
算說這個 中庸的最後一課
01:47:03
下次回來 就是要說論語
01:47:06
所以你們若過去 有那個論語的簿子
01:47:10
你們下次 就要帶那個簿子來
中庸
38/38部影片
中庸 1
中庸 2
中庸 3
中庸 4
中庸 5
中庸 6
中庸 7
中庸 8
中庸 9
中庸 10
中庸 11
中庸 12
中庸 13
中庸 14
中庸 15
中庸 16
中庸 17
中庸 18
中庸 19
中庸 20
中庸 21
中庸 22
中庸 23
中庸 24
中庸 25
中庸 26
中庸 27
中庸 28
中庸 29
中庸 30
中庸 31
中庸 32
中庸 33
中庸 34
中庸 35
中庸 36
中庸 37
中庸 38
熱門影集
【短篇版】六祖法寶壇經
六祖法寶壇經
論語
佛教宗派概論
道德經
更新
每日懂一點_中庸之道
更新
道德經(舊版)
更新
還鄉直指(舊版)
中庸
七真史傳
頓悟入道要門論
金剛經
1060416000105
a48fc087-a115-41a8-8aa2-c9e48d44f751
網站除錯報馬仔